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件)09艾滋病_第1页
(传染病学课件)09艾滋病_第2页
(传染病学课件)09艾滋病_第3页
(传染病学课件)09艾滋病_第4页
(传染病学课件)09艾滋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AIDS 艾滋病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humanimmunodiciencyvirus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侵犯CD4 T淋巴细胞 引起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累及到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临床表现千差万别 错综复杂 主要特点 传播迅速 发病缓慢 病死率高 概述 HIV1病毒 多 全球流行 主要毒株 基因组长9181bp HIV2病毒 少 局限于西欧 西部非洲和北美 地方性流行 传染性和致病性较低 基因组长10359bp 病原学 HIV病毒 为RNA病毒 属反转录病毒科 慢病毒属 呈球形 直径100 120nm 20面体 表面有72个锯齿样的突起 病原学 外膜 外膜糖蛋白 gp120 跨膜糖蛋白 gp41 基质蛋白P17 附着于脂质双层膜的内层 多种宿主蛋白 MHC 类抗原 病原学 核心 2条单链 正链 RNA 与核心蛋白P7结合 酶系统 反转录酶 RT P51 P66 整合酶 INT P32 蛋白酶 PT P10 RNA酶H 包围于 核心蛋白P24 核衣壳 基质蛋白P6 P9 核衣壳与外膜之间 P17蛋白 病原学 HIV基因组成 两端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 组特异性抗原基因 gag 编码核心蛋白前体P55P24 P17 P9 P63个结构基因多聚酶基因 pol P66 P51 P32 RNA酶H包膜蛋白基因 env gp120 gp419个开放阅读框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 tat 病毒蛋白表达调节因子基因 rev 病毒感染因子基因 vif 6个调控基因病毒蛋白R基因 vpr 负调因子基因 nrf Nef HIV 1病毒蛋白U基因 vpu HIV 2病毒蛋白X基因 vpx 病原学 HIV基因分型 根据env基因核酸序列差异性 13个亚型M A B C D E F G H I J K HIV1分为3个亚型组N N O O HIV2包括7个亚型 A B C D E F G 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 有A B B C D E F G8个亚型我国 和不同流行重组株 目前流行的HIV 1主要亚型是AE型 少量HIV2型 病原学 感染者一 传染源 艾滋病病人HIV存在于人的体液及分泌液 包括血液 精液 子宫阴道分泌液 乳汁 脑脊液 关节液 胸水 腹水 心包积液 羊水 粪便 鼻分泌物 唾液 痰液 汗液 泪液 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 性接触传播 最主要 二 传播途径 血液 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 流行病学 1 性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 为主要传播方式 全球HIV感染者占3 4是通过性接触感染 2 血液 血制品传播及静脉药瘾 采供血途径 静脉吸毒 污染针具等 流行病学 3 母婴传播 流行病学 经胎盘 产程 哺乳等致胎儿或新生儿受感染 HIV阳性孕妇发生母婴平均在30 左右 传播率与分娩时母亲感染HIV的滴度及母体CD4细胞数量有关 三 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性乱人群 如妓女 嫖客及男性同性恋者 静脉注射毒品依赖者 70 100 有共用注射器 针头卖受血者 消毒不严存在交叉感染或窗口期HIV人群的家庭成员 已感染HIV人群的性配偶 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 流行病学 15 1985年 1989年 1995年 1998年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 流行病学 世界形势 根据WHO估计 截至2015年全球约3670万存活的HIV感染者 在2015年有210万人新感染HIV 110万人死于HIV相关的疾病 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到全球艾滋病毒新发感染总数的70 我国形式 截至2015年10月底 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57 5万例 死亡17 7万人 2015年1月至10月新报告9 7万病例 我国估计存活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0 06 流行病学 四 流行状况 流行病学 四 流行状况 由经血源途径为主改变为经性途径传播为主 男男同性传播构成比上升明显 历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构成比 流行病学 四 流行状况 流行病学 四 流行状况 流行病学 四 流行状况 流行病学 四 流行状况 流行病学 四 流行状况 人体免疫系统 复习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很多器官和细胞 其中最重要的是淋巴细胞 主要包括 B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以中和抗原 如细菌 病毒等 T淋巴细胞 CD4 T细胞 能分泌细胞因子以帮助或指挥B细胞及杀伤性T细胞 CD8 T细胞 T杀伤细胞 能分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发病机制 