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锌新技术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电镀锌新技术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电镀锌新技术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电镀锌新技术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电镀锌新技术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镀锌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电镀锌作为钢铁材料的优良防护性镀层,应用面广,生产量在整个电镀中占6070%。镀液类型主要有氰化物、锌酸盐、氯化物及少量其他种类。本文对近几年来电镀锌的新技术和其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电镀锌 镀液 新技术Abstract:As the good protective coating of iron and steel material, electrogalvanizing used widely and the production is 6070% in the whole plating.The type of plating bath main is cyanide, zinc acid salt, chloride and a small amount of other kinds.The new technique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electrogalvanizing; plating bath; new techniques1 前言镀锌有多种方法,如电镀沉积、刷镀、化学镀等,但电镀沉积法应用最为广泛。电镀锌也叫冷镀锌,就是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电镀锌的镀层较薄(一般在0.020.03毫米之间,最大不超过0.04毫米)。电镀锌的原理:在盛有镀锌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液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联接。通电后,镀锌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镀锌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镀锌时,阳极材料的质量、镀锌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而且一些添加剂的加入可以大大改善镀层的外观和表面形态。例如常用的添加剂有:糠醛、肉桂酸、苯乙酮、氨基硫脲、巴豆醛等。相比于其他镀层,电镀锌有以下特性:(1)锌镀层较厚,结晶细致、均匀且无孔隙,抗腐蚀性良好;(2)电镀所得锌层较纯,在酸、碱等雾气中腐蚀较慢,能有效保护钢基体;(3)锌镀层经铬酸处理后形成白色、彩色、军绿色等,美观大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4)由于锌镀层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可进行冷冲、轧制、折弯等各种成型而不损坏镀层。由于长期的电镀实践和锌镀显示出的优点,使锌镀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电镀锌被广泛应用于保护钢铁件,特别是防止大气腐蚀,并用于装饰。2 电镀锌新技术近年来由于化工原料成本增长过快,镀锌加工利益微薄,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电镀锌工艺。目前,国内按电镀溶液主要可分为四类:氰化物镀锌、锌酸盐镀锌、氯化物镀锌、硫酸盐镀锌。2.1 氰化物镀锌我国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末期一直使用氰化物镀锌。氰化镀锌对金属杂质容留量大,镀层结晶细致,纯度高,机械物理性能好,能得到厚镀层,特别是镀液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十分好。适于复杂零件的电镀。但氰化物剧毒,对环境危害很大,生产成本较高,对其改造是必然趋势,因而出现了中氰镀锌和低氰(微氰)镀锌,其工艺和性能已接近或达到了高铝镀锌的工艺水准。Chris就无氰镀锌和无氰镀锌合金进行了一定研究。指出,相比于氰化物镀锌,无氰镀锌更有利于不规则镀件的电镀,其废液处理简单、经济。并加入络酸盐转换涂料来提高锌镀层的耐蚀能力、美化其外观。苏耀胜选用广州市二轻研究所研制的BH332低氰镀锌光亮剂对低氰镀锌工艺进行了两年多的生产考核,得出该镀锌光亮剂性能比较优良。其工艺配方和操作条件如下:氧化钠 715g/L氰化钠 515g/L氢氧化钠 80120g/LBH-332开缸剂(仅在配槽时用) 68ml/LBH-332光亮剂 35ml/L阴极电流密度 0.54A/dm滚镀转速 710转/分 温度 1545刘晓星等以电镀理论为依据,对现有几种常用配位剂和添加剂进行筛选和分析,探讨将氰化物镀锌工艺向无氰化转化的方法。氰化物镀锌转化过程中,最佳工艺参数为w(ZnO):w(NaOH)=1:10,NaOH和配位剂A分别为110g/L和15Ml/L,光亮剂B(一种聚合物)为2mL/L,电流密度为14A/dm,温度为1540。