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好角度_第1页
一、选好角度_第2页
一、选好角度_第3页
一、选好角度_第4页
一、选好角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横看成岭侧成峰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2019年4月18日教学目标1、 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多角度分析的能力。2、 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同一个事物,拟定多个观点。如何多角度思考 如何选取最佳角度化一为万 万中取一课前三分钟:电影能帮助我们娱乐自我,放松心情,但它不仅仅是业余生活的消遣。它贯彻“人”的思维方式,体验、叙述、反思着人类社会。尽管我们开展好电影推荐时间不长,但是我们从中体会了社会百态,我不是药神反映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残酷的社会现实;改编自“迷惘的一代”美国作家司各特菲兹杰拉德小说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让我们看到美国梦的幻灭;长篇纪录片二十二引导我们关注特殊群体“慰安妇”。总之,我们通过电影这个窗口,拓宽视野,从更多的角度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看待生命。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第一部分:知识回忆教师:在上次评讲“增加古诗文阅读篇目”作文时,我们对议论文进行了初步的讲解。大家还记得议论文的三要素吗?学生:论点、论据、论证。教师:议论文三要素中论点是最重要的,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写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正如古人所说:明人王夫之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明王夫之姜斋诗话(文章的意旨是统帅,是主脑,缺了它,那就会杂乱无章。)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过:“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主脑:喻主题,中心。主脑:喻主题,中心。)教师:我们写一篇文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好的立论角度,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才能写出富有新意和深意的文章,可见议论文的立论多么重要。第二部分:明确定义 教师:何谓立论?不妨下一个定义。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教师:立论是议论文的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所以我们学习写议论文,学习立论是第一步。那么,如何确定立论的角度呢?第三部分:看图说话 看一幅图,导入。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花瓶或者是两个人的脸。)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了。要发现事物的丰富性就要多角度观察,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培养多角度思维,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二、分析探究第一部分:关于水的思考 1、敞开思维的大门: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据说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曾以“水”为题,叫自己天资不够聪颖的儿子作文。以“水”为题,确实可以拓展思维。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每个人至少写出两个论点。教师:对于具体的事物而言,它们的特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侧面、多层级、多因素的,比如对粉笔可以做以下发散:色彩-洁白;形体-短小;原料-纯净;质地-坚硬;属性-易碎;脾性-默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水”相关的词语、成语、名句有很多,你能想到哪些?这些在词语中赋予生命的水,都分别有什么含义?或者想一下“水”有哪些特性,有多少特性,就有多少立论的角度。 关于水的名言警句1.逝者如斯。孔子2.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老子(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4.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荀子劝学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此话要表达的蕴意就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适量即可,否则便会物极必反。)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吕氏春秋尽数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角 度 参 考 论 点 外形水无形,随容器而安。 坚持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流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舟行水上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意指顶着水流行船。比喻不努力前进就要往后退。 时间如流水 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浇灌功用 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只向前流 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作用引申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分为二看问题)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曾说过,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2、教师:我们从哪些角度思考的呢?明确:我们可以从形状、特点、功用、成因、物和物之间的关系、俗语和名言警句、象征意义、正面思考、反面思考、侧面思考等不同角度立论。小结:通过讨论,我们体会到了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水。居然隐藏了这么多奥秘,看来学会发散,能帮助我们增加生命的厚度,感悟奇妙的人生。过渡:刚才我们对“水”这一具体事物进行了发散,现在我们来看一则有关人物的材料。