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一节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一 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一 脂双层的不透性 二 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三 通道蛋白及其功能二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一 简单扩散 二 水孔蛋白 三 协助扩散 四 主动运输1 ATP驱动泵2 偶联转运蛋白3 光驱动泵第二节离子泵和协同运输一 P 型离子泵二 V 型质子泵 三 F 型质子泵和ABC超家族四 协同运输五 离子跨膜转运与膜电位第三节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一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二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三 胞吐作用 作业 一 脂双层的不透性细胞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通透屏障 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Na 是胞外最丰富的阳离子 K 是胞内最丰富的阳离子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主要有三种途径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胞吞与胞吐 细胞内外的离子差别分布主要由两种机制调控 1 特殊的膜转运蛋白活性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2 质膜的脂双层的疏水性 细胞必须有等量的正负电荷以维持其中性 细胞内的阴离子即Cl HCO3 PO43 蛋白质 核酸和荷载磷酸及羧基基团的代谢物等被有机分子固定的阴离子 被捕获在细胞内 不能透过质膜 脂溶性分子和小的不带电荷的分子以简单扩散方式直接通过脂双层 脂双层是疏水分子和离子的渗透屏障 对绝大多数溶质分子和离子具高度不透性 所有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无机离子的跨膜转运都需要特殊的膜转运蛋白 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溶质被动运输 通道蛋白 在开启状态下 根据溶质的大小和电荷辨别透过与否 二 载体蛋白 carrierproteins 及其功能 特征 1 载体蛋白是多次跨膜蛋白分子2 载体蛋白具有高度选择性 饱和动力学 底物竞争性等特征3 载体蛋白是葡萄糖 Na K 泵 Ca2 抑制泵 H 泵等载体 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溶质被动运输的模型 图示 膜上的载体蛋白以两种构象状态存在 A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B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两种构象状态的转变是随机发生的 不依赖于是否有溶质结合和是否完全可逆 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载体蛋白的功能 1 类似于细胞质膜上结合的酶 有特异的结合位点 同特异底物 溶质 结合 具有高度选择性 2 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 3 既可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 又可被某种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有依赖性 4 对转运的溶质分子不作任何共价修饰 三 通道蛋白 channelprotein 及其功能 通道蛋白是跨膜的亲水性通道 允许适当大小 电荷适宜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故又称离子通道 特征 1 极高的转运速率2 无饱和值3 具有门控性平时关闭 在特定刺激下打开 又称为门通道 gatedchannel 主要有3类 电压门通道 配体门通道 应力激活通道 3种类型的离子通道示意图 一 简单扩散 simplediffusion 被动运输 passivetransport 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模转运 简单扩散 也叫自由扩散 freediffusion 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进行跨膜转运时 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也无需转运蛋白的协助 通透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和分子的极性 人工膜对各类物质的通透率 1 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 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 2 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 极性不带电荷小分子 如H2O O2等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 但速度较慢 3 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 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 蔗糖则很难透过 4 人工膜对带电荷的物质 如各类离子是高度不通透的 5 质膜的通透性 P KD d 疏水分子 二 水孔蛋白 AQP 水孔蛋白即水分子的跨膜通道 是内在膜蛋白的一个家族 在各种特异性组织 肾小管 脑 唾腺 泪腺等 细胞中 提供了快速跨膜运动的通道 水孔蛋白结构及其亚基示意图 A 水孔蛋白由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B 每个亚基由3对同源的跨膜 螺旋组成 C 水孔亚基三维结构 中间球形分子为水分子 水孔蛋白形成对水分子高度特异的亲水通道 只容许水而不容许离子或其他小分子溶质通过 三 协助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协助扩散 也称促进扩散 是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 如糖 氨基酸 核苷酸及细胞代谢物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但需膜转运蛋白的协助 哺乳类动物的细胞利用血糖作为主要能源 人类基因组编码12种与糖转运相关的载体蛋白GLUT1 GLUT12 构成葡萄糖载体蛋白家族 都具有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 均含有12次跨膜的 螺旋 多肽跨膜段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 螺旋带有Ser 丝 Thr 苏 Asp 天 和Glu 谷 残基 侧链同葡萄糖羟基形成氢键和结合位点 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 四 主动转运 activetransport 主动转运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模转运方式 需要消耗能量 根据主动转运过程所需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归纳为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ATP驱动泵 间接提供能量 耦联转运蛋白 以及光能驱动的主动运输三种基本类型 图示 A ATP驱动泵B 偶联转运蛋白C 光驱动 1 ATP驱动泵 又称初级主动运输 是ATP酶 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能量 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动 2 耦联转运蛋白 又称次级主动运输 协同转运 由耦联转运蛋白介导使一种离子或分子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与一种或多种不同离子顺浓度梯度的运输耦联起来 3 光驱动泵 对溶质的主动运输与光能的输入相偶联 第二节离子泵和协同运输根据泵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ATP驱动泵可分为4类 P 型离子泵 V 型质子泵 F 型质子泵和ABC超家族 一 P 型离子泵 一 Na K 泵又称Na K ATP酶 存在与动物细胞质膜上细胞内侧 亚基与Na 离子结合促进ATP酶水解 亚基上的一个氨基酸残基磷酸化引起 亚基构象发生变化 将Na 泵出细胞 同时细胞外的K 与 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 使其去磷酸化 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 泵进细胞 完成整个循环 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 泵出3个Na 和泵进2个K 细胞外膜环境 细胞内膜环境 钾和乌本苷粘合位点 钠粘合位点 ATP催化位点 抑制与促进剂 极少量可乌本苷抑制Na K 泵的活性 氰化物可使ATP供应中断 Mg2 和少量的膜脂有助于Na K 泵活性的提高 动物细胞靠ATP水解供能驱动Na K 泵工作 结果造成膜两侧的Na K 分布不均匀 有助于维持细胞内低浓度溶质和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平衡 二 Ca2 泵和其它P 型离子泵 1 Ca2 泵作用机理 Ca2 泵 Ca2 pump 又称Ca2 ATP酶 有约10个跨膜 螺旋 细胞内钙调节蛋白与之结合以调节Ca2 泵的活性 每消耗一个ATP分子转运出两个Ca2 