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城绿带生态养护管理规范.doc_第1页
城市环城绿带生态养护管理规范.doc_第2页
城市环城绿带生态养护管理规范.doc_第3页
城市环城绿带生态养护管理规范.doc_第4页
城市环城绿带生态养护管理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环城绿带生态养护管理规范Code for the ecological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greenbelt (征求意见稿)2016 上海前 言根据沪建管2014966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计划的通知”要求,上海市环城绿带生态养护管理规范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组织编制。编制组经实地调查后,征求规划、科研、教育及绿化管理部门的意见,在现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绿带实际情况又经多次修改讨论后定稿。本规范内容为总则、术语、一般规定、植物养护、土壤保育、水体维护、有害生物防控、设备设施、灾害预防与灾后处置、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础档案及附录。有关单位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处(地址:上海市制造局路130号17楼,邮编:200030,电话:51586290)以供今后修订参考。主 编 单 位: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处参 编 单 位:上海园林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林业站主要起草人员:李玮、汪崇庆、陈立民、马少初、严明、姜昊、许恩珠、张文娟、李跃忠、赵锡惟、孔庆惠、张秀琴、章怡维、范善华、方海兰、毕华松、任梦非、杨健、王晓笑、金震、陈燕、沈洁云、陈红、韩嘉寅、陆安忠、管学明、杨超、方国庆、唐海波、殷英、范锦良 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植物养护5 土壤保育6 水体维护7有害生物防控8设备设施9灾害预防与灾后处置10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1基础档案附录A植物养护质量要求附录B土壤质量要求附录C水体维护质量要求附录D植物有害生物防控质量要求附录E设备设施养护质量要求附录F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要求附录G基础档案质量要求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Table of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2 Terms3 General requirement4 Plant Conservation5 Soil Conservation 6 Water body maintenance7 Pe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8 Equipment and facility9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ost disaster treatment10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11 Basic archivesAppendix A Plant maintenance quality requirementsAppendix B Soil quality requirementsAppendix C Water quality requirementsAppendix D Plant pe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quality requirementsAppendix 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and facility maintenanceAppendix F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 quality requirementsAppendix G Basic archives quality requirements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List of quoted standards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总则1.0.1为规范上海市环城绿带养护管理,提升绿带功能,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可持续发展绿带,根据森林法、上海市绿化条例、上海市环城绿带管理办法、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1)、环城绿带工程设计规范(DG/TJ12143-2012)有关内容,结合本市环城绿带实际,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将环城绿带分为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和生态休憩绿地三大类型,以环城绿带养管八项元素分别说明和描述。