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002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斯蒂文斯曾让被试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振动等的强度,用以验证幂定律,这种方法称为(D)4P112A. 差别阈限法 B. 感觉等距法 C. 数量估计法 D. 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2. 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A )4P113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确定3. 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 C )2P49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D. 不确定4. 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当没有信号出现,被试回答有信号,说明出现( C )4P115A. 击中 B. 漏报 C. 虚报 D. 正确否定5. 与单一刺激相比,复合刺激会使反应时间( B )5P150A. 延长 B. 缩短 C. 不变 D. 不确定6. 考察因变量的可靠性的指标是( B )2P34A. 效度 B. 信度 C. 敏感度 D. 可控度7. 当两个总体没有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有差异,就犯了( A )6P161A. I类错误 B. II类错误 C. III类错误 D. IV类错误8. 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 B )3P52A. 组内设计 B. 组间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9. ROC曲线的曲度越大,即离45对角线越远,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A )4P126A. 越高 B. 不变 C. 越低 D. 不确定10.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继时呈现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D)4P95A. 空间误差 B. 期望误差 C. 动作误差 D. 时间误差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 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 B D )1P19A. 直接观察 B. 自然观察 C. 间接观察 D. 实验室观察12. 随机取样的方式有( A B D )2P45A. 随机数字表 B. 计算机选择 C. 分层取样 D. 人工选择13. 在组间设计中,消除被试差异的方法有( A C )3P52A. 随机组设计 B. 拉丁方设计 C. 匹配组设计 D. 完全平衡设计14.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 B C )4P122A. 减半法 B. 有无法 C. 评价法 D. 次数法15.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 A B C D )5P149A. 刺激类型 B. 准备状态 C. 酒精和药物 D. 年龄三.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 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它们是 高限效应 和 低限效应 。2P3717. 与经典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 感受性 和 判断标准 区分开来。4P11318.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说明存在 习惯误差 ,如果相反,说明存在 期望误差 。4P8619. 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 2.0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 2.06 时实验效果中等;当 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7P20820.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 非实验设计 和 真实验设计 之间的实验设计。3P65四.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21.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每当我们要计算时,我们就要定量。 1P1522. 内部效度: 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如果因变量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意味着本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2P3523. 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3P5524. 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等感受性曲线。即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击中率作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形象的看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情形。这就是ROC曲线。 4P11725. 阶梯法:阶梯法是最小变化法的一个变式,它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4P87五.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 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1P17 答:1. 基础研究是指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2. 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3.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并不绝对,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1. 二者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2. 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 3. 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 4. 应用研究的结果会丰富已有的理论。27.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2P40答:1. 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2. 