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传统节日文化及足迹.doc_第1页
寻觅传统节日文化及足迹.doc_第2页
寻觅传统节日文化及足迹.doc_第3页
寻觅传统节日文化及足迹.doc_第4页
寻觅传统节日文化及足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寻觅传统节日文化的足迹 以丽江纳西族“三朵节”为例摘要:岁月在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里刻下了它的痕迹,从而成为一个个值得我们去喜庆的日子,并具有了传统的属性,但我们生活在现代,我们的一些节日无论多么传统,都有点“现代”了,甚至有些已被淡化,自觉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仅把传统节日当作“传统”加以重视,还积极把它们放置在现代的条件加以发展,从而使传统节日文化朝可持续方向发展,让子子孙孙踏着传统节日文化的足迹而行。本文以丽江纳西族的“三朵节”为例,阐述它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并对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淡化做浅陋的思考。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纳西族;三朵节Looking for the footprints of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 Lijiang Naxi three sections as an exampleAbstract:Each of the years in our days carved its mark, thus becoming one deserving of our happy occasion, and has the traditional attributes, but we live in modern times, no matter how some of our holiday traditions are a bit modern , and even some have been diluted, consciously aware of this, we not only traditional festival as a traditional attach importance to, but also actively put them in the modern conditions to develop,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towards sustainable direction, so that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Inspired by the footprints of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ultural lines. In this paper, Lijiang Naxi three sections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modern society do play down the shallow thinking.Key word:Traditional festivals; Naxi; three sections一、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传统节日概述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载体,经历岁月的印证,展现于我们眼前。传统节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承载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文化,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和凝聚,它经过了几千年自在的自发的传承,形成了一个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全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从传统节日中,我们可追寻到先人生活的场景,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领悟他们的文化内涵。因此,传统节日文化,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那么究竟什么是传统节日文化呢?在中文中,“节”字原是“竹”字头,本意是竹约,也就是一枝竹上联接上下竹竿的突起,后引申为节气和节日。现代意义上的节日时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或几天,具备总结过往,孕育明天的特殊意义的日子。节日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节日在人们心中代表着物质充沛(美食、新衣、礼物等)、宽容(被宽容和宽容别人)、美好快乐。由此可见,节日是起初在一个民族相对固定的、最神圣和重要的日子。它关系到神的庇佑、狩猎的成果、庄稼的收成、土地的占有等;到后来,娱人的成分逐渐增多,节日变便被规定下来的,既祭神又娱人的,既神圣重要又美好的日子。而传统节日文化则是指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节日所赋有的特殊民族精神和情感的文化形态,它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反照,是一种传统的、珍贵的非物质遗产。(二)“三朵节”的由来和发展1.由来丽江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辖有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宁蒗县、华坪县,居住着纳西、傈僳、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占总人口的57%,因此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并且丽江有世界唯一的“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到现代还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族,丽江古城区拥有三大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古典文献世界记忆遗产。因此,丽江是人人向往的拥有天堂般美好的城市,我们可用“纯净”、“美好”、“真诚”、“朴实”来形容它。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这些民族历史文化,也给传统节日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传统节日文化又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城市或地区的最大特色。说到丽江的传统节日,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纳西族的“三朵节”了,它的起源与在丽江地区广泛流传的一个叫“三多(多)”的纳西人的保护神有关。关于三朵节的传说很多,主要传说有:传说“三朵”是骑着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保护着纳西人民;人们也认为“三朵”就是丽江玉龙雪山的化身;也传说“三朵”是有一牧羊老人,他在牧羊的时候仙逝,后来被同伴背下手山来,可一背到三朵阁就再也背不动了,于是就被奉为三朵神了;也有的说,三朵是位常胜大将军,在抗战中不幸的牺牲了,人们为纪念他,在他死去的地方建了“三多阁”,每年的二月初八都要来祭祀他。