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学裱画者的明灯.doc_第1页
新初学裱画者的明灯.doc_第2页
新初学裱画者的明灯.doc_第3页
新初学裱画者的明灯.doc_第4页
新初学裱画者的明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bs/viewthread.php?tid=156626&extra=page%3D1/bbs/viewthread.php?tid=133823&extra=page%3D1/bbs/viewthread.php?tid=158075&extra=page%3D1新初学裱画者的明灯之一雅昌艺术博客-r#t.g0g,R雅昌艺术博客%Za/w-ElNV煮浆与托底雅昌艺术博客z2Z;H#U8u5p n$sE)g6iJ8Cnd3l0雅昌艺术博客K8TI7x5de;gkw:di%R各位,当你很想有裱画技术的时侯,初学书画装裱者自然而然地想到找一些裱画的书籍来看看,在购买书本后就会依样而操作,热情之高,希望很快就有很好的成绩,就可以为生存而操劳。但没过多长时间就热情冷凝下来,怀疑自已的能力而投降了,这是为什么?因为裱画书籍是记载裱画的全过程,是给懂得装裱者看的、或是著书者留有一手而故弄言虚,让读者走入迷宫。有鉴于此,此初学裱画者的明灯意图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指导各位初学裱画的朋友。C.INj nG6y如果你真的想学裱画,我建议你投入少之又小的成本去试试:1GNr/p%p,lW0 1.购买一把钟形的中号棕扫,价钱约912元。雅昌艺术博客2UW)H,P3n.X2.购买一把羊毛排笔扫,20头的为佳,毛长78厘米,价钱约1015元。i:y3o .T03.购买20张四尺四川夹江县出的低挡宣纸。雅昌艺术博客nJO qB一张90cm方形的台,一处家里能让你在墙壁贴纸而又不影响美观的墙壁。那我就要恭喜你了,你有可能会成为裱画师了。(除非你不继续学)雅昌艺术博客7kF#jRO|p$mC雅昌艺术博客)Y6FlG!o裱画师苏邵敬裱画语录:呀呀学语是婴孩,有谁能猜其命运。*|4M tOW0雅昌艺术博客.K._(?2b3 S X3%iUWa浆糊的煮法:初学裱画者选购面粉只要最低价值的面粉即可,购买一斤面粉回来,倒一半入大碗内,加入清水,搞拌和面,水分应适量,过软时加入面粉再搞拌,形成一面粉山状。另取一面盆直径40cm左右装入清水,右手捏面团一小块拿着放入水中捏洗,直至成面筋状,拿起离水将面筋放入另一只大碗内(可煮熟作莱吃)。待全部面粉捏去面筋后,面盆内的清水己成面粉水,面粉水经沉淀之后呈浅黄色,每天要更换水,约三至七次变清后,即可以试煮浆糊了。雅昌艺术博客 ;z1%bKZW 煮浆糊的步骤:先用木板制作一搞浆捧如船浆状,选用家中一大口锅一个洗净油污。倒入面粉水,加入清水少量,明火烧煮,搞浆捧顺时针转动搞拌,随着温度升高,浆水受热而成浓糊状,以有气泡出现为准,过一分钟即熟(量多适当延时)。放入有盖的桶内凉透。以上煮糊法是初学者使用,并没有教你加入防腐的化学物质。这并不影响操作练习裱画,只是浆糊保存时间不长。本人并非留有一手,防腐的化学物也是要用钱来买的呵,初学者无需要急于花费。待真正有兴趣做裱画师才学不迟。$Z_#FAS-Cg|xrp0开浆水方法:用盆将冷了的浆糊放入盆中,持捧搅匀,加入少许的水令浆糊略稀,再加水,成浆水状。雅昌艺术博客.XtP5)u宣纸的裁割:取四尺宣纸三张,长:138cm,宽68cm,将它分成四份尺寸是:长68cm,宽34cm。共12张小宣纸。将它分成三份尺寸是:长68cm,宽46cm雅昌艺术博客)b2O W+v/hEH,X ta宣纸的托底:此为裱画的第一道工序。此法为日后的裱托字画的基础,不可忽视。aY-Vh放一张小宣纸在台面上,取一盆水,用棕扫插入盆水中抽起甩去多余的水,向小宣纸洒去水点如小雨点(或可用喷水壶),让它湿后略伸展,右手执羊毛排扫插入浆水中提起向在台面上的宣纸扫去。先从右边向上扫一笔,向下近身方向拖一笔,以有浆水为度。再重复插入浆水提起向在台面上的宣纸接着上一笔的浆水、横向左中间位置从右到左扫去20公分左右。成横放的丁字形态。第三笔是在横放的丁的左上角向45度角度扫去,第四笔在左下角向下扫去,此时好似一横放的不字,将横放的不字无浆水的位置补扫一次,此时是一段有浆水,一段无浆水的宣纸,继续重复以上丁不的做法,满纸都有浆水而又均匀时即可压扫另一张宣纸在它上面,此宣纸为托心纸,托心纸洒上少许水点略伸展(夹江县出的宣纸要喷洒水点),用小木杆挑起,纸尾在上面,左手执小木杆连纸用手指压着,右手执垂下的近身的纸角,另一角向台面上的宣纸右上角贴合,右手拉直宣纸并对齐纸边放下纸角。右手拿棕扫上下(即推前拉后)刷扫宣纸徐徐向左,如同N形。直至全张宣纸压扫完毕。雅昌艺术博客5lg,?.h9Bpn四边加浆水路一周1cm宽,左手执一角,手背托纸母指与食指挟着宣纸角,右手母指和食指夹棕扫垫入宣纸下,另三手指在宣纸面压挟着,两手同时举高让宣纸离台,转向墙壁贴上,周围牢固即可,过一夜干透即可下壁。feaee|,jr0如果你将12张宣纸都粘贴成6张二层宣纸,都干透了,这时你想下壁,就用一片簿竹片造成前尖状的起纸(又名起子),将6张二层宣纸下壁。你可以查看你的作业,如果有以下的问题,(1)皱褶很多;(2)宣纸某处开冽成半圆状;(3)末下壁时就见有一边或两边离开墙壁;(4)卷后发现有离层;(5)某处扫烂了宣纸。O+I*O7C4+Y:ar0第(1)皱褶很多,会跟着你一段时间,并不急于马上解决。渐渐就会减少。/Ic8u1e3KK0第(2)宣纸某处开冽成半圆状;在第二次的托底应以注意,解决方法:扫浆水后,仔细查看一片,扫浆簿均匀为准。出现问题是某处浆水过厚,干操时被拉烂。