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2小学语文四年级1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教学情境设计.doc_第1页
X02小学语文四年级1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教学情境设计.doc_第2页
X02小学语文四年级1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教学情境设计.doc_第3页
X02小学语文四年级1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教学情境设计.doc_第4页
X02小学语文四年级1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各课教学建议和相应教学难点的教学情境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和教学情境设计南通市通师三附 陈怡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爱国主义”,围绕这一主题,编者呈现了四篇风格鲜明的课文。教学时,教者应根据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不同语文素养的培养。下面具体谈谈各课教学建议,并附以教学难点的情境设计: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教学建议1.初读课文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在回顾东方之珠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香港的昨天与今天,激发学习兴趣,适时揭题。接着,让学生充分自读,检查自读效果时着重对“秩”“耻”进行正音,处理好一些长句子的停顿,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如:看图理解“秩序井然”,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欣喜若狂”,查字典理解“满面春风”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课后练习给出的段意给课文分逻辑段,理清课文脉络。2.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香港人民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边读边圈圈画画,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引导交流。1-7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兴高采烈”和“秩序井然”,帮助学生体会“我”和欢迎队伍冒雨等待江主席的急切心情。第八自然段抓住“来了!来了!”和“沸腾”来体会人们的兴奋、激动。第九自然段要重点理解这段话中的反问句,帮助学生体会香港同胞洗刷了百年耻辱回到祖国怀抱后的欣喜若狂。第十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这段中我的“献”“踮”“吻”“依偎”等列动作和江主席的“望”“俯”“拥”“拍”等动作,感受江主席对“我”的爱抚以及“我”对江主席的爱戴,并通过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刻感受到香港同胞的欣喜与幸福。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1997年6月30日”“永远”“忘不了”等词语使学生了解本文采用的是首尾呼应的构段方式。3.总结全文,升华体验为了加深学生感悟,教师可以适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写一写如果是自己给江主席献花,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进一步体会香港人民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二、教学难点的情境设计出示句子: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1.这里的母亲是谁?(祖国、党)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是什么意思?(香港回归)一股暖流其实是人的一种感受,香港回归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欣喜和幸福)2.请看这些资料: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3.香港回归洗刷了百年耻辱,这说明祖国(日益强大)。仅仅是姜咪咪一个人感受到了这股暖流吗?4.每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之激动万分、无比幸福呢!我们来看(看图:人们手拿不断地)历史记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江主席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相互拥抱、相互问候(看图)5.指导朗读。百年的耻辱被洗刷了,香港这个游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香港人民怎能不自豪?江主席是一个国家元首,他能这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地对待献花少年,课文里的“我”怎能不兴奋?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朗读这句话。天安门广场一、教学建议1.初读课文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字词。着重提醒学生注意“栋”的右边是“东”。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2.精读课文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找找概括写出天安门广场位置和特点的句子,然后抓住“中心、宽广、壮观”等词语,体会其特点,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的理解可以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在教学2、3自然段时,可以采用读、圈、画、议、练、读的方式让学生理清广场建筑物地方位关系。首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圈注一些方位词,然后画出天安门广场周边的示意图,构建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画好后可以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看看谁画的最符合课文中的介绍,议论结束后完成课后的练习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观来进行介绍。教学第4自然段,可以通过“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等词句让学生理解“象征”的意思,抒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课文5、6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读课文,想象、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壮观。一是读好第5自然段:先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文章意境,想象晨曦中天安门的雄姿,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的含义。再引导学生观天安门广场升旗录像,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二是读好第6自然段: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广场白天的美丽和夜晚的辉煌与热闹,体味比喻、对偶等修辞句的精妙,以激发学生再造想象。接着再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节日庆典录像,给学生以更加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朗读竞赛,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把学习评价与感悟、鉴赏课文结合起来。3.指导背诵课文4、5、6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练背的基础上,借助挂图或图片指名背诵,并要求学生边背边想,把相关的情境印在脑子里。二、教学难点的情境设计1天安门广场上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3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事物的词。用“”画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2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用品摆一摆。3小结:在描写一处景点或建筑群时如果恰当地运用表示方位转换的词语,就会使描写更有条理。4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5模拟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同学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布局和景观,要求抓住景观的特点。)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教学建议1.初读课文出示奔马图介绍徐悲鸿,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提醒学生文中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件的位置和大小,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整体来看要写得瘦长些。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其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按照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划分为三段,让学生掌握本文的脉络层次。2.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时可以从整体入手,围绕文章中心句“功夫不负有心人”进行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梳理重点问题,如:徐悲鸿的“有心”是指什么?他是怎么下“功夫”的?下了功夫的结果怎么样。接着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融合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交流“徐悲鸿的有心是指什么?”一问时,要让学生比较“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与“你们中国人”的不同,体会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决心。交流“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一问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不知疲倦”、“潜心”、“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勤奋临摹、生活清苦两个方面感受徐悲鸿所下的功夫。交流“下了功夫的结果怎么样?”一问时,要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 “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等词句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3.诵读积累让学生诵读有关爱国、立志、勤奋的名言,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二、教学难点的情境设计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你觉得那句更好,为什么?A.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B.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匹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骏马?讨论交流。3读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内容,老师觉得徐悲鸿不仅像一匹骏马,还像出示比较: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他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日夜翱翔,永不服输。他像一头辛勤劳作的老牛,日夜耕耘,从未停歇。读一读这三句话,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4. 看来我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特征,这样写出的内容才更贴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5.配乐欣赏三骏图八骏图等徐悲鸿的经典作品。虎门销烟一、教学建议1.初读课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进行交流,认识虎门销烟的大背景,形成对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初步印象。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提醒学生“寨”下面的部分不是“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精读课文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和“伟大壮举”。然后紧抓“壮”字,引导学生深入读课文,找一找表现壮的语句,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交流阅读体会时,要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把握文本内涵:1.从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 “分外壮丽”、“彩旗林立”等词感受“销烟前”的“壮大”;2.从“群情沸腾”、“礼炮轰鸣”、“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吐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等词句感受“销烟时”的“壮行”;3.从“23天”、“二百多万斤”、“成千上万”、“跳哇”、“叫哇”、“欢呼声”等词句感受“销烟后”的“壮景”。要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写结合,升华情感出示书上林则徐塑像插图:以“ 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销烟的动人场面入手,表达对林则徐壮举的赞叹,抒发爱国之情。(2)今昔对比,表达毒品对人的危害和今天中国人禁毒的决心。(3)虎门销烟以后,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痛苦之中。充分认识到,空有报国之志是不够的,切记落后就要挨打。二、教学难点的情境设计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2交流:“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板书:环境)“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1)哪里看出人多?(板书:人物)(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