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美的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doc_第1页
做完美的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doc_第2页
做完美的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doc_第3页
做完美的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doc_第4页
做完美的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完美的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2011-12-23 14:43:06)转载标签:杂谈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些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做一个既爱事业又爱学生的完美老师,不止一次地令我憧憬,又不知一次地让我困惑。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美的老师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给了我答案。爱孩子就要用“爱心”、”用心”、”小心”、细心对待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那么怎样爱孩子呢?爱孩子首先就要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家庭的,学校的,兴趣的。我们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包括经济的,情感的。尤其是情感缺失的家庭,我们要努力做工作,使孩子有一个真正的情感港湾,有一个心所栖息的爱巢。其次,孩子在学校,环境是否适应,学习是否轻松快乐,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这三个因素,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学习,而忽略了“环境”、“人际关系”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影响。努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建立积极的、友善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学习轻松愉快。第三,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呢?我们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度量学生,更不应该要求孩子都朝着一个方向奔跑,我们要从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发现他的兴趣,培养他的兴趣,使他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用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诚知育人的艰难。艰难在于我们要用心去培养每一个学生。思想的、知识的、情感的。思想上,我们要教育学生“把自己看做是、理解成或是集体、社会和公民的一份子。”(P320)提供机会让孩子感到为别人创造欢乐而感到自豪,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并懂得劳动是创造的源泉。当自己的成果给别人带幸福时,孩子才真正懂得了劳动的价值,才会热爱劳动。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能跟形势,走过场,切切实实引导孩子做成一件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追求结果。知识。孩子到学校固然是学习知识的。但“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P117)“最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P174)让学生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保守学生的成绩隐私,不把学生的低分通知家长,不在教室粘贴分数,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直着腰杆学习,挺起胸膛做人。情感。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既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英雄主义情感,还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在和平年代,普普通通人更需要的是善良、热忱和同情心。“如何让培养善良、热忱和同情心,集体精神突发的热情对对培养同情心起着巨大的作用”(P254)。我们在教育中,不仅要积极参与国庆活动、升旗仪式,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科学发展资料展,而且还要带领学生走进贫困村、贫困家庭,甚至走近不幸遭受天灾人祸的人,让孩子在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世界上还是存在贫富差距,存在痛苦,存在不幸,从而触动心灵,产生同情,一个具有同情心的孩子,心中对祖国未来的责任感就越强.。小心。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的一段教诲令人深思。“教师与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东西那是一朵挂着露珠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被抖落我们时时刻刻需要的是这种审慎态度。”这段文字道出了教师的育人工作是精细而小心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幼体,他们的心灵、情感都很娇嫩、脆弱。他们需要的是阳光雨露而不是急风骤雨,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和风细雨,要善于通过孩子的眼神、表情揣摩孩子的心理,掂量他们能承受的份量,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恶语伤人,要知道露珠抖落是无法再捡起的。细心。一个母亲知道婴儿不舒服,往往不是通过仪器鉴别,而是通过细心的观察、体验。我们要做到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的爱学生,就要细心观察孩子,体验他们的情感世界,尤其是孩子的痛苦。“不管孩子的痛苦根源是什么,其中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在忧郁悲哀的眼里令人惊讶地流露出不是孩子应有的沉思、冷漠,苦闷和孤独。”(P252)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刻都应该是细心地,留心孩子的细微变化,掌握情况,在学生无助、痛苦、无奈时及时给予精神的力量,心灵的安慰。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老师不仅是长者,更是自己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同时,教师的细腻也会感染孩子,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细腻感情,提高情商。育人三部曲给教师教书育人引领了方向,吃透“三部曲”、领悟“三部曲”、运用“三部曲”的老师,一定会谱写出教书育人的优美乐曲。经典的东西需要经久不息地研读,琢磨,初读理解不深,累笔赘言,贻笑大方。一部用爱写成的教育诗篇(日记449)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随感2010年4月1日2006年2月5日,在潍坊奎文教育书店,我购得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其中第一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刚打开几页,就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从来没有一部教育著作在我读后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引起我心灵的巨大震憾。都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纪著名的教育大师,在我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之后,确实让我对他肃然起敬。该书于1969年出版,据说出版后不久即引起轰动,1973年获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协会一等奖,1974年获得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连续重印20多次,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精彩生动的语言记录了5年中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有他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他对孩子们的爱,更有他对孩子们实施的爱的教育。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谈论,也没有生涩的理论,朴实的词句,真情的流露,通篇都是爱的激情的流淌。虽然已过去4年多时间,但今天再次捧读此书时,仍然想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与朋友们共享。用无限的爱心来感染和教育孩子“爱”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灵魂,正如书名“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孩子们。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就开明宗义地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5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终生这样去做的。1935年,苏霍姆林斯基因病中断学业后,即回家乡担任了小学老师,后来通过函授学习先后获得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书。