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doc_第1页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doc_第2页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doc_第3页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doc_第4页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利用周末,我们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旨在缅怀抗日战争时期,先进的知识文化分子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和教育实力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小组在一个周末休息的时间去了西南联大遗址,但是在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西南联大遗址是什么。这次的小组社会实践让我感触颇深。这次参观西南联大遗址结合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我觉得还是很惭愧的。我们现在的基础条件和他们那个时代不能比较,现在条件好了,可是却忘了当初最真的本质。以前的他们处于一个战争的年代,而我们却处于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可以在学校汲取丰富多样的知识,可是我们却不懂得珍惜我们这么好的设施条件,还想尽办法逃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当时联大的学生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依然那么渴望学习,甚至连生活都有点令人堪忧,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学习的决心。他们的校舍被摧毁后就此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抓住了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学习这是我们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古有勾践卧薪尝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都是发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联大学生同样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忍辱负重,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到底。联大的师资很雄厚,尽管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培育了不少的人才,当时的就有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联大也正因为有这些学富五车、爱国人士的存在,联大也因此蓬荜生辉,联大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有所成就,例如:杨振宇、华罗庚等人才均处于此。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个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盗课程要以基础为核心,这是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量人才。然而再看看当下的我们,上大学越来越颓废,当初的理想、抱负都抛之脑后,整天沉迷于游戏中无法自拔,早上睡到太阳照到屁股,无精打采的,明明知道每天都没有做什么,然而每天都觉得很累。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时候我经常反省:“我们是怎么了?”我们确实应该反省反省了,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应试教育毁了多少人才,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老师为了考试而猛灌知识,慢慢的导致了很多的学生不喜欢读书,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被慢慢的磨灭。我们应该自己发奋图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不要被现在的物质所迷惑,一定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方向,让自己朝着那个方向不断的去努力,去拼搏。总有一天你会慢慢接近那个彼岸,或到达那个彼岸。你的未来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自己一定要争气,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更有品位,让自己的人生绽放耀眼的光芒。清华北大算啥,它才是中国最牛的大学长沙领航考研2016-09-17 11:09:38阅读(3845)评论(2)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讲到中国最好的大学,大家第一个念头总是:清华还是北大?但事实上,中国最厉害的大学,既不是北大,也不是清华,大家公认的最牛大学是这个:一听到“联合大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个民办高校吗?”国立西南大学,从“国立”来看,是个官办大学,而“联合”二字,其实联合了三所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确是很神奇的事,中国最牛的三所大学,突然合体,这该是多么厉害的存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从长沙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合而为一,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主持日常校务,在校生3000人。这已经是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高等学府。西南联大从创立之初就非同凡响,从长沙到昆明有3000多里路,大部分学生靠走路前往,步行了两个多月。300多个男生加十几个教授,所有步行者都经过严格体检,由国军的黄师岳中将率兵护卫。其余同学和老师是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经广西绕道越南海防到达昆明的。所有的费用都由教育部出。要知道,那时的国军一个排才有一条毛巾,每人一顶钢盔是不可能的。国家能拿出那么多钱来转移三校实在不易。老蒋说了:“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娘西皮全亡了”,老蒋放血了。他那时下达了一系列文件,大概意思就是学校不能停课,老师不能减薪,后方学校必须无条件接收沦陷区的流亡学生。真没想到老蒋还有点家长情结,国破家亡,耽误啥都不能耽误娃的功课。其实,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有过详细的描述,方鸿渐等一干人马去三榈大学任教,从上海乘轮船出发坐的是头等舱,后来途中陷入困境那是因为他们的汇款没到,他们在整个抗战时期就没缺过钱。再说那300多个走路的学生,在黄中将的护卫下,每走一小时要喝一次茶,每四十里要休息一次。据说有几个教授脾气特别大,护卫的官兵丝毫不敢怠慢,只有好生伺候的份儿。沿途过湖南境内的土匪区,政府“照会”土匪,请他们放过学生,土匪不知书但还是识理的。进入云南,咱龙云龙主席电令沿途军政好生护卫,不得有半点差池。学生到达昆明并没有马上进城,而是先在大板桥休整一夜。次日举行隆重的入城式,精神抖擞,展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昆明万人空巷迎接学生进城。黄中将在圆通山门口向北大校长蒋梦麟移交了300名学生,一路山高路险,学生们毫发未损。历史把中国的精英托付给了昆明,昆明顷其所有支持联大。孔祥熙曾拨十万大洋给西南联大建澡堂和改善伙食,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西南联大在昆明期间除正常教学外,还组织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在西南联大的帮助下,昆明电台用十九种外语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抗战。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从未间断,甚至在抗日后期联大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联大还建了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的学生需要实习,又建了附小和附中,也就是现在的云南师大附小和附中。