雅昌艺术博客2G!q+Xd4h*G)p4s0LEA第(3)末下壁时即见有一边或两边离开壁;如果你的墙壁有厚灰就有这问题,铲去它,如里是木板壁而又有这问题,这是你四边加浆水一周1cm宽时不小心某条边浆不够浆,引起纸张干操时被拉离。下次做时注意它。:IYM.R*F(o0第(4)卷后发现有离层;问题是浆水太稀,缺少粘性下次做时注意加水少点。再试,会有改善。雅昌艺术博客TdyK#Hr-s+第(5)某处扫烂了宣纸;这问题初学都会出现,心静一点,烂了不用怕。补补它,原因是你是新手,棕扫棕毛还很锋利,容易刮烂宣纸。(可把棕扫毛锋磨圆)雅昌艺术博客w)xM%w最后,如果你认为还想继续重复以上的做法,宣纸的尺寸放宽一些,四尺开三张宣纸,练练托纸。最后的目标是四尺全张宣纸都可以完好无损地托裱好。以上就如同小孩学步一样,刚迈出了裱画第一步。祝贺你,你开始朝我走来了。雅昌艺术博客4Z58XyZ1MF/#B Ic#G&H!WQ0初学裱画者的明灯之二9sBBE2Z/S0N8F)z 5K0裁方练习裱画师苏邵敬裱画语录:今天的你,就是昨天的我。明天,我希望与你同步;后天,祈望你将超越我。雅昌艺术博客 G:IZj%Zg3s你若能够坚持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去做这基础的裱画托底,在这里我不去思考你的动机。但我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你现在想用很短的时间去完成应该用七八年时间才走过来的裱画之路,那是有点天真了。如果你能坚持地练习裱画,前途是有的。雅昌艺术博客 R/u!AKL前面所用过的托过的宣纸,我建议你为你的作业编上日期和序号,以便查看你的成绩进步与否。当你练习到一定的时间后,会发现咋天托底的作业比以前托底的作业要好一点,缺点少了。恭喜你。裁方的练习:在做这一个练习之前,建议你寻找一件5mm厚的玻璃作为裁板,如果你是有看裱画书的话,你会有疑问:别人教人用木质的裁扳,为什么你教人用玻璃作裁扳?这问题我不想与人争论,反正我感到好用我就希望别人也用,你可以同时间用两种不同的裁扳以作比较。5mm厚的玻璃,长要有1米以上,宽要20cm。购买一把小号的裁纸刀,可换刀片的那种。一把1米以上的有机玻璃直尺。这时你可以练习裱画中的裁方了。你将5mm厚的玻璃摆在台面上,抽取一张托了的宣纸放在5mm厚的玻璃上,纸边在玻璃中间,拿1米的有机玻璃直尺压着宣纸的纸边左手食指和母指叉开,手的虎口向自己按着机玻璃直尺,右手拿裁纸刀推出刀片3cm以直尺为准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拖裁30cm,刀身与玻璃的角度约15度左右。左手所按的位置是要拖裁30cm的中间,右手仃,左手移动到另一段位置继续按着有机玻璃直尺,再拖裁30cm,余下的做法相同。第一边68cm巳经裁好,把有机玻璃直尺移开,将宣纸按90度角转动,以巳经裁好的边为准折叠向另一边右手拿裁纸刀划一小记号,打开放在5mm厚的玻璃上,纸边在玻璃中间,重复上一次的工序。裁好后,有机玻璃直尺压纸中间将宣纸长条状地折叠,划两记号在两短边上,打开,将宣纸按90度角转动,用有机玻璃直尺压着有记号的位置右手拿裁纸刀推出刀片3cm以直尺为准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拖裁一次,另一短边做法一样。雅昌艺术博客P0d,s vh/_你有出现以下问题:雅昌艺术博客g*c-|g(b(1)裁纸不断。(2)裁纸刀划上有机玻璃直尺。I0l yo2E KirB0(3)裁纸刀割手。解决方法:(1)裁纸不断:用力不均匀,均匀用力。刀口不利,折断不利的那一小段。(2)裁纸刀划上有机玻璃直尺:裁纸刀与有机玻璃直尺要有角度约5度,这样就不划上有机玻璃直尺。(3)裁纸刀割手:有第二点问题自然就会有第三点,解决了第二点问题,第三点问题就不存在了。雅昌艺术博客$_c(Dx9H5?7!z你重复以上的裁纸方法,多裁些,对日后的工序有好处。雅昌艺术博客fX:X.T mx#sy雅昌艺术博客!U$Tk T:lRP初学裱画者的明灯之三 绫的衬法 裱画师苏邵敬裱画语录:今晨的播种,辛勤的劳动,秋季的收获,只需数月。裱画的播种,辛勤的练习,几十年后的收获,你等得到么? 关于绫的衬法:绫是丝织品,分白绫和色绫。分辨绫的底与面的方法:底亮花暗为面。多看自然能分底面。绫以匹为计算单位,现时购买多以米计算,购绫回来后要把两边的绫口抽丝剪齐。绫底向上,右边离台边2cm均匀扫浆水,浆水比托底时用浆要稠些,(在此一时难以语言来指导,留意日后的文章。)轻扫浆水,均匀。长到台的左边(或你购回来的长度)预留2cm。查看四边是否成直线,基本直即可。 托绫的宣纸用安徽出的宣纸裁割去宣纸的头尾成直角,一张宣纸不够长,再加接宣纸。 绫扫浆水后,压扫衬纸如托底一口气扫完一张宣纸,用羊毛排笔粘少许浆水扫在宣纸的接口上约2mm,另一张宣纸接上时接口1mm扫实。直到完成。 要求:不能有皱褶,不准有气泡。左右突出的1cm废边涂上浆水,上下两长边因绫与宣纸同宽无废边,但绫边有5mm是无图案的,此作废边涂抹上浆水,即可上壁。 【我通常是衬2.40米长一幅的绫,又是一个人完成的,那又如何去上壁呢?在此暂时不述,留作中级的裱画教学时再讲。】 初学者会有以下的问题发生: 其一:绫干后你会发现绫的图案有变形,那是你扫浆时经纬线相交不垂直。 其二:图案的丝线有重叠,那是你恐怕扫不够浆扫得太多了,少扫些,增加信心。 其三:发现绫与衬纸轻轻用力就可分开,宣纸完整地离开绫,那是你的浆水太稀,加浆糊重做一次。 其四:发现绫的图案不清楚,那是与其三相反,浆水过稠,加水吧。 衬绫要多做才可总结经验,才可做好。预祝你能过此一关。初学裱画者的明灯之四 镜片的裱法 裱画师苏邵敬裱画语录:裱画如登山,起步容易攀登难,步步小心莫大意,全神贯注才顺利,脚踩顶峰观四方。 