例如:比较集中学习和分散学校效果的实验,第一组被试在第1天学习3小时,第二组被试在第1、2天各学习3小时,第三组被试在第1、2、3天分别学习3小时;第5天进行测试,结果是第三组效果最好,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但这并不能说明分散学习效果好于集中学习,因为发生了自变量混淆,即实验组并非只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他们的学习时间也不同,并且距离考试时间的长短也存在差别。3. 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28. 举例说明不等控制组设计。 3P66答:1. 为了比较某些实验处理的效果,在实验中常常通过实验处理组与非实验处理组(控制组)的结果比较,来揭示实验处理的作用,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就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当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分配时,就采用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2. 例如,某公司计划使用新的员工作息时间,为了考察新的安排相比旧的安排是否提高了员工士气,增加产量而进行实验研究。计划用该公司的两家工厂作为实验的处理组和控制组,由于不能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个工厂,也很难在两个工厂之间匹配被试,所以只能采用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29. 举例说明如何用感觉等距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4P102答:1. 感觉等距法:是一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可以同时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坐标画成曲线。即可制作成一个等距量表。2. 例如 R1 和 R5 是两个不同响度的声音,且 R5R1。被试者的任务是:1. 找出 R3,使其响度正好在 R1 和 R5 之间也即 R5- R3=R3-R1。2. 再找出 R4,使其响度正好在 R3 和 R5 之间,也即 R5-R4=R4-R3。3. 再找出 R2,使其响度正好在 R1 和 R3 之间,也即 R3-R2=R2-R1。这样,利用三次二分法把R1和R5之间在响度上分成四分,即 R5-R4=R4-R3=R3-R2=R2- R1。这就得到了按等距变化的一系列刺激。把这一系列的刺激作为横座标,把等响单位作为纵座标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响度的等距量表。30. 举例说明反应时间实验中的速度-准确性的权衡现象。5P145答:1. 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性,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2. 例如,当一个人快速完成某个作业时,他会比慢慢地完成这个作业犯更多的错误。反之,如果某人很准确地做某件事时,速度就会变慢。六. 分析题(共10分)31. 请结合下图说明,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积概率?4p129答:结合上图来看,对C5来说,击中率P(y/SN)是当SN呈现时被试以“6”反应的概率。对C4而言,击中率P(y/SN),除了SN呈现时以“5”反应的概率以外,还应加上以“6”反应的概率。因为当被试把标准定在C4时,就意味着对任何大于或等于C4的感觉都以“y”(是信号)反应。凡大于或等于C5的感觉也必然大于C4,所以对于C4来说,P(y/SN)应为SN呈现时以“6”和“5”反应的概率的总和。其余标准下的P(y/SN)以此类推。因此,对于C5以下的各标准来说,击中率P(y/SN)都应该是累积概率。各标准下的虚报率P(y/N)也应以类似方法计算。七. 实验设计题(共10分)32. 请设计实验考察中断正在完成的任务对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影响。答:1. 实验采用混合设计;2. 实验的自变量是:抑郁者和非抑郁者3. 实验的因变量是:记忆成绩4. 实验的额外变量:被试的年龄,实验场所,被试对记忆材料的兴趣 等等。5. 实验过程:1. 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 2. 其中,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即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即完成任务和未完成任务。6. 实验结果可用下表记录: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比较被试类型任务类型完 成未 完 成抑郁者非抑郁者 2003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作者是( D )1P12A韦伯 B艾宾浩斯C斯蒂文斯 D费希纳 2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 A )3P77A时间迟滞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 D比较研究3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 C )2P33A任务难度B个性特征C时间 D指导语4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是( D )4P103A分段法 B数量估计法C对偶比较法 D差别阈限法 5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称为( A )5P142A“开窗”实验B相加因素法C反应时相减法 DABC反应时6在信号检测论中,P(y/SN)指( D )4P121A正确否定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7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称为( B )6P174A简单效应检验B事后检验 C主效应检验 D交互作用检验8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称为相对差别阈限,也就是指( C )4P86A主观相等点 B相等地带 C韦伯比例 D不肯定间距9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 C )4P117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不确定10. 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双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 B )4P111A线性定律 B幂定律 C对数定律 D韦伯定律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 用数量估计法制作的心理比例量表符合( BC )4P110A对数定律 B幂定律C斯蒂文斯定律 D费希纳定律12. 确保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有( ABCD )2P46A分层取样 B成团取样 C配额取样 D雪球式取样13. 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 ABD )2P39A自变量 B控制变量 C反应变量D额外变量14. 下列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AC )3P66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D混合设计15. 