实验结果表明,转化液的均镀能力与氰化物镀锌的相比提高了9%;深镀能力与氰化物镀锌的相当;平均电流效率较氰化物镀锌提高了80%。转化镀液稳定性较好,镀层面光亮细致,镀层结合力好,镀层耐腐蚀能力符合国家标准。本研究的无氰化转化方法具有成本低、安全、污染少等特点,达到了电镀清洁生产的要求。Chi-Chang等在高电流密度下研究了碱性无氰镀液电镀锌的过程中聚胺添加剂和吡啶羧酸的影响。在以质量分数为15%的NaOH和1.5%的ZnO为主的镀液中,加入了质量分数为0.2%的聚胺类有机物,最终得到了均匀、光滑、紧凑的锌镀层。2.2 锌酸盐镀锌锌酸盐镀锌是由氰化物镀锌演化而来的。其主要优点表现在:(1)镀层纯度介于氰化物镀锌与氯化物镀锌之间,镀层与钝化层耐蚀性优于后者;(2)彩色钝化膜附着力好,膜色耐变淡能力强;(3)对某些新型添加剂的适用能力优于氰化镀锌;(4)废水处理容易;(5)对设备腐蚀性小;(6)镀液组分简单。从理论和生产实践来看,锌酸盐镀锌溶液中各种成分的控制范围在以下范围最佳:ZnO 610g/L NaOH 80100g/L添加剂(香豆素等) 0.150.25g/L光亮剂(WD-90A) 0.20.3mL/L正确的配置方法:在不锈钢或槽内将ZnO和NaOH混合,加水溶解(加水量为总加水量的20%左右);然后放在炉上加热至沸,保温46h,停止加温,自然冷却到室温;加入到镀槽中稀释至所需浓度,加入计量的添加剂、光亮剂,搅拌均匀,电解处理24h,即可正常生产。锌酸盐镀锌工艺的核心在于添加剂的质量。黄荣一和卜水通过电镀试验研究了由自制中间体配成的双型锌酸盐镀锌光亮剂H-A,B的性能。其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如表1: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H组范围(挂镀皆适)四组工艺最佳开缸量HJCL615121311.3151001351301301301308121014462030201.56482.4H-AB补充比1:2至1:30.56.0/1540(2527最适)表1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黄荣一 锌酸盐镀锌)H-A为微粉红色透明液体,波美度为10.811.0,pH值为6.87.0,其由具有光亮、整平、走位、耐温(减少脆性成分)等作用组分配制而成,无金属成分。H-B为微黄色透明液体,波美度为12.212,5,pH值为6.56.8,其为DE的改良体,可视作代替氰化物镀锌中氰化钠的配位剂,也是除杂机、低区光亮剂。试验结果表明:该光亮剂剂型合理,总体性能优越,特别是光亮剂出光快,稳定性高,添加剂范围宽,产耗比佳;在ZnO615g/L,NaOH100135g/l范围内可获得既柔软又全亮的镀层,且结晶细致,易钝化;高温及极低电流时镀层状况良好,实用性强。为适应镀锌清洁生产的需要,王池等开发研究了环保型碱性镀锌工艺ZN-265,该工艺采用了无毒环保的无氰镀液。其工艺配方见表2。该工艺成功弥补了传统锌酸盐镀锌光亮剂的缺点,使碱性无氰镀锌在镀层光亮度、镀液深镀能力和均镀能力以及电流效率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并在某些方面已完全超越了氰化物镀锌。采用该技术电镀锌,工艺不但获得了良好的环保效益,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表2 ZN-265工艺标准配方王朝铭对DE-81(3)型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进行了一定研究。其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如下: 氧化锌 1012g/L氢氧化钠 100120g/LDE-81(3)添加剂 35mL/L2BD-88光亮剂 25mL/L 0.56A/L 23A/L 545DE-81(3)添加剂能细化晶粒,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覆盖能力,能在很宽的电位范围内在阴极表面上产生特性吸附,造成了离子放电步骤缓慢,从而提高阴极极化,有效控制了对电极过程的活化作用,避免了海绵状镀层的生成。对复杂零件DE-81(3)的用量控制在6mL/L,;对普通零件宜用34mL/L。2BD-88光亮剂有助于获得光泽、细致的镀层外观。含量过高会降低镀液的分散能力,镀层表面产生条纹,或者使镀层夹杂产生脆性。该工艺具有单位面积电流密度大、生产效率高,镀液对金属杂质的容忍量大等优点。采用DE-81(3)型碱性镀锌工艺处理的零件,经过生产实践和抽样测试的结果,镀层外观、附着力、厚度和耐盐雾试验均达到了国家标准。Muralidhara等采用了酸性锌酸盐镀液在钢板上来电镀纳米晶体锌。其镀液基本组成和工艺条件如下:镀液组分质量浓度(g/L)操作条件30电极:金属锌(99.99%)180阴极:低碳钢20温度:293-303KPH=1.9 电池电流:1A该工艺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都很简单,实验表明,在低碳钢上得到了均匀的、明亮的、附着力度好、耐蚀性强的锌镀层。但锌酸盐镀锌工艺亦存在其缺点:(1)镀液对多种阴阳离子杂质敏感、允许量低,水质及维护要求高;(2)镀前处理要求高;(3)存在光良性与脆性之间的矛盾;(4)阴极电流效率低;(5)镀液黏度大、电导率较低等。2.3 氯化物镀锌氯化物镀锌在电镀行业中应用广泛,所占比例高达40%。氯化物镀锌可分为氯化铵、氯化钾和氯化钠三类,此外还有混合型。如果镀件是小零件如螺丝、螺帽等,均镀性要求不高,而需要快速操作的,则可选用氯化钾、钠镀液;如认为在废水处理方面不成问题,则可氯化铵镀液;若镀冲压件或形状复杂的零件,则以选用碱性液电镀。