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生于安乐.doc_第1页
生于忧患 生于安乐.doc_第2页
生于忧患 生于安乐.doc_第3页
生于忧患 生于安乐.doc_第4页
生于忧患 生于安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孟子二章年 级九学科语文班 级姓 名主备人刘淑凤 高宏审核人王香平课型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年级九学科语文班级姓名主备人冯瑞芝审核人九语组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了解孟子及孟子一书。2、反复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3、解释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4、小组讨论交流会说出论点及论证方法、论证思路学习重难点:目标2、3 难点:见目标4 评价设计:1、通过提问展示完成目标(1)(2)2、通过讨论交流默写完成目标(3)(4)知识链接:孟子,名轲,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字典和课下注释,给加点字注音 米粟 攻亲戚之所畔2、诵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通课文,合理停顿,至少读三遍。3、对照课下注释,学生疏通文意。完成下面两个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环而攻之而不胜 必有得天时者矣 池非不深也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兵革非不坚利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翻译下列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合作探究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3、文章结尾得出了什么结论?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4、全文的论证结构是什么?三、知识梳理作者围绕中心论点 分别从 , 两个方面逐层论证。得出了 , 结论四、反馈检测1、填空:1、阐述战争胜负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2、运用排比强调“地利不足恃”的句子 3、“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4、本文不实在论 而是讲 的,是借战争论述施行 的重要性的5、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肆意篡改历史教材,美化侵略,遭到强烈谴责,真是 学后反思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年级九学科语文班级姓名主备人冯瑞芝审核人九语组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解释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3、小组讨论交流会说出论点及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学习重难点:目标1、2 难点:见目标3评价设计:1、通过提问展示完成目标(1)(2)2、通过讨论交流默写完成目标(3)知识链接:名句积累: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通课文,至少读三遍。1、给加点字注音。畎亩 ( ) 傅说 ( ) 胶鬲 ( ) 舜( )拂士 ( ) 孙叔敖( ) 百里奚(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衡于虑而后作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生于忧患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翻译下列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合作探究 1、了解第一段中涉及的六个人的简况,思考: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联系全文,想想开头列举六人的目的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承担天下大任的人需要经受哪些磨炼?“国恒亡”的原因是什么?3、孟子在本文中阐明了什么观点?4、通过分析,你发现本文主要讲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5、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本文在论证思路上有何异同?三、延伸迁移: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对此,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能举例最好)四、知识梳理五、反馈检测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二) 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学后反思课题孟子两章 复习年级九学科语文班级姓名主备人刘秀丽审核人九语组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巩固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归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二、互动研讨:(一)读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 _,_ _,_ _ _,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城非不深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二)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空乏其身(3)衡于虑 (4)而后喻2.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格言联壁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作简单说明。答: 4.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长人的才干。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长才干、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世界谈谈你的理解。例:我认为“苦其心志”仍是其必要条件。海伦凯勒的残疾另她的心志受到磨练,变得坚强,才达到了常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拥有了令人钦佩的精神与成就;相反的,我们与周围的同学都没有受到“心志之苦”,太脆弱,所以连小的成就都没有。从而看出,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苦其心志”仍是必要条件。5、本文阐述的一个人生哲理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 6本文第一段所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等人的经历,给你什么有益的启示? 7、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 8、文第第二段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 9、孟子在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的括号内(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饿其体肤 翻译:_(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12.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答:_ _对比.阅读 (一)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足兵 兵 民信之矣 信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对比阅读(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其母引刀裂其织_2.翻译下列句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反馈检测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811题。(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注释】舍:住屋。市:市场。贾人:商人。炫卖:边喊边卖。学宫:学校。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