在绿带综合管理中从发现问题、信息传输、事件处置、绩效评价四方面制定元素养管质量要求,以实现环城绿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1.0.3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市环城绿带,郊环绿带等亦可参照执行。(环城绿带规划范围内的公园另行参照上海市公园管理相关标准,不纳入本规范要求范围内)1.0.4 环城绿带三类绿地养护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环城绿带 greenbelt本市城市规划确定的沿外环线的绿化用地,按其形态和功能分为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2.0.2生态防护绿地 ecological shelter belt外环线道路沿线的林带,具有防护功能,兼具景观功能,是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DG/T J12143-2012)。2.0.3生态绿道ecological greenway环城绿带内沿道路两侧5m-10m,有适量配套服务设施,可为人群提供户外活动的通道。2.0.4生态休憩绿地 ecological green space for rest临近生态防护绿地,具有一定宽度、面积,交通便捷,可供市民健身、游憩、赏景的绿地(DG/T J12143-2012)。2.0.5生态养护ecologicalmaintenance从有利于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出发,采取简便科学的技术措施,促进植物健壮生长、群落结构稳定,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维护绿地生态平衡,达到节能、低耗、环保的自然景观效果。生态养护具有整体性、循环性、简约性、环保性、保健性。2.0.6群落调整communityreadjustment根据群落演替规律和功能要求,优化群落结构,适时淘汰长势较差或生长过密的植株,调控郁闭度,促进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最终形成健康、稳定、具有良好共生自营循环的群落。2.0.7郁闭度 crown density林分中树冠彼此连接的状态。以林分整个乔木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比值来表示(DG/T J12047-2012)。2.0.8死水位lowestwaterlevel指在正常情况下,允许水体消落的最低水位,也称为设计低水位。2.0.9 环城绿带防火监控系统 the fire monitoring system of greenbelt利用摄像监控系统采集林带视频图像,并经电子系统进行烟火图像分析及转换处理,达到烟火自动监控报警的全方位远程监控系统(DG/T J12143-2012)。2.0.10生境habitat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2.0.11生物通道critter crossing指将不连续区块以长条形相连接,供昆虫、小动物等特定的野生生物迁移、行进的路径。2.0.1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绿地自然调控因素,整合生物、栽培、物理、化学等措施,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危害阈值之内,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2.0.13无公害防治non-pollution control 利用天敌昆虫、有益鸟类、灯光、性诱、菌类、线虫及生物源药剂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新技术来控制和预防有害生物的一种重要方法。2.0.14绿带有害生物pest on afforest plant在环城绿带中对绿化植物生长、生存造成危害,影响人类活动和绿化景观的动物、植物、微生物。2.0.15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有害生物non-lethal pest on afforest plant指即使严重发生灾害,也不会或者很少引起被害植物死亡,对植物景观也不产生明显影响的有害生物。2.0.16虽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但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的有害生物the pest which is non-lethal to plant but severely interferes human activities or landscape values指虽不会或者很少引起被害植物死亡,但对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害生物。2.0.17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有害生物 lethal pest on afforest plant指在为害过程中易引起被害植物死亡的有害生物。3一般规定3.0.1生态养护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植物群落及栖息生物得以生态自给和自我良性循环演替,提升生物多样性,达到低度维护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绿带资源,逐步提升绿带功能,使绿带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3.0.2生态养护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和保护绿带生物生境,保护和利用绿带资源,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绿地景观效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群提供安全优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4 植物养护4.0.1景观环城绿带各类绿地应保持植物群落稳定,植物健康,形成可持续的优美植物景观。