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或尼龙丝触觉 足 足背动脉 胫后动脉搏动和缺血表现 皮肤色泽 有否破溃 溃疡 真菌感染 胼胝 毳毛脱落等 对 合并冠心病者加行冠状动脉照影 可疑眼底病变或有增殖前 期者进一步做眼底荧光造影 有下肢缺血者行多普勒超声检 查 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测定 怀疑神经病变者行神 经传导速度测定痛觉阈值测定等 完成并发症筛查后 再决 定对患者的随访时间及其处理 T 2 D M无并发症者每年筛 查 1次 1 型 D M患者如首次筛查正常 3 5 a后每年筛查 1 次 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针对性地加强治疗 定期复查 需强调指出的是 改善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少总 热量及脂肪摄入 增加适当的体格锻炼 超重及肥胖者降低 体质量 以及禁烟等 是降低 D M及其并发症的基础 D M及 其并发症防治任重而道远 需要政府投入 民众健康意识提 高 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及全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曹娜娜 蒋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济南2 5 0 0 1 2 糖尿病 D M 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 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大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 脑血管 外 周血管 及神经病变 D M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 明确 其发病机制对该组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B r o w n l e e等于 2 0 0 4 年提出 D M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学说 即氧化应激 认 为经典的多元醇途径 糖基化终末产物 A G E 途径 蛋白激 酶 c P K C 途径和己糖胺途径均是高糖环境下线粒体呼吸 链中氧 自由基生成过多的结果 现将 D M慢性并发症的发 病机制分述如下 1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 体内高活性分 子活性氧自由基 R O S 和活性氮 自由基产生过多 其氧化 程度超出氧化物清除 使氧化系统 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 组织损伤 正常情况下 机体可利用抗氧化剂 维生素 E 维 生素 C 微量元素硒 锌等 和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 氧化氢酶等 清除体内 R O S或自由基 使 自由基的产生和清 除处于动态平衡 高糖情况下 由于抗氧化酶表达受到抑 制 糖化氧化反应增加 活性氧物质增多 导致 D N A损伤 从 而激活多聚 A D P 核糖多聚酶 抑制糖酵解的关键酶 3 一 磷酸 甘油醛脱氢酶活性 故使糖酵解中间产物显著增多 另外 高糖状态下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 多元醇通路激活 磷酸二 羟丙酮增加 来源于葡萄糖的二脂酰甘油合成激活 P K C 6 磷酸果糖增加激活已糖胺途径 丙糖过多转化为终末糖基化 产物 A C E s 的前体物质甲基乙二醛 进而生成 A G E s 因 此 多元醇 A G E P K C 己糖胺通路均可引起细胞功能紊乱 导致 D M并发症发生 2 经典途径 2 1 多元醇途径高糖状态下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 多元 醇途径激活 可催化细胞内葡萄糖转变为山梨醇 山梨醇的 细胞渗透性差 亲水性强 可致细胞水肿变性 造成细胞内环 l 0 2 山东医药 2 0 0 8年第4 8 卷第 1 0 期 境及代谢紊乱 多元醇途径过度活化还可消耗胞质中的还 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使细 胞易受自由基损伤 此外 山梨醇在神经组织细胞内大量积 聚 造成神经组织对肌醇摄取减少 最终使 N K A T P酶 活性下降 神经细胞生理功能降低 传导速度减慢 2 2 A G E途径 研究发现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 A G E R A G E 系统能增强氧化应激 激活核转录因子 K B信 号途径 刺激产生转化生长因子 B T G F B 碱性成纤维生 长因子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等 使黏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 分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及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 1 等基因 表达增加 促进细胞增殖 增加血管通透性 引起巨噬细胞迁 移 刺激内皮素形成 增加 型胶原 蛋白聚糖及纤维合成 导致细胞外基质扩张 血管基底膜增厚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流淤滞 甚至微血管闭塞 此外 A G E s 形成过程中的分子 重排 A G E RA G E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可通过多种机制使活 性氧基团产生增多而参与氧化应激损伤 在 D M慢性并发症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 3 P K C途径P K C属于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 研究证实 P K C不是单一分子的酶 而是一组密切相关 有多 种亚型的蛋白质家族 其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 增加血管通 透性 调节某些生长因子表达 参与细胞增殖过程 降低 N a 一 K 一 A T P酶活性 影响细胞内渗透压 细胞跨膜电位 细 胞完整性及多种膜功能而参与 D 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2 4 己糖胺途径己糖胺即氨基己糖 细胞内己糖胺通路 H B P 是细胞糖代谢途径之一 高糖状态下葡萄糖 H B P激 活 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 1 P A 1 和 T G F B 转录 据报 道 P A 一 1和 T G F B 在 D M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发 展中均起重要作用 3 脂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 损害胰岛 B细胞 直 接参与 D M的发生发展 高脂可直接损伤系膜及内皮细胞 或通过活化 P K C途径及非酶促糖基化途径 多元醇通路促 进 T G F B和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 增加氧 自由基产生 在 D M微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 D M大血管病变中 慢性高血糖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血管损害 加速冠心病和其他 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 其关键因素之一是血脂异常 表 现为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降低 这些异常构成了一组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危 