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免疫指标检测反应病毒或胞外菌感染课件_第1页
如何通过免疫指标检测反应病毒或胞外菌感染课件_第2页
如何通过免疫指标检测反应病毒或胞外菌感染课件_第3页
如何通过免疫指标检测反应病毒或胞外菌感染课件_第4页
如何通过免疫指标检测反应病毒或胞外菌感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通过免疫指标检测病毒感染或胞外菌感染 免疫检测是目前生物学检测方法中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具有高度精确 灵敏 特异的特点 可用于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也可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免疫指标 一 免疫球蛋白1 免疫球蛋白G IgG 参考值 8 17g L2 免疫球蛋白M IgM 参考值 0 29 3 44g L3 免疫球蛋白A IgA 参考值 0 72 4 29g L二 补体1 补体成分C3 参考值 0 78 2 10g L2 补体成分C4 参考值 0 17 0 48g L3 C反应蛋白 CRP 参考值 0 8mg L 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及免疫指标变化 常见胞外菌 免疫机制 1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在一般情况下 只有当皮肤黏膜因机械损伤或昆虫叮咬失去完整形后 致病菌才能侵入 寄居于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产生抗生素拮抗致病菌的定居并阻止其闯过黏膜上皮 更重要的是 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免疫球蛋白 2 吞噬细胞细菌一旦突破皮肤或粘膜屏障与侵入机体组织后 吞噬细胞就发挥作用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在一般情况下 细菌可被吞噬消灭 只有毒性强 数量多的细菌才能进入血液或其他器官 需由肝 脾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继续吞噬 有的致病菌具有抗吞噬作用 3 补体通过两个机制杀菌 直接溶菌作用和调理作用 补体通过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被激活 在血清中的溶菌作用依赖于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膜攻击复合物沉积于细菌外膜 嵌进外膜使其失去完整性 导致细菌溶解 补体亦可介导中性粒细胞 吞噬细胞的调理吞噬作用 4 抗体虽然补体是抗胞外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但单独补体系统不足以有效杀灭或调理吞噬病原菌 许多重要胞外菌的清除 主要靠体液免疫系统特异性抗体的作用及补体感染菌的清除 也可由抗体的协同作用而得到加强 IgA尤其是sIgA可干扰细菌的黏附 抗体的Fab段与抗原结合 Fc段与细胞的受体结合 通过搭桥而促进吞噬作用 抗体与毒素结合 可掩盖毒素的活性部分 毒素与抗毒素形成的复合物可迅速被吞噬细胞清除 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病原体抗原检测和宿主血清抗体检测 患者样本中若有病原体抗原检出 即可表明有该病原体的存在 病原体感染机体时可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 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病原体抗原检测 抗原的检测 ELISA等ELISA 是一种利用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在固相载体上进行抗原或抗体测定的方法 抗原或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后 仍保持其免疫活性 抗原或抗体与酶形成结合物后 仍保持各自的免疫活性和酶活性 结合物中的酶可催化底物水解 氧化或还原 从而生成有色产物 主要方法 间接法 双抗体法和竞争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 凝集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冷凝集试验沉淀试验 琼脂扩散法 对流免疫电泳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荧光试验 ELISA 免疫印迹试验 一 病原菌检测 一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细菌感染的检查 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1 形态结构检查2 分离培养鉴定3 生化试验4 血清学鉴定5 动物试验6 药物敏感试验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的一般程序 三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EIA IF Westernblotting 四 检测病原菌核酸核酸杂交PCR基因芯片 genechips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及免疫指标变化 病毒的致病机制直接 杀细胞性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 可引起细胞生物大分子代谢紊乱 导致细胞膜结构及细胞骨架的改变 而致细胞死亡 称之为细胞病变 cytopathiceffect 间接 非杀细胞型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 尽管不直接杀伤和破坏宿主细胞 通常宿主细胞仍可保持增殖分化 但这类病毒常可长期持续性存在于宿主细胞内 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病毒可改变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通过免疫抑制及免疫损害作用 造成免疫病理改变 导致疾病发生 抗病毒免疫机制 1 抗体抗体不仅可以作用于病毒本身 也可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 中和性抗体可与病毒结合中和病毒 非中和性抗体虽然本身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 但却能调理增强巨噬细胞 颗粒性细胞 淋巴细胞 NK细胞的吞噬或杀伤作用 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 亦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溶解感染的细胞 2 补体补体可以增加中和抗体活性 调理吞噬 溶解病毒感染细胞 有的补体可以直接溶解病毒 某些病毒与补体结合后能上调体液免疫应答 3 干扰素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 主要通过IFN诱生的有宿主细胞编码的抗病毒蛋白来实现 IFN与受体结合后 启动酪氨酸激酶 磷酸化3种不同蛋白 并形成DNA结合转录因子 与IFN可诱导基因的调控区14bp结合 启动各种抗病毒蛋白的合成 4 CTL病毒特异性CTL在清除细胞内感染病毒中起关键作用 虽然详尽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但CTL杀伤时有能量的消耗 且需要镁离子的参与 被认为是主动过程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 标本采集与送检 原则 1 尽早采取 发病初期2 部位适宜 由感染部位采取3 冷藏速送 装有冰块或干冰的容器内 一 供分离病毒 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 二 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标本采集双份血清 4 20 保存 病毒分离是诊断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一旦阳性 即可确诊 不适用于快速诊断 操作复杂 实验成本高 阳性检出率低等有时不得不分离病毒 例如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病 必须分离病毒进行研究 或者分离株的鉴定对流行病学有很大作用 如流感病毒 或者需要培育疫苗 或者希望获得天然弱毒株等 二 常规分离与鉴定 一 病毒分离 二 病毒鉴定 1 形态学鉴定 2 血吸附和血凝作用 感染细胞具有吸附红细胞的能力感染细胞的培养液中有许多游离病毒存在 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 红细胞吸附 正常细胞 1 血吸附作用 吸附试验可通过特异抗血清抑制来达到鉴定具有吸附特性的病毒 2 血凝作用 血凝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3 病毒成分的直接检测 用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检查感染细胞或其上清液中病毒抗原 或核酸 三 电子显微镜检查 透射电子显微镜 3 免疫电镜技术 Immuneelectronmicroscopy IEM 1 免疫凝集电镜技术 2 免疫电镜定位技术 酶标记染色 四 血清学试验 是一种常用的诊断病毒病的方法 可采用ELISA 琼脂扩散 中和试验 标记抗体技术等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查病畜的抗体消长情况和发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 五 感染组织的组织学检查 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 但是在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或者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如Negri氏包涵体是狂犬病犬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