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号11831130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莲鹤方壶赏析学生姓名李凤班级艺术11班学号11831130指导教师闫建斌艺术系2012年05月 23 日摘 要中国工艺美术史就要结课了,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历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在课上看到也不少精美的作品,不得不感慨中国不愧为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实在是非常智慧,能制造出精美绝伦的作品。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第一次看到其图片就不得不为之倾倒。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于是面对如此国宝,禁不住四处寻找资料,以期待对其有些许了解,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关键词:莲鹤方壶 造型和纹饰 文化交融 分铸法正 文 这学期突然对史类的学科很感兴趣,对于一个学室内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包括建筑史、园林史、美术史都必须要了解的。“告诉我,历史用什么用?”每个人在学习历史前都会这样问,毕竟历史离我们这么遥远。历史之用在于以古鉴今,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声称:“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则简明扼要的概括说:“人是有历史的动物。”“学史可以使人明智”,通过总结历史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史学提供了一种特有的训练,让人从一些看似枯燥无味的史料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特有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正因为如此,衡量历史学的作用与价值,不能简单地以实用主义为标杆,所有冠冕堂皇的话虽然都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好,但之于我来说,学习历史首先是为了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再者就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但最重要的就是:超越他们。我们的古人在以前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都能运用智慧制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没理由到我们现代反倒丢了祖宗的智慧,而且我们还要做到更好。上完工艺美的课,有两样作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气势恢宏的秦始皇兵马俑,俊美飘逸的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Lotus and crane rectangular hu)是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时期铜器、青铜器,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这两件莲鹤方壶原本是一对,它们硕大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对莲鹤方壶的发现、收藏和流传,却有着曲折传奇的经历,方壶的背后,也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一、国宝重见天日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南郊的新郑还是郑国的国都。公元前375年,韩国军队把新郑团团包围,新郑城下,旌旗招展,号角齐鸣,在韩国大军的强大攻势下,郑国很快就灭亡了。之后,过了140多年,到了公元前230年,韩国又被强大的秦国消灭,新郑这个都城废弃了,昔日繁华的郑韩故城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随着时光的流逝,朝代的变迁,曾经发生在郑国的往事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1923年,石破天惊,世人的目光被偶然发生的事件吸引到了新郑市李家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话还要从这一年的8月说起。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乡绅李锐家的菜园里,由于干旱,蔬菜已经打蔫了,李锐决定在菜园里打一口井。 这位绅士怎么也没有想到,菜园的下面就是当年郑国的大墓,大墓里曾安睡的是郑国国君。李锐竟挖出了不少青铜器,他挑选了几件比较完整的铜鼎去卖,发了一笔财。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李锐挖到宝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县里,县里马上派人来制止,李锐非但不听,反而挖得更起劲了。 说来也巧,恰逢此时,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来新郑巡访,听说了李锐挖宝的消息,马上出面阻止,收缴了挖出的国宝,追回了被卖的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共出土青铜器100多件。 对于如何处理这批珍贵文物,靳云鹗的态度十分明确,“钟鼎重器,尊彝宝物,应该归于公家。” 靳云鹗的义举博得了一片赞扬声,当时的河南省议会致函靳云鹗:“公道主张,至深钦感,肃此鸣谢。” 靳云鹗派人把挖出的古物统统装上车,武装押运到省城开封,交给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 文物运抵开封时,城里城外张灯结彩,男女老少沿途欢迎,气氛异常热烈。河南古物保存所郑重其事地接收了文物。河南古物保存所就是现在河南博物院的前身,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郑公大墓出土文物,也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首批收藏。 郑公大墓出土文物运到开封后,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推荐山东的二位技师将破碎的大部分铜器进行了修复。以当时的河南博物馆馆长关百益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对这批文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著录,出版了四部有关的专著和图录,一时名声大振,时人称之为“新郑彝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各地相继沦陷。危急时刻,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河南博物馆选取新郑彝器在内的部分馆藏文物,分装为68箱,由开封经郑州南下,运抵武汉,暂存在法租界内。