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几个方面( ACD )2P36A其他人群 B其他研究 C其他环境 D其他时间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1879年 冯特 在德国的 莱比锡 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1P1017变量就是一些在 数量 或 质量 上可以改变的事物。2P2918恒定刺激法中计算绝对阈限的方法,除了 直线内插法之外 ,还有 平均Z分数法 和 最小二乘法 。4P8919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 对偶比较法 和 等级排列法 来制作。4P9820. 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 2.0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 2.06 时实验效果中等;当 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7P208四.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交互作用:一个因素设计实验实际上包含两个或更多的单因素的实验。采用因素实验设计可以揭示实验中每一个单个因素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又可以揭示几个因素相互影响对因变量产生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交互作用。 7P19522双盲实验:是一种更有效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接受的实验条件。3P5623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2P3924感觉等距法:是一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可以同时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坐标画成曲线。即可制作成一个等距量表。4P10225简单效应:是指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效应。7P204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1P26答:1. 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2. 心理学也有一些定量的规律,如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3. 心理学的规律现在和将来都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其普遍性是有限的,因而它主要是定性结构的规律。4.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过程。5. 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像物理学的规律。27简述单被试实验设计的设计模式。3P73答:1. 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2. 单被试设计的典型实验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 建立基线:建立被试在施加自变量之前的行为反应模式。一旦基线阶段比较稳定之后,即可施加自变量。2. 施加自变量:在这个阶段,除了施加自变量之外,一切其他的实验条件都要保持与基线段相同。3. 消除自变量: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3. 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凡是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A”表示;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B”或其他字母表示。 28举例说明如何根据ROC曲线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4P126答: 1. 将具有不同分辨能力的被试的实验结果画在一起,便可得到一组d不同的ROC曲线。图中连接(0,0)和(0,0)的45 对角线是代表被试的辨别力等于0的一条线,也可以说是击中率等于虚报率的一条线。ROC曲线离这条线愈远,表明被试的辨别力愈强。2. 当信号本身的强度很大或被试的感受性很高时,信号容易被觉察,因此ROC曲线向左边弯得更高;当信号较弱或被试的感受性较低时,ROC曲线就向45对角线*拢。换句话说,ROC曲线的曲率是由信号强度和被试的感受性共同决定的,而与被试的判断标准无关。当被试的判断标准高时,他倾向于少说信号;当被试的判断标准低时,他倾向于多说信号。29举例说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5P148答:1. 反应时间相对于其他一些因变量而言经常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判断有1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体现出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具有更强的敏感性。恰好是这一特点,使反应时间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 2. 有人研究过反应时间和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和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大致是:刺激是绘在卡片上的一条粗的黑色水平线,两端各有一条短垂直线,另一条垂直线分水平线为两段。左边一段永远是50mm,作为标准刺激;右边线段是比较刺激,变化范围从40mm到60mm,每次变化2mm。用速示器呈现刺激。被试的任务是判断两边线段哪个更长,并分别按两个键做出反应。反应时间以百分秒为单位。每次反应后,被试还要在另一条线段上画出记号,表示他判断正确的信心。在线段中间画个记号表示完全没有信心,画在线段最右边表示完全肯定右边一段长些,画在最左边则表示完全肯定左边长一些。其间各点表示肯定的各种程度。标有L的累积曲线,代表把比较刺激判断为长于标准刺激的累积百分数,应看最左边的纵坐标;标有CM的累积曲线,是对于每一比较刺激所作的10次判断的信心估价的平均数,使用从左数第二个纵坐标。范围从-l00到+100,分别相当于判断左边线段长或右边线段长的肯定程度。其零点表示完全不肯定,正与L累积曲线的50点相交,在那里被试是在猜。但是它从零点却向两端伸展得较远,这说明当刺激差别还没有大到足以使被试绝对肯定他的判断时,他便能做到l00的正确判断了。标有TM的是反应时间曲线,可以看出,它在比较刺激为50毫米,即和标准刺激相等处达到峰值。附带说明,这个峰值与另两条曲线相比较显得常误少得多。从这条曲线上可以看到,反应时间是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差别的函数,二者的差别越大,RT越短,曲线从峰值向左右两端逐渐下降,形成一条平滑、对称的常态曲线。另外,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判断有l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体现出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具有更强的敏感性。