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考场作文低幼化方法摭谈.doc_第1页
克服考场作文低幼化方法摭谈.doc_第2页
克服考场作文低幼化方法摭谈.doc_第3页
克服考场作文低幼化方法摭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服考场作文低幼化方法摭谈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226661 毛兆荣续几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使我感慨颇多:高三学生绝大多数已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但是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并不完全同步,他们的作文很像三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语言的基本功差得连话也说不清,读来读去不知所云。句子不通顺,错别字过多,整篇文章中甚至连一两个精彩成语也没有。这种作文低幼化现象不仅在普通中学存在着,在一些重点高中也同样存在着。在高三作文教学中我发现高中生作文低幼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上幼稚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非常肤浅,反映事物、说明事理只限于表面层次。如一篇江苏省高考作文人与路为了论证在人生之路上好人不会变成坏人,举例说:我们的老师整天用黑墨水写字,怎么没有变黑?我们的警察叔叔经常抓坏蛋,怎么没有变成坏蛋? 二、题材上低龄化就像有人批评的那样,叙述故事不外乎路上拾到了钱包、夜里生病妈妈背我去医院、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等等。这些童年往事在小学时写过,在初中时写过,在高考中仍然乐此不疲,好像除了这些素材,就再无别的东西可写了。 三、写法上简单化议论文所举的例子大多为尽人皆知的“通常事例”,如毛泽东、周恩来、爱迪生、爱因斯坦等;选材不新颖、不生动,没有有个性的材料;论证没有层次,简单平面展开,机械重复;论点像是一根粗棍子,垂直而下,每一例不能显示一个小论点或层层递进;问题不会分析,道理不会阐述;写记叙文,故事情节简单,缺少内涵,没有机智的构思,没有生动的人物,没有引人注目的“故事”,没有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没有令人思考的“余味”;结构不是硬性模仿,就是平铺直叙,不讲技巧,没有方法;如果写联想作文,只有复制“卡通”。四、语言上娃娃腔词汇干瘪,语气稚嫩,一股孩子气,满篇儿童腔,全然不像一个读了十多年书的高中生,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娃娃。例如,“1岁时,我还小,我不记得当时的情景了;2岁时,我还小,仍不记得当时的情景了到7岁时,我上了小学”“小明在路上拣到了一个钱包,打开一看,哇塞,好多钱啊!怎么办呢?在这个地方等失主吧就会迟到,不等吧又怕失主着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等。结果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真倒霉啊”“我的一块心爱的橡皮没有了,那是妈妈给我买的。我怀疑是我的同桌偷的”那么,在考场上考生又怎样克服作文的低幼化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思考:一、选材有价值有时代感的鲜活材料更吸引人,能准确说明主旨的材料才有价值。一般情况下,看到一个题目以后,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素材不要写,稍加思考也能想到的相关素材也不要写,要写就写经过三思后才想到的素材。这样才不会出现与其他考生选材撞车的现象,以奇制胜。如09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一看题目,肯定想到与女子有关,这是正常思路,我们最好不写,因为这个大家都想得到。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比如当初唐诗宋词走向诗坛时这是一时之尚,后来经过后人的不断推进与提炼,是时尚之延续,最后化作了诗界之经典,光耀了世界之诗坛。这样就别具一格了。二、立意要深刻低幼化文章的立意往往是没有思想深度的,更谈不上富有哲理。做到立意深刻具体方法有:1. 拨云见日,剥茧抽丝 无论命题人命制的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我们都可从“是什么”的角度对其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探究。“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指向认识对象本身,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而深刻的认知是建构整篇作文思想情感大厦的基石。在这个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拨云见日、剥茧抽丝式等层层深入的思维方法,循着“是什么”的线路一步一步追问下去,直至真相浮出水面,本质原形毕露。动笔破题之后,进入申说、论证、演绎的阶段,我们还要还原自己的拷问过程,再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借助类比、对比等技法,进一步充实、丰富自己的认知,以期最大限度地说服读者。2. 顺藤摸瓜,追根溯源 我们在探究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分析一果多因(注意抓内因、抓主要原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互为因果等,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要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直到揭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要多运用因果论证、假设反推等方法,善于运用因果句、条件句、假设句、反问设问句、顶真逆序句等句式。3. 烛幽洞微,见机知兆 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对因果关系的有力揭示,虽然也可以带给读者以启示,但是从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看,更有启发作用和现实意义的是对事物发展走向和趋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预见,是具有明显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当事物本身的发展态势还处在酝酿、萌芽阶段,人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还懵懂无知、浑然不觉的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警言妙句该是何等令人惊喜和感激啊!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磨砺从“小”见出“大”、于“无”看出“有”、翻“旧”而出“新”的慧眼。概而言之,“深刻”既是高分的利器,更是写作和思考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多读书,多看报,勤思考,勇辩难,掌握思想分析的武器,操练文章写作的技法,许自己一双富有穿透力的慧眼,借“深刻”的翅膀飞向更为高远而自由的思想天空。三、情节有波折一篇让阅卷老师看了开头就能想出结尾的文章,断然不会吸引他们眼球的。记叙类文章有情节才感人,有细节才动人,要会设置波澜,因为“文贵曲,忌直”文似看山不喜平,美文均“在尺水中兴波”,具体方法有:1. 设置悬念 设置疑团,先不告诉读者,从而激起阅卷老师的强烈阅读兴趣。悬念并不神秘,他其实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充满悬念的。如:儿子怎么还不来信?明天的天气如何?老爸知道我考试不及格会怎么样?2巧设误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性的不同、文化修养的差异,或是由于生活和种种局限,往往会对对方的行为、语言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产生误会。在写作中,如巧妙地设置这种误会来进行谋篇布局,让作品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双方互生误会,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常常会达到新奇的效果。3. 设置巧合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由于出乎意料的因素造成事件偶合或人物奇遇,此种手法能使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咋看出乎意料之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4. 笔锋突转 在叙述一个故事时,故意顺着某一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阅卷老师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议论类文章的曲折往往体现在作文的思辨性上。事物总有着两面性的,准确把握事物,就需要全面的辩证的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不能顾此失彼,一叶障目,不及其余。如2009年全国卷一位考生写的圆与缺的哲学,作者由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引入,论述了缺憾值得赞美,缺憾带来完美的观点。文章的思辨色彩,让人感受到了该文的厚度和他的波折。四、语言有文采作文最忌“通篇啰唆平铺叙事”,似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令人嗤之以鼻,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做到语言有文采主要方法有:1. 整句成段 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唯整句最容易受到读者青睐。何谓整句?整句是相对于散句而言的,即指结构相同、字数大致相等的一组句子。具体表现为使用了排比、对偶、反复、顶真、回环等修辞格的句子。其优点是具有音韵的和谐美,节奏形式上的整齐美,同时也使内容更丰富,意蕴更深刻。运用这种形式应注意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而重在内容的深刻含蓄。2. 镶嵌名句 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能丰富文章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而如果能引用一些闪着智慧光彩、蕴涵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则往往会使文章大大增色。例如: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然“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有超世之才又临惊泰然的苏轼,虽渴望“雄姿英发”的伟业,但更渗透了“淡妆浓抹”的自然和谐;我喜欢嫉恶如仇而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情。3. 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的目的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性词语写得具体、形象,可知、可感。例如: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4. 巧于化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名言佳句。诗词歌赋、电影电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