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doc_第1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doc_第2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doc_第3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doc_第4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制品生产、运输编制: 审核: 日期: 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1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1用电管理(一)未达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42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混乱或共存。32159033保护零线装设开关或熔断器零线有拧缠式接头。1271414保护零线未单独敷设,并作它用。1271415保护零线未按规定在配电线路做重复接地。1271416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大于10殴姆。3172127电力变压器的工作接地电阻大于4殴姆。3172128配电箱或漏电保护器未使用合格供货产品。321619开关箱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62784310设备未使用专用开关箱,未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33763311用铝导体、螺纹钢做接地或垂直接地体。32318112漏电保护器装置参数不匹配。32742213闸具、熔断器参数与设备容量不匹配,安装不符合要求。32742214配电箱内的电器和导体带电裸露,相线使用端子板连接。321590315配电箱内多路配电无标记,引出线混乱。32742216配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装置,无明显安全标志。12361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2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17用电管理(一)电缆过路无保护措施。12714118电力线路架设、埋地不符合要求。12714119配电箱内有杂物、不齐全、不清洁。32318120配电线路的电线老化,破皮未包扎。3315135321电工不按规定程序送电。311545222在潮湿场所不使用安全电压。311545223灯具金属外壳未作接零保护。33763224室内灯具安装高度不低于2.4m时,未使用安全电压供电。32742225手持照明灯未使用36v及以下电源供电。33763226在高压输电线下方作业无保护措施。31721227非电工操作。317212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3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28机械作业(二)1、混凝土搅拌站2、空压机操作无验收合格手续。32742229作业前,传动装置、防护装置、钢丝绳未检查。33763230机械设备未采用保护接零接地。32742231传动部分噪音异常,防护不到位。3139132搅拌站操作人员未进行培训,无上岗合格证书。33763233接地、接零装置不符合要求,未安装漏电保护器。32742234搅拌机传动部分出现松动,未定期检查设备状况。32742235操作人员进入筒内,未采取安全措施,无人监护。637126336传动、制动器失灵,不符合要求。637126337每班清理机内杂物时,未切断电源。637126338维修人员进入机内检修时,未采取安全措施,未切断电源,未安排监护人员,未挂安全提示牌。637126339操作人员未做好交接班记录,未将当班情况告知下班人员。3139140空压机、压力表、储气罐未经检测合格后使用。637126341空气储气罐安全阀,压力表没检测或检测不符合要求使用。637126342输气管三年内未经至少一次检测。32742243空气机防护装置不全,储气罐有积水。327422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4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44机械作业(二)1、混凝土搅拌站2、空压机操作空压机安全阀有失灵现象。637126345储气罐中油水不及时排除。32742246排气压压力突然升高,排气阀、安全阀失效。637126347压力表、温度表、电流表指示超过规定。637126348漏水、漏气、漏电或冷却水突然中断。637126349机械有异物或电动机电刷发生强烈火花。32742250运转中缺水使气缸过热停机。32742251电动空压机运转中突然断电。3139152停机后,没关闭冷却水阀门而打开气阀。3139153机械作业(二)3、皮带运输机操作无保护接零接地。未安装漏电保护器。32742254运行过程中,从输送带上面跨越。32742255输送皮两侧防护栏不符合要求,有松动现象,更换皮带时,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32742256清料时,下面无人监护。32742257搅拌机停机时前,没卸载。32742258清理皮带、滚筒上杂物时,无安全防护措施。32742259修理筒内叶和传动装置,使用高压照明。327422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5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60机械作业(二)3、皮带运输机操作传动部分出现异常,噪声过大。32742261对传动部分未及时检查、维修。31618162维修时,未停机,未切断电源。32742263进料口下传动系统积水未及时排出,抽水泵未接漏电保护器。32742264清料人员未穿戴安全保护用品。465机械作业(二)4、水泥罐气罐周围灰尘未及时清理。31618166水泥罐气路密封不好,有漏气、漏灰情况存在。31618167进入气罐清理时,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未切断电源,未有人员监护。637126368气罐顶部安全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护栏松动,残缺不全。32742269维修人员未及时对气罐进行检查、维修,布带未及时更换。31618170清理罐内混凝土积料,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1618171机械作业(二)5、季节性机械设备防护未对机械设备采取防冻保护措施。1339172油料、润滑剂、液压油、蓄电池液未按规定使用。1339173用明火直接燃烤曲轴箱。32742274未对传动部分检查,试运行,强制性操作。327422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6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75混凝土运输(三)车辆未检测上路行驶。3315135376灯光、喇叭、指示仪表有缺陷上路行驶。3315135377轮胎气压不符合要求。31618178刹车不灵,刹车片磨损严重。479违章行车,高速行驶。480行驶中突然变速,变方向。481疲劳驾驶车辆,带病驾驶车辆,酒后驾车。3315135382闯红灯,闯单行线,违章超车,转弯不打方向灯,闯禁区。483下坡时空档滑行。上、下坡路途换档。3315135384在冰雪道路上行驶,无防滑链。3315135385通过危险地区前,未对车辆进行检查。3315135386坡道停车,无安全措施。33151353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7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87混凝土运输(三)作业面附近道路未达到承载要求。32742288车辆外搭载货物。31618189厂区内行驶速度大于10千米/小时。31618190行驶在不平路面,或转弯处车速大于15米/小时。31618191经过桥、洞、门设施时,搅拌车超高。3315135392进入搅拌筒清除结块时,未停机,筒外无人监护。3315135393内燃机水箱缺水。32742294刹车管漏油,油管老化。3315135395刹车片老化,失效。3315135396轮胎压力过大。32742297不同牌号的掖压油混用。3315135398物资装卸以及堆放(四)混凝土泵管与脚手架连接,固定位置不牢固。