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古诗的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目的:1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二、活动过程:(一)、宣布活动规则: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组织、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擂台赛。首先请参赛的四个代表队队长自报队名。(报名、助威)本次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是: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按得分高低分别设立金奖、银奖及鼓励奖。(二)、导入:1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师述):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老师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画一画,进行古诗擂台赛,看看哪个队能获得本场擂台赛的金奖,好吗?(三)竞赛:老师宣布:文化小学四(2)班古诗擂台赛现在开始!1猜:(8个数字,每队任挑2个,说出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3)村晚(蕾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填:(1)、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在空白处填一种植物名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联:(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8个数字、每组任选两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背:(1)、背一首李白的诗: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背一首颂春的诗: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5找:(写在答题板上,多找一句加10分)找一找写有“桃花”的诗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獗鱼肥。(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6画(根据诗意作画):(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高鼎村居特邀评委:各队代表:如梦令 李清照【年代】:宋【内容】: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溪亭:临水的亭台。沈:同“沉”。争:同“怎”。【译文】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1)常记: 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2)溪亭:临水的亭台。(3)日暮:黄昏时候。(4)沉醉:大醉。(5)兴尽:尽了兴致。(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7)回舟:乘船而回。(8)误入:不小心进入。(9)藕花:荷花。(10)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11)惊:惊动。(12)起:飞起来。(13)一滩:一群。(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译文(1)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 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1回, 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2(2)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留恋往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编辑本段如梦令 - 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编辑本段词牌介绍如梦令词牌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单调正体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七句五仄韵一叠韵。3编辑本段格律莺嘴琢花红溜仄平平(仄韵)燕尾剪波绿皱。仄平(叶仄韵)指冷玉笙寒,仄仄平平(句)吹彻小梅春透。仄平平(叶仄韵)依旧,平(叶仄韵)依旧,平(迭句)人与绿杨俱瘦。仄仄平(叶仄韵)编辑本段作品鉴赏讲解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鸥鹭ul”,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ji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简评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2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1后人评价唐圭璋说:李清照如梦令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原为抄本,并非善本,其误抄“尝”为“常”,自是意中事,幸亏宋陈景沂y全芳备祖卷十一荷花门内引此词正作“尝记”,可以纠正乐府雅词之误,由此亦可知全芳备祖之可贵。综观大多选本,凡选清照此词者无不作“常记”,试思常为经常,尝为曾经,作“常”必误无疑,不知何以竟无人深思词意,沿误作“常”,以讹传讹,贻误来学,影响甚大。希望以后选清照此词者,务必以全芳备祖为据,改“常”作“尝”。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宋代女词人(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法,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做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姜堰市白米中心小学 张扣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教学过程:一、导入1、现在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往往会使人诗性大发,此时此刻,你最想为大家朗诵哪首诗词?请生朗诵2、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同学们在练习二中接触的一首诗歌。多媒体出示:夏日绝句请生读诗歌,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师介绍:这首诗歌是李清照40多岁时写的,那时兵荒马乱,国破家亡,她和丈夫在逃亡途中经过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句。生齐读诗歌。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和词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出示:李清照和词的相关介绍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多媒体出示如梦令二、读词1、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双斜线给词分分节奏。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2.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请生齐读这首词。三、品词1、其实一首词也就讲述了一个故事,(板书:故事)自由读词,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师相机板书:沉醉、误入、惊起A、“沉醉”仅仅是因为喝醉酒了吗?