T细胞的CD表型变化 复习 干细胞CD2 CD3 CD4 CD8 胸腺皮质CD2 CD3 CD4 CD8 CD2 CD3 CD4 CD8 CD2 CD3 CD4 CD8 胸腺髓质CD2 CD3 CD4 CD2 CD3 CD8 外周淋巴组织CD2 CD3 CD4 CD2 CD3 CD8 发病机制 Ag抗原递呈细胞 巨噬c 树突状c 郎罕c 并指c等 成熟的CD4 T细胞活化的CD4 T细胞成熟的CD8 T细胞成熟B细胞记忆性T细胞效应性CD8 细胞淋巴因子浆细胞 Ig 记忆性B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抗原递呈 免疫应答过程 复习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分工协作 复习 简单而形象地讲 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 这三种细胞 CD8 T淋巴细胞是步兵 这些细胞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杀伤侵略者 细菌及病毒 B淋巴细胞是空军轰炸机 B细胞的分泌物 抗体 则是轰炸机释放的炮弹 CD4 T细胞是司令部 指挥并协调空军与步兵作战 其他的免疫细胞 如抗原递呈细胞等 是地方武装 主要起传递信号的作用 协同消灭病原体 发病机制 HIV的靶细胞 HIV的靶细胞 细胞膜上具有CD4分子 又称HIV 1受体 的细胞称为HIV的靶细胞 CD4 T淋巴细胞 主要 单核 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骨髓干细胞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一 感染与复制 CD4 gp120介导 ReceptorforHIV IandHIV 2gp120 Gp120与受体识别和膜融合过程 发病机制 通过CD4 gp120介导 HIV感染 复制全过程 通过CD4 gp120介导 HIV感染树突状细胞 1 通过DC SIGN捕获HIV DC SIGN和T细胞上的细胞间粘附分子3 ICAM 3 结合 将HIV传递给CD4 T细胞2 HIV感染的储存池 reservoirsofHIVinfection 发病机制 通过DC SIGN gp120介导 正常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HIV感染 感染后的免疫应答 发病机制 对HIV的免疫应答 一 细胞免疫反应 Cellularimmuneresponses HIVspecificCTL lyseHIVinfectedcells chemokinesMIP 1 MIP 1 RANTES二 体液免疫 Neutralizingantibody recognizedomainofHIV 1envolope 发病机制 CTL杀伤功能 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反应 Ab水平 发病机制 体液免疫反应 但是 正常的免疫应答不能彻底去除HIV感染 发病机制 HIV逃逸免疫攻击 从病毒方面分析 1 HIV变异 variation 抗体和CTL的选择压力 药物作用逆转录酶高错误率高水平复制和长期潜伏感染 发病机制 2 HIV隐藏感染神经系统 microglialcell前病毒潜伏 RestingTcell DC monocyte seminalcell astrocytes3 脱落的可溶性抗原 sheddingofdecoyantigen 与抗体结合 欺骗宿主的免疫系统 使得HIV得以逃避攻击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如何遭到毁灭性破坏 从免疫细胞分析 发病机制 一 CD4 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 一 CT4 细胞破坏增多1 HIV直接感染 破坏CD4 T细胞2 免疫介导的破坏因素3 诱导CD4 T细胞凋亡 二 CT4 T细胞生成减少 发病机制 1 HIV直接感染 破坏CD4 T细胞 HIV感染宿主的免疫细胞每天以109 1010颗粒的速度繁殖 直接导致细胞破坏 2 免疫介导的破坏因素 1 CD8 T细胞 CTL 介导的杀伤HIV感染的CD4 T细胞 发病机制 2 免疫介导的破坏因素 2 补体介导的溶解antigp120Ab gp120 CD4 Tcell激活补体 溶解T细胞 3 ADCC NKcell 4 自身免疫HIVgp160与一些免疫分子 HLA DR4 DR2TCR 的V区等 高度同源 所以抗gp160抗体即是自身抗体 干扰CD4 T细胞功能 发病机制 二 免疫器官损伤 不能有效补充T细胞 发病机制 二 CTL细胞数量减少 功能下降 缺乏Th有效辅助 低功能或无能状态负调因子 nrf 下调MHCI类分子表达CTL识别的HIV抗原表位变异MHCI类分子结合的HIV表位变异 三 单核 巨噬细胞异常 1 表达HIV受体 CD4分子 和共受体 早期感染 2 FcR与抗gp120Ab HIV结合 摄取病毒3 感染后 诱导产生一种与 核因子抗原性相结合的因子 防止细胞凋亡 长期产生HIV 成为病毒储存池 包括microglialcell 肺部尘细胞 发病机制 四 B细胞功能异常 淋巴细胞低水平表达 分子 可被 感染 HIV多克隆活化B细胞 产生自身抗体gp120和MHCII分子具有类似序列抗gp120具有结合MHCII类分子的作用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衰竭 HIV 生死搏斗 AIDS 发病机制 误杀 敌杀 自杀 病理特点 组织炎症反应少 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多 病变部位 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 淋巴结病变 反应性 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 肿瘤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 胸腺 萎缩 