第二部分:滥竽充数的故事1、学生齐读,简单翻译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之,廪食(s)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廪(ln)食(s)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汉语释义】(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注释】仓:谷仓。 廪:米仓。 另一种解释是:方的叫仓,圆的叫廪。实:充实;礼节: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衣食足:丰衣足食;知荣辱:知晓荣誉和耻辱。版本1: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版本2: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 谁看得出来!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 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 溜走了。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类似成语:名不副实、鱼目混珠2、寓言新探:想一想,“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从哪些角度切入立论?学生自由畅谈听故事的感想。(学生讨论)探究点1:人物的角度从人物角度分析: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一般立意角度,南郭先生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特点:精明狡猾,能抓住机遇,没有真才实学,不学无术,爱耍小聪明,善于钻空子,不劳而获,见风使舵,随波逐流,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不知如何挑选乐师,让一个完全不会吹的人从事专业工作)人物特点:贪图享乐,缺乏对人才鉴别,不注重选才,爱面子,爱气派,喜欢听合奏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一个一个地听,先淘汰了南郭先生,再是其他人,三百人人人自危)特点:注重人才实学,敢于打破旧制,重于用人,注重对人才考核其它吹竽者:充当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在其中,不予揭露;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团队精神。(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定知道他不会吹,却不向大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总结(1):对一个事物或材料,立论切入的角度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探究点2:因果关系的角度教师:除了从人物角度分析,在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好的立论。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思维流程进行:是什么(概括材料内容)-为什么(探究事件原因)-怎么样(提出观点看法)。教师提问:1、 为什么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充数成功?批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大锅饭制度: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对丑恶现象不予揭露2、为什么南郭先生在齐湣王时逃走?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表扬南郭先生有自知之明。其他提问:1、南郭先生为什么逃走?2、齐宣王为什么让南郭先生能混下去?3、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那会儿能充数?4、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湣王那儿混不下去便逃之大吉?总结(2):对一个事物或材料,立论切入的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教师:运用这种审题方法必须步步深入,直抵靶心,切中要害。不能浅尝辄止,需既要想到为什么,也要想到怎么样。3、方法导引根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情况和老师的小结,思考一下: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立论的方法:1、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2、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正面角度从主要对象切入肯定材料的主要意图。(即是站在事物正确发展趋向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这也是我们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材料 ,我们要注意事情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侧面角度从次要对象切入。(即从材料不太显眼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从这种角度去思考的特点是从小的方面人手,以小见大。)反面角度逆向思维(否定正面角度的观点)(站在事物发展的对立面去分析、理解。从这种角度去思考,往往是在从正面角度感到无处下手或者避免人云亦云的时候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往往能起到一种柳暗花明、标新立异的效果。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要注意事情发展的事理逻辑,避免观点偏激。)如南郭先生身上的优点:能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乐队当中混迹,有超人的人际关系,有自知之明三、延伸拓展教师:同学们运用从人或物分析的角度,一下找到了许多论点。但是,我们在写作文时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鱼与熊掌究竟如何选择?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对于“滥竽充数”的故事,你会选择哪个角度作文呢?何谓最佳角度:最贴近材料主旨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最适合自己写作的角度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小结: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原因在于:一、我们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对内容都是熟悉的。二、有些角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云,平平淡淡。