还被这无限的夕阳美景给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谁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请生读第一句话。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请生读出浓浓的醉意。请生也来醉一次,读第一句话。B、喝呀喝,聊呀聊,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李清照也该回家了,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兴尽”是什么意思?尽美酒、尽美景,也可以说是尽兴请生也来尽兴一次,请生读第二句话。过渡: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酒喝的大醉,还因为天色在逐渐变黑。C、误入藕花深处,此时词人的心情怎样?着急,急死了,天色黑了,想回家,于是有了下文的四个字“争渡、争渡”意思就是怎么划呀?怎么划?我要快点找到回家路,回家路在何方?在词人着急划船的过程中,不小心“惊起”了谁?其实这个时候惊起的不但有鸥鹭,谁也着实惊了一大跳?惊得鸥鹭怎么样了?在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洁白的水鸟,从莲叶中腾空飞起,景象真美啊!品读两个“争渡”,比较叠句,感受热闹有趣的场面,体会着急欢快的心情。抓住“惊”:“鸟惊人也惊”,体会“一滩鸥鹭”带来的惊喜,朗读。D、现在的词人还着急吗?看到如此的美景,心情变得?请生读第三句话。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来朗诵整首词。E、你感觉对于李清照来说,这是一个怎么的经历?请生读词,回答问题。2、是啊!这个故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着急、让我们高兴,让词人常常记起,因为它的美丽。所以人们说,一首词又是一幅幅流动着的画面。板书:画面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 溪亭日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藕花深处”的画面: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一滩鸥鹭的画面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四、吟词1.词又叫曲,有一定的曲调,可以配乐、吟唱。请欣赏由著名演唱家蔡琴为我们带来的如梦令。多媒体出示:词的演唱视频.。五、拓展同学们,李清照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家梁衡赞美她是乱世中的美神。多媒体出示。生齐读3、要想充分的理解李清照这个人的传奇人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课后继续去读她的作品。多媒体出示李清照的其他一些作品。下课这节课也将成为张老师心中最美的回忆!谢谢大家,请坐!六、作业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板书:9 如梦令沉醉、误入、惊起 (故事)歌曲如梦令:蔡琴演唱。咏鹅 悯农 静夜思 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李白 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床前明月光, 曲项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 白毛俘绿水, 谁知盘中餐, 举头望明月, 红掌拨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头思故乡草 春晓 古朗月行 登鹳雀楼 唐 白居易 唐 孟浩然 唐 李白 唐 王之涣 离离原上草, 春眠不觉晓, 小识不识月, 白日依山近, 一岁一枯荣。 处处闻啼鸟。 呼作白玉盘。 黄河入海流。 野火烧不尽, 夜来风雨声, 又疑瑶台镜, 欲穷千里目, 春风吹又生。 花落知多少。 飞在青云端。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悯农(二) 蚕妇 夜宿山寺 江雪 梅花 唐 李绅 宋 张俞 唐 李白 唐 柳宗元 宋 王安石 春种一粒粟, 昨日入城市, 危楼高百尺, 千山鸟飞绝, 墙角数枝梅, 秋收万颗子。 归来泪满巾。 手可摘星辰。 万径人踪灭。 凌寒独自开。 四海无闲田, 遍身罗绮者, 不敢高声语, 孤舟蓑笠翁, 遥知不是雪, 农夫犹饿死。 不是养蚕人。 恐惊天上人。 独钓寒江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小池 咏柳 村居 宋 杨万里 唐 贺知章 清 高鼎 泉眼无声惜细流, 碧玉妆成一树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 绿阴照水爱晴柔。 万条垂下绿丝绦。 拂堤杨柳醉春烟。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不知绿叶谁裁出, 儿童散学归来早,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月春风似剪刀。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登飞来峰 鹿柴 江上渔者 唐 杜甫 唐 元稹 宋 王安石 唐 王维 宋 范仲淹 黄四娘家花满蹊, 秋丛绕舍似陶家, 飞来山上千寻塔, 空山不见人, 江上往来人, 千朵万朵压枝低。 遍绕蓠边日渐斜 闻说鸡鸣见日升。 但闻人语响。 但爱鲈鱼美。 留连戏蝶时时舞, 不是花中偏爱菊, 不畏浮云遮望眼, 返景入深林, 君看一叶舟, 自在娇鹰恰恰啼。 此花开尽更无花。 自缘身在最高峰。 复照青苔上。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元日 唐 刘长卿 宋 王安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三衢道中 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宋 范成大 唐 胡令能 宋 曾几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昼出耘田夜绩麻, 蓬头稚子学垂纶, 梅子黄时日日睛, 众鸟高飞尽, 移舟泊烟渚, 村庄儿女各当家。 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溪泛尽却山行。 孤云独去闲。 日暮客愁新。 童孙未解供耕织, 路人借问遥招手, 绿阴不减来时路, 相看两不厌, 野旷天低树, 也傍桑阴学种瓜。 怕得鱼惊不应人。 添得黄鹂四五声。 只有敬亭山。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送元二使安西 清 查慎行 唐 王维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绝句 早发白帝城 滁州西涧 望庐山瀑布 唐 杜甫 唐 李白 唐 韦应物 唐 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独怜幽草涧边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有黄鹂深树鸣。 遥看瀑布挂前川。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两岸猿声啼不尽, 春潮带雨晚来急,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轻舟已过万重山。 野渡无人舟自横。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杜牧 唐 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 独在异乡为异客, 白云生处有人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 停车坐爱枫林晚, 遥知兄弟登高处, 霜叶红于二月花。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苏轼 唐 杜牧 宋 范成大 竹外桃花三两枝, 千里莺啼绿映红, 梅子金黄杏子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村山郭酒旗风。 麦花雪白菜花稀。 蒌蒿满地芦芽短,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日长篱落无人过, 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乡偶书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贺知章 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 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乡音无改鬓毛催。