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__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共23张ppt)_第1页
广东省汕头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__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共23张ppt)_第2页
广东省汕头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__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共23张ppt)_第3页
广东省汕头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__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共23张ppt)_第4页
广东省汕头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__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共2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宏观结构 1945年 至今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新 资本主义现代化 调整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917 1945 现代化 1945年至今 整体世界的扩展 文明史观 全球化 1945 1953 1973 经济 经济恢复 资B黄金时代 1990 滞涨 知识经济时代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与冷战 多极化出现 美国确立经济霸权 经济格局多极化 全球化 区域集团化 两极格局解体 多极化趋势加强 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现代主义艺术 世界 世界现代史时间轴 高中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 世界现代史 1917 今 二战后的政治格局变化1 冷战时期 两极格局对峙时期 1945 1991年 欧洲冷战 1946年丘吉尔 铁幕演说 舆论宣传 1947年杜鲁门主义 政治上 1948年马歇尔计划 经济上 1949年北约成立 军事上 1955年华约成立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亚洲热战 1950 1953年朝鲜战争 1961 1975年越南战争 2 国际关系体现为民主化 体系化 制度化3 政治多极化萌生阶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 日本崛起 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4 多极化趋势阶段 1991年以来 呈现 一超多强 局面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高中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 世界现代史 1917 今 1917 1945年的世界经济概况 1 苏联经济史一条线 1917年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苏俄 1917 1922 苏联 1922 1991年 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纯计划经济模式 1921 1924年新经济政策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1925 1991年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1927年工业化 1929农业集体化 实行五年计划 1953 1964年 赫鲁晓夫改革 以农业改革为主 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1964 70年代 勃列日涅夫改革 以工业为主 1985 1991年12月 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 政治民主化改革 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瓦解 高中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 世界现代史 1917 今 1917 1945年的世界经济概况 2 罗斯福新政 1933年 市场经济加计划经济 由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3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调整 凯恩斯主义运用 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有四 办国营企业 制定经济计划 扩大政府开支及直接采购 财政税收手段调控经济 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福利国家制度 用和平理性手段打富济贫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维护社会稳定 人类文明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 高中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 世界现代史 1917 今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表现为体系化 制度化 区域一体化 1 战后美国掌控世界经济秩序的三驾马车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 和关税及贸易体系 1995年后改称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2 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 1967年欧共体 经济一体化 1993年欧盟 政治经济一体化 2002年欧元启动 金融货币一体化 东盟 1967 北美自由贸易区 20世纪80年代 亚太结合组织 1989年3 新经济时代 1992年网络出现后至今 主干知识 1 向社会主义过渡 1 过渡方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直接过渡 新经济政策 间接过渡 2 内容差异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企业国有化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除关乎国计民生外的企业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实物配给制 按劳分配 3 结果 前者失败 后者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 斯大林模式 1 形成 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1936年宪法 2 特征 经济上 高度的计划性 政治上 高度的集权化 3 评价 在一定时间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但从长远看 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3 经济体制改革 1 赫鲁晓夫改革 以农业为突破口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未从根本上突破 最终失败 2 勃列日涅夫改革 以工业改革为突破口 也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而失败 3 戈尔巴乔夫改革 在经济 政治领域进行根本性改革 导致苏联解体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考点1苏联经济体制的演变 中观规律 苏联 俄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 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集体化 工业化等政策 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 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是 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 成为后来苏联 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2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 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 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考点1苏联经济体制的演变 主干知识 1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1 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特点 范围广 时间长 破坏性强 3 影响 加深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危机 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2 罗斯福新政 1 实质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 两个阶段 调整与复兴经济 改革 3 三项内容 救济 复兴和改革 4 四项措施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政策 实施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5 意义 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了新生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考点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干知识 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表现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发展 知识经济的发展 2 实质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 评价 资本主义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高速发展的 黄金时代 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导致20世纪70年代 滞胀 局面出现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考点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干知识 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 中观规律 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认识 1 两个原因 根本原因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争霸 扩张产生矛盾 表面原因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2 三个对峙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与 经互会 军事上 北约与华约 3 四个过程 雅尔塔体系 奠定基础 两大阵营出现 初步形成 杜鲁门主义 出台 冷战 正式开始 北约和华约建立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主干知识 1 欧共体背景 二战后全球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 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美苏的控制和威胁 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2 日本崛起原因 推行民主化改革 美国扶植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 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 3 不结盟运动 1961年意义 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4 中国崛起 l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后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5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标志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 表现 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 欧盟成立及扩大 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可与美国抗衡 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 影响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中观规律 影响大国关系的三个因素 1 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2 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3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 宏观视野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 美苏两国竭力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自己的势力 争夺世界霸权 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2 苏联与中国 东欧诸国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空前激化 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从中分化出独立的国际力量 3 大批发展中国家组成第三世界 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共体和El本经济迅速发展 威胁着美国资本主义霸主的地位 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3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主干知识 1 基础 二战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2 构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的签订 3 三大支柱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4 作用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中观规律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占主导地位表现 1 金融方面 美国凭借安排战后重建世界经济秩序之机 取代英国 通过 布雷顿森林协定 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 国际贸易方面 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 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签署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 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 降低别国的关税 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 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 工业方面 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 成为世界工厂 4 科技方面 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宏观视野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认识 1 内容特点 双挂钩一固定 2 影响 为世界货币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是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三大支柱 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 制度化方向发展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3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主干知识 1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 经济全球化趋势 1 运行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经济联合组织 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2 基本规则 多边贸易规则 非歧视原则 透明度原则 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3 评价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是不均衡的 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观规律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1 两个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主要表现 东盟 亚太经合组织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经济全球化 表现在1995年WT0正式运转 二者关系 前者是实现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后者则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2 主要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 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 双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同时 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 也带来风险与问题 4 中国抉择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 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贸环境 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但是 加入WT0对中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如不加快改革力度 我国的弱势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宏观视野 世界经济多极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三者关系 1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 西方经济关系逐步由美 欧 日的三极格局代替了美国的独霸局面 美 日 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 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 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 所以 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基础 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特定表现形式 2 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 但从整体来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 这是因为 一方面 每个经济集团都需要加强同其他经济集团的联系 以壮大自己的实力 另一方面 每一集团内部各国相互之间经济关系的加强 也增进了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性 这就为集团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 区域集团化客观上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将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阶梯 但二者在相当时期内将同时存在且并行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