32742199装卸过程不符合要求。316181100堆放物品超高。327422101化学危险品使用以及存储(五)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作业。327422102驾驶员违章行驶。327422103建筑材料未按规定堆放。327422104物资装卸未按规定操作。327632105化学危险品未按规定存放使用。油库未配备灭火器材。6672524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8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106防火结构(六)木工操作间和油漆工配料间吸烟或明火作业。3671263107建筑内外无消防通道或通道不畅通。317212108消防重点部位(木工、油料场所、配电室或仓库等)未配备消防器材或明火作业。4109消防器材配备数量不够,未及时更换消防器材。317212110冬季施工(七)冬季严寒天气施工。317212111未及时清扫积雪。31391112操作人员无冬季防寒保暧措施。31391113施工区域未采取防滑、防冻措施。31391114暑季施工(八)无健康保健措施。317212115高温作业。16161116未对施工现场采取防暑降温措施。31391117操作人员未采取避高温时段工作。31391118粉尘危害(九)操作者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硅酸盐肺。361181119操作人员未穿戴安全防护用品。361181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09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120噪声危害(十)机械性噪声对操作者本人以及周围人员的危害。361181121空气动力性噪声对操作者本人以及周围人员的危害。361181122振动对操作者的振动危害。361181123弧光辐射危害(十一)紫外线对操作者的危害361181124红外线对操作者的危害361181125未执行国家有关消防的安全规定,未设置防火标志或实行严格管理,361181126火灾事故(十二)疏散通道、安危出口不畅通。361181127未建立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不规范。33191128消防设施和器材不完好或无效。33191129丢未灭烟火。363542130伙房明火失火。4131伙房排烟道油垢重。33191132电线老化。33191133液化气包漏气。363542134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327422135电线短路。333272136用电炉烧饭,取暖灭火。33191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 编号:010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137火灾事故(十二)碘钨灯靠近易燃物品。3115452138电焊火花。363542139油气稀释计使用不慎。333272140油漆间吸烟。6115903141冬季草帘保管不好。13391142自备汽油桶保管不慎。11131143电焊、气割(十三)未办理动火手续、相关方未协调好。31391144操作人员无证上岗。31391145作业时,无人看护。31391146乙炔气、氧气瓶放置未达规定距离。623362147借用金属架及结构钢筋做回路接地。623362148气瓶无防震圈和防回火装置,易使开关松动造成漏气。6115903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办公区域)编号:001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1办公区域(一)(1)、办公地点复印机废粉、臭氧的排放。0.2310.612随地乱掷杂物。3172123办公区域通风不畅。0.2310.614雨雪天滑倒伤害。3172125水瓶爆炸以及其它烫伤。117716通道堆放杂物。3172127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11151518带病上岗。313919生理上有疾病,从事不该从事的职业。0.2130.6110工作前喝酒。33763211疲劳作业。3319112穿高跟鞋、拖鞋上岗。3319113违反劳动纪律。3319114超负荷超限工作。3216115健康状况出现异常。3139116采光照明不良引起的伤害。0.2310.6117办公区域(一)(2)、办公用电电线绝缘差、老化、破皮。311545218无漏电保护或漏电保护器失灵。32742219闸具、熔断器与设备容量不匹配,安装不符合要求。11771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办公区域)编号:002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20办公区域(一)(2)、办公用电配电房(箱)内有杂物、不齐全、不清洁。32742221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不符合规范。32742222非电工维修电器。311545223电工维修保养时登高,坠落划电伤。32735224配电房未设防火标识、无消防器材或配置不符合要求。311545225用电负荷超载。36118126办公区域(一)(3)、工作区间无限速标识及各种标识。111515127未设防火标识,无消防器材。66136228烟头随意乱放。36118129振动伤害。0.2310.6130电磁辐射,如高压电场、射频辐射。0.230.50.3131运动物伤害,如料堆垛滑动、坍塌。0.230.50.3132明火伤害。3139133基础下沉。0.20.5151.5134有害光线照明引起的伤害。0.2310.6135给排水不良。3139136气压过高、气压过低。3139137标志缺陷引起的伤害。31391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办公区域)编号:003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38办公区域(一)(4)、劳动防护没配备劳动保护用品。0.2310.6139未采取防寒保暖、防暑降温措施。3319140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3113141未定期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检查。3216142办公区域(一)(5)、其它风暴雨,临时房屋倒塌伤人,洪水暴发淹死人。10115150343停工期间非操作人员爬高跌下。61742244维修机械设备时跌下。31721245维修机械设备时受伤。31721246高温季节中暑。667252447严冬季节跌伤。30.534.5148疾病突然发作。3139149打架斗殴。30.534.5150生活区道路无照明,夜间跌伤。3139151醉酒伤人。30.534.5152宿舍倒塌。0.20.5151.5153操作过程误伤害。6139154化学原料泄漏。100.5735255缺氧窒息、通风不良伤害。30.535.41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办公区域)编号:004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56办公区域(一)(5)、其它下河游泳,溺水身亡。111515157施工中发现文物。-558施工中发现可疑物、爆炸物。-559重点关键部位无安全标志。36118160交通事故。311545261环境污染。31721262毒气泄漏。6315270463触电伤害。6315270464致害动物。30.51522.5265病毒传播。637126366病菌感染。637126367社会公害性传染病(菌)毒的携带。637126368指挥错误,如指挥失误、违章指挥、错误指挥。3319169操作失误,如误操作、违章作业。3319170灼伤,如火焰烧伤、高温汤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1177171物理性爆炸,如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0.561545272摔、扭、挫、擦、刺、割伤、非机动车碰撞轧伤。13391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办公区域、生活区域)编号:005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73办公区域(一)(5)、其它地陷。0.2310.6174火灾。-575台风、洪水。-576地震。-577雷电、雷击。