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儿童相见不相识, 不及汪伦送我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笑问客从何处来。 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夜书所见 唐 李白 宋 苏轼 宋 叶绍翁 天门中断楚江开, 横看成岭侧成峰, 萧萧梧叶送寒声,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远近高低各不同。 江上秋风动客情。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不识庐山真面目, 知有儿童挑促织,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深篱落一灯明。 枫桥夜泊 别董大 暮江吟 终南忘余雪 唐 张继 唐 高适 唐 白居易 唐 祖咏 月落乌啼霜满天, 千里黄云白日曛, 一道残阳铺水中, 终南阴岭秀, 江枫渔火对愁眠。 北风吹雁雪纷纷。 半江瑟瑟半江红。 积雪浮云端。 姑苏城外寒山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可怜九月初三夜, 林表明霁色,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下谁人不识君。 露似珍珠月似弓。 城中增暮寒。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园不值 饮湖上初晴雨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叶绍翁 宋 苏轼 宋 杨万里 应怜屐齿印苍苔, 水光滟潋晴方好, 毕竟西湖六月中, 小扣柴扉久不开。 山色空朦雨亦奇。 风光不与四时同。 春色满园关不住, 欲把西湖比西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 一枝红杏出墙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第十一册: 墨梅 竹石 石灰吟 泊船瓜洲 元 王冕 清 郑燮 明 于谦 宋 王安石 我家洗砚池边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锤万凿出深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朵朵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不要人夸颜色好, 千磨万击还坚劲, 粉身碎骨全不怕, 春风又绿江南岸,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子吟 长征 唐 孟郊 毛泽东 慈母手中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游子身上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临行密密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河横铁索寒。 意恐迟迟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语文第十二册: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宋 陆游 唐 杜甫 死去元知万事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但悲不见九州同。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王师北定中原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歌行 出塞 七步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唐 王昌龄 三国 曹植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秦时明月汉时关,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万里长征人未还。 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但使龙城飞将在, 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教胡马度阴山。 墨梅 元朝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朝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附: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诗三首: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两首: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经典诗歌:诗经之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南北朝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童谣:上学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诗的知识 一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二 哲学抽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地表现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改造世界。 三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四 诗是诗人的世界观的最具体的表现;是诗人的创作方法的实践;是诗人的全般的知识的综合。 五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六 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调协在一起,它们三者不相抵触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二种以至于完全。 七 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八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九人类的语言不绝灭,诗不绝灭。群诗的阅读教学 对友情多面向的探讨 台湾 赖玉莲一、教材友谊诗五首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这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面向,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多角度的提供学生去探讨“什么是朋友”。二、教学活动(两节课)聊聊诗利用“关于诗我知道”,请学生说说诗有什么特色?诗与散文有什么不同?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教学提示:四年级的孩子,也许诗读得还不够多,一方面要请老师平时多找机会读诗给孩子听。另一方面,也可藉此机会透过老师的引导说明,将诗的一般特征、特色介绍给孩子。诗的形式特征:(1)诗是一行一行写的,有些行是完整的句子,有些却可能不是句子。(2)几行合起来就是一节,两节之间会空一行,一节的开始不必低两格。(3)有些诗不用标点符号,有些诗只用几个标点符号。(4)诗的长短不拘,有些诗很长,有些诗很短。诗句的特色:(1)诗句的长短不一,重视的是想像和描写,带给读者美妙的画面。(2)押韵、拟声字和字词的重复使用可以让诗句像一首歌。(3)诗句重视节奏感,有时候节奏会增强字词的意思。教师小结:诗用新鲜或特殊的方法来写平凡的事物,有助于想象力的发挥,让人对事物产生新的感受和看法。教学步骤一教学提示:朋友或者友情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阅读里经常会接触到这个议题,但一般来说多半是在故事里接触到这个议题。因此教学时要提醒学生这一次的阅读学习将会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请学生在学习时要特别留意诗与文在表现上的差异。1.教师板书五首诗的题目在黑板上,请学生看看这些诗的题目,猜一猜这一次要谈什么主题?2.初步讨论:读过哪些跟朋友有关的文章或故事?都说了哪些跟朋友有关的事情?