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跟师心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1、病因病机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1)肝郁气滞型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2)冲任失调型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3)肝肾阴虚型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3、综合治疗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临床观察表明,心理疏导配合药物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同时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另外,还可以运用针刺疗法,常取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穴位。肝火旺加刺太冲,气血虚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阴交等。采用提插捻转法,施以补虚泻实,留针与运针相结合,亦能取得较好疗效。跟师心得-汗 症 汗之由来:早在【黃帝内经】中,对汗的生理,病理就有了认识,“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五液受水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五液。”(汗为心液,泪为肝液,涕为肺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溢)。由于天热、衣厚、劳作而汗出为正常生理现象。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或出汗时间及顔色异常等的一种病证,多归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汗之种类1,自汗: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不因劳作,衣厚或发热而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多为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2,盗汗:“睡而出,觉出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即睡眠时汗出,醒后即止的一种病证。多因阴虚内热迫汗多泄所致。 盗汗,自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于阳气虚,盗汗必属于阴虚。3,大汗:指出汗过多,即如大汗淋漓,汗如雨下。可因热盛迫汗多泄或发表太过,病后气虚等因。如伤津元气欲脱,可导致亡阴,亡阳。4脱汗:又称绝汗,5,漏汗:指表证发表太过,以致阳气受损,卫气不固汗液漏出不止,津液耗伤,出现尿少、肢冷、拘急等症状。6,战汗:即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多为外感热病,如疟疾、伤寒等。7,热汗:指发热时出汗,并有口渴、面红、烦燥、目赤、小便短黄,苔黄、多为外感热病。8,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汗出,汗前不发热、口不渴,常兼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舌淡、苔白。9,局部出汗:有额汗、鼻汗、腋汗、手汗、心汗、阴汗等。其中额汗较复杂,系额头出汗而身上无汗的症状。除外感病,常见于病后或老人气喘,气逆于上致额头多汗,属于虚证。如重病后期,神倦肢冷,突然额汗大出是虚阳浮越,阴无所附,阴液随气而脱。此外,肝阳上亢亦可出额汗。二、汗证辨治:其中大汗,战汗,热汗多属于外感病按外感治疗,其他辨治如下。 1、自汗:多为气虚,卫气不固,治宜益气固表。以玉屏风散(防风、白术、黄芪)加党参、五味子、麻黄根、锻龙牡、三角麦、炙甘草、白芍等。阳虚者(包括脱汗、漏汗、冷汗)加附子、巴戟天、仙灵脾,以温阳补肾,达到阴平阳秘而汗自止。2,盗汗:一般而言盗汗多属于阴虚,当以养阴敛汗为主。常以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等量,黄芪加倍)加浮小麦共凑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3,气郁出汗:多伴有陣热、烦燥、胁肋脹痛等。常与情志有关,以更年期妇女多见。用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加浮小麦、郁金、香附。有热加丹皮、栀子。气虚加党参、黄芪。阳虚加巴戟天、仙灵脾、仙茅等。4,血瘀出汗:若气血瘀阻,运行不暢,津无出路,溢于肌肤,多见局部出汗。如半身或右或左,或上或下。治宜调和气血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药用柴胡、赤芍、枳壳、当归、川芎、熟地、桃仁、红花、桔梗、牛七、甘草。再隨证加减。5其他局部出汗:鼻汗: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调理补气,提高免疫力。选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按压双腿外侧以疏通调理肺经。颈汗:颈部汗腺分布稀少,很少有人会出汗。如果颈部常常出汗可能与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请到医院全面检查内分泌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治疗。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入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质、多喝水;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增强体质;科学的生活规律,不经常熬夜,以免造成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引起疾病;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过劳与激动,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绪影响到内分泌系统;预防感染;尽量不用塑料制品,避免环境因素的危害。腋汗: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过甚且气味很大,可能是日常饮食味道过重,吃过多葱、蒜、洋葱等食品。可以到医院做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果蔬。胸(心)汗: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畅。所以,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用生黄茋、红枣泡水喝,可缓解症状。手、足心汗: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足心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可以按摩腹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0圈。避免吃生冷食物等。 一般汗症大致这些,遇复杂汗症请就医。跟师心得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 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学生 期盼达到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 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 ;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 ,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二、要做好病案记录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三、要勤于思考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跟师心得-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 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3、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 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口苦咽干,目眩,永小柴胡汤和六味地黄汤加减。对调平阴阳滋水涵木有较强的效果。 4、小柴胡汤有调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教育机构礼仪培训
- 2026届商丘市重点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基层管理角色认知培训
- 创意妆容设计及讲解
- 2026届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学校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司培训小组展示
- 招生顾问工作总结
-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空港经济区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正式版)JB∕T 7052-2024 六氟化硫高压电气设备用橡胶密封件 技术规范
- NB-T31053-2014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建模及验证方法
- 《参与民主生活》参考教案
-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 《一着惊海天》学案
- 【妊娠高血压临床护理探究进展综述6000字】
- 2024年贵州贵阳市矿能集团矿产贸易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压灭菌器安全培训
- 体育教材-跳皮筋
- 名词专项练习-集体名词
- 粉尘清扫清洁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