恰好是这一特点,使反应时间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这一实验的主要目的似乎在于探索判断的信心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其结论中可以说,当怀疑或不肯定以等差方式增加时,判断的时间是以等比方式增加的。两者都是判断困难的明显的度量,在许多方面完全可与更为熟悉的判断的正确百分数的累积曲线相比拟。由此可见,反应时问的确可以作为制作心理物理学量表中的一项重要度量。30信号检测论(SDT)相对于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4P112答:1. 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感受性和其判断标准区分开来。2. 使实验者可以用一些方法测量反应的倾向性,并使测得的被试的辨别力不受反应倾向性的影响。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31下图是一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请结合图示说明其研究方法和结论。5P138答:1. 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着视觉的编码。 2. 实验过程:在波斯纳那试验中,他向被试呈现两个字母。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时呈现,另一种是先后呈现。要求被试指出这对字母是否相同。并记录反应时间。所呈现的字母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读音字形相匹配,如(A,A);另一种是同音不同形,如(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反映均为“相同”,两个字母以0.5秒、1秒、1.5秒相继呈现。3.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的反应时小于(A,a);随着两字母呈现时间间隔增加(A,A)的反应时也增加,但(A,a)反应时变化不大。这样便使(A,A)和(A,a)的反应时只差逐渐减小。当时间间隔达到2秒时,反应时差别变得很小。4. 这说明:短时记忆中,先出现一个短暂的视觉编码,然后出现听觉编码,随着两字母呈现时间增加,视觉编码逐渐消失,听觉编码逐渐增大,其反应时也加长,从而缩小二者间差别。5. 此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与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32请设计实验考察自我评价高低以及是否有观众在场对作业成绩的影响。7P1992004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 B )1P10A. 赫尔姆霍兹B. 冯特C. 韦伯D. 费希纳2. 论记忆一书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著作( C )1P13A. 冯特B. 费希纳C. 艾宾浩斯D. 斯蒂文斯3.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 A )2P35A. 内部效度B. 结构效度C. 外部效度D. 统计效度4. 随着判断标准的降低,击中率与虚报率都会( A )4P117A. 增加B. 不变C. 降低D. 不确定5. 在信号检测论中,P(y/N)指( B )4P121A. 正确否定率B. 虚报率C. 漏报率D. 击中率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 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 变量 、 样本 、 设计 和 分析 四个重要成分。1P2717. 心理量表包括 顺序量表 、 等距量表 和 比例量表 三种类型。4P9818. 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时,要注意平衡 空间误差 ;而当二者相继呈现时,要注意平衡 时间误差 。4P9519. 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间差异的方法有 随机组间设计 和 匹配组间设计 。3P5220. 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 2.0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 2.06 时实验效果中等;当 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7P208四.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 实验者效应:我们通常把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3P5522. 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3P5623. 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斯蒂文斯曾用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来进行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斯蒂文斯定律。试验中被试紧握手压力计,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震动等等。其结果在双双对数坐标上画出的曲线都是直线,也就是说,实验结果符合幂定律,与用数量估计法的结果相同。4P112 24. 数量估计法: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比分段法简单易行。它要求被试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直接用数字估计。一般作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告诉被试对这个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用某一数字代表。当呈现其他刺激时,根据这个刺激和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相对关系,给它分派一个数字,使用的数字不受限制,以便使每个数字同被试感觉的刺激相匹配。4P11025. 事后检验: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再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叫事后检验。6P174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 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1P14答:1.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2. 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3. 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不同观点:1. 纯定量研究观点;2. 质量资料可以量化;3. 可以从质量资料中扩展定量研究的成果;4. 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同的马走不同的路;5. 纯定性研究观点。27. 简述多基线设计模式3P74答:1. 