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生版.doc_第1页
第六单元学生版.doc_第2页
第六单元学生版.doc_第3页
第六单元学生版.doc_第4页
第六单元学生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铁四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兰铁四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日期: 班级: 姓名: 编号: 日期: 班级: 姓名: 编号:26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篁( )竹 清冽( ) 为坻( )为屿( ) 为嵁(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 差( )互寂寥( ) 幽邃( )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 坻: 。屿: 嵁: 蒙络摇缀: 可百许头: 下彻: 布: 佁然: 俶尔: 翕忽: 差互: 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 (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 ) 似与游者相乐( )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久居( ) 清: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隶而从者( )以: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而: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潭西南而望( )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见:下见小潭( )明灭可见( )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环:如鸣珮环( )竹树环合( )为:全石以为底( ) 为岩( )(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 )俶尔远逝(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 )如鸣珮环( )心乐之( )近岸( )(4)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义: 今义: )崔氏二小生(古义: 今义: )闻水声(古义: 今义: )不可久居(古义: 今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 今义: )3.作者链接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4.文体链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合作与探究重点句子翻译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 往来翕忽,俶尔远逝。 4.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7.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文本探究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 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3.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柳宗元合称之多少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27 岳阳楼记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2.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4.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预习与交流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谪( )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 )人淫雨( )霏霏( ) 薄暮冥冥( ) 潜( )形岸芷( ) 皓月( ) 心旷神怡( )宠辱偕( )忘 浩浩汤汤( )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谪守巴陵郡:( )浩浩汤汤:( )迁客骚人:( ) 淫雨:( )山岳潜形:( )薄暮冥冥:( )沙鸥翔集:( )郁郁青青( )宠辱偕忘:( )或异二者之为:( )(2)通假字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一词多义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一: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 开:连月不开( ) 开我东阁门( )则:然则何时而乐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极:感极而悲者矣( )南极潇湘(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 空: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 )通: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 和: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4)古今异义微斯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横无际涯( )予观夫巴陵胜状( )(5)词类活用谪守巴陵郡( )百废具兴(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成语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政通人和: 4.作者链接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5.背景链接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二、合作与探究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 江南四大名楼第一种说法: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南京阅江楼; 第二种说法: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德兴聚远楼; 第三种说法:江西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洪江芙蓉楼; 第四种说法: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宣城谢脁楼; 第五种说法: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容县真武阁; 第六种说法: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扬州大观楼; 第七种说法: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九江浔阳楼; 第八种说法: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镇江芙蓉楼。28 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4.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环滁( )林壑( ) 琅琊( )饮少辄( )醉岩穴瞑( ) 伛偻( )酒洌( ) 山肴( )野蔌( )觥筹( )射者中( ) 弈( )者胜 颓然( )阴翳( ) 潺( ) 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林霏开: 临于泉上者: 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 觥筹交错: 阴翳: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宴酣之乐: 野芳发而幽香: 云归而岩穴暝: 翼然: 颓然: (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乐: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秀: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谓: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朝而往,暮而归( )溪深而鱼肥(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3)词类活用名之者谁?(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颓然乎其间者( )野芳发而幽香( )(5)成语积累醉翁之意不在酒: 觥筹交错: 水落石出: 山肴野簌: 峰回路转 3.作者链接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文忠是他的谥号。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4.背景链接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二、合作与探究1.21个“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 环滁皆山也; 环滁皆山也;琅玡也。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 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 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2.25个“而”字 泉香而酒洌 表并列 (轻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承接 (轻读) 杂然而前陈者 表修饰 (轻读) 朝而往, 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 (轻读) 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重读) 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 (重读)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如:若夫(f) / 日出 / 而林霏(fi)开,云归 / 而岩穴暝(mng),晦明 / 变化者,山间 / 之朝暮也。野芳 / 发而幽香,佳木 / 秀而繁阴,风霜 / 高洁,水落 /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 不同,而 / 乐亦无穷也。3.本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2. 自号醉翁的原因?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三、拓展延伸 寻找四大名亭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29 满井游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3.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4.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燕( )地 花朝( )节 飞沙走砾( )廿( )二日 鹄( ) 波色乍( )明倩( )女 靧( )面 髻鬟( )浅鬣( ) 茗( )罍( )蹇( ) 浃( ) 曝( )呷( ) 堕( )事 恶( )能无纪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冻风时作: 廿二日: 偕数友出东直: 若脱笼之鹄: 土膏微润: 悠然: 娟然: 潇然: 晶晶然: 呷浪之鳞: 以游堕事: 适: 恶能: (2)一词多义时:冻风时作( )于时冰皮始解( )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全石以为底( )之:若脱笼之鹄( ) 倩女之面( )郊田之外(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乍:波色乍明(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鳞:鳞浪层层( )呷浪之鳞( )始:于时冰皮始解(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余之游将自此始( )(3)词类活用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鳞浪层层( )作则飞沙走砾( )(4)古今异义局促一室之内( )柔梢披风( )(5)成语汗流浃背: 局促不安: 悠然自得: 飞沙走砾: 3.作者链接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文学史上“公安派”的创始者。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4.背景链接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满井:京郊一处胜景,据称井口直径五尺余,内有泉水四季不干,常有井水溢出,因而又称“满井”。5.文体链接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二、合作与探究1.朗读课文,请概括作者游满井这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拓展延伸 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均为山水游记,试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30 诗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预习与交流1.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庐( ) 喧( ) 篱( ) 樽( ) 箸( ) 怒号( ) 罥( ) 长( ) 坳( ) 顷( ) 衾( ) 厦( ) 庇( ) 兀( ) 见( )2.作者链接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朝诗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3.背景链接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即成都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4.文体链接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行路难”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词。在汉武帝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