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A).doc_第1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A).doc_第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A).doc_第3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A).doc_第4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A).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仔细阅读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填入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1.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有关地球形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不同部位的组成物质有差异 b.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正圆 c.地球自转导致的 d.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不一样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a昼夜交替现象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水往低处流 d登高远望3.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月落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的月相最接近(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5.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a地球 b彗星 c织女星 d陨石6.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7.下列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b.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 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且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d. 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抑制了地球生命物质形成的进程8.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c日本东京地震 d. 无线电通讯暂时中断、“磁暴”9.图中的圆由大到小表示天体系统层次逐级降低,与图示对应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b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c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河外星系、地月系10.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爆发 c气候异常 d磁暴1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 a煤炭 b地热 c风能 d水能12.中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七号是( )a. 人造卫星 b. 航天飞机c. 国际空间站 d. 载人航天飞船1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a.氢和氦b.氖和氦c. 氮和氧 d.氢和氧14.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木星金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15.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a.内部核聚变反应 b.太阳活动 c.太阳黑子 d.耀斑爆发16.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生物能 d.潮汐能17.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a牛郎星 b太阳 c月球 d水星18.火星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距日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 b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c大气无保温作用 d昼夜更替周期长19.据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b.图中b点位于晨线上c.图中c点所在的经线平分昼半球d.图中d点位于晨线上,此线上的各点日出时间均为6时20.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左邻右舍分别为( )a1 2 b4 5c4 6 d2 421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仅围绕着一颗特殊的恒星(太阳)公转b大气与水是地球上生命产生必不可少的物质c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日地距离没有关系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对大气圈的形成没有影响22.下列城市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广州 b. 北京 c.重庆d.拉萨23.北京时间15时,贵州六盘水(105e,27n)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图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24.右图中部为地球,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月球在轨道的相应位置。当地球上的人看到月食现象时,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5.证明自转现象的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的交替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a. b. c. d. 26.昼夜更替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 b24时3分56秒c、23时56分4秒 d、24时27.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 南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a b c d28.读以晨昏线ab与赤道cd的交点0为中心的光照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e为od的中点,n为北极点。若e点两侧的日期不同,且图中 =800。读图回答,a点的地理坐标为( )a(1350w,800n) b(1350e,800n) c(450e,800n) d(450w,800s)29.下图代表某时刻地球上可以看到这一精彩景象的地表部分示意图,且图中aob为昏线,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则c点所在纬线上,看到月光的范围是( ) a180向东到90e b150w向东到30ec150e向东到30e d150w向东到30w30.下列地理现象,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c昼夜长短d四季更替ii卷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 分)评卷人得分31读“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_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 。(2)弧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_段。(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 a_时,b_ 。(4)此时a、e两地昼夜长短是:a昼长_小时,e昼长_小时。(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_季节。32.图1-3-12上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据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除第3问3分外,共10分)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b.tofc.fon d.ton(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_带。(3)当太阳直射点由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st及其以南的范围内,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_。(4)假定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据此和图1-3-12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请在图中表示出此季节全球的昼夜状况(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根据你所学的内容,按照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合理排列t、s、f、n四点_。根据你所学的内容,按照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合理排列s、f、n、f四点_。(5)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现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总是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6)假设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_(纬度)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范围将扩大的是_。33.读图中的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从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的_上。(2)此时期太阳直射点移动在乙图的_线上。(3)此时期北极圈内出现_现象。(4)此时期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5)太阳直射点在2326n2326s的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_。其周期为_,叫做年_。34下图为北京时间12时的日照图,图中ab为完全的昏线,完成下列要求。(共7分)(1)标出图中a、b的经度。a b (每空2分)(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3)此时,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正值_(雨季或旱季)。(4)这一天,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密 封 线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地理a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acdbdbbabda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aadbdacddbab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除32小题第3问一空3分外)共40分。) 31.(1)6月22日, 2326n,45w(2)弧bc(3)15 6 21 12(4)24 12(5)初秋32(1)c(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