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拿来主义思路的关键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何元俭拿来主义是每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必选的经典篇目,对它的研究甚多,成果也丰硕。但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却始终众说纷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是:有的认为第二段“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是提出观点,它之后的3-10段都是对为什么要“拿来”的论证。有的又认为第七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是提出观点,它之前的1-6段是阐述“自己来拿”的原因,它之后的7-10段是阐明怎样来拿。由此看来,文章的第二、七段是否在提出观点,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成了理解拿来主义一文思路的关键。我们认为,作者在这两个自然段中都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因为,拿来主义的观点既不是第二段的“拿来”,也不是第七段的“自己来拿”,而是作者在第五段中明确提出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根据第五段的这个表述,鲁迅主张的“拿来主义”并不是上述论者所认为的“拿来”“自己来拿”,而是“既要送出去,也要拿进来”。也就是说,只是“送出去”,没有“拿进来”不是“拿来主义”。同样,只有“拿进来”,没有“送出去”也不是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说第二段的“拿来”和第七段的“自己来拿”是作者的观点,完全不符合第五段中“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的论述。因此,基于第二、七段是提出观点的认识而划分的文章思路当然也都不正确。那么,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七段在文中到底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们独立成段?由此导致的文章整体思路该怎样理解?我们认为,作者之所以把这两段独立成段,并不是要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要它们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强调它们呢?我们先来分析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了对时局的看法:中国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接着对这个看法举了“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送活人”三个事例进行论证。问题是,这三个事例是否就能证明当时中国在实行“送去主义”?明明是正常的文化交往,怎么就变成了“送去主义”?我们今天也同样在把我们的文化精粹拿出去对外交流,那时这样做怎么就成了“送去主义”?今天这样做怎么就不是“送去主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在经常送礼,给父母,给亲戚,给朋友,也不止三次,那我们也在实行“送去主义”吗?说这三个论据证明了当时中国在“送去”这能成立,说当时中国在实行“送去主义”就显然合常理!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鲁迅提倡的“送去主义”的内涵是什么?纵观全文,作者没有明确指出他所谓的“送去主义”是什么,很多论者就想当然的认为,“送去”就是“送去主义”。这个想当然的观点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根据文本内容做一番深入的探究。作者明确指出了其涵义的是“闭关主义”和“拿来主义”。在第一段中作者说,闭关主义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在第五段中说拿来主义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我们据此理解,在对外进行文化交往中,闭关主义内涵是“既不送出去,也不拿进来”;拿来主义的内涵是既“要送出去,也要拿进来”。都是从“送出去”和“拿进来”两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主张的。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作者所谓的“送去主义”应该是:只是送出去,而不拿进来。我们将其简化表述如下:闭关主义:不送不拿拿来主义:既送又拿送去主义:只送不拿由此可见,在作者的论述中,“拿来”并不等于“拿来主义”,“送去”也不等于“送去主义”。“拿来主义”并不只是主张“拿来”,还主张“送去”;“送去主义”也不只是主张“送去”,还没主张“拿来”。这也就说明,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是“送去”就是“送去主义”的臆断是多么的荒谬,这也合理地解释了我们今天拿我们的优秀文化去国外展览,我们给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送礼,与那时中国送古董、古画和新画、艺术家去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都不是在实行“送去主义”。所以,鲁迅所举的“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送活人”三个事例并不能证明当时中国在实行“送去主义”,只能证明当时中国在“送出去”。根据“送去主义是只送不拿”的分析,要证明当时中国在实行“送去主义”,除了论证在“送出去”外,还需要论证“没有拿进来”,否则,鲁迅的论证就不严密,他的论断就强词夺理。仔细研读文章的第二段,我们就发现,第二段恰恰是在论述我们在“送出去”的时候,没有“拿进来”。第二段的内容是“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鲁迅在这里告诉我们,当时中国在“送出去”进行文化交往的时候,不但没有人“礼尚往来”地拿进来,就连“说”(即主张)拿来的人都没有。“送古董”等三个“送”的事例和第二段的没有拿进来合起来,才能证明当时的中国“只是送出去,而不拿进来”,确实在实行“送去主义”。也就是说,第二段是在证明第一段提出中国“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的观点。