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奔赴前线,后来受了重伤。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担任了区教育局长。1947年,他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1948年起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直到1970年逝世,他在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整整32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11页)孩子一进入学校,教师们要做的第一件就是先考察孩子。“要想很好地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18页)作者在第一部分第三节“我的学生们的家长”一文中,就详细列举了他班内28名新生的家庭情况和个人外貌特点。他凭着自己对孩子的满腔的热爱、敏感的心灵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在和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中直接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还通过他们的家庭来获知每个孩子的生活境遇、性格、想法、个性及形成原因,这样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在新生入学后,我们就要尽可能地早熟悉学生,熟悉他们的家庭状况,这样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刚担任校长时,前苏联战争刚刚结束,人们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特别是战争直接为许多孩子的家庭和性格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因此他对孩子的爱还表现在十分关注困难学生的培养与转化上。他说:“对那些因悲惨遭遇而心灵蒙受了创伤的孩子,要给以特别的关注。”(54页)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中,有大量的篇幅是介绍转化困难学生的实例。他在帕夫雷什中学近30年的校长工作期间,曾转化了107名原来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儿童,后来都成了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其中有13人还受到了高等教育。(给教师的建议505页)苏霍姆林斯基转化困难生的做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把课上在大自然中苏霍姆林斯基和和老师们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上课。在书中,作者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定期组织孩子们到蓝天之下,读大自然之书。村外离学校不远处有一个树木丛生的峡谷,峡谷坡中有一个山洞,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的“幻想角”(44页),他常常带领孩子们来这里上课。苏霍姆林斯基和老师们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独特的创造实验室,定期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欣赏景色,锻炼身体,发展智力,参与劳动,提高修养。“我竭力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在没打开书本去按章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33页)校园内的风景点、植物园和草坪等地方,作者形象地称为“绿色教室”(125页)。作者经常带领孩子们来“绿色教室”上课。他说:“一年大约有40%的课我们不是在屋子里,而是在绿色教室里上的。其余60%的课,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绿色实验室和暖房里上的。绿色实验室,这是单独的一所房子,四周种满了树木和葡萄。”(125页)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怎能不会感兴趣呢?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们也应当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杜绝那种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读死书的做法,到田间去,到大自然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到大自然中去上课,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增进健康,作者认为“大自然健康的源泉”,(50页)他一再要求孩子们晚上开着窗户睡觉,夏天赤着双脚走路,到深水湖里学游泳,这在今天对我们来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用美的教育方式开启学生美的心灵孩子们进入学校之后,苏霍姆林斯基和他和老师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有趣的教育方式,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打开他们美的心灵。他们先不教孩子去学习知识,而是先给他们讲童话故事,引导孩子们走向思维和语言的源泉。他说:“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作者形象地比喻童话是“吹燃孩子思想和言语火花的清新微风。”(33页)他还经常引导孩子听音乐,到大自然中去画画,让他们先感受各种自然之美。他说:“音乐、旋律、乐音之美是人的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心灵高尚和精神纯洁的源泉。”(66页)“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67页)多么精辟的语言!他们就是这样通过引导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画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能力。他们还把孩子们喜欢的音乐作品汇编成集,叫做“音乐宝盒”。孩子们逐渐长大后,苏霍姆林斯基就引导孩子们去编写童话故事,他认为,“创作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最有趣的和富有诗意的创造性劳动。”(193页)并让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手风琴和小提琴。他非常欣赏的一个谚语是:“手中拿着小提琴,人就不可能做坏事”。他非常注重用美的教育方式来启迪学生美的心灵。后来苏霍姆林斯基就引导学生们来创造美,他要求每个班都要建设“美丽角”,学校也创建全校性的“美丽角”学校教学大楼旁边的一个玫瑰园。他要求“大家都到这儿来欣赏大自然和劳动来创造美”。(239页)并引导学生从劳动中感受快乐。在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的今天,在我们的大多数学校,美育教学还远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这样去高度重视。他们的这些做法,不也很值得今天的我们来认真学习吗?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和写作同开启学生美的心灵相联系,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孩子们欣赏童话之后,开始引导他们编写童话故事,为此,他们在学校内设立了“童话室”,“我有意使童话室的各个角落里尽可能有多种多样相互产生某种现实的、或幻想性联系的东西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192页)后来他们又建造了一个“奇异海岛”一个能使孩子们生活在游乐世界中的奇异场所。他们编写童话的主要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自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引导他们编写观察作文。教孩子们在感觉和体验诗歌的基础上,逐步学习诗歌创作。学习诗歌创作的目的也非常明确:“教孩子进行诗歌创作不应以培养少年诗人为目的,而应当以促使每一颗少年的心趋于高尚为目的。”(231页)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书在儿童精神生活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207页)于是他们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每一两周就要从图书室借走一本书,并指导他们进行朗诵。要求每个学生都建立读书笔记本,他们形象地称之为“词汇匣”,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与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老师们还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耐心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选择读物和表情朗读,并分别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人道主义、英雄主义作品和童话、诗歌、寓言等,学校还设立了图书节、语文节等活动,组织语文和朗读小组,并大力倡导学生和家庭进行藏书。“我尽力使每个孩子逐步补充自己的藏书,使阅读成为孩子最大的精神上的需求。”(214页)有不少孩子的家庭藏书在500册以上。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和书籍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明智的教导者。”(同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导学生阅读、关注学生阅读的做法与观点都非常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学习。设立各种教育节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苏霍姆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