存在位置 Ca2 泵主要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和某些细胞器 如内质网 叶绿体核液泡 膜上 它将Ca2 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 以维持细胞内低浓度的游离Ca2 Ca2 泵在肌质网储存Ca2 对调节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至关重要 神经递质激素 神经递质激素 磷脂肌醇 环ADP核糖 Ca2 动员信使分子 钙储存内库 代谢分泌收缩神经元兴奋增殖 钙通道 受体 钙通道 钙泵 低亲合性钙结合位点 高亲合性钙结合位点 2 H 泵作用机理 植物细胞 真菌 包括酵母 和细菌细胞其质膜上无Na K pump 而是具有H 泵 H ATPase 将H 泵出细胞 建立跨膜的H 电化学梯度 驱动转运物质进入细胞 二 V 型质子泵和F 型质子泵 1 V 型质子泵 又称膜泡质子泵 存在于动物细胞胞内体 溶酶体膜 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的质膜以及植物 酵母和其他真菌细胞液泡膜上 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 电化学梯度泵出H 进入细胞器 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和细胞器内pH酸性 2 F 型质子泵 又称H ATP合成酶 F1F0 ATPase 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植物细胞类囊体膜和细菌质膜上 H 顺浓度梯度运动 所释放的能量耦联ATP合成 三 ABC超家族 特异性地运输小分子物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ABC蛋白是细菌质膜上糖 氨基酸 磷脂和肽的转运蛋白 是哺乳类细胞质膜上磷脂 亲脂性药物 胆固醇和其他小分子的转运蛋白 ABC蛋白在肝 小肠和肾等器官的细胞质膜上分布丰富 它们能将天然毒物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四 协同运输 cotransport 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 K 泵 或H 泵 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转运方式 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离子电化学浓度梯度 而维持这种离子电化学梯度则是通过Na K 泵 或H 泵 消耗ATP实现的 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方向的关系 协同运输又分为 同向运输 symport 和反向运输 antiport 1 同向运输 symport 物质跨膜转运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同 小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 2 反向运输 antiport 物质跨膜转运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 K 交换和Na H 交换 葡萄糖 顶端 基底端 小肠上皮细胞 葡萄糖载体蛋白1 动物细胞的协同运输是利用膜两侧的Na 电化学梯度来驱动的 而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 电化学梯度来驱动 五 离子跨模转运与膜电位 基本概念 1 膜电位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各种带电物质形成的电位差的总和 称跨膜静息电位或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一般为 20 200mv之间 离子流与动作电位的关系图 电压门Na 通道的开放导致质膜除极化A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膜电位改变 B 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 膜通透性改变与离子通道的开闭 2 极化状态 安静时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呈外 内 状态 称膜的极化状态 polarization 3 除极化 如果膜电位向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称作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4 复极化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 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 则称复极化 5 超极化 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内负值方向增大变化时 称作膜的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第三节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与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 如 蛋白质 多核苷酸 多糖等 需要消耗能量 使膜融合与断裂 完成吞 吐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任务 又称膜泡运输 批量运输 一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 胞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 称为胞吞泡endocyticvesicle 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胞吞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 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胞吞物为溶液 形成的囊泡较小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胞吞物为颗粒物质 形成的囊泡较大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 吞饮泡是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clathrincoatedvesicle 介导配体与细胞之间的选择性运输 其中接合素蛋白 adaptin 负责受体介导的胞饮作用 吞噬泡的形成则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 动物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在防御微生物的浸染和清除衰老细胞或细胞碎片起重要作用 二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receptermediatedendocytosis 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 配体 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形成复合物 在质膜处网格蛋白的参与下形成有被小窝 coatedpits 小窝深陷脱离质膜 形成有被小泡 coatedvesicle 网格蛋白脱离有被小泡 去被的囊泡与胞内体 endosome 融合 含有配体的胞内体与溶酶体融合 三 胞吐作用 exocytosis 吞吐作用 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胞吐途径 组成型途径和调节型调节1 组成型胞吐途径 从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质膜融合的过程 通过这种途径 新合成的囊泡膜的蛋白和脂类不断地供应质膜的更新 确保细胞分裂前质膜的生长 囊泡内可溶性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有的成为质膜外周蛋白 有的形成细胞外基质组分 有的作为营养成分或信号分子扩散到胞外液 2 调节性胞吐途径 特化的分泌细胞产生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意力课件介绍
- 饮料无菌冷灌生产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学校旧房加固改造项目商业计划书
- 工厂遗址改造规划方案(3篇)
- 扩建机房施工方案(3篇)
- 园区智能厂房建设方案(3篇)
- 乡镇供水管网项目建设方案
- 新房装修出租预算方案(3篇)
- 2025年商业店铺租赁产权的合同范本
- 木屋房子建设方案(3篇)
- 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中国平安钻石俱乐部课件
- 质量改进活动管理制度
-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2025年广东省高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驾驶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33523.7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区域法第7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仪器的校准、调整和验证
- 2025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螺号说课课件
- DZ/T 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000)
- 智能心理辅导系统-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