它本应该被放在第一段末尾,作者为了强调、突出没有人主张拿进来这一现实,而把它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有人觉得“送古董”等三个事例确实不能证明中国在实行“送去主义”,却又不能探究得知鲁迅的“送去主义”的真正内涵,又硬要说鲁迅的论断正确、英明,所以就又想当然的认为“不知后事如何”就是没有拿回来,就是把古董送了人,就是在媚外,就是在卖国。其实鲁迅并不反对“送出去”,“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的主张就是明证。硬说“送古董”是媚外是卖国这也违背常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主权国家这样不珍视自己的文化成果,没有哪一个政府这样去践踏自己的国宝,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那样千辛万苦的保护故宫国宝也是明证。其实,作者在文中说的是“不知后事如何”,而且还加了引号来强调。这就明示我们,是不知后面的事怎么样,并不是在暗示我们政府在卖国。后面的事很多,比如,拿回来没有?人家拿来展览没有?起到交流的作用没有?他国怎么评价?明明是作者“不知道”,怎么就武断地认定政府是没有拿回来呢?!同样,“送古画和新画”后面的“叫作发扬国光”也不是什么讽刺,拿我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去国外展览、交流本身就是“发扬国光”的行为,作者明明告诉我们是被“叫作”,是被一些人或者机构“叫作”,作者是在引用当时主办者或者报刊或者官方的说法,而不是在讽刺以“发扬国光”来掩盖卖国本质。鲁迅并不而且也没有认为拿我们的国粹去国外交流展览就是在媚外在卖国!所以,拿来主义的第二段和第一段合起来在证明当时中国在实行“送去主义”,作者为了突出、强调在“送出去”的时候没有人主张“拿进来”这一现实,才把第二段独立成段。下面再来分析文章的第七段。有论者认为,第七段的“所以”前的第1-6段是提出主张的原因,含“所以”的第七段是提出主张“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所以”后的第8-10段是论证拿来主义。我们认为这些说法也毫无根据!前面已经分析过,“所以”前的第1-4段确实在论述“只送不拿”及其危害,而第六段也真的是在阐述任由别人“送来”的危害,这两部分从逻辑上看符合主张“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原因,用“所以”衔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这只是我们从逻辑上的自我理解,而不是鲁迅的行文思路,因为文章的第五段插在“只送不拿”的危害和任由别人“送来”的危害之间,却又不是在论述什么危害,明显割裂了所谓的“所以”的原因的两个部分,不合议论文的章法。文章的第五段是: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很明显,这是个过渡段。前一句“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表明它以前的四个段落全在说“送去”,这也符合文章的实际:1-2段证明当时中国在实行“送去主义”;3-4段阐明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恶果。后一句“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表明后面的段落都在“鼓吹”“拿来”。第五段由说“送去”过渡到说“拿来”,它把全文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1-4段说“送去”,后面的6-10段说“拿来”。由此可知,说“所以”前的第1-6段是主张“拿来主义”的原因,不符合鲁迅的行文思路。原文的思路是:1-4段在说“送去”,第5段在过渡,第6段开始在说“拿来”。也由此可知,无论是第二段的“拿来!”还是第七段的“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都不是全文论述的观点,它们只是说“送去”和说“拿来”两个部分中的一个自然段,它们都不能统领全文起论点的作用。说“所以”后的第8-10段在论证“拿来主义”也不符合文章的实际。前文多次提到,鲁迅自己表述的观点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8-10段只是在论述“送去”之外的“拿来”,而没有论述“送去”。“拿来主义”是“既送又拿”的主张,所以,8-10段只是在论述“拿来”而不是在论证拿来主义。那么,8-10段论述了“拿来”的那些内容呢?很显然,8-9段在论述“如何拿来”,即先“占有”(8段),再“挑选”(9段);10段总结8-9段后阐述“拿来有什么意义”。这些理解都毫无争议,问题是,第6-7段又在论述拿来的什么。第七段用“所以”开头,表结果,那前面就必然是原因。前文分析了,第五段把全文分为说“送去”和说“拿来”两个部分。那“所以”的原因只能在第六段,而不是1-6段。如果我们把第六段和第七段合并,就可以看出:因为“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表明6-7段在论述“为什么要拿来”。作者为了要突出、强调不能任由他人硬送,而要由我们自己去拿,所以把结果和原因分为两个自然段,突出强调不能任由别人送来,而要由我们“自己来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火电运行基础知识及初级值班员考试要点详解
- 胃肠外科病人护理培训
- 甲状腺结节科普课件
- 一件好事 教学课件
- 医学教学课件模板
- 江苏南通2020-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74篇
- 临床护理教学课件
- 低碳节能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23339-2018内燃机 曲轴 技术条件》
- 生鲜柜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叠片机说明书
- 结核病筛查结果报告单
- GB/T 18051-2000潜油电泵振动试验方法
- 广告投放“冷启动期”及“ocpm起量”的底层逻辑
- 小学音乐《村晚》优质课件设计
- 竞选团支书幽默大气简短六篇
- 知名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联系方式汇总
- (完整word版)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文)
- 混凝土监理旁站记录
- 县城市管理领域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衔接规范(试行)
- 结肠息肉的护理查房精编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