4.0.2修剪减少整形修剪量,保持树型自然生长姿态。适时、适量修剪,促使植株健康,提高免疫力。乔木应剪除影响交通或有安全隐患的枝条。花灌木花后应剪除枯枝、徒长枝、病虫枝。4.0.3排灌积水应及时排出。视土壤湿度,适时、及时对植物进行补水,应采用自然水体浇灌。4.0.4施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施肥,宜施有机肥,忌用化肥。修剪枝、枯枝、死树宜粉碎还林,相关工作应符合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技术规范(DB 31/T 404-2009)要求。4.0.5 杂草控制和利用应清除恶性、缠绕性、大型野草,攀援性杂草。乔木林下杂草高度宜与地被高度相近,不宜超过50cm。不强调草地草种纯度,宜保留野花野草。4.0.6环境保洁环境及设备设施应保持整洁,无各类垃圾。4.0.7群落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1 调整原则群落调整应符合树木和群落的生长规律,间密留疏,去劣留优,去弱留强,以形成结构科学合理、景观自然宜人的群落。宜保护浆果类、蜜源类、干果类树木,宜保留不影响安全的枯木倒树,形成自然野趣景观。2 调整要求1)绿带群落调整应制定年度计划,并征询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处意见。专项调整改造由相关行政许可部门审批通过后施行。2)绿带调整改造应在保留原有绿带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其景观功能,并按环城绿带工程设计规范(DT/TJ12143-2012)要求实施。3间伐要求生态防护绿地郁闭度宜为0.7。4.0.8植物养护质量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5 土壤保育5.0.1应保护环城绿带三种类型绿地的土壤资源,除特殊要求外,宜减少除草、松土等人为干扰,宜选用有固氮作用的树种。禁止碾压、开挖或堆入建筑垃圾。5.0.2土壤肥料或改良材料施入应符合相关标准,污染物不得超标,严禁未腐熟的土壤改良材料进入绿地。5.0.3三类绿地的土壤pH、EC、有机质、壤土类、入渗5项指标和绿化景观要求的土壤养分指标以及土壤潜在障碍因子或重金属污染指标,应符合附录B相应的技术要求。5.0.4当土壤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先确定主要障碍因子,制定相应的种植土壤改良或修复方案,有针对性按计划改良修复。5.0.5为维护土壤质量,宜选用有机覆盖物覆盖防止绿带内裸土见天,忌植物密植。覆盖方法应符合附录B相关要求。5.0.6宜采用农业“因土因植物”的配方施肥方法。6水体维护6.0.1景观水面应清洁无杂物,水生植物与绿带景观协调相融,应符合附录表A-4“环城绿带水生植物养护质量要求表”内的相关要求。6.0.2水位 应定期巡视,当水体低于死水位时,应按附录A“植物养护质量要求”内的相关要求操作。6.0.3 维护水体维护应符合附录C的相关要求。6.0.4 禁止行为 养护单位应定期巡视,如发现禁止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6.0.5相关要求及禁止行为详见附录C。7有害生物防控7.0.1 环城绿带植物保护应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有害生物控制应遵循“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原则,优先采用园艺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为害、扩散和传播。7.0.2宜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人工防治技术。药剂防治时,应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微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制剂和化学药剂,严禁使用灭生性除草剂。7.0.3对于药剂的器械使用,宜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工作能效。7.0.4应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引入天敌或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保持群落健康生长。7.0.5应加强环城绿带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建设,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制定防控应急预案,遇到检疫性、突发性病虫害应及时上报,应控制绿带有害生物爆发性危害。7.0.6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操作应符合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J08-35-2014)要求。7.0.7环城绿带具有特殊性,植物保护防控质量要求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8设备设施8.0.1环城绿带内设备设施分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养护设施三类。