退行性或炎性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 血管周围炎及脱髓鞘 病理解剖 感染HIVAIDS 急性期 无症状期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急性期primaryinfection 产生 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HIV侵袭人体后4 12周 一般持续3 14天 53 93 的感染者出现似感冒的急性症状 70 有发热 头痛 咽痛 恶心 呕吐 关节痛 50 有皮疹 如丘疹 荨麻疹 疱疹等 75 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部分同时伴有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 50 可发生神经系统改变如畏光 冷漠 脑膜炎等 血清检测 及 抗原阳性 但HIV抗体阴性 淋巴细胞减少 比例倒置 临床表现 急性HIV感染的皮疹 无症状期asymptomaticinfection 此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仅表现为HIV抗体阳性 此期持续6 8年 无论是否经过急性期 所有的HIV感染者都会经过无症状期 但无症状期不是静止期 更不是安全期 病毒在持续繁殖 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和传染性 HIV RNA阳性 HIV抗体也阳性 临床表现 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特别是CD4 T细胞的严重缺损 2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特别是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PCP 3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尤其是卡波西肉瘤 KS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包括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和各种恶性肿瘤相关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全身症状患者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 肌肉疼痛等症状 约50 的患者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发热 夜间盗汗 常持续 个月以上 消瘦约1 3的患者体重减轻10 以上 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 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一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淋巴结肿大是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特点 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的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的两处以上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直径 cm 活动无压痛 触之质韧 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 常持续肿大超过 个月以上 约30 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一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其它系统神经系统症状 头疼 抑郁焦虑 精神紊乱和感觉神经末梢病变 脾肿大 3 4的患者可出现 腹泻 持续性腹泻每天2 3次持续1个月以上 皮疹 迟发性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二 机会性感染 1 呼吸系统 主要是机会感染引起的肺炎 约80 的艾滋病人死于肺部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 PCP 是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也是最常见的威胁感染者生命的机会性感染 PCP经常发生在CD4 T细胞 200个 L时 有效的预防性用药可使PCP发病率降低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临床表现为发热 慢性干咳 呼吸增快 呼吸困难 发绀 通气障碍 血氧分压降低 血乳酸脱氢酶常 500mg dL 肺部很少有罗音 胸部X光检查 20 患者无异常表现 典型的PCP胸片为弥漫性或对称性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 肺部CT提示为毛玻璃样改变 从患者引流的痰 支气管灌洗液 肺组织活检查出耶氏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是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细菌性肺炎在HIV感染者中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 20倍 常见的病原菌有 链球菌属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一般起病较急 经常出现高热 胸痛 咳痰 75 患者胸部X光片可见广泛性浸润或典型的局灶性 单叶或多叶性肺实变 常规抗菌治疗效果不错 