镜片的裱法:你如果经过托底和衬绫的过程,自然地会想到进一步做镜片试试,镜片是装裱的基石。书法和国画都可以做镜片。传统的镜片是八层厚,现时多是四层的,这四层是指:画心一层;托底一层;复背二层共四层。 我建议你用书法作品来试裱一张镜片,以小为好,例如四尺开三的作品,现在就以四尺开三来讲: 镜片画心长68cm、宽36cm,托好底干透下壁以后裁方可能会变小了,其一是纸张并不是直角的四边形,裱画要求是直角的除非特别的作品,我在中级教学的时候会特地开讲,其二是书法家写字时多数留有空白让裱画者去裁割,怎样才恰到好处地裁割呢,通常是左边是书法家预留好的,右边是有多余的,只要留出与左边相等的空位即可。 镜片画心长68cm、宽36cm,配多少绫边和天地呢?如果作品是竖幅的:左右两边是5cm,作品上边的绫我称它为天,天要12cm,作品下边的绫我称它为地,地要8cm。 即是:左右边是长68cm,宽5cm, 天绫长46cm,宽12cm, 地绫长:46cm,宽8cm。 横的镜片绫边尺寸是上下5cm,左右10cm。 这是现时通常的用料裁割尺寸,你可以加多或减少。这并不有太大影响。至于如何才达到最好的尺寸,容我日后在中级教学时讲。 镜片用料裁割好后,你可以把镜片画心反转放在台面上抹浆线。以68cm边开始,先用两层厚的宣纸裁成25cm乘以6cm的宣纸条,宣纸条上抹上稠浆放均匀。左手拿宣纸条左边,右手拿右边放在作品裁好边的背面离边预留1.5mm用右手中指抹浆落1.5mm的位置上长约23cm为第一段。提起宣纸离边预留1.5mm用右手中指抹浆落1.5mm的位置上长约23cm为第二段直到一条长边完成。然后拿一条边是长68cm,宽5cm的绫边,绫面向台与画心有浆处镶贴1.5mm。另一长边相同做法。凉干后裁割齐上下凸出的绫料,接着抹上稠浆在宽36cm的画心天边上,留出左右绫宽5cm不抹浆线,拿天绫长46cm,宽12cm的天绫料向台与画心有浆处镶贴1.5mm,在复压左右的绫边位抹上1.5mm稠浆,将5cm绫边反上贴在天绫上。地绫同天绫做法同。凉干后配上复背用的两层宣纸预留废边,扫浆水,用小木杆挑起复背用的两层宣纸,反复在镜片的背面上,不准有皱褶。上壁待干数天。 镜片干后沿绫边裁割齐后就算完成。各位如果有其他人写的裱画书就会觉得我写的简单了,其实初学者只要简单明白就行。初学裱画者的明灯之五 总结疑难问题 裱画师苏邵敬裱画语录:裱画前路明灯照,勤于苦练收正果。 初学裱画者的明灯,此为第五篇,也是最后的一篇。在此我重复总结初学裱画的朋友的疑难,遇到的问题。 最初托底的时侯,你会常常扫烂托底纸,有时你会觉得自已是很无用,其实是你的手势还未符合裱画要求,你试试左手执小木杆挑纸的高低,过高的角度会令右手执的棕扫的角逼烂湿了的宣纸,此时你应该尽量降低小木杆的高度,低到接近有浆的画心,这样你的成功率就高很多。 另外棕扫的造旧也十分重要,当你新买回来的棕扫并不可能顺手地裱画,你必须改良一下,棕扫新购回来锋口起角,难以使用,用剪刀修剪去边角,形成在棕扫侧面看去同形,再在地上磨滑。再用碱水浸泡1天至2天,更换清水浸泡1天,再换用碱水入锅煮沸15分钟,煮出茶色的水,换清水浸泡1天,洗去碱水晾干。用此法开锋的棕扫变成不新不旧,用起来顺手,用来扫托底和复背多了就不会扫烂宣纸。 再有就是浆的精工煮法(我会在中级的课程中特制讲解)。 托底的练习以前我讲过是从四尺开四(68cm乘以34cm)开始,接着是四尺开三(68cm乘以46cm),再就是四尺开二(68cm乘以68cm)跟着是四尺开二(138cm乘以34cm),最后四尺整纸(138cm乘以68cm)。你用了一百张宣纸就可完成托底的练习。问题是难免出现,逐步解决吧。 托底过程可能出现的皱褶,首先要查看是横皱褶或竖皱褶,横皱褶解决办法:这种问题多是在纸的中部或尾部出现,原因是一开头宣纸的纸边压放落有浆水的画心纸边时并不是成垂直线状。竖皱褶的起因多是棕扫的上下推拉的过程棕扫毛与宣纸磨擦不顺而生成的,解决方法是加大压力扫宣纸,怎样才算加大压力即大力些扫纸,慢慢适应吧,皱褶不论是横皱褶、竖皱褶都要一发现立即扫平。 托底练习的空白宣纸留有用途, 其一:可用来做抹浆糊用的25cm乘以6cm的宣纸条,此宣纸条用后即弃。 其二:日后在做立轴的上地轴时用来较正地轴。 其三:大幅的托底纸可用来复背镜片。 其四:也可用来重揭分开宣纸,为日后重揭古画而预习。 镜片的镶贴接口很多初学者都不可能只接贴1.5mm叠口,那你就放宽点接贴2.5mm叠口。镶贴完成后不要急于接做下一道工序,应停留十分钟让它干透,这样就较好地解决接叠口的拉冽。有些人以为叠口接贴越大越安全,这是一种误解,本人人就曾经试过只接贴0.5mm的叠口,只要它是贴合牢固就无问题, 叠口接贴越大,就越难看。 最后本人再次言明:裱画是一种技术活儿,勤于练习,不耻下问,相信成功源于苦干,相信你是会与我同步。 初学者至此已是小学毕业了,你们该跟随我这裱画师去读中级的裱画课程了。裱画制浆的技巧与保存中级学者的裱画新路径之意是以各位朋友都是有接触到裱画,不论是在其他裱画师中观看到裱画的做法,或者是在网上看过我写的【初学裱画者的明灯】,在裱画技术上应该有所提高,因此,本人特别写上此文以作引导,诚心地把爱好裱画的朋友引导到正道中学习,以让裱画艺术发芽生长,延续中国的裱画艺术。 裱画的材料中有一种材料是装裱者较难掌握的,这就是浆糊,唐朝张彦远讲:“夫金出于山,珠产于泉,取之不已,为天下用;图书岁月既久。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生,可不惜哉”。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在关注着书画作品的命运,也暗示当时有着精良的裱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裱画操作工艺。