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苏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高考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苏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高考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苏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高考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苏教版选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苏教版选修31. 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解析:选d。a、b、c三个选项只是表达出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而d项能详尽地描述出电子的运动状态。2. 下面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d。电子在排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要遵循洪特规则,即电子分别独占每个一轨道,并且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所以b、c项错。在排同一轨道时,两电子自旋方向相反,a项错。3. 周期表中27号元素钴的方格中注明“3d74s2”,由此可以推断()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4周期,第a族b它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简写为ar4s2cco2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dco位于周期表中第9列解析:选d。“3d74s2”为co的价电子排布,其简写式中,也要注意3d轨道,b项错。“729”,说明它位于周期表的第9列,d项正确。从左向右数,应为过渡元素,a项错。失电子时,应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即先失4s上面的电子,co2的价电子排布为3d7,c项错。4. 第3周期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的3p层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根离子是()aro brocro dro解析:选a。“第3周期中,最外层的3p层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为铝或氯,则氯最高价所对应的酸根为高氯酸根离子。5. 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的大的是()a与h2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d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解析:选c。电负性与非金属性是一致的,a、b、d均为非金属性的比较依据。c项,若x、y不在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多,电负性并不一定大,错。6. 下列各组粒子,按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mg、ca、k、na bs2、cl、k、nacbr、br、cl、s dna、al3、cl、f解析:选b。镁、钙同主族,显然r(ca)r(mg),a项错误;s2、cl、k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而k、na同主族,故r(s2r(cl)r(k)r(na),b项正确;氯与硫同周期,故r(s)r(cl),c项错误;na、al3、f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而氯与氟同主族,故r(cl)r(f)r(na)r(al3),d项错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族元素,随着电子层的增加,i1逐渐增大b通常情况下,电离能i1i2i3c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呈增大趋势d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解析:选a。同主族元素,随电子层的增加,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i1逐渐减小;同周期,随核电荷数的逐渐增加,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i1呈增大趋势;i1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弱,金属性越弱;i1越小,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故选a。8. 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比y小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电负性xyd第一电离能xy,原子半径xy。x比y更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x小于y,电负性x小于y。9. 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原子半径ab;原子序数a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错;两者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但a的核电荷数大于b,其离子半径反而小,错;是不一定的,它们可能存在多种价态的情形。10. 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上图所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2)请根据提供的电离能数据,写出a和氯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用a表示)。解析:(1)从轨道排布图看,3s轨道未排满,就排3p轨道,这不遵循“先排满能量低的轨道然后再排能量高的轨道”的原理,即违背能量最低原理。(2)分析a元素的逐级电离能数据知,i2和i3之间发生了跃迁,即说明a为2价元素,则氯化物为acl2。答案:(1)能量最低原理(2)acl21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元素d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_;(2)d、e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d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答案:(1)1s22s22p63s23p63d54s2(2)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或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12.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轨道电子数与p轨道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轨道电子数与p轨道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轨道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1)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方程式:_。(2)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填元素符号)。(4)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解析:由于x、w、y、z都是短周期元素,所以原子序数均小于18。y原子最外层s轨道电子与p轨道电子数之比为11,所以y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能为1s22s22p2(碳)或1s22s22p63s23p2(硅)。z原子核外电子中p轨道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所以由上可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可能为1s22s22p4(氧)或1s22s22p63s23p4(硫)。由于原子序数w大于z和y,且w原子的最外层无p电子,所以w原子不可能为核外电子数小于等于4的原子,其电子排布式只可能为1s22s22p63s1(钠)或1s22s22p63s2(镁)。由于x原子序数最大,其核外s轨道电子数与p轨道电子数之比为11,所以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只能是1s22s22p63s2。综上所述,x、w、z、y原子分别为mg,na,o,c。(1)z和y形成的化合物为co2,镁和它生成mgo和c。(2)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mg(oh)2,因为na的金属性强于mg,所以naoh碱性强于mg(oh)2。(3)根据mg,na,o,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四种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namgco。(4)第一电离能表示元素失去一个电子的能力,因此,可以得出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是:ocmgna。答案:(1)2mgco2 2mgoc(2)mg(oh)2naoh(3)namgco(4)namgco 13.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下表是某些元素的电负性值:元素符号libebcofnaalsipscl电负性值0.981.572.042.593.443.980.931.611.902.192.583.16观察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分析电负性值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电负性值的最小范围_。(2)请归纳元素的电负性和金属、非金属的关系是_。(3)某有机化合物结构中含sn键,其共用电子对偏向_(写原子名称)。(4)从电负性角度,判断alcl3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写出判断的方法和结论)_;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到的结论:_。解析:(1)因为mg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na,而弱于al,可知mg的电负性的大小范围是0.931.61,而我们又知道mg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又弱于be,所以综合以上可知mg的电负性大小范围是0.931.57;(2)从上表的数据可知:f的非金属性是最强的,电负性的数值也是最大的,na的金属性是最强的,而其电负性的数值是最小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到: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3)从上述数据可知n的电负性的范围是2.593.44,而硫的电负性是2.58,所以n的电负性大于s,即意味着n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s,那么共用电子对就偏向n原子;(4)判断方法就是题目中的信息: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al的电负性是1.61,cl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