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主备人:朱建梅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2.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要点:1.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二、关于左传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三、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正音生字:函(hn)氾(fn)佚(y)缒(zhu)阙(qu)多音字:朝(zh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ng)(人名逢孙)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说,与郑人盟(悦)失其所与,不知(智)何厌之有(餍)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四、背景介绍(见教参)五、走近课文:1、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我们哪些内容?(1)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2)“退”如加修饰语,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4)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2、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走进人物的心理,诵读课文,能读出你对人物的理解。六、课文赏读1、课文共有四个段落,请用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 第一自然段 秦晋围郑 (我们已了解了复杂的内幕,请一个同学翻译。)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明确: “晋侯、秦伯围郑”,两个超级大国加兵一个弱国,类似于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且“秦晋之好”,关系远胜于美英;出兵的理由很充分,“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这两处肯定是军事咽喉之地,从军事学角度言,占尽天时、地利,郑国“危矣”,然分军驻守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唯一可图之处在于人和也。言短意长,可见左传之特色。第二自然段 临危受命 (面对国难,郑国君臣有没有占到“人和”的一面呢?) 齐读:( 注意人物的心境) 明确:郑国的君臣是一心抗敌的。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郑伯从其言,但遭到了烛之武的推辞。烛之推辞,大有学问也。其一是“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用得着才来求,人情之冷暖,烛之武不太快活;其二“无事不登三宝殿”,烛之武知道郑伯之用意,亦明白“挽狂澜于既倒”是何等不易,自己就一点不怕么?就一定有成算的把握么?所以先推辞一下,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不要夸海口,最终落人笑柄。退一步讲,即使有把握,也要卖个关子的,否则人家认为这是轻而易取的事情,不会对你心存感激的。郑伯也很机警,向烛老夫子赔罪,更以强烈的国家意识感化之,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说秦师的重任。但这种答应跟荆轲答应燕太子丹去刺杀秦王是一样的悲壮的,你想想啊,一个大约七十岁的“老”头子,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节骨眼儿上去游说,生死完全是置之度外的。再则,烛之武有天大的不满他也改变不了自己是郑国人的事实,他是爱国的,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这种情感深刻而圣洁。微言大意,可见左传之意韵。第三自然段 说退秦师 此段包含着烛之武退秦师的劝说艺术1、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招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公之心,讵能若是乎?宋 吕祖谦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拿出笔,画画层次看,烛之武是抓住哪几个利害点来说动秦穆公的。学生讨论:越晋难治 亡郑利晋 存郑利秦 晋人无信 晋人无厌2、烛之武的劝说为什么能成功,它的言辞高妙在哪?学生讨论明确: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先诚恳道出郑国必亡是明摆着的事,不去怨恨或狡辩,语气谦卑以示弱博得秦穆公好感;审时度势抓住秦穆公心理,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直陈弊端击中也想称霸的秦穆公的心,也拆穿了秦晋联盟的虚伪性。接着以存郑之利(述利)诱之,使秦穆公掂量好处,再揭短,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和背信弃义,以此戳到秦穆公的痛处。使秦穆公不得不认真考虑这次出兵的意义,动摇了与晋联盟的信心。其成功之处是处处站在秦国立场为秦国考虑,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3 第三节开头:“夜,缒而出,见秦伯曰”,这三处简写实包含了诸多智慧。此时战争一触即发,此“夜”肯定是当夜,明天一早说不定秦晋就发动进攻了,所以是连夜即动。“缒而出”,对方只见一人下来,城门未开,没有大股部队冲出来,所以心理上不会那么紧张。“见秦伯曰”,为什么不是见“晋侯”,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定!“烛之武退秦师”,退掉秦师,晋师随之而退,这都是烛之武意料之中的事了!如果这一步走错了,下面言辞再精彩也无济于事。这一步走对了,下面的一步才谈得上,这是战术思维了。书上所录的只是烛之武的发言提纲,并非全部。如烛之武讲话的语气,讲话的时机,如何察颜观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敷衍成一篇历史小说,但我想肯定是不紧不慢,不瘟不火,不卑不亢的。一句话,是充满了一种“贵族”气息的。他之所以能成功,全在于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抓住秦伯担忧“帮晋灭郑后反而惹火烧身”之心理,步步深人,层层逼紧,透析了围郑对秦无任何好处,晓之以害,动之以利,所以得以解郑国之围。“秦伯说”及以下,留三个大夫护郑,这是反衬烛的演说效果的。第四自然段 迫晋撤兵 晋文公毕竟是一代霸主啊,面对秦国的倒戈,他隐忍不发,采用了撤军的措施,他为什么不继续攻打郑国或追击秦军责问他们的背盟呢?如果你是晋文公,你会怎样办?学生讨论。明确:晋大夫狐偃请求袭击秦军,而晋文公没有答应。他冷静而清醒的分析了形式,一是曾受过秦之恩惠,翻脸不“义”,晋文公不愿意背负这个坏名声。二是如果这时继续攻打郑国或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三是进攻秦军就意味着立刻与秦翻脸而多树了一个强敌,失去一个盟约国,退一步也许还能重新再拉拢秦国,使它站在自己这边,毕竟两国姻亲关系比较牢固。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晋文公退兵也是明“智”之举,更是无奈之举也,我们也看到了一个霸主冷静的军事头脑。诵读指导: (齐读,然后指名学生读) 四、艺术特色: 、前后照应:文章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波澜起伏: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详略得当:文章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其他或简略交代,或一字未提,做到繁简得当,层次井然。五、整理本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给、供应。读g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二)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三)一词多义 封 : (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封(疆界,名词) 之 : (1)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4)烛之烛(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3)以其无礼(郑国,代同) 以: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用,介词) (3)以其无礼(因,介词) (四) 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句意是,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句意是,既然晋国把郑国作为东西的疆界。) 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词作定语,向西面。句意是:扩展它西面的疆界。)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句意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句意是:晋军屯驻在函陵。)特殊句式 (五)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业学院科研管理办法
- 财务共享时效管理办法
- 讲师俱乐部管理办法
- 业务资金结算管理办法
- 2025年霍尔汽车点火系统合作协议书
- 电气实训室管理办法
- 虚拟高校分部管理办法
- 中小创业团队管理办法
- 西藏用人风险管理办法
- 规范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 GB/T 20801.6-20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6部分:安全防护
- GB/T 19355.2-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2部分:热浸镀锌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企业信用信息公告系统年度报告模板:非私营其他企业
- 施工员钢筋工程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 共用水电费分割单模板
- 《阿房宫赋》全篇覆盖理解性默写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NCStudioGen6A编程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