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登革热监测与控制课件_第1页
经营管理登革热监测与控制课件_第2页
经营管理登革热监测与控制课件_第3页
经营管理登革热监测与控制课件_第4页
经营管理登革热监测与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 登革热监测与控制 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超云2005年11月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 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列为乙类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高热 全身肌肉 骨髓及关节痛 极度疲乏 部分患可有皮疹 出血倾向 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结肿大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 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包括 四个血清型 病毒颗粒呈哑铃状 约为700nm 30nm 棒状 约为185nm 43nm 或球形 直径约为45nm 含单正链线状核糖核酸 RNA 长约11kb 基因组RNA的5 端有 型帽状结构 3 端无多聚A结构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 病毒颗粒与乙型脑炎病毒相似 最外层为两种糖蛋白组成的包膜 包膜含有型和群特异性抗原 用中和试验可鉴定其型别 登革病毒与其他黄病毒属的病毒之间 如乙型脑炎病毒 在血清学实验中可有广泛的交叉免疫反应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 病毒的理化特性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 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 70 可存活8年之久 但不耐热 50 30min或100 2min皆能使之灭活 不耐酸 不耐醚 用乙醚 紫外线或0 05 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病毒的酚提取物仍然具有感染性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6 登革病毒能在多种哺乳动物或昆虫的细胞系中复制 细胞系与毒株的不同 可使细胞致病作用轻重不一 登革病毒在1 3日龄新生小白鼠脑 猴肾细胞株 伊蚊胸肌及C6 36细胞株内生长良好 并产生恒定的细胞病变 但接种猴子 猩猩和其他实验动物 不产生症状 目前 最常应用白纹伊蚊C6 36细胞株作为分离登革病毒的细胞株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7 免疫反应规律 首次感染的病例中 从发病第5天起血清中即可检出IgM抗体 1 2周内达高峰 此后缓慢下降至消失 可在体内维持2 3个月 检测到IgG抗体的时间在发病的第14天左右 14 21天达到高峰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8 第二次感染时抗体产生时间完全不同于首次感染 IgM抗体在发病后1 2天内达到远低于第一次感染的水平 然后很快消失 一闪即逝 病毒血症期很短 产生IgG抗体的时间很快 在发病第2天即可检测到 并迅速上升到远高于第一次感染时的水平 此后缓慢下降 可以维持终生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9 指导实验室诊断方法 首次感染发病1周内血液 病毒分离发病1周左右以后血液 IgM抗体发病2周后血液 IgG抗体二次感染临床高度怀疑 但IgM检测阴性 进一步检测IgG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0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患者在发病前6 8h至病程第6日 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 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流行期间 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 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 3 可能是重要传染源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1 2 传播途径 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 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患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內 大约6 7日 被蚊叮咬 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2 传播途径 患病者 帶病毒蚊 潜伏期 3 15日常见为5 8日 健康人士 外潜伏期 8 14日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3 3 传播媒介 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前者分布于南方沿海 如海南岛等地区 后者则在南北地区广泛存在 以长江以南为普遍 广东 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 而雷州半岛 广西沿海 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4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 即可获得感染 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 14日后即具有传染性 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 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 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5 白纹伊蚊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6 4 人群易感性 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 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 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或多次感染 感染后只对同型登革病毒株有较强的免疫力 并可维持多年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7 地理分布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 亚热带地域 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东南亚 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加勒比地区更呈地方性流行亚洲流行严重的国家有泰国 缅甸 越南 菲律宾 马来西亚和印尼等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澳门等地 云南也曾发现病例 在丛林猴 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8 全球形势 全球约25亿 5分之2 的人群处于DF威胁中WHO估计全球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病毒 其中约50万DHF病例 其中大部分为儿童 需要住院治疗 至少2 5 的DHF病例死亡1955年 1998年间共有80个国家向WHO报告发生过DF DHF 共报告876万多病例1998年 全球报告120万多例DF DHF病例 2001年美洲报告超过609000例DF病例 其中15000例为DHF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19 我国登革热流行概况 输入性流行广东省1978年以来 连年不断海南 广西 近年无流行福建1999年暴发2004年福建 浙江局部地区暴发输入性散发江苏 浙江 河南 江西 湖南 四川 上海 贵州 北京 山东 云南等省市台湾几乎连年不断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0 1978 2001年中国登革热发病概况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1 季节分布 发病季节与气温 雨量 蚊虫繁殖有关 在广东省流行季节为6 12月 高峰期为8 10月 海南省流行季节为3 11月 高峰期为4 6月 福建省1999年的流行发生在7 10月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2 人群分布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 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 但以青壮年为主 