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那可算得上是“极尽奢侈”,什么都不耽误。西南联大曾掀起四次从军热,头三次都被政府“打压”下去了,因为那时的政府认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作用是普通士兵无法代替的。第四次从军热是抗战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缅甸大反攻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和技术人才,联大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投笔从戎,找到名字的有800多,史称“800壮士从军”。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参加了孙立人的新一军,在缅甸重创日本第十八师团,一洗南京之耻。当然,也有很多人捐躯异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外语系的缪弘,他本是美军的翻译官,但他提着冲锋枪和中国士兵一起冲锋,不幸中弹牺牲。正像他在诗中写到的:“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当时在西南联大就读的何继武先生在回忆录里写:“飞机每天都是中午时候来,所以我们上课的时间改了。飞机来的时候不上课,上课时间要么提前要么推后。”另一位西南联大人汪曾祺也写过一篇跑警报,“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 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警报来了,学生们就跑,后来跑出来经验来了,没有什么实际危险的话,就赶紧回来上课。就这样,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 。 这个学校存在了整整八年。西南联大名师云集,集合了各个专业大师级的人物。朱自清、闻一多、华罗庚、冯友兰、王力、金岳霖、周培源、潘光旦、吴晗历数中国大学,没有哪个学校哪个时代能排出这样的阵容:八年里,西南联大培养出人才无数,其中:2位诺贝尔奖得主、82位中科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多位国家领导人这个成绩,目前没有哪所大学能与之匹敌。很多人也不理解,到底为什么?没有校舍,不好好上课,每天像逃难一样,为什么还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为什么地处西南一隅的这个破学校,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关系,却能彪炳史册,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最牛大学”?答案也许就藏在这四个字里“刚毅坚卓”,这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正是国家的危难时刻。西南联合大学八年的历史,正好跟八年抗战重叠,正所谓国难家仇。这些学生,如果只是希望靠上学过上好日子,一定没有那么大的毅力步行3000里路;如果只是希望求个学位和功名,也很难坚持在炮火下奋勇前行。弦歌不辍,刚毅坚卓!这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只有靠年轻人,只有靠知识,才能打败侵略者,光复中华。八千里路云和月,在炮火纷飞的年代,西南联大人身体力行的演绎了“国家的脊梁”这个词的含义。在科技、军工、航天、文学、建筑等各个领域,西南联大的学子成为那个时代的领军人物。两弹一星的23位功臣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西南联大。中国最早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来自西南联大。从另一个层面,大概这种追忆和评判也代表了一种渴求:未来中国最好的大学,将如何诞生?欢迎关注领航考研国庆强化班、冲刺、点题、秘训课(北京名师指导授课,每科限30名)。领航考研所有课程均为名师面授(报面授送视频)领航考研冲刺班开始火热报名中了.张俊芳老师、徐之明老师.还有肖秀荣老师的书和讲义统统会过来。让大家政治轻松70分不再是梦!现在国庆全程(强化+冲刺+点题)最优惠价880元/科,强化:650元/科,冲刺+点题(每科三天):480元/科、两科:880元、三科:1280元。“政治”点题:280元,“英语”作文点题:280元。现在报名就可以排位置!给领航一个机会!真理是我亲戚2016-09-12 14:49:31阅读(114247)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现年94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看看他获得的头衔:清华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杨振宁1942年西南联大本科毕业,1944年西南联大硕士毕业,当时的西南联大,因为抗日战争,是由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搬到昆明后联合办学的。杨振宁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坚持读书的年轻人。当时的西南联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核心圈,李政道也是出自该校,杨振宁的优秀不容置疑。西南联大硕士毕业后,并没有因战争而费多大周折,1945年,23岁的杨振宁获庚子赔款奖学金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48年如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为什么是哲学?大概和爱因斯坦一样,西方的博士学位把物理学归在哲学一类。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研究,提出了宇称不守衡定律,奇迹般在一年后(1957年)即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于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关系,以及他在诺奖论文中所起的作用的问题,我只想说的是:诺奖评选委员会颁奖时,杨振宁排名李政道之前。如果大家有比诺奖评选委员会的那些大佬更权威的说法,请提出来。其实,诺奖的成就在杨振宁的成就里排第二,排第一的是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理论。获诺奖时是1957年,他们二人加入美国国籍的时间,杨振宁是1964年,李政道是1962年。所以,他们获诺奖时,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大概,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当时并未与中国建交,杨、李在1957年的中国国籍,应该也只能是西方国家当时认同的中华民国国籍。杨、李都是地道的大陆人。杨振宁、李政道是非常爱国的中国人。1971年,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还没有访华之前,杨振宁就作为美国著名科学家率先访华;同样的,1972年,李政道回国访问,二人都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杨、李之所以加入美国国籍,用杨振宁的话来说,仅仅是为了科学研究方便,因为美国的许多高端科研场所,当时不对中国人开放。我们可以认真地想像一下,当时,美国还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大陆人,办签证,干什么事的,我不好说得太明白,但肯定是非常麻烦的。所以,杨振宁在去美国19年后,拿到诺奖7年后,才加入美国国籍,充分说明他眷念着自己的祖国。而在那种情况下,他加入美籍的理由是非常可信和可以理解的。而且,杨振宁和父母关系很好,从来没有与其父亲杨武之断交之事。从杨振宁与其父联系的所有信件中完全可以证明:他们关系良好。随便谁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你会与一个拿了诺奖的远在美国的亲生儿子断交?如果有谁真能找到杨振宁与其父断交的蛛丝马迹,大概在非常时期,其父受到迫害时不得已这么说的。否则,就是彻头彻尾的谣言。2003年,81岁的杨振宁落叶归根,回到清华大学清华园定居,回国创建了清华高等研究院,并任名誉院长。至于杨振宁为祖国作过什么贡献?呵呵,一句话可以概括:他拔根汗毛,比我们腿粗。比如,他1997年创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设立了“杨振宁讲座”,“杨振宁奖学金”,“杨振宁基金会”,并亲自担任名誉院长,基金会主席。保守估计,筹集的经费在1000万美元以上,20年来,为祖国培养的人才,你算算。如果您说他的贡献仍然不大,甚至比您还大,我对您表达崇高的敬意。如果您说他的贡献没有钱学森、邓稼先大,我弱弱地问一句:“比钱、邓二老贡献小的科技工作者都应当被骂吗?”杨振宁的原配杜致礼是他在西南联大附中的学生(1944年,杨振宁出国前抽空教书),在2003年10月因病去世。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