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 级八年级备课教师唐伯华审核人使用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明确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各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分析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以及交通的影响。2了解中国的主要山脉走向及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3知道山区的范围和在我国所占的比例。了解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不利条件。掌握各种山地灾害发生的条件和预防措施。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界线及地势特点分析对气候、河流、水能及交通的影响。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利用景观图和地形图上的位置,分析各地形区的特点。3从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从教材景观图了解山区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发生的自然灾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我国地势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通过对壮丽好河山的了解,培养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2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划分。2.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第一课时环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预习结合练习册看书,并在课本中把重点内容画出来。创设情境歌词引入:刘欢的好汉歌中有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呀,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思考为什么大河向东流?探究知识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地形和地势有何不同? 出示中国地形图(地图册P11图)。引导学生区分“地势”和“地形”。2、我国地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学生观察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特点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2)分组观察讨论交流:在中国地形图上,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色彩有什么变化?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根据地形剖面图(教材P22-图2.1)引导学生总结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3、我国地势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读我国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学生读图分析:我国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可以看出:中国地势自西向东的特点是什么?4、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三阶梯的位置分布及划分依据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让学生分别找出地势第一、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布。再分布分析各阶梯的地形分布和海拔差异,得出阶梯划分是依据海拔的高低来划分的。 (2)各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2.2,找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或板图,在板图上教师画出三阶梯的界线) 学生完成:P23活动1,在教材图上填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的名称。(或让学生到板图上填出)5、地势对我国的影响(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地势对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的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从我国河流的分布及流向分析与地势的关系。(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2)河流从高一阶梯向低一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学生讨论:阶梯交界处的地势特点,并分析此处的水流特点,从而得出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发电。教师提示拓展我国三峡、葛洲坝等大型水电站分布位置,来理解水能的分布特点。(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的交通来往有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有利和不利方面来分析。有利方面: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勾通的东西交通。不利方面: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且有许多高大山脉分布,阻碍了东西交通。拓展应;用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A图,在A图中的甲、乙、丙、丁四条游览线路,能体会B图地形剖面示意图的是哪条线路? A随堂检测1.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平原、高原 B.山地、高原、盆地C平原、高原、盆地 D.丘陵、平原、高原2. 下列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 )3.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类型 B山脉走向 C平均海拔高度 D相对高度4.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交界线上的山脉是 ( )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脉 D.巫山5.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 ( )A.某一级阶梯内部 B.两级阶梯交界处C.南方低山丘陵区 D.平原河道上6.下列关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高东低,使高山高原平均分布在东部B地势向海洋倾斜,利于形成降水C呈阶梯状分布,利于东西交通D大河流向,沟通南北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7. 读沿北纬32N纬线所作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_ _ _ _ _ _(海域)(2)图中是我国地势的第_级阶梯,平均海拔_ 米以上;是第二级阶梯,这里是一系列宽广的_和巨大的_,海拔高度下降到1 000米到2 000米之间;是第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3)从图中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_,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征使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为由_向_流,方便了东西交通,也使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产生了丰富的_资源。答案:1、B 2、B 3、C 4、D 5、B 6、B 7、(1)青藏高原 横断山 四川盆地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海 (2)一 4000 盆地 高原 三 (3)西高东低 西 东 水能小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作业1. 看书2. 做练习册第二课时预习创设情境世界上有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有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有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地形复杂多样,我国有哪些高大的山脉、盆地、高原和平原呢?探究知识点: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的山脉 (1)山脉的走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7山脉走向示意图,认识山脉的走向。(2)山脉分布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弧形山脉按照读图、绘图、填图三个步骤分别学习山脉的分布:第一:教师让学生在图2.6中国陆上的主要山脉,分别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弧形山脉第二:教师板图,在板图是分别板图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弧形山脉第三:让学生到板图上填出主要的山脉2、四大高原(1)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的位置分布。