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种:针对多个不同被试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在不同环境下建立的多基线设计。 2. 以多个不同被试的多基线设计为例:三名被试在基线期的结果都保持平稳状态,而且在施加自变量后因变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自变量的确对因变量产生了作用。如果第一位被试接受自变量而第二位被试还未接受自变量时,第二位被试的因变量也发生了变化,便无法说明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引起的。以此类推,第三位被试又进一步验证了被试一和被试二的变化。28. 简述评价法相对于有无法的优点4P129 SN=信号 N=噪音答:1. 有无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SN和N的差别要比较小,约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2. 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首先回答有信号或无信号,然后说明我们对回答的确信程度,这就是评价法的实验。3. 用评价法的结果,强度不同的感觉就分属于不同的评价等级,反应的把握程度就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也就避免了有无法中感觉强度不同,只用有信号或无信号来反应的简单做法,而保留了较多的信息。由于评价法在一轮实验中使用了多个标准,故它可以获得有无法多轮实验才能得到的结果。29. 什么是”开窗”实验?请举例说明5P142答:1. 开窗实验是心理学中测量反应时间的方法之一。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即“开窗”实验。它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如打开一扇窗户般一览无遗。他们以一种字母转换实验来说明这种新的实验技术。2. 实验描述:主试向被试呈现14个字母或字符串,并在这串字母后有一个数字,这一数字表明把该数字之前的字母或字符串中的每个字母按照英文字母表的位置替换到数字表明位置上的字母。如呈现“HFBO+4”,被试最后替换的结果是“LJFS”。3. 实验的具体程序:主试先整体呈现出“HFBO4”,然后再将每个字母顺次分别呈现。从被试按一下键开始(记时开始),第一个字母“H”出现,被试立刻开始说“IJKL”,然后再按一下键,第2个字母“F”出现,被试说出“GHIJ”如此把所有字母都转换完毕,并将完整转化结果4个字母“LJFS”连在一起说出,记时停止。 4. 由此分析出完成字母转换需要3个阶段: 1. 编码阶段:从一开始按键出现第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 2. 转换阶段:转换所需要的时间。 3. 贮存阶段: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结束到下一次按键的时间。 5. 开窗实验通过字母转换实验将认知加工成分的每个过程都直接呈现出来。因此它比相减法和相加法都更直接。30. 请结合实验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3P68答:1.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指,比较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反应模型,以评估自变量作用的设计;2. 根据被试组的设置情况,可以分为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和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3. 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最基本的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一种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与其他种类前测后测设计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比较组,并且不是仅有一次前测和后测,而是对一个实验组或一个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前测和后测。例如:“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时间1919年8月一直到1920年8月。得出结论:工作时间从10小时降到8小时,提高了每小时的产量。4. 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延伸。它是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一个没有接受过实验处理的比较组,以提高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功能。增加一个控制组可以为结果的解释提供参考信息。 例如:在“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如果可以增加另外一个没有改变工作时间的工厂作为控制组,则会大大提高本研究的信度。5.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存在的问题:1. 许多处理并不是迅速实施的,它们逐渐散播到总体中。因此,处理后的因变量的任何变化可能缓慢得使人观察不到。2. 许多作用并非是即时产生的,而是延滞性的,何时出现也无法预期。3. 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相当复杂。4. 数据收集较难。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31. 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实验结果,请结合图示解释这一结果及其意义5P147答:1. 赛奥的实验来说明反应的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2. 实验是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给这个数字命名。自变量是数字呈现的概率,从0.20.8;这个实验所得的反应时间的数据,如图所示;3. 据此可认为,呈现刺激的概率对反应时间没有影响。4. 如果考虑到反应的错误率时,就会得出另外的解释。5. 根据刺激呈现的概率(自变量),错误率是系统变化的:刺激呈现概率最低时,它的错误率最高6%,当刺激概率提高时,错误率便降低。6. 按照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可以推论,为了降低错误率,在刺激呈现概率低的条件下,必须延长反应时间。7. 由于反应时部分地依赖于错误率,所以采用反应时间作因变量时,应该既考虑反应的速度,也考虑反应的准确性。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32. 