这其中也包含着制浆糊的技术。浆糊的制作,在装裱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可以讲,裱件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浆糊,人们关注的怎样使裱件既粘合牢固又柔软平整,且能防虫、防霉。就包括浆糊的制作与运用两方面。 古人早就认识到浆糊对裱件的深刻影响,并作了有益的探索。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强调“凡煮糊必去筋”。并提出了在浆糊中掺蜂蜡,达到密润。加入薰陆香末既去虫又牢固的做法。 明周嘉胄装潢志中专有一节讲“治糊”,其方法是“先以花椒熬汤,滤去椒,盛净瓦盆内放冷。将白面逐旋轻轻糁上,令其慢沉,不可搅动,过一夜明早搅匀。如浸数日,每早必搅一次,令过性,淋去原浸椒汤,另放一处,却入白矾末乳香少许,用新水调和,稀稠得中,入冷锅内,用长大擂锤不住手擂转,不令结成块子,方用慢火烧,候熟,就锅切作块子,用原浸椒汤煮之,搅匀再煮,搅不停手,多搅则糊性有力。候熟取起,面上用冷水浸之,常换水可留数月,用之平贴不瓦。” 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则说:“用陈天水一缸,以洁白飞面入水,水气作酸,再易前水,酸尽为度。既爆干,入白矾少许,和秋下陈天水打成团,入锅煮熟,倾置一缸候冷,浸以前水,日须一易,临用入瓷瓦,干杵烂熟,以前水匀薄,大忌浓厚。夏裱治糊十日之前,春秋治糊一月之前。” 对于特殊用途的浆糊,亦有经验传世,如周密志雅堂杂钞说:“粘经缝用生糊,乃是用生豆研极细,以水生调粘之,即不用熟者。”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则讲:“古法用楮树叶、飞面、白笈末三物调合如糊,以之粘接纸缝,永不脱解,过如胶漆之坚。” 浆糊的制作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分别,古代因为还未有化工产品而使用中药防腐,许多裱画的书都有介绍,今天的化工产品如:苯甲酸、苯甲酸钠都有防腐的作用,明矾有凝固的作用。浆糊的制作方法如下: 选用精面粉洗出面筋余下的粉水用来制作浆糊,购买三斤面粉回来,倒一半入大盆内,加入清水,搞拌和面,水分应适量,过软时加入面粉再搞拌,形成一面粉山状。另取一面盆直径40cm左右装入清水,右手捏面团一小块拿着放入水中捏洗,直至成面筋状,离水将面筋放入另一只大碗内(可煮熟作莱吃)。待全部面粉捏去面筋后,面盆内的清水己成面粉水,面粉水经沉淀之后呈浅黄色,每天更换清水,黄水变清后,即可以煮浆糊了,煮之前加入清水搞拌,放入苯甲酸少许,放入明矾少许。使用如船浆状一搞浆捧搞拌浆水,随着水温的升高,浆水慢慢变稠变熟,滚出气泡,再煮一分钟就可以了。此时浆糊结白成糊状,手粘少许浆糊觉得有黏性,此时加入冷开水在浆的面上,封盖存放。此为煮浆法之一。 在有些城市有一种叫澄面的粉状物也是制作食用点心的面粉,在出厂前已提炼除去面筋,这种澄面可煮可用热开水冲熟,煮法同上。热开水冲的方法是:倒出澄面入桶内,放入苯甲酸少许,放入明矾少许。加入清水少许搞拌,用右手拿如船浆状搞浆捧搞拌浆水,左手提一壶已滚的开水慢慢倒入桶内,边倒开水边搞拌浆水顺时转动, 浆水慢慢变稠变熟,此时浆糊结白成糊状,手粘少许浆糊觉得有黏性,此时加入冷开水在浆的面上,封盖存放。此为煮浆法之二。 在广东有一种生粉名为荷花牌生粉,中山市出品,也可以用冲浆法来冲熟它。倒出荷花牌生粉入桶内,放入苯甲酸少许、明矾少许。加入温清水少许搞拌,用右手拿如船浆状搞浆捧搞拌浆水,左手提一壶已滚的开水慢慢倒入桶内,切勿太快,快则成米粒状,边倒开水边搞拌浆水顺时转动, 荷花牌生粉浆水慢慢变稠变熟,此时浆糊结成半透明糊状,手粘少许浆糊觉得有黏性,此时加入冷开水在浆的面上,封盖存放。此生粉以滚的开水冲的方法即可。 在广东还有一种名为石花菜的浆用物,此处暂不讲述留在高级的课程才述。各位留意就是了。 浆糊制成后保全方法:浆面上的头次冷开水只要还有存在,就可以长时间保存。只要看看水份太少的时候补充水份就可以了。如果开始用浆糊,是经常用的就不用放冷开水。长时间不用的时候就补充水进去。新制的浆糊特别黏,通常称之为“火”加之不便掌握稀稠度,因此,冲制后,应立即将其浸泡在清水中,凉透之时方可使用。这样做还能避免因干结而呈浆皮。对于不熟的浆糊,可采用开水浸透的办法予以补救。做法是:在不熟浆糊表层注入热开水,片刻之后,将水倒掉,持木棒用力搅动浆糊。如果尚未达到要求,再以上述方法浸泡,直至浆糊变熟为止。这种补救措施,须在制浆后迅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救措施,否则,便达不到预期效果。浆糊不熟,也难以存放。你也可以参考其他裱画书籍的保存方法来处理。 浆糊四周泛出白沫甚至出现松散现象,即说明浆糊己经变质了,不宜再使用。立轴的装裱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国书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中以立轴为主,立轴的意思是可立挂而也可卷轴之意,中国书画的装裱形式以作品的大小又分条幅和中堂,中堂又衍生出小中堂、大中堂。 以下是常见的裱画品式: (1)一色裱:整幅作品只用一种单色。分镶边和挖嵌两种形态出现。衍生出两边出通天旗杆边的做法。 (2)二色裱:以作品绕一圈为一种颜色,再使用另一种颜色增加长度。通常是作品较为短,用一色裱天地又显得过长而设计的。 (3)三色裱:由二色裱衍生出来的。 (4)纸本绫边裱:以纸本为面,中间镶嵌作品,两边出通天旗杆绫边。 (5)半绫裱:绫圈作品,天地为纸本,两边出通天绫边旗杆。 (6)宣和宋式裱:又称罗汉式。传闻始于宋朝宋徽宗宣和年间。其用料、用色均有具体要求,画心以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圈、湖色绫天地头装饰,隔水高33厘米至40厘米(按天占6,地占4分为上下隔水),绢圈宽2厘米至3厘米,天头高66厘米,地头高40厘米。惊燕的配比方法同二色裱。此种裱式适用于扁而宽、方正的画心。 (7)诗堂裱:作品以短形的为主加以一段宣纸作题字,又名诗堂。此种裱式明清较为盛行,也有人言之为俗气。 立轴的装裱过程: 备料:托底和复背用的宣纸十张,裁切好衬绫的宣纸长度。绫数米,浆糊,天杆地轴一套,画绳,铜眼圈四只。 首先开好托绫的浆糊浆水,细心查看绫的正反面,把反面向上横放,右边的绫头抽丝几根,顺着抽丝空了的痕迹剪齐,然后用浆扫扫浆水二十公分左右抻挣绫料,上下拉直,绫右边绫头挣齐边,余者扫浆水抻挣平绫料,上边和下边绫料边都要拉直成直线,经纬线基本成直角。浆水扫平扫均匀,计算你要衬绫的长度后剪口抽丝,顺着抽丝空了的痕迹剪断,最后扫浆水扫平抻挣平绫边。左手挑起衬绫用的宣纸对齐右边绫边突出废边约1公分,压扫宣纸落绫身,走N形向左移,直至第一张宣纸完全落到绫身上,用浆扫拖浆到宣纸纸口上2毫米,再挑第二张宣纸对着第一张宣纸纸口上2毫米的位置重叠1毫米,用右手拉纸角轻放下,用棕扫压扫宣纸落绫身上走N形向左移,直至第二张宣纸完全落到绫身上。重新压扫全部宣纸一次。要求:不能有皱褶,不准有气泡。左右突出的1cm废边涂上浆糊,上下两长边因绫与宣纸同宽无废边,但绫边有5mm是无图案的,此作废边涂抹上浆糊,即可以上壁。我是衬绫长240cm的,上壁时又如何举起它呢?我通常在右边拿起绫尾的两个角,将尾部拿起来离台折叠成N形并留出绫尾来,右边拿起绫来总长才不过是180cm左右,再加上一张橙子,是足可把240cm的绫上壁,次日干透后下壁。托画心在【初学裱画者的明灯】一文较为详细讲述过,在此不述。 画心托好干透下壁后,裁好画心,镶上局条,局条是用托过的双层宣纸来开料,长度不限,宽是4mm,以绕画心一圈为准,贴叠口是1 mm。将画心正面向天,横放在裱画台面上,裁好绫边宽6cm,绫边长度是画心的长度多出5mm。镶贴在画心局条上留空1.8mm,裁齐绫边6cm的绫边多余的绫,再贴上天地头绫幅。天地头绫的长度是总长减去画心的长度,然后天头绫占百分之六十,地头绫占百分之四十,宽是画心宽加12cm。镶贴好绫边和天地绫后,贴口未干勿移动过多,用宣纸复盖镶贴口,让镶贴口慢些干,使其平直一些。然后开好纸串口, 纸串口的用法是用来上天地杆的,怎样开好纸串口呢?方法是:把镶好的作品长形对叠(例如镶好的作品是长度是220cm,宽是45cm,即叠成长度是220cm宽是22cm),天头绫的上边留2cm,用针划一直线,折好涂抹上浆糊3 mm,贴上一条6cm宽的宣纸,地头绫是留出6cm, 涂抹上浆糊3 mm,贴上一条20cm宽的宣纸,天地串口接口处再贴上白色绫条天串8 cm乘以2cm,地串是10cm乘以2cm上下各两条,位置在天串口和地串口的两边。完成后的裱件被称之为画壳。 经过以上的过程后就可以预备复背了,配好复背纸,复背纸是用两层宣纸贴好上壁干后,裁方好预留四周围的废边2cm, 扫上浆水,用小木杆挑起,用棕扫压扫在画壳上,一般是从天头开始压扫,复背纸的接口在1.5mm以内,一直到完成。在背面天头右上角离串口纸夹口3mm位置贴上一条长是裱件宽的三分之一,宽2.2cm的安徽有色宣纸做签条。然后反过来查看有没有问题,涂抹浆水在废边位置,再贴上壁干燥数天或数月。 裱件干燥后用牛骨起纸捅开下壁,背面向天,磨上川蜡,用砑石砑磨一次或数次,剪去废边。配上天地杆。 天地杆形状是:天杆是方形1.3 cm乘以1.3 cm刨圆两角。地轴是直径3.5cm。天杆齐裱件串口的宽度,包上同色的绫(有棋杆绫边的裱件以棋杆绫边的色相同),天杆钻铜眼洞四个,有均钻,有三分一钻两种方法,均钻是:天杆的长度分五份每份钻一洞,刚好四个小洞。三分一钻是:天杆的长度分三份每份钻一洞,有了两个小洞后,再将两边的两份各再分成三小份,木杆边起第一份钻一小洞,另一边相同。插入四个小铜眼圈,弯曲铜眼圈的脚入木。 地杆的形状是圆形直径是3.5cm。长度大于裱件的宽度3cm,3cm用来安装轴头。购买好轴头后依轴头的内孔锯好地杆的凸出榫头。榫头的封头包上同色的绫(有棋杆绫边的裱件以棋杆绫边的色相同)。用白乳胶粘合轴头。 安装天杆地轴是先上天杆还是先上地轴? 我通常是先上天杆。把裱件正面向台面,天头串口的绫比天杆阔些,把六公分的宣纸掀起,天杆的圆面向上,另一平面压着托绫宣纸那面,用针锥划线,再以线为界线突出2mm用裁纸刀裁去多余的绫面。涂抹上浆糊转贴2mm。 再把裱件反过来竖放,串口位置近自己的身边,把六公分的宣纸纸串同裱件成水平状态,刚才转过边的绫料与六公分的宣纸纸串同裱件成90度角。天杆的圆面向着自己,平面向着转过边的绫料,双手按着木杆转动,最后让平面压着六公分的宣纸纸串,把多余的宣纸用刀裁去。天杆插入四个小铜眼圈,弯曲铜眼圈的脚入木内。天杆的圆面向着自己,平面向着转过边的绫料,把宣纸压着四个小铜眼圈突出过宣纸,用食指挑些浆糊涂抹在天杆的平面上,把宣纸压贴在木杆上粘牢固,再把裱件反过来,再次用食指挑些浆糊涂抹在干杆的平面上贴着宣纸的面上,压贴在转过边的绫料上。再把裱件反过来用手压扫天杆的绫面。 天杆干透后就可穿圆形的画绳了,画绳如何穿过四个小铜眼圈呢?画绳的长度是四个小铜眼圈的距离加14cm。穿法:四个小铜眼圈就如同四个门洞从左起是笫一个接着是二、三、四个门洞,先将画绳折成合成n形两脚一长一短,短的6cm。右手执折着的画绳由一、二两铜眼向左边第一个小铜眼圈穿过,弯形的画绳让一长一短的绳穿过,短的绳头靠近自己的身边,右手执长的画绳头穿过笫二、笫三、笫四个门洞绕到绫面的那一边穿笫三、笫四个门洞之间的圆画绳底下过绕出笫四个门洞从洞外向门洞穿入,最后把画绳拉紧。