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2年11月在广州市名优农产品博会上“火”了一回的“番禺果蔗”,市民见过和尝过,都交口称赞“番禺大碌蔗真是靓!”,尤其是著名的传统品牌“绿村黑蔗” ,表皮乌黑油润无瘕疵,蔗身高大挺拔,节与节之间疏而有序,肉质爽脆味道甘甜,更是大受赞誉,还作了电视专题采访,在农博会上尽显风彩。 2002年底番禺黑蔗开卖就卖到40元/担的好价钱,直至春节前稳定在价格28元/担,黄皮蔗30元/担,清明前后出产的白蔗也开始了订货。如今正是果蔗大量上市的销售旺季,一捆捆长达2米多长的甘蔗被搬上来自上海、河南、天津、江苏等外省的大卡车,动人喜悦的笑容扬溢在田间地头蔗农的脸上,公路边的蔗田里却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蔗农忙碌的身影,番禺区现尚有1.8万亩,14万多吨的果蔗正在热火朝天地销售,预计3月中旬前黑蔗可全部销售完。据悉,番禺果蔗除小部分在本地(广州、深圳、东莞)销售外,八成左右是北运销售,销往湖北、湖南、华北、华东等地。近日,因受北方气候寒冷的影响,番禺黑蔗价格回落到20元/担左右。 据番禺农业局介绍,果蔗是素有“中国糖缸”之称的番禺的传统土特产品,现主要品种是黑皮蔗、黄皮蔗和白蔗。2002年,番禺区果蔗种植面积3.8万亩,比去年增加了整整1万亩,其中黑蔗就有3.6万亩,因近两年果蔗质优价稳,蔗农生产积极性高,番禺果蔗成为农民甜蜜的事业。今年是甘蔗收成最好的一年,果蔗平均亩产预计超8吨,比去年增加0.7吨,总产量可达30.4万吨,比去年增产10万吨。绿村农民黄志深去年连片种植15亩,每亩纯收入3000多元,仅靠种果蔗一项他家去年的纯收入就有5万多元。由于榄核镇农民种甘蔗尝到了甜头,目前已经开始向周边镇村扩展种植面积,仅绿村农民就在村外承包了1000多亩种甘蔗,其中有一位叫冯炎朋的农民种植甘蔗达48亩。甘蔗种植成了番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今年甘蔗丰收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甘蔗生产中、后期没有受到台风正面袭击;二是全年降雨量均匀而且充沛;三是2001年甘蔗价格好,全区20万吨果蔗非常畅销,平均价格35元/担,且价格一直升至60元/担,大大地提高了蔗农科学管理的积极性。 为什么受北运商亲睐呢?一是卖相好,品质好。番禺蔗区大部份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壤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果蔗。产出的果蔗粗壮、节间长、蔗皮黑且有光泽,含糖份高、清甜多汁、口感清甜等特点而著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因为品质稳定、产量高,耐贮存和运输,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二是连片种植,形成品牌效应,易集中收购。果蔗种植主要集中于灵山、榄核、鱼窝头镇等沙田片,其中灵山镇1.8万亩,榄核、鱼窝头镇均在8000亩以上。榄核镇绿村,灵山镇敦塘村、子沙村,鱼窝头镇马克村、大简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甘蔗专业村。 总结番禺种果蔗成功经验:一有传统的种植习惯,有技术优势。二是有便利交通和畅通的销售渠道。收获前,就有专业销售户前往上海、河南等地组织北运。番禺农业信息网为番禺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了市场、技术、政策等各种信息服务,在名优农产品栏目和农业新闻中,及时准确发布了番禺区果蔗信息,引来自湖北、湖南、华北果商纷至沓来,据榄核镇农办说,通过在广州农业信息网、番禺农业信息网上发布甘蔗供求信息以来,甘蔗销售形势十分看好,农民种的甘蔗不愁卖不出去。当地报社等新闻媒体不断宣传报道,加大了知名度。三是品牌战略发挥效应。近年来,番禺区政府加强农业的产业化建设和品牌战略实施,形成品牌优势,番禺甘蔗种植已逐渐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效应日渐显现,尤其是“绿村黑蔗”以其“肉质爽脆、味道甘甜”在全国市场上闻名; “ 潭洲白蔗”品质出众,备受欢迎。每担蔗贵元都很好销。