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教案 授课人:刘万俊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情感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二、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重要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 败”、“损、益”、“兴、亡”的道理。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发、讨论法、探究引申法,课前布置预习,梳理文言知识,翻译课文,出卷:文言知识课课清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诵读,感悟全文2、就文章疑难字词质疑,疏通文意3、讨论文章阅读要点:如何以正反对比手法,写后唐之兴废。教学过程 一、导入1、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2、作者、背景简介。(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3、解题:“伶”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 “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传”,传记。“序”序言,一种文体。二、复习检测重点词语、句子的翻译。1、学生质疑,生生 ,师生互动,梳理解决文言知识点2、同桌交换课课清卷子,答题人快速答题,出题人快速判卷,答题人出题人交流3、课后归纳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三、整体感知 采用诵读法,1、教师进行诵读指导。1)、读出重音,体现出着重强调的意义来。比如首段的“岂非人事哉”一句和“得、失”二字,通过重读,就可暗示出作者的观点,即认为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同时传递出立论的根据就是庄宗得失天下的对比。2)、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例如:“方其”领起的5个分句要一气贯通,读出声势,表现出庄宗不可一世的气概。3)、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天命”与“人事”是一重对比;“可谓壮哉!”与“何其衰也!”是一重对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对比;“方其盛也”与“及其衰也”仍是对比。几组对比,读起来都宜先轻后重,把着重点放在后边,低昂反复,先扬后抑,感慨淋漓,发人深思。4)、读出语气,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例如开篇“呜呼”一语,叹惋之情十足,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总的感情基调。再如“可以知之矣”和“自然之理也”,都应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去读,要读得从容缓慢,给人不容置疑的感觉。2、学生诵读。先散读,同小组互相听读点评,再齐读。三、小组活动,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小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发言,师生点评,小结)1、 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3、 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4、 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5、 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 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7、 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8、 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9、 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四、课堂延伸: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五、课后作业:1、归纳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2、课下练笔:同学们都熟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也知道“玩物丧志”的典故,再结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各抒己见,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伶官传序苏洵论点盛衰之理,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庄宗复仇灭敌成则由人论证 庄宗身死国灭败也由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教后反思:本次授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学生诵读为主,以诵读带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本次授课,学生诵读的比较充分,诵读的形式也做到了多样化。学生的诵读很好带动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预习到位,课堂检查质疑互动交流加强文言知识点的掌握,节约了时间。在对课文结构的处理上,不做过多的纠缠,概而言之,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