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4家长心里健康4.doc_第1页
心理健康讲座4家长心里健康4.doc_第2页
心理健康讲座4家长心里健康4.doc_第3页
心理健康讲座4家长心里健康4.doc_第4页
心理健康讲座4家长心里健康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讲座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关心理解孩子的心理,在家长中营造一种学习、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共同创建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调试家长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侯寨一中将于11月20日举办“家长心里健康的重要性”活动。主题:关注家长心理问题、关注家长心理健康 1、主讲人:李晓航2、时间: 2010年11月20日3、地点:学校操场4、活动对象:全体学生家长5、负责部门:政教处及各班主任家长心理健康有多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讲座演讲稿 作为家长,您的心理健康吗?或许您自我感觉还不错,千万别以为自己当家长就理所当然地称职。一份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二的孩子认为他们的家长不合格。这样看来,您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员。本期我们推出了几则家长故事,它们中有错误的,也有正确的。如果您也有家教妙招,那我们就一起分享吧。 “多陪”让教育赔多了 无论寒风肆虐的冬天还是酷暑难当的夏天,从校门到家门,总有不厌其烦“陪行”的父母;从饭桌前到书房里,孩子一旁都有兢兢业业“陪坐”的家长;爸妈们不放过每一个周末和节假日,从钢琴班、提琴班到舞蹈班诸多战场“陪练”。哎呀!“陪行”、“陪练”、“陪训”、“陪读”,提及孩子们面临的“多陪”教育现实,不由得让人顿生颤栗,而又四顾茫然。看看由“多陪”所引发的现代教育悲喜剧,真是“多陪”让教育赔多了。独生子女家庭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家庭教育观念是让整个生活都以孩子为核心。但是没有几个家长真正静下心来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孩子,才会使其健康而快乐的成长。从“多陪”教育的现实中就可以看出,许多人并不真正懂得育人者的“大爱”应该用怎样的形式去体现。他们只懂得“小爱”,只知道用“多陪”的形式花费几倍、几十倍的辛劳,甚至可以说是用苦难去营造一种实际上的错爱。原本和谐的家庭生活已经被这种“多陪”意识所搅乱。每个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烦恼,绝大多数父母“陪”得筋疲力尽;每个家庭都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痴狂,但很少有家长不是爱得糊里糊涂。“多陪”教育的实质就是育人者霸道地用自己的目光关注、自己的心灵关爱、自己的言行训育、自己的习惯熏陶,当然还有育人者用“爱”烹制的“残暴”。家长们一厢情愿地为孩子编织一个密不透风的“笼子”,很少甚至从没考虑过孩子的意志。他们营造的“多陪”环境,当然使孩子们没有快乐而言,当然使他们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孩子们整天在这样“多翅”的环境里,自己的羽翼当然无法发育得丰满,更没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翅膀”的作用和威力。他们这样一直偎依在父母身边,根本不会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怎样去生存。而有朝一日,当他们去独立面对这个世界时,其结果就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无所适从。 “多陪”教育最终必然滋生这样的可悲结局。清除“多陪”教育是孩子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的“多陪”生活都是短暂的,孩子们总要走向五彩斑斓的社会,真、善、美和假、丑、恶统统会以它们各自独特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教育者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育人理念,在教育过程中不做作、不吹嘘、不麻木、不膨胀,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能处处感受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教育。这样,孩子们才会主动地适应“室内的环境”,自觉地感受“室外的空气”,才会真正扎根在肥沃的“培养土壤”,沐浴于温暖的“培育阳光”,茁壮地成长为参天大树。 三句话里看家长:我没法,管不了这孩子一次,一位家长在电话里痛哭流涕,诉苦说:“老师,这孩子一点不听话。我叫她做作业,她一转身就逃走了。我抓她回来,她就捏着笔坐给你看。我气极了,打了她一顿,她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真的没法管她了,你给我说几句吧”电话那头同时伴着孩子的哭声。我与这位妈妈分析了问题的所在:她是管了,可是管的方法太简单。她家孩子学习基础不好,她得花点心思,耐心细致地引导。家长要成为孩子的解困者,而不是施暴者,打只让孩子更厌恶学习。再说孩子还只是三年级,她说没法管孩子了,那以后怎么办?轻言“我没法,管不了这孩子。”其实是一种不用心的教育,是一种责任的放弃。我很忙,没时间顾及孩子家长为了生活,忙是一种事实。家长早出晚归或长期在外,孩子只能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自己安排回家后的生活。家长看似和孩子天天在一起,其实与孩子几乎没有相处的机会,更不要说彼此的交流。家校联系本上、家庭作业上、测验试卷上没有一处家长签名。在谈及与父母一起分享快乐的情景时,孩子的眼中一片茫然,只记得父母经常给他一些钱花。这些孩子常显出一种孤独感,对学习也缺乏一种热情。我同情家长的辛劳,但不赞同他们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安徽合肥薛瑞萍老师的家长理念,“孩子永远是第一的”。有一次,学校晚上七点开家长会,薛老师因孩子的事,七点半后匆匆赶到教室。她坦率地对家长说:“我们都是家长,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我的学生和我自己的孩子相比,孩子第一。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怎么能给学生真正的爱、正确的引导?”我不懂,教不了孩子一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受的学校教育确实比较少些。另外,由于新教材的理念完全不同于家长小时候接受的教育,现在虽说是一些小学的知识,但一个初中学历的家长未必教得。于是有些家长在不会辅导的同时,也放弃了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家长归咎于“我不懂,教不了孩子”。在心理学上,这称其为错误的归因。依其而言,茅以升的父母得是桥梁专家,李四光的父母得是地质学家,竺柯桢的父母得是气象学家其实,家长重要的不是懂不懂知识,家长最重要的责任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帮孩子请对家教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功课一天比一天难,自己难以辅导孩子了,有个家庭教师总比没有好。孩子有疑问时能及时得到解答,没有疑问也可从教师那里多得到一些知识。特别是在孩子即将毕业之际,请个家庭教师能使孩子产生一种“安全感”,这对于消除孩子的“迎考恐惧症”是很有好处的。否则,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加以克服时,做父母的就要着急了!人家的孩子都请了家教,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这不是不公平竞争吗?