这一次,我们要来看看诗人是怎样看待友情这件事?以及诗人怎么表达他和朋友的感情?教学步骤二教学提示:这一次的教学采取的是群文统整式的阅读教学,由于学生对于诗的阅读经验较少,所以在进行统整教学前,先带着学生进行单首诗的阅读讨论,重点放在朗读和对诗的初步理解上。每首诗的阅读讨论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又变成单文教学的模式。单首诗的阅读与讨论,阅读的重点在:1.放声朗读诗,用声音来表达对诗的领会。2.注意每首诗的表现手法。3.视觉化,想象诗的画面。4.联系自己的经验,理解诗所传达的讯息。教学步骤三教学提示:学生对于每首诗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统整的阅读讨论。这些诗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但是叙写的手法却不同,而同样的诗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透过不同的诗,不同的读者,彼此的分享、比较,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开阔学生的思路,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诗有更深的理解与掌握。群诗阅读讨论一、最的一句诗1.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人挑自己喜欢的两首诗来读。2.读的时候想一想,哪些句子读起来让你有特别的感觉(如:难过、感动、喜欢),把它写下来,并写一写会让有有那种感觉的理由,以及这些感觉和友情有什么关系?3把你写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请他们说一说对这些句子的感受或想法。4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5组内同学依次分享诗句。二、群诗共赏1重读以上五首诗2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这五首诗中所传达的有关朋友的想法。例如:这五首谈论到了友谊的不同面向,有快乐、有争执、有生离、有死别等。3教师分析这五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我喜欢你和阿贵只有九岁这两首诗是列举许多和朋友一起做的琐碎小事,来突显朋友间的深厚感情。等待、打过架的夕阳和赠汪伦是用比喻或象征的方式(如:翘翘板、浪板、秋千、树叶、夕阳、潭水等),来表达朋友相处时的不同感受。4请学生比较这些不同的表现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 附诗歌 我喜歡你我喜歡你,我知道我為什麼喜歡你。我喜歡你,當我說鬼故事的時候,你居然比我緊張;當我說笑話的時候,你的笑聲比我更響亮。我喜歡你,當我傷心的時候,你會靜靜的陪在我身旁;當我成功的時候,你會高興的為我鼓掌。我喜歡你,我們常常坐在石椅上談天說笑,也常常一起追趕跑跳;我們常常躲在樹叢裡學貓叫,也常常一起摘野花拔野草。我喜歡你,跟你在一起,每件事情都變得特別有趣。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歡我了,日子一定會過得很寂寞。我喜歡你,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颳風下雨,天天我都喜歡你。等待跷跷板的一边老是降不下去;浪板咿唔咿唔单调的响着;秋千静静地站在那儿等待。叶儿在地上追逐着, 嘻闹着。我的友伴为什么还不来?打過架那天的夕陽打過架那天的夕陽打過架那天的夕陽,為什麼這樣紅紅而悲傷呢?可是,在天空燃燒的,不是我們的憤怒,在天空燃燒的,是我們的友情啊!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阿貴只有九歲阿貴只有九歲阿貴只有九歲,永遠只有九歲,因為昨天,他死了阿貴是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摺紙飛機,我們一起打棒球,他沒告訴我,他得了治不好的病。阿貴死了,我真不敢相信,阿貴只有九歲,永遠只有九歲,我記得他的眼鏡從鼻梁滑下來的樣子,也記得他的耳朵從帽子下鑽出來的樣子。想起他在陽台看星星時的笑聲,想起他奔回本壘時的歡呼,彷彿我的好朋友還在身邊。阿貴的爸爸,把木盒子交給我,那裡面藏著我們的秘密。再見啦!阿貴,我會好好照顧我們的盒子,我會輕輕拉開盒蓋,聽一聽你那響亮的笑聲。就算我活到一百歲,我也忘不了阿貴,他只有九歲,永遠只有九歲“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师罗瑞编写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指导本组说明: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导谈话: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主题回顾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诗经.采薇艰苦思乡春夜喜雨及时喜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天净沙.秋清肃美丽阅读概览(一)初读诗歌在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首古诗词。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四篇。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进行提前赏析,并填写了同步阅读纪录卡,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二)学生汇报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a、凝练的语言b、和谐的音韵c、鲜明的节奏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硕鼠控诉竹枝词有“晴”赋得古原草送别惜别采桑子知愁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1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又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理解:a、“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b、“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2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只用了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来了,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3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主题拓展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约配送员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灭火器检修合同(标准版)
- 干酪素点制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委托信用贷款合同(标准版)
- 二力平衡实验教学反思报告
- 纯碱碳化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手抄报设计技巧与主题案例分享
- 微波通信机务员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稀土化工操作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轻烃装置操作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湖南益阳安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件
- 电瓶托盘堆垛车安全培训课件
- 快递分拣中心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
- 机加工安全质量培训计划课件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丁车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报告书、表、登记表)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