各类设施应保持完好,运作正常,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新,以满足绿带功能需求。8.0.2 环城绿带内标牌、标识应符合绿化和市容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设置规范(DB31/T 607-2012)要求。8.0.3生态防护绿地内管理业务用房及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内管理业务用房、休闲服务、健身设施应结构安全,正常使用。8.0.4环城绿带内生物通道、鸟类招引、物候监测等动物保护、科研设施应保持完好无损。绿带调整、施工后应及时恢复绿化和生物生境,定期维护生物通道,保持通道通畅。8.0.5环城绿带内设备设施养护质量要求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9灾害预防与灾后处置9.0.1 防汛防台预案健全,制度完善。应成立日常巡查及应急抢险队伍,物资配备齐全、检修及时,保证信息通畅。9.0.2 防火预案健全,制度完善。应成立日常巡查及应急消防队伍,清明、冬至、元宵、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应加强防火安全巡查和宣传。灭火物资配备齐全、检修及时,环城绿带防火监控系统设施应正常运转,保证灾时即时应用,杜绝绿带火灾事故。若发生火灾,应参照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规程(LY/T 1679-2006)相关规定执行。9.0.3疫病疫情防控预案健全,制度完善。应成立日常巡查及应急抢险队伍,对绿带内具有传染性或高致病性疫病疫情的养殖动物采取预防、控制、扑杀或销毁措施及时有效,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除传染源。9.0.4灾害气候防控预案健全,制度完善。应成立日常巡查及应急抢险队伍并及时做好日常观测和灾害性气候预报。灾情发生时应按预案操作,避免造成林木、设备设施等资产损失。9.0.5应急避难预案健全,制度完善。突发灾情时,应急避难场地应能即时使用。9.0.6灾后处置灾害发生后,应根据对应预案妥善处置,控制灾害范围,降低灾害损失,并及时上报,确保信息传输通畅。10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0.0.1 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目标是为进入生态绿道和生态休憩绿地的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游憩环境,应满足人群多方面的功能需求。10.0.2应做好环城绿带权属范围内信息、消防、水域、治安、公共资源、公共卫生、应急避难等公共安全保障工作。10.0.3应建立日常工作制度和安保工作应急预案。10.0.4环城绿带内宜提供科普教育宣传、道路导航指引、活动策划推广、体育健身拓展等服务。10.0.5环城绿带内临时借地、占用绿地及调整改造等相关项目建设应遵循城市用地规划且手续齐全、文明施工。10.0.6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11基础档案11.0.1内业档案资料及植物、设备、设施等各类资产档案数据应准确、齐全,保管妥善,严禁弄虚造假。11.0.2各类档案管理及数据处理工作宜数字化、信息化。11.0.3基础档案质量要求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附录A植物养护质量要求表A-1树木养护质量要求表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生长树木生长正常健康,季相变化明显。树木生长正常健康,无影响通行照明和各种架空线安全的植株,季相变化明显。树木生长健壮,花、果、叶、形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修剪(1)受损枝条或已枯死枝条宜及时清除,残存量不宜超过20%;(2)应控制树干攀援植物的高度不超过1.5m。(1)无受损枝条或已枯死枝条;(2)无生长过密,重叠交叉枝条;(3)无影响通行安全与交通照明、电力运行等设施的枝条;(4)应控制树干攀援植物的高度不超过1.5m。(1)无受损枝条或已枯死枝条;(2)无生长过密,重叠交叉枝条;(3)无影响通行安全与交通照明、电力运行等设施的枝条;(4)具有特殊景观功能的植株应采取特殊修剪;(5)应控制树干攀援植物的高度不超过1.5m。灌溉当地下水位达60-80cm时,对不耐干旱和浅根性树木应浇灌;当地下水位降至80-100cm时,对耐干旱中性和浅根性树木应浇灌;当地下水位降至100cm以下,除深根性树木外均应浇灌。土表干涸开裂,叶片失水萎蔫应及时补水灌溉。排水沟渠完好畅通。施肥(1)凡土壤不符合本规范附录B,应有逐年土壤改良措施;(2)树木以自营生长为主,薄肥勤施,出现缺素症状的应根据症状施相应的肥料。(1)凡土壤不符合本规范附录B,应逐年土壤改良;(2)树木以自营生长为主,薄肥勤施,出现缺素症状的应根据症状施相应的肥料;(3)驿站内种植的主要景观树木及花灌木,每年施完全肥料一次。(1)凡土壤不符合本规范附录B,应逐年土壤改良;(2)树木以自营生长为主,薄肥勤施,出现缺素症状的应根据症状施相应的肥料;(3)主要景观树木及花灌木,每年施完全肥料一次;(4)重点景观区的树木、特殊种植的树木、铺装地坪列植的树木和盆栽树木,每年至少施肥二次;(5)特殊要求树木应施相应的营养肥。景观(1)以自营生长为主,稳定优势树种群落;(2)绿带郁闭度宜控制为0.7;(3)有较合理的群落结构,林相完好。(1)根据群落演替规律,结合功能要求留强去弱;(2)路边植株规格基本统一。有较好的遮阴效果,遮荫率宜达80%以上。(1)根据群落演替规律,结合功能要求留强去弱,扩大优势树种群落;(2)特殊景观树应充分体现自然景观特色;(3)群落结构合理,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林冠线丰富,林缘线饱满。