在老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 发病年龄多为儿童 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别 输入性流行区所有职业人群均可感染发病 感染机会主要与被伊蚊叮咬的机会多少有关 任何种族均可患本病 但是在1981年古巴的登革出血热流行中 黑人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白人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3 带毒伊蚊叮咬 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增殖 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 淋巴组织复制 第二次病毒血症 普通型 出血 休克型 发病机制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4 临床表现 潜伏期3 15天 一般5 8天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临床表现有发热 畏寒 头痛 全身疼痛 疲乏不适 胃纳差等主要临床特征突然起病 迅速高热 可达39 40 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三痛及疲乏等症状 剧烈的头痛 眼眶痛 肌肉 关节和骨骼痛 三红征 颜面潮红 颈红 胸背红 酒醉貌 多样性皮疹白细胞明显下降或和血小板减少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5 典型登革热 发热 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 头痛 发热和眼球后疼痛 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发热持续2 7天 部分病例于病程的第3 5天体温降至正常 1天后又再上升 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型 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 虚弱感觉常需病愈后数周才能完全消失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6 皮疹 于病程3 6天出现 可为斑丘疹 麻疹样皮疹 猩红热样疹 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 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看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分布于全身 四肢 躯干或头面部 多有痒感 大部分不脱屑 皮疹持续约为3 4天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7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8 出血 约25 50 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 如牙龈出血 鼻衄 皮下出血 消化道出血 咯血 血尿 阴道出血 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5 8天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29 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统计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0 登革出血热 有典型登革热表现 2 4病日内四肢 腋窝 粘膜及面部可见散在出血点 迅即融合成淤斑病情进展中有鼻腔 牙龈 消化道 泌尿道或子宫等任何一个以上器官的较大量出血 常见肝肿大血球容积增加20 以上 血小板低于100 109 L者 脑出血的病例也有发现 异常严重出血的病例可导致死亡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1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2 4型登革病毒均可引起登革出血热 但以第 型最为常见 1985年起在我国出现的登革出血热亦是由第 型登革病毒引起的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3 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DHF表现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后 病情突然加重 出现皮肤湿冷 脉数弱 烦燥或昏迷 血压下降出现休克或脉压低于2 67Kpa 20mm汞柱以下 等危象 甚至血压和脉搏测不出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 WHO将DHF DSS依病情严重度分为4级 在我国的临床实际意义有待实践中应用和总结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4 DHF DSS4级 级 仅有束臂试验阳性 级 有皮肤和其它部位出血现象 级 出现循环衰竭表现 脉搏细速 脉压差 20mm汞柱和低血压 级 出现严重休克 血压和脉搏测不出 级 级属于登革休克综合征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5 登革热的诊断 诊断原则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登革热暴发疫情确定后 没有必要所有病例都做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6 流行病学资料 生活在流行地区或发病前15天内去过流行区发病前5 9天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7 临床表现 主要为急性起病 高热 全身疼痛 皮疹 出血 淋巴结肿大 皮疹呈多形性 即斑疹 丘疹与出血疹同时出现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8 实验室检查结果 发病早期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 或恢复期血清中特异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或病毒分离阳性 有明确诊断意义 发病早期病人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亦可作出快速诊断 PCR检测登革病毒RNA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别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39 常规检查 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 从病程第2天开始降低 第4 5天降至最低点 可低至2 109 L 至退热后1周才恢复正常 中性粒细胞也减少 淋巴细胞增多 可见少量异型淋巴细胞 血小板减少 束臂试验可呈阳性 部分病例出现蛋白尿 尿液镜检可发现红细胞与白细胞 发生脑膜炎症的病例脑脊液压力升高 白细胞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加 糖和氯化物正常 血清转氨酶可升高 一般仅为轻度升高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0 病毒分离 可将急性期病人的血清接种于白纹伊蚊胸肌细胞系C6 36细胞培养中进行登革病毒分离 患者发病3天内病毒分离的阳性率在73 82 之间 发病第8天仍可分离到病毒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1 登革热诊断标准 WS216 2001 1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区或15天内去过流行区 发病前5 9天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2临床表现2 1突然起病 畏寒 发热 24 36小时内达39 40 2 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 眼眶痛以及肌肉 关节和骨骼痛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2 2 3伴面部 颈部 胸部潮红 结膜充血2 4浅表淋巴结肿大2 5皮疹2 6少数表现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2 7出血倾向2 8多器官大量出血2 9肝肿大2 10伴休克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3 3 实验室检查3 1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总数减少3 2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 以上3 3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3 4血清IgM抗体阳性3 5双份血清IgG抗体4倍以上增长3 6分离到病毒或检测到病毒抗原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4 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 具备1 