我们干吗要让孩子“吃亏”呢?从心理方面加以分析,这是一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胸中无数”而产生的盲目攀比和盲目模仿的不良心态。家长首先要分析自己孩子的情况。对自己的孩子而言,究竟是该请,还是不该请?而不要不问青红皂白,盲目攀比和盲目模仿。如果不请家教对孩子最为有利,为什么要“眼红”人家,担心什么“自己的孩子吃亏”呢?有家教不一定比没家教好。在某种情况下,“有”甚至比“没有”更要糟糕。有了家教,孩子的学习负担便会大大加重,孩子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自由支配时间也会因之被完全剥夺,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会大大减弱。分数上去就行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要求是很单一、很明确的,只要得个好分数就行。在他们看来,衡量孩子学习好不好的唯一标准便是分数。因此,他们对家庭教师的要求也是只要把孩子的分数搞上去就行,而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这类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评判标准是不正确的。分数固然是衡量孩子学习成绩的一个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关键还得看孩子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能否举一反三,能否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请“家教”后,孩子考试的分数表面上上去了也不足喜。如果孩子的迁移能力不强,题目的形式一改变便会手足无措,上去的分数很快又会下来。挤进名师“中灶”一些家长不加分析地盲目迷信“名牌教师”。在邀名师对自己孩子进行个别辅导无望之后,仍会拼命拉关系、到处托人,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搞“中灶”式家教名师那里,教师同时辅导几个、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学生。家长总以“好的中灶要比蹩脚的小灶滋味好得多”来聊以自慰。搞“中灶”式的家庭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教学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到他们那里补课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去补课的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换句话说,他们听课的“胃口”各不相同。即使技艺再精湛的厨师,也很难满足每个人的“口味”“众口难调”。不少到名师家里参加“中灶”式家教辅导的学生往往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让孩子教我罢了 每当我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想起一位农民父亲的“绝招”。这位农民父亲不识字,他的教子方法就是每天让孩子教自己。他让孩子把老师讲的内容复述一遍,然后坐在孩子旁边看他写作业。父亲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去问老师。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习的劲头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热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为所动,就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考上了重点大学。“我只是让孩子教我罢了”,看似很简单的做法,其实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从中找到了家庭教育的三大法宝。建设“学习型家庭”,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尽管农民父亲没文化,但他不顾农忙之累,还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他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了自己那毫不做作的求知欲,也表达出了和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决心。他的举措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长都积极热心地陪着孩子学习:听写生字、订正作业、布置课外作业、禁止孩子看电视或是玩儿游戏但效果并不好,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家长像警察一样看着自己,疏远了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因此,当孩子学习的伙伴远比当孩子的“督导”更有效。给孩子树立榜样,重视“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当中,“身教”的示范要远远大于“言语”的说教。农民父亲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言教”,他只是身体力行,但却在无意识中“以身示范”,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诲与鼓励。相反,有些家庭里父母一边看着电视、打着扑克牌或麻将牌,让噪声“轰炸”孩子的耳朵;另一边又吼着、叫着,逼着孩子好好读书,认真做作业。试想,孩子能心服口服吗?注重塑造孩子的人格,让他们自信、坚强、有责任心。其实仔细品味农民父亲的做法,我们会发现他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了“人格教育”。家长在外面辛苦了一天,还关心孩子的学习,特别让孩子感动的是,家长竟然跟自己一起学习。这本身就会激起孩子内心的责任感,他们觉得唯有努力学好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同时,家长让孩子教自己,又会进一步增强这种责任心只有自己学透弄懂了,才能对得起父母的信任!因此,孩子就会克服贪玩的惰性,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另一方面,孩子在教家长的同时也会巩固自己的学习,“教学相长”在孩子身上得到了体现,自然而然他就会产生成就感,而这成就感又会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如此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讲座活动总结2010年11月20日下午,侯寨一中全校家长济济一堂,聆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关注家长心理问题、关注家长心理健康,主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触动家长的心,让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家长们的心中,进入和孩子们直接接触的家庭中。讲座先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讲起,深入浅出地让家长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然后分析了生活中,家长,学生总是产生矛盾的成因,学生毕竟是正在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一方,是教育者的身份,只有更加细心的教导,而不是一直挑自己孩子的缺点和毛病。每个小孩子心里边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