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期末期末.doc_第1页
变态心理学期末期末.doc_第2页
变态心理学期末期末.doc_第3页
变态心理学期末期末.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2. 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1)统计学指标:判别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正常,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拿他的心理活动与大多数人进行比较和对照。看一看在某种情况下是否一致,再做统计学处理 (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这一标准根据人的行为是否与该行为的社会常模相接近来判断。(3)以个人经验韦指标:人们把自己对于正常心理的体验和经验座位出发点和参照点,来判别各种心理活动是属于正常还是异常,这都是以个人经验韦标准的方法。(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包括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3. 法国医生比奈尔认为精神病也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主张给予精神病人以人的待遇,他亲自解开精神病人身上的锁链,给他们自由,阳光和新鲜空气,使精神病人收容所完全改观。4. 克雷丕林把变态心理学和现代医学及现代心理学联系了起来,而比奈尔仅仅是希波克利特的简单继承。克雷丕林对变态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在实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之间架起了桥梁。5. 兴奋性递质是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递质是多巴胺,5-羟色胺,r-氨基丁酸。6. 行为障碍的心理学观点:(1)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是潜意识中压抑的矛盾冲突的表征。(2)行为主义观点:变态心理学是对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适当行为是错误学习和不适当条件联系的结果(3)人本主义观点:认识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的,人的自我实现的固有倾向是人的基本需要和行为动力,一旦自我实现的过程受阻,人就会发生心理障碍(4)认知心理学观点:人的心理障碍的产生是来源于个人的错误的认知7.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各有各的独特内容,同时又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和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生物学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是整个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心理需二因素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作用的物质承受者。心理学因素是在生物学因素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二它一旦产生就时时刻刻给予生物学因素以深刻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文化因素是在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的共同基础上产生的,它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心理学因素,是心理学因素赖以形成和出现的根源所在。对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间接的,一般来说是通过心理学因素的折射作用才能实现。8. 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受到该事物的存在。9.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退,记忆错乱。 记忆减退包括遗忘症,再认错误。 再认错误包括似曾相识,旧事如新。 记忆错乱包括错构和虚构。10. 思维障碍分为思维过程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过程障碍包括抽象和概括过程的障碍,联想过程的障碍,思维逻辑进程的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11. 抽象和概括过程的障碍:包括抽象水平下降,抽象概括歪曲。12. 联想过程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联想贫乏(思想贫乏、思维迟钝),联想错乱(思维松散、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13. 思维逻辑进程的障碍:逻辑倒错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诡辩论,语词新作。14. 妄想: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15. 妄想的分类:按起源来分,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按结构来分,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按内容来分,带有被害性质的妄想、夸大色彩的妄想、贬斥性质的妄想。16. 被害性质的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17. 夸大色彩妄想:夸大妄想,发明妄想,钟情妄想18. 自我贬斥:自责自罪妄想,疑病妄想19. 布鲁勒的内向性思维学说:人类的思维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向性思维,另一类是现实性思维。内向性思维:是一种孤立存在的,不以外界信号韦转移的而绝对于个人的主观需要与体验,即追求快感、逃避痛苦的意向和情感。现实性思维:一种和现实世界相适应,能真实反应客观现实的一种逻辑思维。20. 表现为高涨和兴奋的情感活动异常:情感高涨,欣快,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易激惹。21. 情感和情绪错乱:情绪倒错,表情倒错,矛盾心态。22. 随意动作的异常:木僵状态(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木僵,紧张性木僵,器质性木僵),蜡样屈曲,抗拒症,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作态。23.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的明显偏离正常,在人格发展的内在结构中有着严重的不协调,从而表现出特有的认知方式、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异常的特殊模式,且对环境适应不良,使其社会交往功能和职业功能蒙受严重影响,以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也使自己感受到痛苦。人格障碍的异常表现通常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可持续到成年,甚至保持终生。24. 各种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1)人格障碍一般是在没有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情况下,出现人格的严重缺陷,表现出人格严重偏离正常或人格发展的内在严重不协调。(2)对环境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重复出现,由于患者往往不能从一次次失败的行为后果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做出相应的改变,而总是固执的坚持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因此,很难做出适应性行为,并重复出现适应不良的后果。(3)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用正确的认识有效的指导自己的行为,也不能从过去的错误教训和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4)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够明确,行为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稳定性,容易受情绪冲动、偶然动机或本能欲望的支配,而且自控力较差。(5)情感情绪发育不成熟,突出的表现是极不稳定,常变化,易冲动,易激惹(6)人际关系失调,难以和他人相处(7)人格障碍患者的人格偏离或人格结构的内在不协调都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8)人格障碍的发展虽难以确定明确的起始时间,但它的发生一般是从早期开始,在儿童青少年期即有所表现。25. 分裂型人格障碍:特征(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古怪行为,多疑)。类似于精神分裂症阳性,而分裂样人格障碍则是阴性。(阳:认知异常 阴:孤僻) 治疗:社交技能训练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26.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缺乏恐惧感,良心感和控制感。对人冷酷无情,没有责任心,对挫折的耐受性低。27. 真性同性恋:它同时具有生理和心理的特别异化倾向,他(她)们只对同性有性兴趣并伴有性满足,而对异性毫无兴趣,甚至厌恶。28. 假性同性恋:基本上是由于环境和教育造成的性心理异常,当环境改变或通过矫治,便很快可以转变。29. P117表格 心身疾病与器质性疾病、转换性疾病及疑病症的比较30. 心身疾病:指那些主要或完全的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31. 神经症的特征:(1)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障碍性质属功能性而非器质性(2)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他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3)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完整或相对完整(4)一般是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5)神经症是可逆的,外面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消失或减轻。32. 恐怖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具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33. 广场恐怖症恐惧的是包括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也包括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的其他地方。社交恐怖症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包括除了某些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所有的人。特殊恐怖症恐惧的是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而出现的不合理恐惧。34. 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的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35.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性的紧张不安,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36.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经常和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具体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与恐怖症不同,患者对担心的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回避行为,但也会表现出轻微的回避性行为如延迟做事,多次检查。37. 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心理分析的治疗主要是帮助患者认识到这种冲突的真正根源,其治疗过程与恐怖症的治疗相似。采用行为疗法时,若患者有相对明确的焦虑情绪,可采用系统脱敏法,若难以明确焦虑的对象和情境,则可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认知疗法也常常被采用,在治疗的开始阶段,可以使用各种想象技术来帮助患者,让其想象最好和最坏的结果,并分析各自的可能性及对自己的影响38. 强迫症: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情绪或痛苦的一种心理障碍。39. 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性回忆,强迫性回忆),强迫情绪,强迫意向。40.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成为反应性精神障碍。原因:一、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生活处境 二、患者个体的易感性 三、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状态和信仰。4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大核心症状: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回避,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42. 自杀的六变三托:六变:性情,行为,经济,言语,身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三托:托人(突然向亲友嘱托,委托,加强对某人的照顾) 托事(把自己的重大事件,要求或委托代为执行或完成) 托物(突然打包身边的重要文物玩物或宠物,要求或嘱托代为照顾)43. 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具有双相(有抑郁和躁狂期)及单相(只有抑郁)心境障碍。心境障碍的两个关键状态是躁狂和抑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