一、四两小铜眼圈的绳的绕法是相同的,那代表你穿对了。剪与绫面同色的绫条宽8mm涂抹上浆糊封扎画绳,先扎近铜眼圈的位置,然后扎画绳头,再在两扎口之中间加上第三扎口,另一边相同。最后扎扁画带一条在中间,以便用来卷起后绑扎画轴。 地轴的安装是:首先是较棍,即是把轴较准为卷起作品是两边都一齐如刀裁一样。把裱件正面向上竖放,地串口位置近自己的身边,打开夹口,放上夹口接口处,眼晴俯视地杆的边是否与接口平行,左右对齐,双手压卷地轴后退到夹口宣纸尾上,左手按着,右手用食指挑些浆糊涂抹在夹口宣纸尾上,右手挑起宣纸贴在地杆上,先贴中间再贴左右。双手压卷地轴向前卷裱件一半,察看裱件边是否有走向一边,如果有,就是轴是一边直径大过另一边,双手压卷地轴后退到夹口宣纸尾上,剪一张形似船形的夹宣纸,放入轴的一边(即刚才卷试时突出的一边)再试,如果是轮到另一边突出,那是船形的夹宣纸太大,剪去些再试,直到左右都是齐的,将作品反放,突出绫串口6cm, 右手用食指挑些浆糊涂抹在夹口绫上宽5mm。再将作品反放正面向上,左手压着地轴,右手右手挑起绫串口6cm贴在地轴上先贴中间再贴左右。平放一天待干。 立轴的装裱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在大复背后,画心与绫的镶接口较易拉冽。 2另一处的地方是天串接口和地串口接口都有机会拉冽。 3还有四周的废边都有可能因浆糊欠缺而在壁扳上贴不牢固。 防止方法如下:笫一点,复背后喷水在绫的位置让镶接口水份少于四周。笫二点,复背后喷水在天串接口和地串口接口之外处,让接口先乾。第三点,上壁前加多些浆糊在废边,压扫牢固怎样辨别宣纸和书画纸说起宣纸和书画纸,大多数人认为:宣纸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高档书画用纸,而书画纸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普通书画用纸;宣纸一般用来作书画创作,书画纸是书画初入门者的练习用纸。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吸墨性。除此之外,人们对二者的实质性区别不太了解。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厂商为牟取利润,将低档书画纸盖上宣纸印记,用来蒙骗消费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分辨能力,不少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遭到破坏。宣纸与书画纸,虽有相同之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原料成份的不同 宣纸的原料结构是青檀皮和燎草(青檀皮属长纤维,稻草属短纤维),这种原料配比已沿袭了近千年,至今也不曾改变。而书画纸的原料不讲究长短纤维的搭配,取的原料有龙须草、构树皮、竹子等等。 二、制作工艺的不同 宣纸的制作过程分两个阶段:原料制作和纸张制作。原料生产的特点在于:生产周期特长,檀皮和稻草要用山泉水浸泡,经浸渍、蒸煮、拣选、摊晒等加上日晒雨淋露炼漂白等自然天成之功,利用自然之功剔除原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有机成分,使其不受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真正达到天、地、人和一的境界与效果,仅此一项就需要个月。可以说,宣纸的独特,就在于它的原料独特。第二阶段是纸张的制作工艺,自人类有了植物纤维造纸以来,一直保持着竹帘过滤抄捞法进行捞纸;用火墙烘烤、人工揭贴的烘干发晒纸,检验时逐张逐张目测手检。在制作超大规格的宣纸时,其场面蔚为壮观。而书画纸则简单多了,首先是选料简单,而后在制造时的时间短,只有两三天时间,其中的强化漂白使纸中仍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根本经不住岁月的长期考验。 三、使用效果的不同 宣纸的外观很平常,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润墨性强、遇湿遇潮不变形、抗蛀性强、保存寿命长等特点;而书画纸就很难达到这一效果。主要体现在无论是重写还是轻描,都能显示清晰的层次,几笔相交,均留笔痕,笔痕交叉处,浓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画的意境,产生出作品的立体效果。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不仅如此,宣纸在着墨后,由于自身的青檀皮纤维分布均匀,不含杂质,从而不变形、不起拱、不起翘,具有稳定性。宣纸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决定的。原因是原材料经过反复的石灰浸渍、蒸煮和长时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后,化学反应趋于稳定,容易产生质变和虫蛀的木质素已荡然无存。青檀皮的坚韧纤维使得纸张坚固而耐久,现保存完好的历代书画艺术珍品、古籍、文献、印谱,历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纸“纸寿千年”最好的证明。书画纸,只是一种具有润墨特性的普通纸张,是达不到上述效果的。