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概况: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2、 山水田园诗主要情感: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三、鉴赏角度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以动衬静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2.视觉角度: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色彩映衬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等 4.运用描写技巧:工笔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描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四、实战演练一、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二、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东皋(go):诗人隐居的地方。 徙倚(xy):徘徊,来回的走。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1)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将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2)结合全诗,说说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三、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喜爱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四、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3分)【提示】从贯穿全篇的角度考查。逐联说明反衬手法的运用。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2分)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1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1分)。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初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咏物诗)设计人: 张瑛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二、咏物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1)拟人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侧面烘托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白莲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3)托物言志: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托物言志(4)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5)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画菊),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有时,还会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进行了对比,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6)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以冰雪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通过这几首诗歌,不难发现,咏物诗一般都以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主要特点: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第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畏严寒 、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二、作者借所咏之物所寄托的常见情感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那么,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1、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他们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吴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典型的如以下两首: 题榴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杨柳枝( 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2、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像屈原一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3、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两首诗主旨虽有有一定差别,但又有相似之处。然而,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实战演练: 1、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1) 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 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 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 ,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2、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3、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释: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4、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下第:指科举落榜。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诗中“碧桃”、“红杏”比喻 及第者(中榜者) ,“芙蓉”比喻 落第者(作者自己) 。(2分)请分析末两句诗的含义。(2分) 答案:末两句表面写的是芙蓉埋怨生长的环境和生的不是时候,实际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时。(意思对即可)5、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写作背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当时任侍御史,因上疏言事,得罪朝廷,遭到打击报复,以贪赃罪名下狱。(1)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分析这对作者表达情感的作用? 写环境恶劣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秋露浓重,打湿了蝉的双翅,使他欲飞不能;秋风阵阵,风声淹没了蝉声。)喻当时的恶势力给予他的迫害和打击使他沉冤难伸。(2)本诗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表明作者心志的是:用蝉的境遇来表达自己的遭遇坎坷,表明自己虽心怀高洁却不能取信于人的悲愤之情。(3)本诗的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以物喻人,环境恶劣(蝉、人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设计人:张 瑛一、咏史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二、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 对比 借古讽今 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吴钩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怀古诗常用的典故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四、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步骤和方法。要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决定了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因此鉴赏的第一步,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第一步。 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法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时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要领悟感情。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蜀相 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2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也有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五、理解并背诵以下诗词。1、过华清宫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注: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2、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 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从林故事题库及答案
- 托事条的题目及答案
- SQL数据库高职课件
- SIS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湖南省长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raz分级绘本阅读课件
- 2025年形重叠类型题目及答案
- QC课件关于礼仪
- 2025年射影定理的题目及答案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答卷课件
- 膜性肾病治疗指南课件
- 海姆立克急救法完整版本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002
- 简介肾移植课件
- 发展社会学课件
- 【完整版】锁骨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浅谈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特点及保护对策
-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教学课件
-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 有机化学实验课件PPT
- 中国饮食文化完整教案7377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