2 1 2 2 以及2 3 2 7之一以上者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3 1 登革热流行已确定 或再 3 3 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 确诊病例 登革热 临床诊断病例 3 4 3 6中任一项登革出血热 登革热确诊病例 2 8 2 9 3 2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出血热 2 10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5 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 无皮疹 无淋巴结肿大 束臂试验阴性 血小板正常 麻疹有前驱期卡他症状 有科普利克 Koplik 斑 皮疹从面部开始且数量较多 淋巴结和肝肿大少见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6 猩红热有明显扁桃体炎症表现 起病第2日出疹 出现口周苍白圈 血液白细胞增多 恙虫病有草地坐卧史 急性起病 多为斑丘疹 皮肤可发现焦痂 血清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 外斐反应 阳性 氯霉素治疗有效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7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发热 全身肌肉关节痛 出血性皮疹 出现低血压或休克 少尿或无尿 周围血液白细胞明显升高 出现较多异型淋巴细胞 血清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阳性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8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治疗预防性治疗 预防出血 休克出现 无特异治疗药物物理降温口服补液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49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 保持大便通畅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0 对症治疗 高热用物理降温 由于止痛退热药可引起G 6PD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缺乏的患者溶血 应谨慎使用 严重毒血症患者 可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口服强的松5mg 每日3次 短期应用 有大量出汗 吐泻致脱水者 应及时补液 尽可能以口服补液为主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1 有出血倾向者 可选用安络血 止血敏 维生素 及 1等止血药物 对大出血病例 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 大量维生素 1静脉滴注 口服云南白药等 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20 甘露醇250 500ml快速静脉滴注脱水 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 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对脑型病人的补液量不宜过多 对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及时使用人工呼吸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2 病原治疗 对早期发热病例可试用利巴韦林 ribavirin 每日应用剂量为10 15mg kg 静脉滴注 4天后改为半量 6天为一疗程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3 预后 登革热 常呈自限性 病死者不多 一般病死率为30 10万左右 1980年我国登革热流行时 病死率为16 10万 绝大多数死于重型登革热 在脑膜脑炎型病例中 病死率较高 可达50 以上 死因主要是中枢性呼吸衰竭 登革出血热 各地病死率在1 5 之间 有休克者预后不良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4 预防 防制策略 爱国卫生运动 环境整治 清除蚊虫滋生地 人群预防 尚无特异的疫苗可保护人群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在流行区尽量减少集会 减少人群流动 个体预防 加强个人防护 使用驱避剂 药物浸泡蚊帐 白天防止媒蚊叮咬传染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5 登革热监测 目的在于通过监测确定本病的存在 分布规律 变动态势及其决定因素 早期预测或发现暴发 流行 以便开展调查研究 实施控制措施 防止疫情蔓延 评价防治效果 登革热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 血清学监测 病原学监测 媒介监测 媒介密度监测 病原学监测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6 人间疫情监测 疫情报告 按乙类传染病有关规定执行 组织登革热监测队伍 由流行病学 病媒 检验 临床等专业人员组成 各医疗单位通力协作 对临床疑似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发热者 采急性期血分离登革病毒 双相血清检测登革热抗体 以及时发现及核实疫情个案调查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调查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7 蚊媒监测 采用定时 定点 定人调查法 对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的分布 种群 孳生地性质 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 生态学 季节消长 抗药性及带病毒情况进行监测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8 病原学监测 采集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雌性成蚊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型别 分析登革热流行可能性及发展趋势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59 登革热控制 当发生登革热疫情后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疫情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阻止疫情暴发和扩散 防止疫情反复发生而形成地方性流行病 应制定应付突发疫情的计划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在流行区尽量减少集会 减少人群流动 加强个人防护 使用驱避剂 药物浸泡蚊帐 白天防止媒蚊叮咬传染 控制成蚊尤其是降低伊蚊密度 减少带病毒蚊数量 对降低发病和控制流行有重要作用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60 组织措施 成立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 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由卫生 爱卫 宣传 教育 城建 交通 公安等部门组成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61 技术措施 1 疫情报告2 疫点的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米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 大村 乡镇或居委会内有多个疫点划为疫区 受登革热疫情直接威胁的地区为 危险区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62 3 病人和接触者的管理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要求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 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 在病人较多的疫区 应尽量就地隔离治疗 对疫点 疫区内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 必要时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 经营管理文档豆丁友情提供 63 4 灭蚊和防蚊在疫点 疫区紧急杀灭室内外成蚊的同时 要针对不同蚊种 当地孳生地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限期将疫区范围内蚊蚴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 疫点限期3 5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