请设计实验考察对于内外倾不同个性特点的人来说,工作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业绩有什么不同?2005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位心理学家于1887年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 D )1P10A冯特 B詹姆斯 C费西纳 D霍尔2费西纳定律认为,感觉量和刺激量之间是( C )1P12A线性关系 B幂函数关系 C对数关系 D非线性关系3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个水平上的效应,称为( C )7P204A主效应 B交互作用 C简单效应 D事后效应4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反映了( B )2P36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统计效度 D结构效度5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增加刺激作用于感官的时间,会使反应时间( B )5P152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不确定6考察因变量的有效性的指标是( A )2P35A效度 B信度 C敏感度 D可控度7当两个总体存在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没有差异,就犯了( B )6P161A类错误 BII类错误 CIII类错误 DIV类错误8对于被试变量,只能采用( B )3P51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9ROC曲线的曲度越小,即离45对角线越近,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C )4P127A越高 B不变 C越低 D不确定10当刺激强度提高时,产生一个j.n.d.所必需的绝对变化增量就( A )4P104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容易出现的误差有( BC )4P97A时间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空间误差12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哪些特点( ABCD )2P34A有效性 B客观性 C数量化 D可靠性13下列哪些是变量不敏感的例子( ABCD )2P37A高限效应 B地板效应 C低限效应 D天花板效应14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 BC )4P82A评价法 B恒定刺激法 C最小变化法 D有无法15下列哪些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 AB )2P33A噪音 B时间 C个性特征 D指导语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 有无法 和 评价法 。4P12217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方法有 感觉等距法 和 差别阈限法 。4P10218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感觉阈限的测量 ;另一类是 阈上感觉的测量 ,也就是 心理量表的制作 。4P79 19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它们是 无意义音节 和 测量记忆的方法 ,即 节省法 。1P1420韦伯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有两个主要的贡献:一是用实验系统证明了 两点阈的概念 ;二是提出了 韦伯定律 。1P12四.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比较研究:或者是指对同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长发展,或者是指那些在某些时间内几个子群组样本(即年龄、分类、性别、职业)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对处于多个文化中得样本之间的比较研究。有时比较研究指的是横断研究或跨文化研究,我们通常所指的比较研究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3P7622统计效度:是指实验数据确实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它取决于研究者是否使用了合适的统计方法和从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可靠。2P3723拉丁方设计: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拉丁方设计排列分两种:奇数自变量和偶数自变量的拉丁方排列。3P6424直线内插法:根据实验事实,正确判断为两点的次数百分数与两个受刺激点之间距离的关系,常呈肩形曲线,在25%75%判断为两点的这一段往往是一条直线。因此,可以根据直线关系,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出两点阈。计算法是用直线内插法的公式来计算两点阈的数值: 公式中x1、x2、y1、y2为实验结果,y1是感觉到两点的次数稍小于50%的百分数,其对应的的刺激为x1;y2是感觉到两点次数稍大于50%的百分数,其对应的刺激为x2。y为所求的感觉为两点的百分数,即50%,x是其对应的刺激值,即两点阈。4P8925操作定义:为了产生或测量某个概念而用操作过程来解释概念。1P7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举例说明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的优越性。2P40答:1. 心理学研究很少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实验,常常同时选用两个到四个自变量,这样做的优点是:1. 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实验效率高。2. 做一项实验研究比分别做多项实验研究易于使控制变量保持恒定。3. 最重要的是,在几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实际生活。2. 最简单的多自变量的实验包括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22设计。1991年哈斯等人利用22设计研究了跨种族之间的评价。 27简述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3P76答:1. 横断研究: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之间的比较;优点是:被试不易流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等。缺点是:各个比较组之间除了我们要考察的因素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其最大缺点在于比较组群的可比性,这也是任何使用独立样本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纵向研究:是对一组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优点是:在纵向研究中,由于是使用同一群组被试在固定时间进行重复测量,从而克服了横断研究上述缺点。使用纵向研究法既可以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变化,也可以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稳定性。缺点是:纵向研究克服了横断研究的缺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如纵向研究比较费时,而且被试流失严重。28简述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积概率。4P131答:结合上图来看,对C5来说,击中率P(y/SN)是当SN呈现时被试以“6”反应的概率。对C4而言,击中率P(y/SN),除了SN呈现时以“5”反应的概率以外,还应加上以“6”反应的概率。