-578盗窃事件。-579(二)、生活区域(1)、食堂区域炊事员无健康证。1616180食堂没有卫生许可证。1616181加工、保管生熟食品未分开。3216182厨房内外不卫生,炊具不干净,有腐料变质食品。1037210483宿舍内做饭。63118184加工、保管生熟食品未分开。3216185炊事人员无健康证。1616186食堂没有卫生许可证。1616187开水、饮水器具不健康。1616188社会公害性传染病(菌)毒的携带。-589食堂无纱门、纱窗,熟食无纱罩。炊事人员没进行定期体检。16161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生活区域) 编号:006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90(二)、生活区域(1)、食堂区域食堂的下排水处未设置防鼠网。1616191食堂的设置不符合要求。1616192煤气包离火源太近。36118193伙房明火失火。1616194伙房排烟道油垢重。36118195电线老化。66136296液化气包漏气。66136297锅炉爆炸。-598吃具不清洗,不定期消毒。1616199工业盐误为食用盐。661362100厨房与宿舍混用。361181101厨房无纱门纱窗。361181102外购卤菜变质。337632103生菜农药超标。661361104动物带菌传染。337632105生活区域(二)(2)、宿舍区域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3101302106电线短路。3101302107用电炉烧饭,取暖灭火。3101302108丢未灭烟火。3101302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OHS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混凝土生产、运输生活区域) 编号:007序号作业活动分类危险源分类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风险级别备 注LECD109生活区域(二)(2)、宿舍区域在电线上晾晒衣服。6631083110长期存放脏衣服。0.2611.21111宿舍不经常通风。0.2311.81112将杂物带入宿舍。0.2311.81113无防蚊、蝇、老鼠措施。1101101114夏季施工现场无淋浴室。0.2311.81115厕所不经常清洗、消毒。1101101116随便大小便。1101101117宿舍用煤炭取暖。36111118使用电炉取暖。661362119在取暖器上烤衣服。661362120取暖器周围有易燃物。661362121在床上躺卧吸烟。3101302、危险源辨识一、危险源分类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危害因素分为六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下列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制动器缺陷;2、防护缺陷=如:无防护、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3、电危害=如: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噪声;4、噪声危害=如: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如:机构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如: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高电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如: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动力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如:调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如: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液;12、作业环境=如: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调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如: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如: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下列因素。1、易燃易爆物质=如:易燃易爆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性物质=如: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害物质;4、腐蚀性物质=如: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下列因素。1、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下列因素。1、负荷超限=如: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异作业;4、心理异常=如: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如: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下列因素。1、指挥错误=如: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如: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先发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将危险因素主要分成下列十六种类。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剌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伤=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3、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中毒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剌、割伤和非机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一)、作业活动中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二)、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三、危险源辨识方法(一)、询问与交流。(二)、现场观察与勘察。(三)、查阅有关资料。(四)、获取、收集外部信息。(五)、安全检查表法。(六)、经验对比法。(七)、作业条件与风险评价法四、危险性评价(危险源评价)(一)、危险性评价的方法1、对作业过程中风险因素可采用直接判断法进行评价(定性评价法)。2、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风险。3、无法用直接判断法进行评价或用直接判断法不能确定的风险因素,应采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法)进行定量评价。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法)主要是以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个因素分别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确立。(1)、事故发生可能性大小如果用概率进行表示时,绝对不发生事故的概率应为0,而必然发生的概率不1。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类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种情况之间的若干中间值见下表。2、E=人体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1)人体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