多少年来引来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就拿现当代来说刘海粟、尹瘦石、吴作人、李可染等一大批书画艺术大师来说,他们不顾年迈体弱、路途遥远,专程来厂参观了解宣纸的制作工序,他们感慨地说:我们用了一辈子的宣纸,却不了解宣纸是怎么造的,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来看看,一来为了却心愿,二来是向宣纸工人师傅们表示我们的感激之情,宣纸工人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好的宣纸就没有好的书画作品。并分别以题字、作画的方式来表达对宣纸的感激之情。 四、保存时间的不同 一般的书画纸原料在农民的农闲之际,将其当作一项副业,售给造纸厂换取经济收入。造纸厂家将有些原料制成纯干浆板,再售到各地,用来制造书画纸或文化用纸。这些原料通过破碎、打浆、漂白、烘干等工序,机器流水作业,只需二到三天时间。因其工艺简单并经过强化处理,杂细胞、杂物质含量多,所以有的纸发脆。由于有的原料性质较柔软,被制作成浆板后,只要用水浸泡,会很快溶解。书画纸厂家购回浆板后,由浆板浸泡成糊状,用打浆机将其打匀,即可入槽抄捞。同样,由浆板制成书画纸,也只需几天时间。至于书画纸的润墨性能,则完全在于其自身的易溶特性。和宣纸相比,书画纸的润墨形式表现为:不规则、不匀称,表现不出层次,只是一味地渗透。初学书画者用来练书法较多,如用来练习绘画,就不够理想,纸的特性限制了使用者的构思及想象力。最重要的一点,在纸的抗老化及耐久方面,同宣纸的“墨韵千秋”相比,书画纸无法望其项背,它的保存寿命只在数十年间,如保管不当,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褪色、虫蛀。一些客户反映,他们在八十年代中期用书画纸创作的作品,现已经面目全非,褪色严重,周边遭虫蛀,墨色亦已发灰。他们因为当初贪图便宜或缺乏辨别能力,没有购买到真正的宣纸,才导致如今的后果。 那么,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如何识别宣纸和书画纸呢?一是肉眼分辨法:拿起纸,对着光亮透视,你会发现,纸面上密布着云朵,云朵上有一些丝状物,这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还能发现燎草的筋丝(一张纸上总能有到条)。而龙须草制作的书画纸上不仅没有,相对而言,它表现得过于洁白。二是着墨法,用笔把较淡、淡、较浓、浓的四种墨痕描于纸同一处,观察纸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纸,它能清晰地显示笔痕与层次,而书画纸,在笔痕交叠处显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浓的墨汁后,纸张由于纤维度差,会因难以承受而断裂。所以,人们在鉴别纸张时一定要慎重,不要单凭销售商的片面之词而随便购买,必须在掌握以上基本的鉴别方法后谨慎选购。另外还需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练习特点选购适合自己的载体。新购棕扫怎样才好用棕扫新购回来锋口起角,因出厂前制棕刷者把锋口切齐,因而难以使用,用剪刀修剪去边角,再在地上磨滑。再用碱水浸泡1天至2天,更换清水浸泡1天,再换用碱水入锅煮沸15分钟,换清水浸泡1天,洗去碱水晾干。用此法开锋的棕扫变成不新不旧,用起来顺手,用来扫托底和复背多了就不会扫烂宣纸。【砑石】的巧制作记得离开师傅.自己刚刚独立门户的时候,各种工作还不是很齐全.那时候,师傅送我一个形态比较标准的 鹅卵石 但是,鹅卵石还不是面光的.处于新石状态.想要把新石变成面光石,.就得长年累月的去呀光(指多年呀光后.卵石的一侧会出现比较平滑的石面,形成这种老卵石难求)拿着这快石头.我苦想了一天.最后决定用砂纸一试选用一个面积较大的细砂纸.然后握住 牙石 ,一面用力的来回牙磨呀磨多次后,在换个握石的方向,也就是说把石头调个 个.然后在磨 数变后,.,新石 就会出现一面光滑的老石了.做成后,电致师傅.师傅将此法又告之众师兄弟. 大家如手头有 新鹅石 确只能等呀光数年后方能变 老石 那么不妨试用此法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一) 工作室(亦称装裱间): 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 挣墙(亦称大墙,挣板): 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 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 案台(亦称装裱桌): 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 (四) 晾架(亦称晾竿): 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 拷贝桌: 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 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 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 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 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 