所以一个好的立意的标准是:紧扣材料,贴近时代,能够驾御,启迪人生,充满哲理四、小试牛刀材料一(从材料对象的角度思考)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的,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则材料的对象有多个:幼龟、老鹰、游客,还有龟群。每一个对象都是一个立意的角度,认真思考都能得出正确的立意。 从幼龟角度看,它的任务是侦察敌情,虽然自己幸免于难,但龟群却受到重创。可提取观点:做事要随机应变,更要忠于职守。 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它的行为蕴含着一个道理:只有坚韧不拔、永不言弃,才能达到目的、实现理想。 从游客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却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因为他不了解海龟的生存法则,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事与愿违。可见,盲目的善良,将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从龟群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由此可以立意:要打破传统思维,了解最新资讯,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相比之下,从幼龟、老鹰、龟群的角度分析,着眼于个人的发展,而从游客(好心人)的角度分析理解,则着眼于社会影响。因此,从游客的角度分析视野更广阔,所挖掘的意蕴也就更深刻,立意自然也就更高远。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科学的知识和善良的动机都是十分重要的,缺一不可。我们要做好人,但同时也要做一介认真学习研究、明白事理的人。我们只有把正确的知识和良好的动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样的议论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该故事原作者是美国人伯罗蒙塞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将其选为课文,取名自然之道。材料中心是明确的:好心的游客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是莫大的伤害;正面的启示则是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律,要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顺着这个主旨,我们可以多侧面地展开思考,因为在大自然面前或人类社会中,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以对待自然界而言,人们灭掉草原狼后导致鼠害及草原沙漠化;在人类的干预下,澳洲绵羊没有了天敌而过度繁殖;有人用剪刀帮蝶蛹破茧而出,以致蝴蝶不能飞翔这些都是典型事例,由此可确立“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一类的主题。把材料放到社会生活中,还可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游客一时的“爱护”,害苦了按既定法则生存、活动的海龟,这种“爱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呢?家长过度呵护,容易导致孩子丧失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学校教育呢,总是不愿让学生接触社会阴暗面,许多老师习惯于强调“校园是最纯净的”,有谁能像钱钟书先生那样直言“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淳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读伊索寓言)?放弃挫折教育、苦难教育或“黑暗教育”,孩子们就能避开挫折和苦难,永远生活在光明中了吗?在家长、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殷勤庇护下,孩子们看不到“老鹰”的利爪,只能得到错误的信息:外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沙滩上尽可放心嬉戏再拓展一下:关注现实的同学,可以谈有些地方大搞“政绩工程”,给农民建别墅却让他们欠下巨额贷款,反而加重了农民负担。这也属于“好心办坏事”。材料涉及三个对象,除“好心的游客”外,还有幼龟和老鹰。假如从幼龟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了解情况,由于人为干预、获得错误信息而遭受损失;从老鹰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未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据此,还可从“审时度势”“信息与成功”“生存法则”“坚持不懈”等角度切入题意。只要立意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就是符合题意的。好心的游客违反自然规律与付出的代价;好心办坏事;动机与效果;呵护与历练;牵手与放手;爱与害无知的幼鬼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奉献精神;个人与集体;敢于冒险的精神;个体的牺牲不可避免-生存法则遇险的群龟现实与经验;经验与盲从;综合判断信息与选择行动;习惯定势与审时度势伺机的老鹰失去与等待;退与进;挫折与坚守;放弃与坚持v敬畏,自然的力量自然界,是所有生物共同存在的地方,不需要刻意它的运行规律,自然界的伟力,我们无法扭转。(议)南太平洋小岛上的小龟从出生那一天就决定了与死神的抗衡。自然的法则向来都是这样,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却被好心的游客轻易打破。救了一只小龟,让其它小龟命丧黄泉,即使是善举,在自然面前,也显得苍白而无法原谅。(引) 所以,我们该去敬畏,自然的力量。(提出观点) v 曾看过一部电影名为帝企鹅日记,记录的是南极生活的一群可爱生物,可拍摄的工作人员在讲述这段经历时却告诉我们,那个属于企鹅的世界,他们,只是去记录一种别样的生活,绝不对企鹅作任何恶意善意的干涉,哪怕看到一只企鹅掉在冰峰中被饿死;哪怕看到小企鹅被天敌捉去;哪怕看到多少残忍悲痛,他们都只能是一个旁观者。只因为,他们敬畏自然的力量。(联,举例论证) v 学会去敬畏一些东西,对时光、对美、对生命。社会在发展,人类在成长,可保持敬畏,才不会迷失了方向。任春花开了又谢,任夏雨来去匆匆,任秋风诉尽苍凉,任冬雪捂热希望。我们都是自然万物中的过客,也许正如苏轼所吟唱的那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可心中怀着一种对自然的敬畏,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即使渺小,也照样精彩。敬畏自然,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深,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v世界上,有些东西我们可以改变,如逆境如挫折如悲伤,它们让我们内心伤感,可昂头走过,便是成功的必然。世界上,也有些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