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单元评估 质量检测(十一) 岳麓版(广东专用).ppt_第1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单元评估 质量检测(十一) 岳麓版(广东专用).ppt_第2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单元评估 质量检测(十一) 岳麓版(广东专用).ppt_第3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单元评估 质量检测(十一) 岳麓版(广东专用).ppt_第4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单元评估 质量检测(十一) 岳麓版(广东专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 第十三单元 60分钟100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60分 1 2011 广东五校模拟 论语 里仁 中提到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 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 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 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材料可以理解为 君子 以 义 为行为准则 而 小人 则过多的关注和追求 利 因此a b d三项均正确 c项与本题无关 2 2011 绍兴模拟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又说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孔子 仁 和 礼 的学说b 庄子 齐物 的自由精神c 老子 小国寡民 的思想d 墨子 节用 兼爱 的主张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依材料信息 绝圣弃智 仁义 巧利 这是反对儒家和墨家的思想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是小国寡民的思想 3 汉书 艺文志序 载 王道既微 诸侯力政 时君世主 好恶习殊方 是以九家之术 蜂出并作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 以此驰说 取合诸侯 在这里 班固说的是 a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 秦末汉初时期儒 道诸说沉渣泛起c 东汉末年以后儒 释 道三家共存局面的出现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由 王道既微 诸侯力政 是以九家之术 蜂出并作各引一端 可以判断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状况下的百家争鸣 4 2011 哈尔滨模拟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 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 省事节用 量刑从宽 对下属不苛察细过 虚怀自持 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 儒家学说b 墨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道家学说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汉初由于经济衰退 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 而材料就体现了黄老思想的 无为而治 的治国理念 简化事情 不用权谋 5 礼教始行 渊溯春秋 谁挚五常规伦理 儒风独树 麾开汉武 公凭三策正乾坤 这副楹联中的 公 是指 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由材料中 五常规伦理 麾开汉武 公凭三策正乾坤 可判断应是董仲舒 6 2011 福州模拟 史学家指出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 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 商周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创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设立郡县制 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此后 长期影响中国思想界 7 2011 广州模拟 这一拜 保国安邦志慷慨 建功立业展雄才 这一拜 忠肝义胆 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 生死不改 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这一拜 歌曲中体现的忠义思想 主要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 仁政 学说b 天人感应 学说c 宋明理学思想d 经世致用 思想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材料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显然与儒家思想道德即 三纲五常 密切相关 a b d三项与 三纲五常 无直接关系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 故选c项 8 2011 南京模拟 提出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民 心明便是天理 并断言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主张学习的目的是 以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的思想家是 a 程颐b 朱熹c 陆九渊d 王守仁 解题关键 陆九渊求理方法是 发明本心 进行内心反省 王守仁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 强调自我主动作用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等突出了 心 的作用 即 心学 材料中又强调 以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突出自我的主动作用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这是王阳明的主张 9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 是对儒学的佛 佛教 老 道教 化改造 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宋明理学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应该彻底否定b 宋明理学的思想有积极的一面c 封建社会末期宋明理学成为社会进步的思想障碍d 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解题关键 对待传统思想文化如宋明理学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继承 不能简单绝对肯定或否定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材料表明宋明理学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 其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 如讲 诚信 注重气节 奋发图强 等 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但本质上宋明理学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造成了民族精神的萎靡和颓废 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思想障碍 10 2011 潍坊模拟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 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 新的历史条件 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 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 解题关键 审准题目要求是正确作答的前提 因此审题要格外细心和准确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 新 所谓新 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 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的 依据这个思路 可以很容易的选出正确答案 11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 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 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宗当代之务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 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 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和理解问题能力 明末清初 理学专注于读书升官 不切实用 顾炎武等针对该现象提出 经世致用 反对空谈 的主张 12 2011 佛山模拟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认为 君权神授 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b 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c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 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孟子 董仲舒和黄宗羲都是儒学思想家 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 在对君主专制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所以a不准确 董仲舒处于封建社会的早期 不是社会转型时期 b错误 孟子虽然提出 民贵君轻 但并未否定君主专制 c错误 13 一个奇怪的事实就是 源于中国的技艺似乎需要经过移植才能够获得高度的发展 见证一下火药 印刷术和航海罗盘在应用上所取得的巨大改进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 但并未让它们在本国充分发挥其作用b 中国经济停滞 倒退决定了四大发明必须移植才能继续传播下去c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科技成就并有所创新d 受中国古代社会环境的制约 四大发明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能力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主要是在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并未停滞 倒退 故b项符合题意 14 2010年11月1日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在福州开幕 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发表题为 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 的特邀报告 下列著作中将各类药物分类 被誉为 东方医学巨典 的是 a 黄帝内经 b 千金方 c 本草纲目 d 伤寒杂病论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审题注意分清医药学的地位 a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b d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经典 故答案为c 15 2011 济宁模拟 下表是 中国的世界记录 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因有 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发展农业的需求 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科举取士的促进a b c d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图表分析和运用知识能力 图表表明中国古代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成果突出 这与统治者重农政策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分不开 也体现了重实用的特点 科举取士的内容与科技无关 类题拓展 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1 有利因素 经济基础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政治条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支持和重视 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 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创造 2 不利因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限制了生产力发展 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 闭关锁国 政策 进一步限制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 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 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 科技人才短缺 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 第16题18分 第17题22分 共40分 16 2011 汕头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等著 认为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秦汉以后 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 兼纳百家 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 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 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请回答 1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 中 民本思潮 的表现 并分析这一时期 私学文化 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 6分 2 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 帝国文化 的形成过程 6分 3 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 市民文化 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第 1 题回答诸子百家中有关民本的思想 私学文化 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从当时的政治 经济特征来回答 第 2 题从材料 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 兼纳百家 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可以看出 回答的是儒家思想在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发展过程 第 3 题 市民文化 是在 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 清中叶以前 市民文化 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清朝政治 经济 文化等因素分析 答案 1 表现 孔子 以德治民 孟子 民贵君轻 墨子 兼爱非攻 等 根源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小农经济的发展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 汉朝 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 提出君权神授 大一统的理论 汉武帝采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朝 程颢 程颐 朱熹等吸收佛 道教义 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3 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 市民文化 的发展 八股取士 文字狱等思想文化政策 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 市民文化 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 融合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 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 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 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 中国拥有 四大发明 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 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 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 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 中国有远航 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 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古圣贤的道德 教诲 祖宗制度的成法 是古代辉煌的象征 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 言必称三代 著文 开篇子曰诗云 行事 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 不思变革 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 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 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 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8分 2 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 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8分 3 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 1 题特征必须从两方面展开分析 注意例子是材料之外的 第 2 题结合所学知识 紧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作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