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 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 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 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中国书画装裱简史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精神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绘画、文字,大都给制在器物上,镌刻到石头、金属、兽骨以及竹木上,给收藏和传播带来了很大困难。当缣帛(后来的纸张)问世后,绘画技法才得以施展与提高,文字也由单一的实用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缣帛的发明,无疑是推动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促使装裱工艺降生的重要物质条件。而丝织、造纸与书法、绘画的相互作用,又导致了装裱工艺的升华。 如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后来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裱背和装饰书画的技艺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国丰富的艺术遗产、工艺遗产极其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亟待我们加以整理、继承和发展。 一、秦、汉时代书画装裱艺术的出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不久,这个短命的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怒涛中覆灭了。 在楚汉相争中那位斩白蛇而起的刘邦,终于建立了西汉政权。西汉隶书发展,立碑之风盛行,传世的汉碑约有170余种,洋洋大观,灿若星辰。 秦汉绘画艺术是,包括壁画、漆画、画像砖、木板画、木筒画、帛画等。比前秦都有发展。在艺术表现上,力求抓大貌,大势上也能处理较大的场面,塑造出各种不同的形象,但这个时期的绘画尚处在稚拙阶段,还缺乏深入精致的表达能力。 秦、汉已使用简策与帛书。用竹做的叫“简策”,用木做的叫“版牍”。 关于简的制作,古书上也有很清楚的记载,历年来从地下挖掘的实物,也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汉代学者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量知篇中写道“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台湾刘向别录中说:“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曰汗简。”一根竹片叫做“简”,每单根简是组成整部著作的基本单位,一部书往需多根简写成。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处,就叫做“策”,“策”字也可以写成“册”。据说文解字,“册”是象形字,像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一根简容不下许多字,长文章必须用许多简编成策。在当时,一篇文章就是一册,所以“篇”也就是那时的计数单位。如论语二十篇,孟子七篇等。简策上的字是用毛笔沾墨写的,这叫做“笔”,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这叫做“削”。简策使用的时期很长,甲骨文和青铜器上都有“册”字,这说明在公元1300多年之前简策就已有了。它最盛行的时间是从春秋到东汉末年。竹和木是很普遍的材料,用它们来制作书籍,容易得多,便利了人们写作。竹策的诞生为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的五经等书,就是写在简策上的。 但是,简策太重,一部书要人抬、肩扛、车拉,十分不便。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另外一种可代简策的东西帛。于是帛书便应运而生。 前面,我们已对旧中国国时代的帛画做了介绍,这里专门对帛书进行介绍,从中会发现书画装裱艺术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和它那不易被人发现的足迹。 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因帛也有缣、素等名称,所以古人也有称帛书为缣书、素书的。简策和帛书有时并称,例如在墨子中说:“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孟。” 帛书与竹简并行使用,直到东汉时代。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国家图书遭到破坏,军人把帛书拿来做车篷、提囊、口袋,可见当时已经为数不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