但易于复发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肺结核肺结核是1993年新增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肺部疾患 近年来 发达国家HIV感染者发生肺结核人数增加 肺结核可发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在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HIV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人群表现相似 PPD试验阳性 胸部X光片显示上肺叶的病变 常有空洞 很少发生肺外播散 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的HIV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肺外结核病 PPD试验阴性 胸片显示弥散性浸润 常涉及中 下肺叶 甚至有时引起播散性肺外结核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4 肺曲霉病侵袭性曲霉病和阻塞性支气管曲霉病典型症状 发热 咳嗽 咳痰 胸痛 呼吸困难等 痰培养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皮肤粘膜表现 口腔粘膜念珠菌感染 复发性单纯疱疹性口炎 复发性口腔溃疡 牙龈炎 慢性单纯疱疹性肛周溃疡 带状疱疹 水痘 皮肤真菌感染及甲癣等 83 患者在生殖器 头皮 面 耳及胸等处可见脂溢性皮炎同性恋者有肛周尖锐湿疣和传染性软疣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1 口腔感染 艾滋病口腔念珠菌病 艾滋病舌毛状黏膜斑 艾滋病口腔带状疱疹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2 2 皮肤感染 顽固性甲癣 病毒性坏疽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2 2 皮肤感染 艾滋病严重的皮肤带状疱疹 艾滋病人脂溢性皮炎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2 3 颈部淋巴结结核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3 消化系统疾病约75 患者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原有 念珠菌 隐孢子虫 CMV HSV 细菌等引起的口咽部 食道 胃 肠等部位的感染性炎症 表现为咽痛 胃酸返流 胃痛 吞咽困难 腹泻等食管炎 胃肠炎表现 也可以侵犯肝 胰 胆等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常发生在CD4 T细胞 100 L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4 恶液质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由弓形虫 梅毒 巨细胞病毒 抗酸杆菌 新型隐球菌和细菌等引起脑膜炎 脑炎或脑部占位性病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HIV痴呆综合征 与HIV颅内侵犯有关 表现为行为异常 注意力不集中 健忘 反应迟缓 社交能力减退和记忆功能受损 确诊须进一步检查 包括CT和 或 MRI 腰穿脑脊液常规 涂片染色 生化和培养检查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6 心血管系统 主要为心包积液 心肌病和心内膜炎HIV性心包积液 46 病人出现心包积液 多数病人没有任何症状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发热 咳嗽 胸痛 呼吸困难等 HIV性心肌炎 表现为心肌炎 扩张性心肌病 增生性或侵犯性心肌病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心肌病临床表现为胸痛 呼吸困难 心悸 血压下降 颈静脉扩张等 心内膜炎 有细菌性心内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 全身中毒症状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主要有巨大的松脆赘生物 发生栓塞和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7 泌尿系统 20 50 患者可有肾损害HIV肾病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间质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管阻塞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 血尿 电解质紊乱 酸咸失衡等 机会感染是引起肾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二 机会性感染 8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表现 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血红蛋白下降 9 眼部 CMV或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常表现为快速视力下降 确诊有赖于眼底镜检查 眼底絮状白斑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卡波济肉瘤 Kaposi ssarcoma KS 它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各个阶段 甚至在CD4 T细胞水平200 500 L时 侵犯部位有 皮肤 粘膜 内脏 肺 胃肠道 和淋巴结 人疱疹病毒6 