其它林下地被、草地排水时间应符合本规范表A-2、表A-3的规定。表A-2地被植物养护质量要求表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修剪地被保持自然高度与姿态,无严重影响景观的枯株残花。适当控制地被高度,层次分明。无明显枯株、残花。地被高度整齐,绿地内无枯株残花。排灌自然坡度排水,周边沟渠畅通。暴雨后积水排出不超过24h。有灌排水设施。暴雨后积水不超过12h。灌排水设施完整。暴雨后积水排出不超过6h。杂草控制无明显大型、恶性野草和攀援性杂草及影响景观的杂株。无大型、恶性野草和攀援性杂草及影响景观的杂株。非种植植物面积控制在20%以下,高度不超过50cm。无大型、恶性野草和攀援性杂草,无杂株。非种植植物面积控制在10%以下,高度不超过种植的地被植物。补植更新宿根、球根类地被植物生长受阻应翻种。无超过1m2集中裸露地。宿根、球根类地被植物5年翻种一次。无超过0.5m2集中裸露地。宿根、球根类地被植物3-4年翻种一次。表A-3草地植物养护质量要求表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修剪保持草地植物自然高度。草面高度基本一致。活动场地草高控制在15cm以下,非活动场地草高控制在25cm以下。草面平整,活动场地草高控制在10cm以下,非活动场地草高控制在15cm以下。排灌自然坡度排水,周边沟渠畅通。暴雨后积水排出不超过24h。自然排水顺畅,排灌水畅通。暴雨后积水排出不超过12h。灌排水管网畅通,设施完好。暴雨后积水排出不超过6h。杂草控制无高于草地植物的大型、恶性野草和攀援性杂草。基本无大型、恶性野草和攀援性杂草。非种植草面积控制在20%以下。无大型、恶性野草和攀援性杂草。非种植草面积控制在10%以下。补植更新宜撒播草籽。无超过1m2集中裸露地。基本无集中裸露地。表A-4水生植物养护质量要求表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生长枯死株应控制在20%以内。植株生长健壮,保持形态特征;植株正常开花、结果,生物量正常;枯死株应控制在10%以内。植株生长健壮,保持形态特征;植株正常开花、结果,生物量正常;枯死株应控制在5%以内。修剪每年宜冬修。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特点,应适时修剪。施肥宜视植物生长情况增施有机肥。结合冬修,应每年松土翻种并增施有机肥。景观合理控制水生植物总量,其生长面积应控制在水域面积的50%以下。合理控制水生植物总量,其生长面积应控制在水域面积的40%以下。配置科学,种植密度合理,景观优美,花、叶色纯,观赏花、叶植株期长。合理控制水生植物总量,其生长面积应控制在水域面积的30%以下。杂草控制无明显大型、恶性野草,其它非种植植物面积控制在20%以下。基本无大型、恶性野草,其它非种植植物面积控制在10%以下。无大型、恶性野草,其它非种植植物面积控制在5%以下。表A-5竹类植物养护质量要求表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生长竹林、竹丛应通风透光,植株生长健壮;新老竹生长比例宜适当,一度竹宜占30%,二度竹宜占30%,三度竹宜占30%,四度竹宜占10%;竹鞭无裸露。排灌排水良好,无积水;各种竹类生长期内无失水萎蔫现象。灌排水设施齐备,暴雨后积水排水不超过12h。修剪与新笋保护适当抽稀生长过密的竹株,对初植等距离株行距竹林宜间伐保护新笋、促使竹林、竹丛良好的更新;间伐修剪应每三年不少于一次。适当抽稀生长过密的竹株,对初植等距离株行距竹林宜间伐,逐步调整竹林密度。保护新笋、促使竹林、竹丛良好的更新;间伐修剪应每二年不少于一次。适当抽稀生长过密的竹株,对初植等距离株行距竹林宜间伐,逐步调整竹林密度。保护新笋、促使竹林、竹丛良好的更新;每年应间伐修剪。施肥培土应每三年施肥不少于一次;丛生竹培土应每三年不少于一次。应每二年施肥不少于一次;丛生竹培土应每二年不少于一次。每年应施肥和培土。景观竹竿挺直,枝叶青翠,无明显死竹及枯竹,林相基本完整。竹竿挺直,枝叶青翠,无死竹及枯竹,有完整的林相。杂草控制竹林内宜保留落叶,及时清除恶性野草和小杂树。附录B土壤质量要求表B-1土壤理化性状要求表序号项 目基本指标主控指标1pH6.08.32EC值(mS/cm)0.121.03有机质(g/kg)12804质地壤土类5入渗率(K/)(mm/h)5养分指标(mg/kg)1水解性氮(N)401502有效磷(P)10403速(有)效钾(K)702504有效硫(S)205005有效钼(Mo)0.042障碍因子1潜在毒害发芽指数(GI)/(%)802压实密度(Mg/m3)1.383盐害可溶性氯(Cl)/ ( mg/L)1804盐害交换性钠(Na)/(mg/kg)1205硼害有效硼(B)/(mg/L)16石块石砾含量(质量百分比,%) 20重金属(mg/kg)1总镉 1.02总汞 1.23总铅 4004总铬 2505总砷 406总镍 1007总铜 4008总锌 500表B-2土壤养护要求表项目要求修复改良有机材料宜选用有机基质或有机肥,有机基质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标准绿化用有机基质(LY/T 1970-2011),有机肥质量要求应符合标准有机肥料(NY 525-2-12)且EC值应14mS/cm、可溶性氯3000mg/L。无机材料宜选用黄砂、石膏、聚丙烯酰胺等。当土壤渗透性差可添加100010000 kg/hm2的石膏。覆盖方法覆盖厚度以5 cm10 cm为宜;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地带,适当降低覆盖厚度;易风蚀、径流或水分蒸发地带宜增加覆盖厚度;覆盖物粒径越大则覆盖厚度相应增加,小粒径覆盖厚度相应降低;新移植小苗的覆盖厚度宜薄,且可随生长状况渐增覆盖厚度。覆盖范围裸地、步道、小径等非植物种植区或植物稀少地区可全覆盖或根据需要覆盖;大乔灌木覆盖层应离树干5 cm7.5 cm,透水通气差时距离为15cm30 cm;新栽树木在其13倍树穴直径距离的环状区域作为覆盖区;成型树木覆盖范围以树木垂直投影区域为宜。