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民俗文化.doc_第1页
蓝田县民俗文化.doc_第2页
蓝田县民俗文化.doc_第3页
蓝田县民俗文化.doc_第4页
蓝田县民俗文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蓝田县民俗文化时节习俗 春节蓝田俗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中旬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扫尘刷墙、布置室内。二十三日“祭灶爷”,让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三十日安神敬祖、张贴春联,日落前在门内横放一棍棒或刀片之物,意为拒邪入户。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送旧迎新,讲究通霄不眠,谓这“熬年”。全家团聚,欢庆喜闹,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三更时辰,敞开门户,鸣放鞭炮,点烛焚香,祭社祀神,祝福求财。初一黎明,更换新衣,先给祖宗烧香,再给长辈“拜年”。日出前吃饭,这是全年第一顿饭,宜早不宜迟,宜剩不宜欠,一般讲究吃饺子,饺子如有破绽,只许说“挣”,不许说“烂”。饭后,户族间相互拜年,庆贺祝福。初二起“出门”。饮食风俗 蓝田大致分为川、塬、岭、山四类地区,物产有别,饮食相异。主粮,旧食川塬以小麦、玉米为主,岭区以小麦、豆类为主,山区以玉米、土豆为主。全县各地习惯日食三餐。早、午两餐以稀饭和面食为主,俗称“吃饭”。晚餐主食馍,俗称“喝汤”。富户吃饭讲究围桌而坐,配几盘菜,主杂搭配。一般人家早晚无力配菜,以醋和辣子蘸馍或自淹菜吃为主,午餐面食,拌入炒熟的菜,不少地方的群众喜欢端碗串门或聚集一处,边吃边谝,人称“老碗会”。建国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吃饭主副食搭配,荤素菜调节。除山岭部分地方外,城乡终年以小麦、大米为主食,副食蔬菜随时购。日食三餐基本未变,早、晚餐仍以稀饭、馍为主,佐菜始向炒菜发展。午餐多为面食、米饭,隔三间四以面皮、煎饼、饺子、臊子面等调剂。逢年过节或来客,一般都炒菜上酒。过去吃饭用的方桌高凳普遍改为低桌矮凳,副食、蔬菜渐见丰富。丧葬习俗 丧葬:旧时,人死之前,一般要制作棺材、柏木最佳,寿衣(俗称老衣,指人去世时穿的衣服)购置孝布、纸盆等殉葬品。寿衣一般为5到7件,成单不成双。贫者多为3到5件。临终前,要给剃头、梳头(男剃女梳)、洗脚、穿老衣。断气后,烧“倒头纸”、献“倒头饭”烙打狗饼。在门前挂“纸刷”(告示已死人),将死者放在木板上,用纸或白绫蒙面,将打狗饼装在袖筒内,再用白布或纸绳把脚手捆在木板上,献上“倒头饭”、点燃“照尸灯”。子、女、侄、孙戴重孝,重孝头布与棺盖等长,一般孝子头布3到5尺接着向亲朋报丧、入殓,分大殓小殓,一般在死后三日内进行,入殓时儿女孝子要基本到齐,入殓前,要给棺材底铺土、柏朵,四解放置六曲丝麻、铜钱等。小殓是用麻纸将尸体一层层掩盖周密后,将灰倒入,以纸卷灰镶实镶紧。一切就绪后,用酒精或白酒擦洗面部,然后合好棺盖。大殓是富户用棉花、灯芯、锯末等如前法入殓。老丧灵柩要在家设灵堂,少则放置七天,多则数月或一年后埋葬。此期间请鼓乐、礼宾、僧人念经作道场,请阴阳先生勿穴砌墓。女婿外甥还要给挂名旌,上书死者生前德政或功绩,多数家庭在人死后3天或7天就简单埋葬。葬埋前一天晚上,主要亲朋必至,家堂设祭,请灵、稳柱、奏戏、升座、行四拜礼、报鼓、挥旗、鸣炮、三献、省食、和羹焚化。时至天明,女孝子前往扫墓,后起柩送葬。起柩时间川道为寅明时,塬区为已时。一些地方送葬中途还要露祭,行礼拜、奏戏乐,然后鼓乐开路至墓地下葬。婚娶习俗 婚娶:蓝田旧时1、媒妁之言,父母之命。2、合婚。3、押贴。