因此,随着传说不断深入民间,旅游业发展需求对“三朵节”的不断增强,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制县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议会,将农历二月八日定为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朵节”。“三朵节”纳西语叫“三朵颂”,意思是“祭三朵”,是纳西人在祭祀本民族的本主神灵(保护神或战神)“三朵”的节日,以祈求他们及子孙后代平安如意、生活吉祥。同时,二月初八,这一天恰逢玉龙雪山下茶花竞相开放,大地春光灿烂,这一天,也成为了男女老少踏青游春赏花的节日。因此,三朵的庙会,除了祭祀外,人们还要进行聚餐、对歌等娱乐活动,从而通过各种传说的流传不断传播他们的相互帮助的爱心和共同的群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还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把本民族的各种餐饮、服饰、民族舞蹈和音乐世代流传下去。2发展解放前,丽江的二月八节是当地最隆重的节日。那天,丽江坝区及周边的纳西、白、汉等族人们聚集到位于坝子北部白沙村的白庙会举行庙会,届时人们带来香烛、香油、食物等多种祭品,向三朵神祈求保佑,并举行野炊、歌舞等活动,可见那时的“三朵节”被举行得很隆重,人们的热情度也很高。可是上世纪80年代,因寺庙或被砸或被废弃,没有人再到三多庙去过节,有少数人在家自己过,而大多数人们都不再过“三朵节”了,取而代之将春节视为最重要的节日。直到80年代中期,政府为开展旅游业,挖掘传统纳西文化,“三朵节”才被定为纳西族的法定节日,之后寺庙的修建和重整使人们祭祀活动又有了正规的场所。发展至今,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纳西人在二月八日真正出去祭拜三多神、看茶花、野餐、跳舞的已经越来越少,而有更多人则是过不正规的三朵节,最大的活动就是聚在一起吃晚饭、逛街、买东西等,更有少数家庭完全不过三朵节,从而使孩子们对三朵节的传说和文话内涵完全没有了解。二、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也是一个节日大国。节日是人民生活的高潮,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历史文化,但我们并不抨击新生事物,反而我们鼓励新生事物的发展,但前提就是新生事物的发展不能与历史文化相背离,脱离了它原有的本质,但我们也看到传统的东西一旦被商业化所掩饰后,我们就不能抓住传统的本质了。那么传统节日文化的真正意义有哪些呢?(一)传统节日文化带动消费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地方特色节日后,政府也就让它成为了一种营销活动,营销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的形象、活动,还带动了这个城市的消费的营销。传统节日文化带动消费,使整个城市都活跃起来,人们消费生活,消费文化,从而带动招商引资,旅游业的发展传统节日提升了一个城市的形象,让城市更有影响力,同时,也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丽江是旅游旺地,在“三朵节”这天,会吸引众多的游人,这也是与丽江纳西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天,人们祭祀“三朵神”后,可在沿街品味特色小吃,欣赏各式的民族工艺,“三朵节”也成为了纳西民族传统文化、商品的聚集日,这就是传统节日文化带动了消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内涵。(二)传统节日文化带动文化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除了带动消费外,它还带动了文化的发展,为历史文化的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节日文化因它的民族性、仪式性、祭祀性、文化性等诸多特有因素,总是会吸引着不同的人群,他们有旅游爱好者,民族风俗研究者,文学爱好者等,他们倾听、触摸、感受激发起了源于内心深处的灵感,于是各种诗赋歌词就创作出来了,这些作品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最真实的的写照,即使过了上百千年后,亦或是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我们都依然可以从作品中去寻找感受。“三朵节”历史悠久,翻阅古籍,我们也能捕捉感受到当时的热闹繁华的情景,这给我们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清末丽江诗人杨云颂在竹枝词中这样写到:还愿争先北岳祠,香烟二月篆霏霏。白沙路上歌来去,十拜来年不误期。对照古今,我们发现,时间并没有将节日文化的本质冲去,我们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记忆依然还在,并不断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三)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我们可以把传统节日看作是一个表现传统伦理、增进社会团结的节日。在复杂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它有了更大的适应力和感召力,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也就认识了中华民族的温厚和崇高。人们在“三朵节”这天拿出供品,在神坛旁从早到晚烧香祭拜,虔诚的人们拥挤成簇,“东巴祭祀”们也跳起了纳西特有的“东巴祭祀舞”,舞步声、民族歌声震彻整个山谷。人们都是在同一个日子,来到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树立人们的群体观念,给人们一种无穷的信心和力量。节日文化是有价值的内涵的,它是民族立身之本,传统节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它们是我们自己认同的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形成一体,到了特定的时候,我们总能强烈的意识到,并主动的去行动,表现出我们心中激烈、崇敬的心绪。这是我们共同的特有的,凝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这与我们民族的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因此最终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三、对传统节日文化淡化的思考传统节日文化总有一个属于它的历史背景,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历史悠久,经过历史的演变,中国人根据各种现象形成了许多有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其中包含许多科学的内涵,为历史乃至当今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经过岁月的摩擦,大多数传统节日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逝了,慢慢离开了人们的生活,究竟是何原因?我们有该如何?(一)淡化的原因第一,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数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有神话、传说的成分,蕴涵着民族生活,风土人情,也有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在里边,然后再注入亲情、团聚的因素。传统节日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文化也显现出了许多它现实的特征,可以说,传统节日文化在流动的适应、变异成一种新的形式。于是,节日的仪式性、祭祀性分量就轻了,而竞技性、娱乐性的分量却重了。