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变化.doc_第1页
地表形态变化.doc_第2页
地表形态变化.doc_第3页
地表形态变化.doc_第4页
地表形态变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自然地理第十二讲地表形态变化班级姓名学号【测试要求】l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l 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要点疏理】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主要是的热能。内力作用有、和变质作用等表现形式,其中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形成了大陆与洋底、与,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趋势使地表变得。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固结成岩作用等方式;总趋势使地表变得。3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变位。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和两种,4背斜一般岩层向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在地貌上,背斜一般发育成为,向斜一般发育成为;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5由和发育而成的山地和谷地称为褶皱山。例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6岩体发生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就形成断层。(破裂)7断层与地表形态:水平位移:错断原有的地貌或派生若干地貌。垂直位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或,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低地谷地高地山岭)8探究地质构造在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方面的指导意义:(1)在寻找自然资源方面:背斜是良好的构造,在向斜构造盆地中易找到。(2)在工程建设方面: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储油储气地下水断层9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影响下形成的地貌作用形式分布地区分类典型地貌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侵蚀作用沉积作用风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冰川作用高山高纬地区(寒冷地区)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冰碛丘陵、冰碛垄等【专题突破】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例甲、乙代表的岩石可能为甲岩浆岩甲变质岩乙岩浆岩乙变质岩AB C D2有关图中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油气资源比较丰富 B有利于工程建设C有可能发育成沟谷 D为良好的储水构造解析 (1)甲、乙岩石位于页岩、砂岩的包围之中,且呈垂直状分布,因而甲岩石最可能为岩浆岩,乙岩石可能为变质岩。选B。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35题。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A B CD4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AC晚于B BA早于D CB晚于D DC早于F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地向下打井开采解析 (1)由图中岩层发生过弯曲可知,该地发生过地壳运动;由图示地区有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知,该地发生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由C为沉积物可知,该地发生过外力作用。选D。(2)岩层最老的是G;A为岩浆岩晚于B;正是因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变质岩,晚于A;D是侵入A中形成的岩浆岩,晚于A;C、B、F均为沉积岩。选B。(3)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只有沉积岩中有化石;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根据沙丘特点可判断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选C。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7图中平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A页岩 B板岩C石灰岩 D花岗岩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路线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89题。图5 图6 8图5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9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 Bb图Cc图 Dd图下图为一山坡的地质剖面图,某开发商将部分的坡地削平准备盖房子出售。该地区潮湿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危险。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所示甲、乙、丙三块营建基地中哪处危险性最高,其理由是A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倾向坡地B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逆向坡地C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山顶D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倾向坡地11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在地质时期是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B经沉积作用固结形成的C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的 D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的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13题。12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13.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答案】B【解析】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的好所以选B。;(山顶题目条件说海拔3099,属山地针叶林带,而桃树是阔叶林,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C不对;D所指在“丝竹之乡”,所以不对)。右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415题。14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BCD【答案】:D【解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符合题意。15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答案】:C【解析】: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右图是“某地区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17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A大理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右图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沙尘暴、泥石流属于那种外力作用A BC D19除风化作用外,对地表地貌景观影响较大的外力作用是A B CD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2022题。20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主要是由于A流水的搬运、侵蚀 B风力的搬运、侵蚀C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搬运 D流水的沉积、风力的侵蚀搬运21下列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B C D2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沙尘暴 水土流失 泥石流 土地荒漠化A B C D2012国庆黄金周,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逾60万人次,读“武陵源风光邮票图”,回答2324题。23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成因是地壳上升运动地壳下沉运动 流水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ABCD24该地区的岩石类型(按照成因分类)、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类型依次是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ABCD右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25题。25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26(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7(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下列地貌形成相似的是A挪威的峡湾B黄土高原的沟壑C沙丘D风蚀城堡右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2829题。28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为向斜成岭 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C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D处岩石比处岩石坚硬解析:图中处为向斜未形成山岭;图示区域主要为褶皱而没有断层,故地质基础较为稳定;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可能找到石油;处为背斜顶部,处为向斜槽部,后者岩石更坚硬。