8型的感染与此有关 二 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侵犯皮肤 初期皮肤呈单个或多个浅紫粉红色结节 随后结节颜色逐渐加深 增大 可融合成片状 表面可有溃疡 侵犯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 淋巴液回流障碍 有些患者出现下肢水肿 侵犯肺部 包括呼吸困难 咳嗽 咳血 胸片显示多发的结节 纵膈增大 确诊依靠气管镜检发现病损或组织活检 侵犯胃肠道 出现消化道症状和体征 二 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卡波济肉瘤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KS侵犯皮肤 2 非何杰金淋巴瘤发生与EB病毒有关 它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骨髓 胃肠道 淋巴结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二 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艾滋病恶性淋巴瘤 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 1 血常规 红细胞 血小板 血红蛋白下降 白细胞减少 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 淋巴细胞显著减少 2 免疫学检查 CD4 T淋巴细胞计数 CD4 T特征性减少 CD4 CD8 1 0 正常人为1 25 2 1 临床意义 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病程进展 确定疾病分期 判断治疗效果和HIV感染者的临床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 多克隆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和自身抗体形成 如类风湿因子 抗核抗体和抗淋巴细胞抗体等阳性 T细胞功能下降 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试阴性 淋巴细胞转化降低 T细胞产生IL 2和干扰素减少 实验室检查 3 病原学检查 HIV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也是艾滋病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 主要检测 抗 gp24和抗 gp120方法 筛查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化学发光 免疫荧光试验 快速检测 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快速试验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 补充试验 免疫印迹检测法 WesternBlot WB 免疫荧光试验 条带免疫试验 实验室检查 HIV p24抗原的检测用于HIV感染的窗口期的检测作为抗HIV药物治疗效果的考核新生儿来自母体HIV感染的鉴别HIV感染者发展为AIDS的动态观察 实验室检查 3 PCR技术检测核酸 适用于 高危新生儿的诊断 对血清抗体结果有疑问时 用于HIV抗体阳转前的窗口期 用于对HIV变异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病毒水平 指导药物治疗 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检测时机 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下降不理想或抗病毒治疗失败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 进行抗病毒治疗前 如条件允许 实验室检查 4 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各种标本进行相关的常规 生化 镜检 病原培养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查 5 各种机会恶性肿瘤的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 组织病理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诊断 一 流行病学资料 二 临床表现 三 实验室检查 诊断 疑诊HIV 一 近期高危行为后出现 病毒血症表现 急性期 二 有流行病学史者出现 不明原因发热 腹泻 体重减轻 淋巴结肿大等 不明原因的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伴各种机会性感染 各种机会性恶性肿瘤 艾滋病期 诊断 确诊HIV 成人及18个月龄以上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1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补充试验阳性 抗体补充试验阳性或核酸定性检测阳性或核酸定量大于5000拷贝 mL 2 分离出HIV 18个月龄及以下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1 HIV感染母亲所生和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 2 HIV感染母亲所生和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 诊断 各期诊断标准 一 急性期 近期有或无流行病学史 有急性期临床表现 抗HIV 转为HIV 二 无症状期 有或无流行病学史 抗HIV 诊断 各期诊断标准 三 艾滋病期 一 流行病学史 抗HIV 