然而形势急转直下,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武汉也危在旦夕。河南博物馆深感暂存在武汉法租界的文物已无安全保障,几经商议,河南省政府再次决定,将文物运入四川。1938年11月25日,河南文物由汉口乘客轮抵达重庆,保存在磁器口中央大学校舍内。 1945年抗战胜利,然而不久内战烽烟又起,铁路中断,交通阻隔,河南存渝古物一直没有回归的机会。世事变化如沧海桑田,内战打了三年,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计划把河南博物馆文物全部运往台湾,但是由于战局迅速发展,打破了这个计划。一部分文物被装上飞机运到了台湾,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另一部分文物来不及运走,被留在了重庆。 1950年,河南省代表会同国家文化部代表共同来到重庆,接收国民党政府在撤退前没有来得及运走的河南博物馆文物。文化部挑选新郑、辉县出土的青铜器51件调往首都北京,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莲鹤方壶中的一只被调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一只被运回河南,现在保存在河南博物院。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打箱封条,还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 至此,1923年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分散在三地,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四家博物馆收藏。 在新郑市文物局的院子里,矗立着一件巨大的莲鹤方壶塑像,如今它已经成为新郑市文物局的标志。 在出土莲鹤方壶的地方新郑市,已经建立起巨大的标志墙,上面书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昔日的郑韩故城早在1961年3月4日就已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单位,得到了精心的保护。 二、莲鹤方壶细节赏析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等等,莲鹤方壶就是东周时期的代表器物。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颈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飞龙,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似乎在倾其全力承托重器。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方壶通体满饰蟠螭纹,这些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壶上物像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当然,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乃是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以及伫立莲瓣中央一只立鹤。仙鹤亭亭玉立,双翼舒展,引颈欲鸣,表现出的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因此莲鹤方壶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说明郑国的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器铸造工艺,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莲鹤方壶是春秋青铜艺苑中的一株奇葩;物象众多,杂而不乱,立鹤走兽,动静相辅,雕文刻画,各具神情,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地研究:(1)莲鹤方壶有冠盖和一立鹤(如图一)其冠盖由双层盛开的20个莲荷瓣组成,瓣叶镂空。这肥硕盛开的莲花中央有一活动小盖,仙鹤站立于花芯,似鸣似舞。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花一鸟,搭配极其巧妙!“特别是盖上的莲与鹤饰更具魅力与情趣,站立之鹤,展其双翼,引颈欲鸣,有着活泼凝重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青铜艺匠对鹤的雕塑尤为成功,其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声,它就会振翅惊飞。 图一 图二“龙耳莲鹤壶上的莲瓣装饰,在以饕餮、夔龙为青铜器主要装饰的商周时代、是见不到的。这种以植物形象为装饰的作风,也是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例如,已知的有鲁大司徒铺与龙耳莲瓣等,器上都有莲瓣装饰。”“莲瓣纹的壶盖造型,其源流可追溯到西周晚期。传于1941年出上于陕西扶风的梁其方壶,其主题花纹为夔龙纹,盖顶以周立体的环带纹为饰,颇似后来的莲瓣;传世的曾伯绮壶,同样是这样的造型,容庚直称其为莲瓣形;1994年山西侯马天马一曲村晋侯墓地M8出土的两件铜方壶,壶盖上亦有与莲瓣接近的立体环带纹饰物。由此可见,这种莲瓣纹的装饰,是从西周环带纹饰物不断演变而来的新形式。”另外,莲花一向被认为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不对的;它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以鸟为盖顶的装饰,似乎是晋国青铜器的风格。如山西大马一曲村一晋侯墓地M63出土的一件方座筒形器的器盖上就有一只立鸟;M62出土的一件圆壶盖上也有一只立鸟;M31出上的盔盖顶上同样以立鸟为饰娜。这种立鸟的装饰,在晋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很难找到,很可能是受到晋国铜器的影响。”参考文献1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方壶,中国博物馆,2009年 01期,张得水,李丽娜2龙耳莲鹤铜壶,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 01期,金珣3. 人面鱼纹彩陶饕餮食人卣莲鹤方壶古代图饰艺术中的人文意象嬗变,艺术研究,赵忠山4. 古代青铜器,文物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1版,杜廼松5. 追踪“莲鹤方壶”,中州今古,2004年03期,唐善普6. 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新郑古器之一二考核,上海大东书局 1931年版,郭沫若7. 新郑器群三考,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大象出版社,2001年,夏志峰莲鹤方壶中雕饰的鹤, 不仅是一种象征和寄寓, 而且是一种审美空白的创造。“莲鹤方壶标识的鹤文化在人文意象的嬗变过程中意义重大。”莲鹤方壶上的鹤是写实的,不要小看这一次小小的写实;因为它之前的青铜器上的动物都是被神话了的!它之后的战国,写实成为大流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划时代的艺术,它打破了皇权禁锢;引来的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诸子百家自此先后登上历史的大舞台。 (2)盖边饰窃曲纹,两兽首尾部相连,连接处有一目纹(如图二和图三)。窃曲纹(盖边):青铜器上装饰纹样之一。纹饰的基本特点是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形似兽体而不辨首尾。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旧以为上述纹饰即窃曲纹,实为兽体变形的图案,故也称“兽体变形纹”。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仍沿用。 图三(3)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龙回首反顾,增加了器皿的生动性!两角竖起,躯干起伏,尾端上卷,镂空鳞纹。“双耳有一种凌子云气,入于深泉的雄伟气魄。” 图四 (尾部上卷 镂空鳞纹)(4)器身长颈、垂腹、壶腹部满饰蟠螭纹,布局均衡对称,纠结盘绕,环状乳关节清晰。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图五 图六壶腹部满饰蟠螭纹。它是青铜器上装饰纹样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蟠螭纹,或简称螭文,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镂”。一些古籍中也说螭属龙。青铜器图案中的螭有的有角、有的无角,以后者为多。在铜器中多作为主题纹饰,作张口,卷尾,螭屈形态。以相互衔接连续的螭纹,饰在器物的颈或腹上。 腹部四周各攀附一立体小兽,腹前后上部各有一组相互缠绕的三兽。壶腹的最大径在整个器皿的扁下部, 这就很好的增加了全器的稳定性。(参看图五) 四隅以伏兽代替扉棱,四兽亦曲顾回首,两角卷曲,角端分歧,肩生双翼,并留长尾“而四周的四只神兽,是带翅膀的。在西方,神兽有翅膀不稀罕,但在中国!莲鹤方壶却是第一次。”(5) 壶底有圈足,下压两个卷尾兽,两兽突伸两角,张口咋舌,倾其全力承托重器,作不胜承压之状。器身所饰群龙、足下所饰之双翼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郭沫若先生曾对该壶予以极高评价,他说:“此壶全身均浓重奇诡之传统花,予人以无名之压迫,几可窒息。乃于壶盖之周骈列莲瓣二层,以植物为图案,器在秦汉以前者,已为余所仅见之一例。而于莲瓣之中央复立一清新俊逸之白鹤,翔其双翅,单其一足,微隙其啄作欲鸣之状,余谓业乃时代精神之一象征也。此鹤初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蹰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此正春秋初年由殷周半神话时代脱出时,一切社会情形及精神文化之一如实表现。”莲鹤方壶的破旧立新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显示出奴隶制行将崩溃,封建制就要形成。在艺术风格上不仅反映出东周时期雕塑艺术发展所带来的清新气息,而且也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变化。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新郑彝器,还向我们展现了郑国青铜器的特征。读过春秋经传的人都知道,当时的郑国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朝晋暮楚,在夹缝中求生存,形势十分艰难。春秋中期以后,中原之晋,南方之楚,在文化上也各自形成中心,这也明显影响在青铜器上。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接近于以晋墓出土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楚墓器物的楚文化因素。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南传和楚文化北传的第一驿站。 楚地浪漫的风格,使许多受这种风格影响的器物都具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反映在艺术造型上,则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这件莲鹤方壶正是东周这一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 二、莲鹤方壶的铸造方法它是用泥土作模型,经焙烧,翻制陶范,零件分别预铸,整体合铸而成的。莲鹤铸在一块平板上,可以单独取下。二十莲花瓣预铸,再与盖的主体范拼合浅铸,双耳及杯、腹四角飞龙,颈前后蟠龙以及二龙足,都是预先铸成,再与器的主体合铸。壶顶的仙鹤和双龙耳与器身主体都是采用分铸法。“华觉民认为莲鹤方壶的制作,就是在器壁预铸凸榫,然后再焊接的方式。即先在壶腹铸上较长的方桦,于先铸成的壶耳附件空腔内,倒人熔铸的焊料,凝固后即与器体连接。这种在器壁处预铸凸榫、插入附件内的做法,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较为常见的焊接方式。”既显示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青铜器上动物造型肖像化的潮流。“分铸法的铸造技术,是指青铜器物的主体与其附件如耳、銴、足、柱等分开铸造或一件青铜器物整体经先后两次以上铸造而成的一种铸造工艺。它是对整体造型较为复杂,某些构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半年韶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赴外地院校招聘专任教师6人(第二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管理转移申请书
- 2025-2030工业清洗机器人替代传统除尘方式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气体现场制气模式经济半径测算研究报告
- 特大疾病救助申请书
- 发布网络软文合同书5篇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采集终端边缘计算能力与协议适配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治理框架与价值变现模式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场景扩展与价值挖掘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功能演进与行业解决方案报告
-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高纯铝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真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2025-2026秋学生国旗下演讲稿:第4周涵养文明习惯点亮成长底色-养成教育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小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 锅炉空预器清洗方案
- 《霜降-二十四节气》 课件
-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 冶金行业应用产品介绍(应用)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