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纸。甲 必考题第i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欠收甚至稞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1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c.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d.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2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b. 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c. 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d.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地决定作用。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夏代初期诞生的 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 “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 诣:拜见 b由是诸将疾普功疾:嫉妒c一普自将,攻北门 将:将领 d普勒余兵,血战良久 勒:招集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 ) (3分)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b高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请求。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5分)(2)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减字木兰花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8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5分)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何妨吟啸且徐行。(2)人生如梦, 。(3)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想当年,金戈铁马, 。(5)雁过也,正伤心, (6) ,一时多少豪杰。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能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全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水波卖牛朱雪 水波的情绪变得不稳定起来。就在几月前他还把种地致富、当村干部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几月后,他觉得呆在我们山里没什么前途。似乎我们的生命都是天给的,人的命怎么可以掌握在天的手中呢。他年轻的心是奔腾着的,渴望大世界,而村子是狭隘的,呆板的。他要挣脱。他想离开。因此,第二年,水波不再把种彩色苞谷放在心上了。水波又捡起了“读书梦”。我爹说如果他实在想回学校继续读书,就把家里的耕牛卖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水波真的赶牛去卖。 我记得那个初秋,一大早,水波就把牛从家里赶走了。 水波赶着牛路过里湾,路过石嘴。他望着苞谷地、望着稻田,望着路边的树苞谷地一片浓浓的绿,稼秆上的苞谷穗,还是青青的壳子。田里的早稻已熟了,黄亮亮儿的一片。油桐树和橡树、柿树上都缀着果实。油桐叶就像人的手掌似的,伸了几个尖尖儿出来。有的油桐叶是心形,托着又小又圆的青桐籽。橡子比桐籽还小,长圆形的,外壳扎乎乎的。最招人喜爱的是柿子。挂在树上红红的,黄黄的柿子,可以让人馋得流口水。 水波拉了一下牛绳,看见牛也在看苞谷地。牛还回头朝池塘的方向看去。它像是在看它喝过水的池塘,又像是在看池塘边黄了的稻田。牛突然对着田,对着苞谷地,长哞了几声。样子似乎在跟它的朋友打招呼。它欢快地走了一会儿,又回头看着水波,好像不懂主人要把它朝哪里赶。因为平常它是在河滩上和山坡上吃草,那是它熟悉的,不从这条路经过。走完了村里的庄稼地,水波仍然牵着牛顺着大路走。牛站着不动了。它回头,像在问水波到底要去哪里。走!水波不看它,用棍子抽了一下牛。牛挣脱着绳子,步子跨向了路边,仰着头。水波拽着牛绳,又抽了它几棍子。牛一个转身,气汹汹地冲水波瞪眼。水波一愣,蹲下来,把头埋下来。有些懊恼。牛把脖子伸过来了,用牛脸磨擦着他的胳膊,眼神温和。水波摸了摸牛脖子,站起来,牵着它,继续朝前走。牛又是一声长哞。走出梅花塘。走过三道弯,再过三道梁。一路上,望见庄稼,望见绿水,望见行人。只有踢蹬踢蹬的脚步声。水波和牛都沉默着。快到秀水街时,水波让牛在路边吃了一会儿草,又找了个干净的水坑,让它喝饱,才朝街上牵去。在大街道一侧的岔口深处,水波找到了一个小型屠宰市场。水波拉着牛,在屠宰场站了一下,一个一脸黑肉的生意人朝他靠近了。水波捡了个干净的位置站定,跟生意人谈价。在他的旁边,地面是红色的。血迹染红的,飘着腥味。牛把头扎在地上,嗅着血,又对着不远处一泡同类的粪便,一声长哞。那叫声很悲凉。谈定了,一千二百块。够水波的学费了。牛大滴的眼泪掉落着,眼巴巴地看着主人。水波不看它。在生意人要牵牛绳时,水波紧握着牛绳不放。牛卖了,家里的地用什么耕种!它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啊!没它不行啊!水波犹豫起来。生意人抱怨水波不该做事婆婆妈妈的,说再给他加一百块。水波想卖。他蒙着头,想了半个小时,觉得不能卖,就决定不卖了。水波拍拍牛头,说,回家啦。回来的时候,牛很高兴。它从屠刀下重生了一次,就连叫声也是快活的。走在街上,它挣开绳子,仰起脖子叫了一声,禁不住引来了他人的目光。水波把牛绳攥在了手里,出了秀水街,牛撒欢跑着,水波紧紧地跟着它。跑一阵,歇一阵。太阳洒在水波的背上,也洒向牛;秋风抚着水波赤着的胳膊,也抚摸着牛的身子。快晌午了,水波已赶着牛回到了梅花塘。水波赶牛又经过石嘴大柿树的时候,他把牛绳解了。牛在树下跑来跑去,寻着可吃的草。 水波站在树下。如果真的不可以再去上学,他打算出去打工。他不信命,他的一颗渴望驰骋的心是什么也拴不住的。他向往一片广阔的天地。任凭自己只是一只丑陋的山鼠,什么能够阻止他对山外生活的想象?没有。(节选自作者长篇小说梅花塘)(1)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讲述了农村青年水波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的变化历程,他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对自身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b从“气汹汹地冲水波瞪眼睛”到“用牛脸摩擦着他的胳膊”,可以看出牛对人的宽恕,有力地反衬了人对牛的残忍。c牛在屠宰场将要被牵走时,“水波紧紧握着牛绳不放”,这表现出水波对牛的卖价是高是低还没有盘算清楚。d“秋风抚着水波赤着的胳膊,也抚着牛的身子”,这句带有暖意的景物描写,烘托出牛在刀下重生一次后的欢快。