注意事项(1)大面积覆盖区域内应有隔断并配置防火设备,应适时对覆盖物补水,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培训;(2)植物生境的覆盖,宜先堆肥处理,消除病原菌,抑制毒性物质和杂草种子;枯枝落叶或枝条粉碎物应做到就地或原树覆盖,避免虫害的交叉传播。直接粉碎的材料在覆盖前宜先作混氮肥处理,避免土壤氮缺失;(3)不得将经过除草剂处理的修剪物用作覆盖物,草坪修剪物不得直接覆盖。附录C水体维护质量要求表C-1水体维护要求表项目要求生态保护1、应保护滤食性鱼类、虾类、浮游类和底栖类水生动物;2、应保护水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水体维护保持水面清洁,应适时打捞水面的枯枝落叶、垃圾杂物等,及时处置收割水生植物残体。水质要求环城绿带内河道水质宜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地表类水要求。生态休憩绿地内景观水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禁止行为1、根据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未经处理或者处理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修订版)规定,禁止向水体倾倒、堆放固体废弃物;3、禁止在水体内清洗储存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4、禁止损毁护坡湿生及水生植物;5、禁止私自围网、围栏养殖鱼类、家禽类等污染水质的行为;6、禁止损毁、拆除水体警示牌、监测牌等由管理单位设置的标识牌;7、禁止下水游泳或擅自挪用保洁船只戏水等行为。附录D植物有害生物防控质量要求表D-1植物有害生物防控质量要求表项目分类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不易引发绿化植物死亡的有害生物病害株害率70%株害率50%株害率30%虫害株害率70%株害率50%株害率30%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但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的有害生物病害株害率70%且最严重被害株的叶害率60%株害率50%且最严重被害株的叶害率40%株害率20%且最严重被害株叶害率20%虫害株害率50% 且最严重被害株的虫巢数10个,或者缺失、缺刻、畸形、失绿叶片60%株害率30% 且最严重被害株的虫巢数8个,或者缺失、缺刻、畸形、失绿叶片40%株害率20%且被害株的虫巢数4个,或者缺失、缺刻、畸形、失绿叶片20%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有害生物病害株害率20%株害率10%株害率5%虫害株害率20%株害率10%株害率5%检疫性有害生物不得出现。防控要求(1)应注重天敌利用和物理防治技术;(2)宜选用生物药剂、植物源药剂,可使用低毒、中毒化学药剂,严禁使用高毒化学药剂。(1)基本达到无公害防治;(2)应保护和释放天敌,选用生物药剂、植物源药剂和低毒化学药剂,少量使用中毒药剂,严禁使用高毒药剂。(1)达到无公害防治应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2)应保护和释放天敌,选用生物药剂、植物源药剂,严禁使用有毒化学药剂。附录E设备设施养护质量要求表E-1设备设施养护质量要求表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基础设施道路、地坪、桥梁(1)各种铺装面、侧石、台阶、斜坡等安全,无损缺、无积水;(2)各种道路地坪清洁、平整;(3)无障碍设施完好、通畅;(4)桥梁结构稳固安全无隐患,桥面平整,栏杆完整无破损。停车场地平整整洁,车位有明显标志,绿荫覆盖。标牌、标识、绿带导向系统应符合绿化和市容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设置规范(DB31/T 607-2012)相关要求。服务设施建筑和构筑物(1)外貌整洁,构件和各项设施完整无损;(2)室内陈设清洁、完好,周边环境整洁;(3)消防、抗旱及园林设备设施齐全,存放安全,定期检修;(4)结构、装修和设备安全无隐患,无违章违法构筑物;(5)养护道班房不得挪作他用;(6)消防、治安设施设备齐全,定期检修;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安全保卫措施到位。厕所应符合公共厕所保洁质量和服务要求(DB 31/T 525-2011)相关要求。椅、凳(1)分布合理,位置固定,整洁美观,无损坏;(2)同一地块内材质、形式相对统一;(3)维修与油漆时,设置明显标志。休闲健身设施(1)设施清洁,周边环境整洁,色彩常新;(2)所有设施均应明示生产单位、使用要求及操作规程;(3)设施定期维护、检修,运行正常。宣传廊(1)位置恰当,整洁美观,构件完好,定期检修;(2)内容丰富、健康,陈列材料应及时更换。养护设施防火监控中心(1)周边环境整洁、卫生;(2)设施、设备完好,定期维护、检修,运行正常;(3)信息数据传输通畅,存贮安全;(4)消防、治安设施设备齐全,定期检修。防火监控塔(1)塔身、隔离栏及机房构件完整、结构安全,无损坏; (2)管线、设备完好,定期维护、检修,运行正常;(3)塔身无悬挂异物,周边环境整洁;(4)进出通道通畅,无被占用现象。上下水(1)管道通畅;上水无污染,下水无阻截;(2)外露的窨井、进水口、给水口等设施随时保持清洁、完整无损,无隐患;(3)防汛、消防等设备保持完好、有效,保证应急使用。供电照明应符合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DB 31/T 316-2004)相关要求。治安监控探头(1)监控设施应定期检修,保证24小时运行正常,无监控死角;(2)监控记录应定期存档、更新。生产作业车辆(1)作业车辆应定期保养、检修,运行正常;(2)驾驶员和操作员应培训后持证上岗。