险性的血脂谱 4血液流变学改变 D M 的血液 流变学 改变主要 表现 为高 黏滞综 合征 B H S B H S 通过以下方面导致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 血 液黏度增高 增加血管壁上的切应力 加速动脉硬化形成 血液层流变化 轴流消失 使血小板 单核细胞易在粥样硬 化的血管壁损害处聚集和变形 促使血栓形成 血管硬化 和血管 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时 血液黏度轻度升高即可使血流 量明显降低 导致心脑血管发生缺血性改变 5细胞 因子 血管活性物质及遗传 因素 大量证据表明 遗传因素及多种细胞因子 血管活性物 质与 D 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直接相关 如碱性纤维母细胞生 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 0 0 8年第 4 8卷第 l 0期 子及醛糖还原酶基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亚甲基四氢 叶酸还原酶基因 氧化氮合酶基因等 上述因素在 D M慢 性并发症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总之 D M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 随 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发病机制将逐渐得到进一步阐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进展 郑冬梅 于桂娜 赵家军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 医院 山东济南 2 5 0 0 2 1 糖尿病神经病变 D N 是糖尿病 D M 最常见的并发 症 其患病率占D M患者的5 0 以上 可使其致残率和致死 率升高 如能早期发现 D N 并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则 可能避免或降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 由于 D N患者的临床 表现差异很大 且其病理变化程度与临床表现程度往往不一 致 易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 探讨 D N的发病 机制 寻找合理的检查手段 早期发现并给予确切有效的治 疗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1 DN的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 多种因素参与 D N的发生发展 包括多元醇 旁路激活 肌醇缺乏 蛋白非酶糖基化 蛋白激酶 c活性增 加 脂肪分解增强 亚麻酸缺乏 神经缺血缺氧 氧化应激 生长因子缺乏及免疫应答异常等 另外 遗传因素可能在 D N 中也起一定作用 2 D N的诊断 2 I D N临床表现严重性评估方法 神经功能缺损 N n S 评分 主要用 于评估神经病变的体征 研究表明 N D S评分能较好地预测 D M患者的足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 终点事件发生 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 M N S I 评分 MN S I 评分异常时 需进行更详尽的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检查评分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 其与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和电生理检查有很好的相关性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主要用于门诊 D M周围神经病变的筛 查工作 以上评估方法虽可用于量化和评估 D N临床表现 的严重程度 但因其检查较繁琐 难以常规用于 D M门诊 2 2 D N的检查方法 传统的 D N检查有测定患者的温度 觉 轻触觉 痛觉 关节位置觉 踝反射 膝反射等 近年来以 下新的检查方法逐渐用于临床 2 2 1 单丝检查即 S e m m e s We i n s t e i n单丝 以 5 0 7 1 0 g 单丝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 常用于筛查糖尿病患者足部的保 护性感觉缺失 2 2 2 音叉检查1 2 8 H z 音叉用于检查患者的振动觉 临 床上可结合单丝和音叉检查早期筛查高危糖尿病足患者 2 2 3 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N C S N C S反映 D M周围神经 病变是否存在 分布 严重性及神经纤维减少程度 其局限 性在于神经传导检测主要为大的有髓纤维 对小纤维病变不 能检出 缺点是检查中患者有不适感 花费较昂贵 费时 2 2 4 定量感觉检查 Q S T Q S T可用于评估有髓鞘的大 神经纤维 有髓鞘或无髓鞘的小神经纤维功能 鉴别有无痛 觉过敏和感觉减退 其局限性在于无定位功能 客观性不如 N C S 重复性受多因素影响 2 2 5 温度阈值温度阈值的改变与神经疼痛症状相关 其测定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2 2 6 足底压力测定D M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分布是并发 神经性足溃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足底压力的检查方法分 为平板式足底压力检查和内置鞋垫式足底压力检查 前者检 查的是赤足和地面之间的足底压力 后者检查的是穿鞋状态 下足与鞋的压力 2 2 7 形态学诊断方法 神经活检 通常取外踝后方的 腓肠神经较有诊断价值 但神经活检是侵入性有创检查 不 作为常规手段 皮肤活检 只需要 3 m m的活检皮肤 用 免疫组化定量检查其神经形态学改变 评估小神经纤维病 变 此技术是有创的 目前只用于研究 2 2 8 自主神经病变检查 心血管 自主神经功能检测 如静息心率 呼吸差一深呼吸时的心率变化 乏氏指数 从卧 位立即起立后第 3 0次和第 l 5次心搏时 R R间期 比值 立卧 位血压差 握拳试验 动态血压监测等 可根据情况选用 消化系统 如胃肠动力检测 泌尿生殖系统 如膀胱内残 余尿量测定 邮票试验检测勃起功能 其他 如经皮血流 量测定 经皮氧分压测定 2 2 9 其他包括神经末段氧压力测定 神经外膜血管造 影和荧光血管造影 腓肠神经血流和氧饱和度检测 角膜共 聚焦显微镜及 MR I 等检查 均有助于 D N的诊断 3 D N的治疗 3 1 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 目前公认的 D N发病机制给予 病因治疗 纠正代谢紊乱 严格控制血糖 避免血糖波动 控制血压 血脂 体质量 神经病变严重者采用胰岛素治疗 采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 m A R I 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营养素 甲钴胺治疗 D N取得一定疗 效 神经节苷脂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形态 动物实验 发现 神经生长因子对 D N疗效尚好 但其用于 M D患者疗 效不理想 c 硫辛酸 能改善氧化应激 临床应用有一定 疗效 一 亚麻酸 有研究报道 饮食中补充 亚麻酸能改 善 D N症状和神经传导功能 但未见大规模临床试验 糖 基化终末产物形成抑制药 氨基胍对 D M大鼠神经病变有改 善作用 但 目前尚未进入临床阶段 改善神经微循环 主 要有血管扩张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前列腺素 E 己酮可可碱 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如盐酸沙袼雷酯 西洛他 唑 中药活血化淤药物等 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