下述氯化钾、氯化钠镀锌的处理程序较为有利:(1)在搅拌下加入12ml/L,最好加热到40,保持24h,除去剩余的,因为可将氧化成,也可氧化成有机杂质,使铁杂质形成弱酸性胶体;(2)加入24g/L活性炭,搅拌1h,活性炭在弱酸性条件下能很好地吸附铁溶胶而除去铁杂质和有机杂质;(3)加入12g/L用水调成的悬浊液的锌粉,搅拌0.5h后立即过滤除去铜、铅等金属杂质。氯化钾镀锌是作为取代氰化镀锌较成功的工艺之一。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有:(1)镀液呈微酸性,阴极电流效率可高达90%95%,镀速快;(2)镀液组分简单,易于调整;(3)对杂质敏感性低,允许容存量较大且易于处理;(4)相比于其他镀锌工艺更易获得高亮度镀层;(5)镀前除油处理比锌酸盐镀锡要求低。其主要缺点有:(1)镀层及钝化层防蚀性能在各镀锌工艺中最差;(2)钝化层中有机物夹杂过多,钝化效果差;(3)其电镀废液不易处理;(4)对设备腐蚀性较强。冯玉树等对高耐蚀氯化钾体系镀锌新工艺的开发研制以及生产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工艺具有无氰和高耐蚀的特点,且溶液稳定适于产业化生产。为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该试验方法采用了正交设计优化氯化钾体系镀液和添加剂配比,使用远近阴极法和霍尔槽进行试验比较。其配方如下:氯化锌 5070g/L氯化钾 250280g/L硼酸 2030g/L添加剂 1015ml/LPH值 4.55.5温度 540阴极电流密度 12A/dm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氯化钾体系镀锌可以得到比氰化物体系、锌酸盐体系镀锌外观更加美观、耐蚀性更高的镀层。而且加工成本没有提高。Linda等在电镀锌成本的研究中分别采用了氯化钾镀锌和氯化铵镀锌。其镀液组分分别见表3和表4。氯化钾镀锌组分挂镀(典型的)滚镀(典型的)氯化锌5060g/L4560g/L氯化钾250g/L230g/L硼酸25g/L25g/LA添加剂30ml/L30ml/LB添加剂0.5ml/L0.5ml/L表3 氯化钾镀锌镀液组成(Linda)氯化铵镀锌组分挂镀(典型的)滚镀(典型的)氯化锌5060g/L5060g/L氯化铵180g/L165g/LA添加剂30ml/L30ml/LB添加剂0.5ml/L0.5ml/L表4 氯化铵镀锌镀液组成(Linda)2.4 硫酸盐镀锌硫酸盐单盐镀锌工艺是传统的硫酸盐镀锌工艺,具有配方简单、技术成熟、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导电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缺点是分散能力差、极化能力小、镀层结晶粗糙、镀层外观发暗、表面光洁度差。为解决这些问题,可在硫酸盐镀锌工艺中添加少量的光亮剂,来克服镀层的电沉积过程,使镀层结晶细致、光感明亮,表面光洁度得到提高,外观质量得到改善。硫酸盐镀锌历史最为悠久,由于低碳钢丝电镀锌的特殊要求,长期以来在低碳钢丝电镀锌 一直采用古老的硫酸盐镀锌工艺。李晓亮等为提高高碳钢丝电镀锌的质量和便于生产管理,对传统的钢丝电镀锌工艺进行了改进。其工艺条件如下:硫酸锌 300450克/升硼酸 2030克/升SSZ光亮剂 612毫升/升温度 1060PH值 4.25.6阳极电流密度 1030安/分米阳极 0#锌锭该工艺采用硫酸锌为主盐,它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控制在300450g/L。硼酸是本工艺的缓冲剂,它可以较好地稳定镀液的pH值,且对改善镀层质量也有一定作用。改进后的高碳钢丝电镀锌工艺具有镀液成分简单,工艺范围宽广,镀液的稳定性、耐温性大大提高,不仅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也有所降低。尚书定对线材硫酸盐镀锌工艺进行了一定研究。硫酸盐电镀锌镀液的成分及工艺参数见表5。(硫酸锌)/(g/L)(硼酸)/(g/L)C(2Y-30光亮剂)/(ml/L)pH值3004003014184.56.0表5 硫酸盐镀锌镀液的工艺参数(尚书定)其硫酸盐镀锌光亮剂成分见表6。苄叉丙酮ZY-2载体苯甲酸钠其他辅助光亮剂2030250300601003060表6 硫酸盐镀锌光亮剂成分 /(g/L)该硫酸盐镀锌工艺实用性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亮度好等优点,已在线材、铁丝、板材等镀锌中得到广泛应用。Aaboubi等对酒石酸在硫酸盐镀锌工艺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镀液主要成分及工艺条件如下: 0.05mol/dm 0.5mol/dmpH 2.50.1酒石酸浓度 21温度 251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酒石酸后锌镀层从外观来讲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电镀过程的反应速率也得到了提高。Youssef等为研究脉冲电镀参数对锌镀层表明形态和晶粒大小的影响,采用加入聚丙烯酰胺和硫脲添加剂的硫酸盐镀锌。其镀液组分和工艺条件如下: 0.52M 0.15M聚丙烯酰胺 0.7g/L硫脲 0.05g/LPH 4温度 2312.5 其他电镀锌新技术Ravindran等在碱性条件下采用了酒石酸盐镀锌的方法。镀液和工艺条件:12g/L的氧化锌,120g/L的氢氧化钠,75g/L的酒石酸钠钾,不等量的糠醛,持续10min的1A电流,直流稳压电源,温度维持在1。