安全围栏安全围栏应定期检修维护,不得有破损。枯枝粉碎场应符合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技术规范(DB 31/T 404-2009)相关要求。垃圾箱、垃圾房(1)垃圾应分类处置,垃圾箱应外观清洁、完整,内壁无污垢陈渍,箱内垃圾当日清除,应符合废物箱通用技术要求(CJ/T 377-2011)相关要求;(2)垃圾房必须与景区分隔,地面应排水良好,场内无臭、无蚊蝇滋生。鸟宿笼舍(1)保持整洁无损;(2)按时投食。病虫有害生物测报点(1)外貌及周边环境整洁,结构安全;(2)测报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运行正常;(3)定期记录病虫有害生物数据;(4)诱虫灯使用应符合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LY/T 1915-2010)相关要求。附录F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要求表F-1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要求表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养护服务(1)统一着装;(2)严格、规范执行各项养管制度、作业流程,作业文明、规范、安全;(3)园林机械、养护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器械性能,经培训后上岗;(4)各类养护操作工完场清。管理服务(1)凡重大事故、重大灾情及毁绿、占绿等违章、违法事件必须录入日常养护台账,并及时做好协调处理和一事一报工作;(2)应编制绿带应急抢险预案(包括防台、防汛、防涝、防火、防病虫、防疫、抗旱、抗高温、抗冻、抗雪、抗冰雹等),并对“防火、防疫源疫病、防病虫害”三防物资作专项要求;(3)应成立日常巡查、应急抢险队伍,宜成立义务监督员队伍,开展养管、治安、水域等日常监测巡查,做好绿带公共安全监管,无疏漏死角;(4)绿带巡查工作内容应符合生态公益林养护技术规程(DT/T J12047-2012)相关要求;(5)环城绿带权属主体应与养护作业单位签订养护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及技术、资金保障措施,并对养护作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游客服务(1)应向游客宣传文明游憩;(2)应不断完善便民设施,杜绝安全隐患。经营服务(1)服务点布局合理、结构牢靠,商品明码标价,保证质量;(2)休闲设施安全可靠,明码标价,定期排查,杜绝安全隐患。综合管理(1) 严禁擅自设摊经营、烧烤、宿营;(2) 严禁非法毁绿、占绿和擅自违章施工、改造、搭建;(3) 严禁各类非法捕捞、捕猎现象;(4) 社会车辆不得进入绿带,确保绿带消防通道通畅;(5) 严禁偷倒渣土、聚众赌博、活禽交易等各类非法事件;(6) 各类信访、投诉处理及时、有效。附录G基础档案质量要求表G-1基础档案质量要求表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道生态休憩绿地竣工图、合同齐全、准确、清晰、规范,反映实际。绿带资产各类数据、资料齐全、准确,清晰反映现场实际及资产变动情况。巡视台账、养护台账实时、齐全、准确、反映实际。月、季、年度计划与总结齐全、准确、反映实际。月、季、年度考核、评比竞赛资料齐全、准确、反映实际。投诉处理时间、地点、投诉方信息、解决方式方法、处理结果等过程记录完整、准确。安全资料信息、消防、水域、治安、公共资源、公共卫生、应急避难等安全管理工作资料齐全、准确。每月、季、年度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改记录齐全,准确。志愿者纪事志愿者信息、服务情况等资料齐全、准确,年度有总结。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为“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照做的规定: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为“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选择,条件许可时优先应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为“不宜”。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用语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规定)”。引用标准名录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4、绿化用有机基质(LY/T 1970-2011)5、有机肥料(NY 525-2-12)6、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规程(LY/T 1679-2006)7、废物箱通用技术要求(CJ/T 377-2011)8、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LY/T 1915-2010)9、生态公益林养护技术规程(DG/T J12047-2012)10、环城绿带工程设计规范(DG/T J12143-2012)11、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技术规范(DB 31/T 404-2009)12、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13、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J08-35-2014)14、绿化和市容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设置规范(DB31/T 607-2012)15、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DB 31/T 316-2004)16、公共厕所保洁质量和服务要求(DB 31/T 525-2011)条文说明1总则1.0.2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为促进城市生态健康发展,配套、保障城市发展生态安全,服务市民分享绿化景观、生态文明科普和文体娱乐、休憩旅游生活等需要。