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理)试题及答案课件_第1页
201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理)试题及答案课件_第2页
201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理)试题及答案课件_第3页
201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理)试题及答案课件_第4页
201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理)试题及答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 编者的话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人物的作用 2 学习人物的作用 A 有助于更真切的感受 理解历史事件B 有助于更清晰的理顺历史脉络C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D 有助于完善自我 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 3 教材内容 共6个单元22个人物 历史的主体 创造者 二 目录 内容布局 2人 詹天佑 李四光 科学家 2人 牛顿 爱因斯坦 科学家 1人 李时珍 科学家 5人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甘地 凯末尔 3人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革命家 世界 3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政治家 中国 近现代 2人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思想家 世界 1人 孔子 思想家 3人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 政治家 中国 古代 三 学什么 1 做了什么2 怎么看 生平与大事 评价与启示 四 怎么学 1 概括生平和重大事迹2 收集 分析材料 1 人物自己的言 文 2 史书 他人的观点3 与其他人物比较4 客观评价功过5 分析性格 品质6 代入角色 如果你是他 能不能做到 能不能超越 应该如何做 李贽 始皇出世 是圣是魔 未可轻议 晋朝人 无道 视杀人为狗彘 秦朝人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五帝所不及 功 过 秦始皇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 一 统一六国 二 建立国家 三 秦皇暴政 前221 前207年 四 理性分析 一 统一六国 1 过程 2 条件 1 客观 2 主观 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经济 政治 实力 战国以来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长期战乱 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 实力大增 措施 广招贤士 策略 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建立秦朝 先弱后强 由近及远 3 意义 1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2 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 为各族人民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 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 建立国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皇帝制 自称始皇帝 2 中央 三公九卿制3 地方 郡县制4 颁 秦律 严刑酷法 1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 巩固了国家统一 1 南征百越修灵渠设四郡2 北击匈奴修长城 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1 统一文字 2 焚书坑儒 1 促文化交流 利统一2 钳制思想 扼杀人才 1 统一度量衡2 统一货币 促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 1 陆 修筑驰道 直道2 水 人工渠道 1 促交通和经济发展2 便政令下达巩固统一 三 秦皇暴政 1 焚书坑儒2 修建长城3 兴修宫殿 陵墓4 征伐 戍边 1 思想文化专制2 徭役 兵役繁重3 赋税沉重4 刑法严酷 激化阶级矛盾 引发农民起义 使秦朝短命而亡 基本方法 1 一分为二 分阶段评价 分方面评价和比较评价等 2 看主流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你怎样评价秦始皇 基本标准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 四 理性分析 1 功 2 过 3 总之 1 总体 结束诸侯割据 统一全国 2 政治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 经济 统一度量衡 货币 促进了经济发展 4 文化 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 5 民族融合 通过统一战争 促进了民族融合 1 严刑酷法 2 大兴土木 3 徭役兵役繁重 4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功大于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 有作为的皇帝 战国七雄 前221年 1 过程 10年 1 先灭弱韩 公元前230年2 离间灭赵 公元前228年3 水灌灭魏 公元前225年4 王翦灭楚 公元前223年5 北灭燕国 公元前222年6 完胜灭齐 公元前221年 材料 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 贾谊 过秦论 解密 秦始皇陵兵马俑敢死队为何一律不戴头盔 合作探究 阅读与思考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贾谊 过秦论 商鞅相孝公 为秦开帝业 论衡 书解 你从两则材料中得到哪些有关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信息 阅读与思考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贾谊 过秦论 商鞅相孝公 为秦开帝业 论衡 书解 你从两则材料中得到哪些有关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信息 史料阅读 关中之地 于天下三分之一 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 什居其六 史记 货殖列传 王初并天下 自以为德兼三皇 功过五帝 乃更号曰 皇帝 命为 制 令为 诏 自称曰 朕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 死而以行为谥 则是子议父 臣议君也 甚无谓 自今以来 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 卷七 秦纪二 这段材料与什么制度的创立有关 它体现了秦始皇的什么性格 史料阅读 皇帝 的来历 三皇五帝 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 帝王 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嬴政认为自己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便合称为皇帝 自称始皇帝 皇 古为上天 光明之意 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 帝 生物之主 兴益之宗 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皇为上 帝为下 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 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 天地是万物之主 皇帝 九卿 有何特色 分权制衡位高权重内外兼管不得世袭 秦中央官制 学习探究 皇帝 全国政务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 秦政也 谭嗣同 商君书 权制独断于君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 李斯列传 法令出一 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 燕 齐 荆地远 不为置王 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後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概括材料中双方的观点 秦始皇为什么支持李斯的观点 学习探究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基础 任职方式 与中央依附程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血缘 世袭 独立性强 地域 任免调迁 直属中央 东海 长城 咸阳 秦 南海 陇西 今甘肃临洮 篆书秦李斯 田畴耕耨为政期月而致法命使父子为 小篆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 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 北京奥运会会徽 上海世博会会徽 广州亚运会项目图标 下列关于秦始皇 书同文字 的表述正确的是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异体杂出 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而提出 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 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 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 B C D A 度 长度量 容量衡 重量 度 量 衡 丞相李斯曰 今皇帝并有天下 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 人闻令下 则各以其学议之 入则心非 出则巷议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 书 百家语者 悉诣守 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 以吏为师 制曰 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李斯建议焚书的理由是什么 焚的是哪些书 这个措施的实施会产生什么后果 史料阅读 驰道与直道 开通水系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临洮 辽东 长城修筑的影响 1 积极性 2 消极性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 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浩大的工程 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 注意 A 长城仅为军事设施而非经济 文化交流的障碍B 匈奴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启于战国止于东汉 阿房宫图卷清袁江 阿房宫复原图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杜牧 阿房宫赋 秦始皇陵模拟图 秦始皇陵 1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三公 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 D 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 度量衡B 全国有通行的文字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D 3 下列关于赢政定 皇帝 称号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 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 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B 4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 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A 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 身在咸阳的小苏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