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全省有39个县市受灾,受淹、倒伏农作物305万亩,倒断甘蔗20多万亩,110万亩柑桔、香蕉、袖果等折枝落果严重,倒塌房屋6万多间,损坏房屋33万多间倒塌茅舍8万多间,死亡101人,伤5000多人,一大批公路、桥梁和水利、通讯设施遭到破坏。1986年蔗糖生产出现了新问题,甘蔗种植面积比1985年减少55万亩。目前全省土地利用率的89%,而按广东的自然的经济条件利用率可达90%以上,1997年广东的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水平中粮食382公斤(其中稻谷412公斤),甘蔗4880公斤,油料144公斤(其中花生148公斤),蔬菜1409公斤,未能充分发挥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土地生产潜力仍大。目前全省土地利用率94.62%,但2001年广东的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水平中粮食约370公斤,甘蔗4899公斤,油料花生158公斤,蔬菜1427公斤,未能充分发挥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土地生产潜力仍大。甘蔗种植面积171.6千公顷,增长4.9%,产量13巧万吨,增加102万吨。甘蔗种植面积171.6千公顷,增长4.9%,产量13巧万吨,增加102万吨。广西甘蔗种植以春植蔗为主,近两年春植蔗占新植蔗的80-90,春植蔗主要种植时间为2-4月,集中种植时间为2-3月。今年广西的甘蔗种植气候较上年各有利弊。有利的气候因素是降雨量明显多于上年同期,降水的增多有利于这一时期甘蔗的出苗及生长。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温度较低。2月全区的平均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1度,3月偏低0.7度)。温度高对喜温作物甘蔗的生产较为有利,而今年偏低的气温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原料蔗烂芽,不利于原料蔗的出苗。本榨季全国已累计产糖887.8万吨(上榨季同期产糖884.6万吨),其中甘蔗糖827.5万吨(上榨季同期825.8万吨),甜菜糖60.3万吨(上榨季同期58.7万吨)。截止3月末,本榨季全国累计销售食糖479万吨(上榨季同期销糖524.4万吨),累计销糖率54.0(上榨季同期59.3),其中,销售甘蔗糖438.6万吨(上榨季同期销糖483.8万吨),销糖率53.0(上榨季同期58.6),销售甜菜糖40.4万吨(上榨季同期40.7万吨),销糖率67.0(上榨季同期69.3)。 国内糖价略有下跌,但我们仍维持乐观态度。3月11日,南宁市场现货价格为3188元/吨,4月25日价格是3100元/吨,下跌2.76。但我们仍认为在新榨季开榨之前,糖价保持在3000元/吨以上的概率依然较大。根本的原因是大幅减产之后,资源垄断者制糖企业心态非常好,而销区在库存逐渐减少之时,商家必然出手买糖。“一望无际的甘蔗林,那是对上世纪80年代番禺甘蔗种植鼎盛时期最佳的描绘”,番禺一位甘蔗制糖业的行内人士对记者回忆道,那时,公路两旁、鱼塘基围、村前屋后,到处可见甘蔗。据悉,以番禺为主的广州地区,甘蔗种植面积达30万亩! “当时广州地区有市头、紫坭、沙湾、渡头、鱼窝头、梅山、珠江共七间国营制糖企业,其中有落户在番禺范围的广州市属企业。那时市头、紫坭两厂日榨甘蔗达4000吨,梅山更高达6000吨,是全国最大的甘蔗制糖厂,最小的渡头榨糖厂也能日榨甘蔗超千吨。”这位老行尊掰起指头对记者说,“最高峰时,广州地区每榨季榨甘蔗超过200万吨,产糖超过20万吨。” 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各地发展三高农业,加上糖价低迷、蔗价也低迷,农民纷纷砍掉甘蔗,将土地用作发展香蕉、花卉、蔬菜等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如今,“番禺的糖蔗种植面种已不超过3万亩,另外尚有不宜榨糖的果蔗约6万亩”。 据悉,当年番禺是广东制糖业的龙头,无论是技术、经验、规模,均走在全省前列,日榨甘蔗6000吨的梅山糖厂是当年全国最大的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