e小说通过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心狠手辣、穷凶极恶的屠夫形象。(2)文中画线处描写了秋天田野的情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6分)(3)文中牛的三处“长哞”原因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6分)(4) 请结合全文,探究水波开始为什么要卖牛?最终为什么又决定不卖了?(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克罗齐的求索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而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观。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的发生过的一切。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己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写过的并发表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只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在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身外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积极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1944年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b. 克罗齐把艺术从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c. 本文择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了这位20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史论结合。d. 文中“我将死于工作”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e. 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与真实和虚构。(2)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3)“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4)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有些中小网站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不惜大打擦边球,放任黄、赌、毒及虚假信息,炒作耸人听闻的传言,以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八卦心理。b“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卷土重来,要在经营方向、策略、方式进行全方位调整。c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d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15.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a. b. c. d.16.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分)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17.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人生犹如一条悠长的路,走在不同的路段,我们对人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少年看人生,人生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希望无限;壮年看人生,_,_;老年看人生,_,_。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红松数量少却株株笔直而粗壮高大;雪松数量多却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原来这里的冬天雪期长,宁折不弯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一二古诗文阅读10.(1)莫听穿林打叶声(2)一尊还酹江月(3)多情自古伤离别(4)气吞万里如虎(5)却是旧时相识(6)江山如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试题答案】选a项3分,d项2分。b、e不给分。解析:b项,写作目的不是反衬,而是牛与人日久生情。c项水波在盘算到底卖不卖牛,而不是价钱的高低。e项这人只是生意人,未必是屠夫。(2)选取秋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绘色绘形,多角度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初秋景物的特点;叠词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突出了景物的特征。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不同。第一次,看到曾经劳作过的田地,欢快和不舍;第二次,难卜自己的命运,无奈和担忧;第三次,由同伴的遭遇预知到自己的命运,辛酸和悲凉。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卖牛的原因:水波想回学校继续读书,需要学费,但家境贫寒,除了卖牛他别无选择;不卖牛的原因:水波对家有深情,把牛卖了,家里的地就无法耕种,生计就无法维持。水波对牛有深情,不忍心看到为一家人辛勤劳作的牛被残忍地屠宰。水波对命运有了新的认识,改变命运不能依靠别人,要自己去闯。(每点2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题目中“如何”“理论家”“实践者”“协调统一”是重点词。应先解释清楚二者各自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二者关系。具体作答时还要关注题干中的“结合全文概述(4)(8分)【答案】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苦难成就了克罗齐。青年时期经历的大地震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这推动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中年之后的克罗齐又因社会动荡和战争苦难进一步历练,更加成熟。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苦难并非克罗齐想要的,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