A、从海陆位置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哪一地区?B、从阶梯位置上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一阶梯?C、你能说出每个高原的相对位置吗?引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名称及位置。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名称、位置。学生:在黑板空白图上填出来四大高原的位置。(2)观察几幅图片,结合实际讨论这四大高原分别有什么特点?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图2.5),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我国四大高原的自然景观图及图下资料后。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高原的特点,派代表回答。3、四大盆地在图上找出我国四大盆地的位置分布。(1)从海陆位置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哪一地区?(2)从阶梯位置上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一阶梯?(3)你能说出每个盆地的相对位置吗?引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根据右下角盆地的图例,找出四大盆地的名称及位置特点。学生:在黑板空白图上填出来四大盆地的位置。4、平原和丘陵(1)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哪个地区?引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根据右下角平原的图例,找出我国的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名称及位置。学生:在板图的相应位置填出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2)平原和丘陵对我国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提示学生从土壤、开发历史、经济林木、人口城市的分布、耕地分布来分析回答。A、平原和丘陵的优势条件有哪些?B、平原和丘陵对我国的农业和经济有什么影响?拓展应用; 暑假期间,北京的小明和小红分别想乘坐火车到我国西藏拉萨看布达拉宫和到上海看世博会,如下图线路。(1)小明乘坐火车到拉萨的路上会看到我国哪些高大的山脉和地形区?(2)小红乘坐火车到上海的路上会看到我国哪些高大的山脉和地形区?让学生依据图上所提示的线路和我国地形分布图,分组讨论小明和小红经过的高大山脉和地形区。 针 对 重 点 点 拨练习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最北的一列是 ( )A.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B.祁连山C.天山阴山燕山 D.长白山武夷山 2.下列那一条山脉的走向与其它不同? ( )A.长白山 B.大兴安岭C.祁连山 D.台湾山3.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盆地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B.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4.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中。下图表示东北平原的是( )A B C D5.为使“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下列地形中最合适是 ( )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6.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是 ( )A.青藏高原 B.山东丘陵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代表我国许多著名的山脉和地形区,请写出他们的名称:山脉:_ _ _ _(2)地形区:_ _ _(3)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注我国下列地形区名称: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高原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四大盆地中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盆地(4)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决定了许多大河发源于(地形区),最终向东,流入了海洋,属于_(内、外)流河。答案:1、C 2、C 3、A 4、B 5、B 6、D 7、(1)昆仑山 秦岭 太行山 祁连山 (2)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3)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四川盆地 (4)青藏高原 外小结1、 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2、 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作业第三课时预习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我国地形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比较:我国地形类型中,在我国分布最广我是哪一类型?探究知识点:山区面积广大1、山区 (1)我国各种地形类型各占的比例是多少?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哪一种?引导学生观察图2.8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比较各种地形的面积比例。学生:根据五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完成P29活动1,体会我国地形所占的比例。(2)山地和山区表示的含义是否相同?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的多少?让学生阅读P30活动2,理解山区的范围,掌握山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2、山区的优势和不足(1)山区存在哪些优势?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30活动2山区存在的优势。(2)山区有哪些不利因素?山区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A、学生观察图2.9体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B、引导学生阅读P30活动3,体会山区与贫困县的分布。(3)在开发和保护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10,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B、教师让学生根据P30活动2分析如何开发山区和保护山区。拓展应用2010年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该村两个村民组38户107人被掩埋。(1)贵州省主要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形区?(2)滑坡这种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针 对 重 点 点 拨 练习1我国各种地形类形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2.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我国的 (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C北部地区 D南部地区 3.习惯上,山区是指 ( )A山脉众多的地区 B山地 C山脉和丘陵 D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5下列哪一类自然灾害,不是在山区经常见到的? ( )A崩塌 B滑坡 C荒漠化 D泥石流6下列可以有效防止泥石流的措施是 ( )A清挖 B开挖排水沟 C网包 D修建拦沙坝7.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醋酸纤维素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干粉砂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1,3-二溴金刚烷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PP处理剂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调整型内衣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面向2025年电池储能系统热管理技术创新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光伏电站品牌忠诚度提升策略及案例分析报告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 证券预约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漳州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综合测试01 识记默写(高考背诵课内分篇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 《大学语文》普通高等院校语文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学校护学岗制度
- 燕子矶水厂改建工程(净水厂工程)环评报告表
- 北京导游资格考试外语口试题四
-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下册单词(含音标)
-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 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学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