4、封礼。出嫁,本县人俗称“起发娃”、“打发娃出门”。女子出嫁前一日,亲戚朋友前往赠礼,其家设宴款待,称“饯行”。同时,确定次日送女人选,由三名不同姓氏的“命强”妇女为出嫁女剔眉、刮脸、上头(挽发髻),出嫁女要按当年喜神的所在而坐梳妆。晚上,仍由“命强”妇女把嫁妆纳入箱内。在箱子四角放些果品、糕点、馍食之类,供了嫁女在婆家头一天暗中充饥。再按出嫁女的年令包饺子(一岁一个),次日天明前让出嫁女一次吃完。婚娶男方叫“娶媳妇”。“接媳妇”前两天就宴请户族、朋友和乡邻,商议置办酒席、搬嫁妆、待宾客等事宜,名曰“请执事”。前一日执事上门安排各干其事。当日清晨,搬嫁妆的人进餐后(讲究空肚搬不得嫁妆)同新郎和作伴人前往迎聚,去时,要带12个硬盘(即礼馍或曰duo馍),三副红贴(敬请女方三辈人送女登程)和一付冠婚吉书(说明一些禁忌事项)。女方家设宴招待时,搬嫁妆的人有意将碗盏、酒杯之类盗走,作为取闹媳妇的实物。嫁妆起程时,每个箱柜、花架后,女方都有护嫁人。新妇上轿时,同胞哥背进轿门(无胞哥同辈他人亦可)。轿到男方家门口,按冠婚书上书写的方位搁,随之放花炮。礼宾先生撒草料,喝令引媳妇的将新妇扶出轿门,新娘脚踩红布行进。新郎在门口换上脚鞋,与新妇并肩同行止祖先堂前,先拜天地,闪拜祖先,三拜父母,再拜媒人、客聊,然后海拜24拜。拜见毕入洞房。新郎抢前登床,待新妇近前,然后取掉新妇盖头,跳下床便走。之后新郎的弟妹借端水、挂门帘讨“份”嬉闹。午宴前,新郎新娘同出洞房,到祖先堂前拜罢天地、祖先、红叶、父母、老小外家、客聊、执事,再海拜,主婚人这时告杯,礼宾先生唱礼单,新郎披红、命名、加冕、入席就餐。新婚夫妇要到席间为新客、乡客、执事敬酒。宴罢,女方客人请公婆到洞房商定新妇在家第一次应待天数及往来事宜,然后告辞。当晚洞房灯火彻夜不熄。新郎的友好、嫂嫂、弟弟和一些长辈人都去“耍媳妇”(有十天内无大小风俗)。闹洞房内容繁多,戏逗取闹至深夜后,由新郎新娘吃馄饨、掰硬盘。婚后第二天,女婿到岳丈家认亲,俗称“回门”。婚后第三天,女方要带上糕礼探望新妇,俗称“看三”。此后,按原先双方商定的时间,新妇第一次回娘家,在夫家待几天,在娘家亦待几天,按时即回(待几天叫“宁几”,按时往返叫“回十”)。此后转入正常,新妇承担家务开始干活。建国后,婚姻自主,废除了陋俗。订婚一般是经人介绍,双方互相接触了解后,互送彩礼衣物,逢年过节相互往来,增进感情。结婚时职工、干部较简单,有的选择节假日举行婚礼,设宴招待主要亲朋。有的旅行结婚,简单文明。农村一般都择日(多在春节期间)举行婚礼,设宴待客。结婚当天早上,新郎由人作伴同搬嫁妆人一起前往迎娶。午宴前举行仪式,仪程主要为:宣布结婚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就位;鸣炮;向领袖像敬礼;向双方父母、来宾及介绍人敬礼;新郎新娘互相敬礼;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讲话;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来宾讲话;宣读礼单;礼成。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结婚大操大办之风露头。各级组织则大力介导集体婚礼和旅行结婚,制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生子习俗 妇女生子,本县俗称“坐月”。过去,婴儿降生后是男孩,给门外撒白灰,是女孩则撒草木灰,示意外人不要随便进入。建国后,医疗事业发展,妇女生孩子多去医院。妇女产后三日,女婿携礼品去向岳丈家报喜,十日内岳丈家前往看望。一月满后,择一吉日设宴待客,叫“待满月”或“做满月”。孩子的外婆家为主宾客,赠礼局限性较其它宾客丰厚,除面食糕馍外,还有帽子、鞋袜、衣服、抱褥、风衣等。其它宾客赠以布料3到5尺或少量衣物。宾客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