因为当被试把标准定在C4时,就意味着对任何大于或等于C4的感觉都以“y”(是信号)反应。凡大于或等于C5的感觉也必然大于C4,所以对于C4来说,P(y/SN)应为SN呈现时以“6”和“5”反应的概率的总和。其余标准下的P(y/SN)以此类推。因此,对于C5以下的各标准来说,击中率P(y/SN)都应该是累积概率。各标准下的虚报率P(y/N)也应以类似方法计算。29举例说明如何用数量估计法制作心理比例量表。4P110答:1. 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比分段法简单易行。它要求被试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直接用数字估计。一般作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告诉被试对这个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用某一数字代表。当呈现其他刺激时,按这个刺激和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相对关系,给它分派一个数字,使用的数字不受限制。 2. 下面我们以斯蒂文斯1975年的一项数量估计法实验为例来对斯蒂文斯定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验中声音刺激的频率固定为1000Hz,共有8种强度:40、50、60、70、80、90、100、110dB。主试将这8种声音一次一种地随机呈现给32个被试,每种声音呈现两次,对每个被试来说,各种声音的呈现顺序都是不同的。被试听到第一个声音后,给出他认为适当的数目来表示声音的强度,对以后听到的声音则按其与刚才听到的声音的强度比例给出适当的数目。告诉被试,回答的数字无所谓正确与否,主试感兴趣的是被试怎样感觉声音强度,而不在于回答的“准确性”。这些指示语目的在于使被试的内部经验尽可能地单纯与直接。实验结果在双对数坐标形式下,表现为一条直线。30举例说明反应时相减法。5P137答:1. 我们可以通过反应时之间的相减来估算刺激辨别和反应选择的认知操作时间。2. C反应时测量的是刺激辨别时间加上基线反应时间,因此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刺激辨别时间。3. 类似地,由于B反应时包括刺激辨别、反应选择和基线时间,而C反应仅包括刺激辨别和基线时间,因此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选择反应时间。4. 这种对执行各种认知操作所耗时间的估算程序,叫做反应时间的相减法。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31请结合下图说明阶梯法的实验过程和处理方法。p88答:1. 阶梯法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当这个实验达到先定的标准或实验次数时,求出各转折点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2. 图中就是用阶梯法来测定听觉响度阈限所得到的结果。图中纵坐标代表刺激的强度。强度是以参考点以下的分贝数来计算的,因此,数字越大强度越小。实验从66dB开始,开始时被试报告听不见,在图上记一个“”。主试以相差1dB的刺激强度递增,到65dB、64dB被试还听不见,增到63dB时被试听见了,在图上记一个“”。然后又把刺激强度减小,减到64dB,被试又听不见,又把刺激强度递增,增到61dB时被试才听见。按这个程序下去,直到完成第30次为止。从图中可以看到,30次实验中共有18个转折点。18个转折点的平均值为61.4dB,这就是所测的听觉响度绝对阈限。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32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复制法来测量,即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因此复制法又称平均差误法。例如,主试呈现一段声音,被试通过操作仪器复制相同长度的声音:按键声响,同时计时器启动;松键声停,同时计时器停。有研究发现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受刺激的久暂和感觉道的影响,请设计实验考察这一问题。2006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如果实验包括3个或3个以上的实验处理,要求比较3个总体平均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就要采用( A )6P162A. F检验 B. t检验 C. F检验. t检验都可以 D. F检验. t检验都不行2. 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会使反应时间( B )5P152A. 延长 B. 缩短 C. 不变 D. 不确定3.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说明该研究具有较高的( A )2P35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统计效度 D. 结构效度 4. 论触觉的作者是( D )1P12A. 费希纳 B. 艾宾浩斯 C. 斯蒂文斯 D. 韦伯5. 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判断标准降低时,击中率将( A )4P117,118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6. 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半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则说明心物关系符合( C )4P105A. 线性定律 B. 幂定律 C. 对数定律 D. 韦伯定律7. 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SN和N和强度不变,SN分布N分布重叠越多,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B )4P123A. 越强 B. 越弱 C. 不变 D. 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嘉兴市秀洲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配送车司机雇佣合同6篇
- 离婚自愿协议书:财产分配、子女监护及债务分担协议
- 矿业节能减排矿长及环保顾问双重聘用合同
- 租赁车辆安全培训合同违约责任及赔偿细则
- 私人土地买卖合同中的土地规划与建设要求协议
- 专升本护理云南考试题及答案
- 专科思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场景速写课件
- 2025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校赛)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DB4401-T 43-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防冲撞设施-(高清现行)
- 保障和改善民生课件
- 北京京剧院劳动合同制职工招考聘用(必考题)模拟卷
- 银行信贷实务与管理课件
- 实习任务书(标准模版)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
- 古文字学(全套课件)
- 大连石化“3.14”亡人事故
- NFPA1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标准(200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