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2 商鞅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2 商鞅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2 商鞅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2 商鞅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一轮复习单元卷(含解析):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3(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5题)“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该历史事件记载于a诗经国风秦风 春秋鲁桓公十八年 b诗经国风秦风 战国策秦策c战国策秦策 史记秦始皇本纪 d战国策秦策 史记商君列传4(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3题)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5(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1题)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6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7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也就是强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变法改革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 c将“法治”作为国君的主要统治手段 d任何人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的约束8因护送周平王有功而被封为诸侯的是( )。a秦襄公 b秦献公 c秦孝公 d秦惠王9(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4题)“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10(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6题)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尽地力之教”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变革趋势的是( )a“以人为本” b“以德治国”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12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 )a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d分封制13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a由掠夺战争逐渐演变成兼并战争 b由兼并战争逐步演变为争霸战争 c由兼并战争逐步演变为秦统一战争 d由“合纵”逐渐演变成“连横” 14(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0题)商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最重要的举措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统一秦国的度量衡c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 d“为田开阡陌封疆” 15年轻的商鞅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四处奔走,他行走的路线是( )。a卫国魏国秦国 b魏国卫国秦国 c卫国秦国魏国 d秦国魏国卫国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引自商君书农战材料二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要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引自商君书外内请回答:(1)结合商鞅所处的基本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两方面评述材料一的主张。(6分)(2)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此而采取的基本措施。(8分)17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改革。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入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二中涉及了商鞅变法的哪些经济措施?(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商鞅变法的这些经济措施。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陌生,而“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就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监视,从而造成关系紧张。2d3d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材料中所述内容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大约战国时期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史记为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所作,因此会记录该事件,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属于文学作品,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4a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a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5d6b解析:这两个措施都是针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征”和“税”都是指对土地征收赋税,即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所以b项正确。7c解析:这里的“法”指法律而非变法,法家尽管也讲“法不阿贵”,但“法”是约束不了最高统治者的,反而是国君维护统治的手段,所以ad错误。8a解析:回顾教材相关知识即可,涉及秦的立国。9b解析:本题考查了鲁国初税亩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bc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据此本题选b项,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10d解析:a描述的是西周的井田制,b描述的是战国魏文侯变法中的农业政策,c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d描述的战国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度的实行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11d解析:从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看,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儒家、道家思想并不适合,也没被统治者所接受,而法家思想则促进了各国的富国强兵,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趋势,也被统治者所接受。12b解析:王位世袭制是君主专制的特权,商鞅变法正是为了加强君主权力,巩固君主专制统治而服务的,不可能废除这一制度。13c解析:注意是战国中后期,这时期的战争呈现由兼并到秦灭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趋势。14d15a解析:回顾教材所述商鞅的经历即可,起点在卫国,终点在秦国,a正确。二、非选择题16(1)目的: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3分)结果:这种主张的实行,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使之成为战国时代最进步的国家,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3分)(2)思想:重农抑商。(2分)措施: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劳动者,可免除赋税徭役;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的“分异”令;以优惠政策吸引邻国百姓来秦国开垦荒地;规定凡从事工商业或做事懒惰而致家境贫困者,本人及妻儿没入官府为奴婢;禁止商人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收税标准。(6分)17(1)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