答案:C29上图中甲、乙、丙、丁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甲处地势高,气温低,可能形成冰川地貌();乙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可形成冲积扇();丙处位于河流中游,可形成冲积平原;丁处位于河口,可形成河口三角洲()。答案:A30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36“昨日沧海,今日桑田”是风力侵蚀作用。 37地表形态都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38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39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形成往往也和内力作用有关。40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三、综合题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形:甲是,乙是。地质构造:甲是,丙是。(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11解析 (1)要注意区分地形和地质构造。(2)背斜顶部张裂,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3)乙地岩层向下弯曲,并且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故为向斜。(4)乙地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丙地为断层,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质灾害。答案 (1)谷地(鞍部) 山地背斜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地质灾害。43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图。(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地方,顶着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该地貌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呈扩大化的趋势,其原因是什么,它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43解析:A图为风蚀蘑菇,E图为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图为海蚀地貌,C图为冰蚀地貌,D图是河口三角洲,是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答案:(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E A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4)风向箭头从右向左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干旱地区面积广;人为原因:植被遭到破坏,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埋没村舍、道路、破坏农田、牧场。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十二讲(必修2.2)班级姓名学号【自主学习】一、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什么?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五种?3简要说明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4什么是地质构造?可分哪两类? 5褶皱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如何根据弯曲形态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这两种基本形态?6背斜常常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向斜常常形成什么样的地貌?7背斜有时会形成谷地的原因是什么?向斜有时会形成山岭的原因是什么?8背斜和向斜哪个是储水构造?哪个是储油储气构造?9断层是怎样形成的?10地垒常发育成什么地貌?请举两例。11地堑常发育成什么地貌?请举两例。12隧道适合修建于背斜还是向斜构造中?为什么?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什么样的地质构造? 为什么?二、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哪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作用密切相关?2哪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流水的堆积作用密切相关?3哪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风力的侵蚀作用密切相关?4哪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风力的堆积作用密切相关?5哪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冰川的侵蚀作用密切相关?【当堂反馈】【真题回眸】1(2007年)右图“横断山区河谷景观”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2(2007年)图4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 B背斜C断层 D陡崖(2008年)读图2,完成34题。3图示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a Bb CcDd4甲处地质构造属于A山岭B褶皱 C断层 D隆起(2008年)读下图,完成56题。5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B CD6形成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2009年)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8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A甲B乙 C丙 D丁(2010年)下图1为四幅景观图。读图完成第9题。9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景观是ABCD (2011年)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右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0题。10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2011年)右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1题。11P陡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冰川堆积C岩浆活动 D断层活动(2012年)右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甲处地质构造为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13甲处谷地成因是A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C断层处岩石破碎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2012年)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题。14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图1为“桂林山水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1塑造桂林山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2构成桂林山水山体的岩石主要是A岩浆岩B玄武岩C花岗岩D石灰岩3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开放性 D独立性34(2013年)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15图15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M处的地质构造是,此处形成山岭的主要原因是。(2)有人提议在P处河流上修建水库,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坚硬不易侵蚀 (2)不合理 P处有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修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破坏工程;水库的蓄水易渗漏。(位于断层带,地壳活跃)(2012浙江卷文综3-4)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2题“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簌,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时的村行。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景象;乙:“万壑有声含晚簌”中的“万壑”指的遍布的黄土沟壑;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丙丁【答案】:C【解析】考查陕西商洛山村风景。“菊初黄”是视角受到的景象,甲错;“万壑”是指“千沟万壑”的黄土沟壑,乙对;“荞麦花开白雪香”、还有“菊初黄”是秋天景象,丙错;“村桥原树似吾乡”,视角看到,并引发思念家乡的欣赏,对。综上选C.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 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 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 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吵岩【答案】:C【解析】考查岩石的成因类型。火山地貌由玄武岩构成非花岗岩;丹霞地貌景观石红色砂岩构成非流纹岩;球状风化岩石是花岗岩而非砂岩;岩溶地貌景观石石灰岩,为可溶沉积岩构成,选C.9.(2012山东卷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色地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读下图据此完成34题。3、地区的“红岩”属性、典型植被类型是 沉积岩学科 变质岩学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