第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带着消费的增加,而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多的是追求身心的愉悦,寻求有一个自由空间来释放内心的压力,人们把精力都投入转移到享受资料的消费上,于是,传统节日变味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社会功能也越发单一了。第三,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日趋淡化的同时,西方的节日却在中国盛行起来,西方的文化已经潜移默化的充斥着我们的民族文化,从而不断淡化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真则很难过内涵的理解。丽江的传统节日“三朵节”即使现在已经是丽江最隆重的大型民俗文化盛会,二月初八,这一天来自各地的纳西族都要到丽江的白沙“玉龙祠”祭拜三朵神,有的也在家中祭拜。这天祭拜,还有游春赏花、野炊、跳民族舞等活动。因此,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民族性、仪式性和祭祀性并没有丢,但是随着经济形式、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和碰撞也越来越多,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总是会碰出火花来,我们不拒绝现代文化和西方节日的渗透,我们也无法阻挡。因为传统节日在新的时代下缺乏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现代的年轻人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的缺乏,现代人喜欢追捧西方节日等原因,传统节日文化总还存在着逊色的一面,因此我们无法阻挡现代节日文化的渗入,但要让传统节日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就必须对它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二)对策思考第一,要深入的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键是要让广大群众形成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理念,有了这种理念,我们才能追寻到传统文化的足迹。作家冯骥才呼吁节日文化应纳入中小学教育,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办法,一切从娃娃抓起,让人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教育,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在无形之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二,强化人们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念。现在各城市都给自己的本民族的传统节日给予了假日的认定,这也是一种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肯定与保护,通过媒体的传播途径,宣传民族传统节日,讲述一个个精彩的传说,让公众温习传统,也改良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人们的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纵向传承本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在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跟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要求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也应随之变化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任其横向的发展,慢慢缺乏内涵,而应在纵向的发展中传承本民族文化,让一个民族特色得以最完好的保留。第四,在传承中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节日文化的创新过程中,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无论是任何时代的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也给传统节日定立了一个位置: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建和谐社会。第五,充分的发挥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功能。对传统节日进行整理、继承和改造,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满足不同群体对节日的需求;抓住其内涵,让无形的非物质文化的东西可欣赏,能触摸,达到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打造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又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节日文化,让传统节日更贴近人性,服务于群众和社会。注释徐中舒主编.汉语言大字典M,成都:四川图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8页。 廖多梅.节日沉浮问节日的定义、结构与功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页。参考文献1. 陈曦.云南26个民族的经典节庆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 王康,杨键.中国节日文化M,华文出版社.2007年7月版。3. 乔继堂.细说中国节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内涵M,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4. 李玉臻.中华民俗节日风情大观M,黑龙江出版社.2006年版。5. 李少林.中华节俗M ,内蒙古出版社.2006年版。6. 丹增.中国少数民族节日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7. 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风情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 白庚胜.色彩与纳西族民俗M,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9. 李竹青.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传统M,北京旅游出版社.1985年版。10. 张君.神秘的节俗M,广西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1. 廖多梅.节日沉浮问节日的定义、结构与功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2. 苑利,顾军.传统和节日遗产保护与我们应该秉的原则J.学苑出版社,节日文化论文集,2006年版,108123。13. 纪宝成.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在哪里J.学苑出版社,节日文化论文集,2006年版,136140。14. 刘魁立.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灵魂J.学苑出版社,节日文化论文集,2006年版,141145。15. 韩秀珍.在寺庙博物馆重构公共事件东岳庙节日活动的启示J.学苑出版社,节日文化论文集,2006年版,124135。16. 杨琳.中国传统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