经济目标为提高公共财政经费使用管理水平,提升养护管理效率和养护作业专业化水平,促进相关行业如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绿带资源得以合理保护利用,使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持续增长,从而带来明显或隐性的经济效益。环境目标为在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同时,促进林带内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逐步实现生态自给和自我良性循环演替,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市气候、净化大气、维持碳氧平衡、涵养水源、吸滞有害物质、影响城市水文过程、美化环境,促进生态效益的发挥。 环城绿带工程设计规范(DG/T J12143-2012)将环城绿带划分为生态防护绿地、生态休憩绿地两种类型绿地。其中生态防护绿地是由封闭林带和小面积片状绿地组成,片状绿地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周边环境,也可合理布局,具有休闲、健身功能。生态休憩绿地是城市开放性公共绿地,比城市公园具有更高的绿地率和更低的建筑控制指标。本规范结合环城绿带实际情况,在上述两类绿地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生态绿道”的类型。生态绿道是贯穿于整个环城绿带的通道系统,其兼具开放、贯通、服务的特性。2术语2.0.3 根据规划设计要求新建或根据绿带功能需要,结合绿带内原有道路、绿化系统调整改造而成,可为人群提供服务,满足其活动需求的绿地。2.0.6 环城绿带建设多年,局部建成区域面临林带过密、功能不足的实际情况,应根据绿带现状,通过绿带群落调整改造,逐步改善不良状况,以形成健康、稳定的群落结构。2.0.8 绿带水体达到死水位,将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及其功能发挥。2.0.15-2.0.17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锈病、炭疽病、叶斑病、角斑病、穿孔病、灰霉病等,蓑蛾、尺蛾、卷叶蛾、螟蛾、舟蛾、夜蛾、叶甲、金龟子、叶蜂、蚜虫、蚧虫、粉虱、木虱、蓟马、蝽、蝉、螨类、蜗牛、蛞蝓等。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但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煤污病、白粉病、枝枯病、溃疡病等,刺蛾、斑蛾、网蝽、盲蝽、毒蛾、木虱等。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疫病,天牛、木蠹蛾、象甲、白蚁等。3一般规定3.0.2 生态养护有别于传统养护,提出了绿地可持续景观的概念。即在维持绿地乡土生境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产生危害,使之形成健康完整的生物群落的同时,保持其一定的景观效果。生态养护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人工干预,提高绿地的自维能力,使形成循环、自给、稳定的群落结构。未来逐渐把人工干扰降低在自然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内。4 植物养护4.0.1 环城绿带与一般城市绿地的定位和功能不同,景观上强调群落动态稳定,无明显爆发性有害生物为害,具有可持续观赏价值。绿带调整改造时宜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上海地区的适生植物。4.0.2 乔木修剪以满足通行安全、消防安全为前提,目的是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尽可能减少修剪量,提倡自然生长,突出生态养护的理念。花灌木去除枯病枝条,以免影响来年开花。绿带内因高压线下控高、防台防汛工作需要以及影响安全而实施的树木修剪,应参照电力、水务等相应管理部门规定操作,有条件宜调整改造;影响居民安全、采光和正常生活的乔灌木,可参考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执行。4.0.3 积水容易造成植物根部腐烂,对不同植物提出不同的排灌要求。环城绿带内多有水系穿越,为体现低碳、节约的理念,应从自然水体取水浇灌。4.0.5恶性、缠绕性、大型野草,攀援性杂草既影响景观也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4.0.7环城绿带群落调整主要指伐除老化、枯死、有碍其他植物正常生长且无迁移价值的林木。根据上海市绿化条例相关规定,养护单位在实施群落调整改造前应制定计划并提出申请。对于环城绿带内群落调整工作的具体要求,各区绿带管理部门可参照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处“关于下发环城绿带抽稀调整细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