结果表明,相比于氰化物镀液酒石酸盐镀液显示出更高的槽电压、均镀能力和电流效率。3 展望由于电镀锌技术的不断发展的需求,从各种镀锌液中均可得到光亮的镀层。但应有选择的采用相应的镀锌工艺从而不但能彻底杜绝氯化物的使用,达到电镀工艺的环保要求,还能得到与氰化物相媲美的镀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镀锌质量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一些先进的电镀工艺和表面处理手段应用到电镀锌上已经完全可以变为现实。相信在金属制品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电镀锌的质量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参考文献1 丛艳艳. 钢丝电镀锌工艺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湖南冶金,1998,(1):33-36.2 H Chi-Chang,C Chia-Yuan. Anodic stripping of zinc deposits for aqueous batteries:effects of anions, additives, current densities, and plating modesJ.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4,(86):195-203.3 B Stein. Effects of voltage ripple on plating uniformity in chloride zinc baths. Metal finishing,1995,.100-103.4 R Holland. How to achieve successful yellow chromate adhesion over acid chloride zinc paltingJ. Metal finishing,2004,54-57.5 T G Sitnikova, A S Sitnikov. The effect of organic additives on the kinetics of zinc electroplatingJ. Protection of metals,2005,41:656-658.6 B Kavitha, P Santhosh, M Renukadevi, et al. Role of organic additives on zinc platingJ. Surface & Coating Technology,2006,201:3438-3442.7 王爱华,朱久发. 我国电镀锌板发展趋势的探讨J. 轧钢,2008,5(4):39-42.8 R Munz, G K Wolf, L.Guzman, et al. Zincy/manganese multilayer coatings for corrosion protectionJ. Thin solid films,2004,459:297-302.9 D Crotty. Zinc alloy plating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J. Metal fishing,1996,54-58.10 C Johnston. An update on zinc platingJ. Metal fishing,1999,40-41.11 苏耀胜. 低氰镀锌工艺和添加剂的选用J. 电镀与涂饰,1996,15(2):8-10.12 刘晓星,王克和,李凤梅. 氰化物镀锌无氰化的研究J. 电镀与环保,2008,28(5):18-22.13 J C Hsieh, C C Hu, T C Lee. Effects of polyamines on the deposition behavior and morphology of zinc electroplated at high-current densities in alkaline cyanide-free baths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09,203:3111-3115.14 袁诗璞. 碱性锌酸盐镀锌的生产应用J. 涂装与电镀,2008,(3):30-35.15 李亚军. 锌酸盐镀锌工艺的再研究J. 电镀与环保,2008,28(4):16-17.16 黄荣一,卜水. 光亮锌酸盐镀锌工艺的研究J. 电镀与环保,2012,32(4):15-18.17 王池,张红利. 环保型碱性镀锌工艺介绍J. 材料保护,2007,40(2):64-66.18 王朝铭. DE-81(3)型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的应用J. 电镀与涂饰,2005,24(4):41-43.19 H B Muralidhara, Y A Naik.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nanocrystalline zinc on steel substrate from acid zincate bath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08,202:3403-3412.20 周长虹. 电镀锌的工艺选用与技术维护J. 材料保护,1996,29(1):32-34.21 袁诗璞. 氯化钾镀锌的生产应用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