结合以下任一项临床表现可诊断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38 以上 1个月腹泻 粪便次数多于3次 日 1个月6个内体重下降 10 口腔念珠菌反复发作单纯 带状疱疹反复发作肺孢子菌肺炎 PCR 细菌性肺炎反复发生败血症反复发生 诊断 各期诊断标准 活动性肺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深部真菌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病CNS占位性病变中青年出现痴呆活动性CMV感染弓型虫脑病卡波济肉瘤 淋巴瘤 二 抗HIV CD4 T 200 ul 虽无临床表现 也可诊断 诊断 原发性 T淋巴细胞减少症无 感染流行病学资料 HIV HIV 病原学检测阴性继发性 T淋巴细胞减少多有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经化学或免疫抑制治疗史 HIV HIV 病原学检测阴性 鉴别诊断 与所感染的HIV型别及亚型有关 感染HIV 1者较HIV 2临床进展快 与是否接受HAART治疗有关 未经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 1感染者约70 80 要经过8 10年的进展过程 后2 5年为快速进展期 艾滋病期3年存活率4 2 4年存活率1 4 感染者保持健康状态达10年以上的长期存活者 10 HAART治疗可显著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预后 AIDS治疗目标 病毒学目标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载量 将血浆病毒水平维持在不可检测水平 50copy mm3 且时间越长越好 免疫学目标维持免疫功能 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 或部分免疫重建 终极目标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 HIV AIDS治疗措施1 抗病毒治疗 HAART疗法 2 免疫治疗3 抗机会感染药物4 其他药物 治疗 此类药物能选择性与HIV反转录酶结合 并掺入正在延长的DNA链中 使DNA链合成中止 从而抑制HIV的复制和转录 用法 齐多夫定 AZT 300mgbid 去羟肌苷 DDI 200mgbid拉米夫定 3TC 150mgbid司他夫定 d4T 80mg d阿巴卡韦 ABC 300mgbid双肽芝 AZT 3TC 抗病毒治疗药物1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RTI 治疗 其作用于HIV逆转录酶的某个位点 使失去活性 从而抑制HIV复制 由于此类药物不涉及细胞内的磷酸化过程 因而能迅速发挥抗病毒作用 但易产生耐药株 药物 奈非雷平 nevirapine NVP 1600mg d依非韦伦 EFV 抗病毒治疗药物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治疗 它能通过抑制蛋白酶 阻断HIV复制和成熟过程中所必须的蛋白质合成 从而抑制HIV的复制 药物 沙奎那韦 saquinavir 800mgm 茚地那韦 indinavir 1600mg d 奈非那韦 nelfinavir 2250mgm利托那韦 riton avir 200mg d 抗病毒治疗药物3 蛋白酶抑制剂 治疗 4 其他抗病毒治疗药物 融合抑制剂 FIs 封闭病毒gp41蛋白 抑制gp41构象变化 从而阻断病毒融合入宿主细胞 恩夫韦肽 整合酶抑制剂 雷特格韦辅助受体抑制剂 CCR5拮抗剂 人CCR5等位基因上32个碱基片段的缺失突变 使得HIV 1无法进入宿主细胞 maraviroc 治疗 抗病毒治疗方案HAART疗法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ighactiveanti retroviraltherapy 鸡尾酒疗法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蛋白酶抑制剂PIs 治疗 HARRT疗法的目标 1 减少HIV相关疾病和非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使患者获得正常的期望寿命 改善生活质量 2 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下限并减少病毒变异 3 重建或者维持免疫功能 4 减少异常的免疫激活 5 减少HIV的传播 预防母婴传播 治疗 强调尽早治疗 延缓治疗开始时间将导致永久的CD4细胞丧失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增高 因此2015年WHO颁布新治疗准则 强调无论患者临床阶段和CD4 T细胞计数 所有HIV感染者均应进行ARV治疗 重视起始治疗的一线方案选择 以增加初始药物治疗的持久性 及早发现耐药患者 早期的病毒学失败患者仍有较多的二线抗病毒药物选择 如拖延至临床治疗失败 则后续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 治疗 HAART疗法的时机 治疗 成人及青少年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时机 成人及青少年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 初治患者推荐方案为2种NRTIs 1种NNRTIs或2种NRTIs 1种增强型PIs 含利托那韦 治疗 治疗 推荐成人及青少年初治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 儿童 HIV感染儿童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如果没有及时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相关死亡率在出生后第一年达到20 30 第二年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