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_第1页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_第2页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_第3页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_第4页
黄柏霜警官主讲(第0069集)《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上感應篇彙編 (第六十九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2014/04/20台孝廉講堂 档名:57-109-006956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們研討太上感應篇彙編第十九句,【忠孝】之二十三。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二百一十八頁,第二段:【又曰。豈惟怨怒不可使有宿物。即要父母兄弟從天理上行。要父母兄弟愛我親我。此是好意。亦不可肚腸太急。著手太重。太重。則執而不轉矣。】這一段比較簡單,我們看這個字句解說:宿物就是累積在我們心中的念頭,這個念頭,老法師在講經常常講,就是念念成形,形皆有識。物如果从佛法上解釋,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宿是指我們多生累劫以來的習氣。宿物,如果照這一段字義上的解釋,就是我們跟長輩或是父母之間曾經有一些怨、或者怒,生氣的這種阿賴耶識的種子,宿物就是我們的業識,佛家講神識。我們将神識、業識分成身、口、意三業,身三、口四、意三。身三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口四就是惡口罵人,兩舌是非,妄語、綺語;貪、瞋、癡,這個意業最難除。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裡面就提到,比如說嫉妒念、高己卑人念、恩仇報復念、貪念、淫慾念、褊急念,像這些我們以為別人不知道,但是都入阿賴耶識。法達禪師去見六祖大師,因為法達禪師有傲慢心,因為他讀誦法華經三千部,他見了六祖大師,他頂禮的時候頭不著地,就是不夠恭敬。六祖大師說,你心中有一物,那個地方就有提到一物,你心中有個執著,你心中有我慢。這一段我們過去,在講經的時候講得很多,宿物是儒家的用語,如果跟六祖大師講的這個你心中有一物就很接近了。再跟唯識學裡面彌勒菩薩所講的,老法師常常在開示講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個識就是物。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把,六根接觸六塵,把我們的這個無量無邊的,百千萬億的妄想,用一句阿彌陀佛來轉念。它的目的就是把它轉成阿彌陀佛的種子,那就是清淨的種子。我們的起心動念,其實惡念多善念少,各位如果常常這樣去觀照的話,你會發現是真的惡念多善念少,我們八識五十一個心所裡面,所以這個宿物就是,心中有一物、有執著。肚腸就是心腸、心思。著手太重,著手就是用力。我們來看這個白話解釋,它說,做子女的,你不只不應該把這個,怨恨怒氣積存在心中,同時你也要引導父母兄弟,向著天理之路來行走。什麼叫天理之路?天理之路就是我們常講的性德,還有我們前面所探討過的,天性、血性、真骨血,這個都叫作天理之路。大舜把他的父親瞽叟,當成至尊、至聖、至神、至仁、至慈,這個叫作天理之路。那裡面我們有提到,我們怎麼去孝養父母、去奉事父母?就是要從這個天理之路,天性下去著手,沒有一些磨擦,沒有一些衝突,就是幾未動,大家沒有發生不愉快。家人在一起,兄弟、姐妹在一起,難免在日常生活裡面,多多少少都會有磨擦,甚至父子之間 、母女之間都會有,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習氣、執著很重,我們都隨順習氣,隨順情緒,現在講就是跟著感覺走。所以幾未動,挑動他。如果你這個種子,沒有起現行,你趕快就把這個天性引出來,就挑動他,幾甫動,接引他。那麼已經造作了,那怎麼辦?就用這個天性來接引他,幾有失,挽回他。已經發生衝突了。父母之間、兄弟之間,已經發生這種所謂的怨跟怒,那怎麼辦?那你要去轉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在你的心中。不是在對方,在你的執著放不下,在你的我貪、我愛、我瞋、我癡。你放不下這些習氣種子,還有傲慢。如果已經產生衝突了,有怨了,有怒了。那你一定要去化解,這叫幾有失,挽回他。否則的話,這個鴻溝會愈來愈深,裂痕會愈來愈大。那麼是以心斡心,前面我們探討過,用這個心念去轉,叫以心斡心,視無形、聽無聲的工課,這個無形、無聲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性,我們的自性,它是無形無相的。你要找它的體找不到,但是作用恆河沙。你根塵接觸都是它在起作用,大經裡面講:說我們這一念心叫真空妙有。實相是什麼?就是我們這一念心的本來面目。它無相、無不相,它的體是無相,就是這裡講的無形無聲。可是雖然無形無聲,你看得到、你聽得到,你所看到的一切萬物,那就是我們的見性,你所聽到的聲音,不管這個聲音是你喜歡聽,或是不喜歡聽的。就是我們的聞性。毛病出在我們喜歡聽的,我們起心動念攀緣了;我們喜歡聽的,我們起了貪愛心。我們不喜歡聽的,我們起了一個排斥的心,起了一個瞋恨的心,這叫攀緣取捨。你喜歡聽的,就攀這個緣,就把它抓過來。你不喜歡聽的,就把它推出去。都在你這一念心造作。這個體是無形無相的,這個見性聞性,老法師跟我們講六根接觸六塵,你的見聞覺知就變成六識了。如果你覺而不迷,六根接觸六塵,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見聞覺知就起作用,聽得非常清楚,看得非常清楚。但是內心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我們稱那個功夫叫三昧,叫定慧等持,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故不待行事不從,當見志不從時,什麼叫志不從時?你想要講的目的,他不一定順你,你所講的話,兒子不見得會順你。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你講的他不聽,你明明是為他好。他就是不見得會聽。為什麼?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我見啊,堅固不移的,不移是不會改變的,根深柢固的我見,我見的第一條就是身見,破不了。你有你的想法,兒子有兒子的想法,女兒有女兒的想法,你左右不了他。尤其現在吸收的資訊特別快,網路電腦,你還沒有講,他已經知道你要講什麼了。他都去學來了,你怎麼講他,他已經開始,知道怎麼跟你回話了。所以現在的父母對小孩,都很無奈,就這個道理。因為邪知邪見太多,在網路、網絡電腦,裡面就可以取得了。還有同儕、同學之間,所聽來、所薰習來的,還有他自己本身,過去生的習氣。你如果瞭解以後,你知道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我見。你要怎麼辦?你要用智慧,你要去轉你的心念。這依報隨著正報轉,你心轉,他就跟著你轉了。磁場就跟著你轉,家裡的環境氣氛就跟著你轉。你不轉,統統不會轉。所以志不從時就是你想要這樣,但是他偏偏不配合,他不聽你的話,那父親、母親也是一樣,那怎麼辦?你要費盡心機啊,孝子要費盡心機,你唯有這樣,才有辦法能心與之一,你才有辦法跟父母同心。未始有違,才不會違逆。才不會產生不孝,如此而誠,如此而順。所以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要誠跟順。現在都是父母跟爺爺、奶奶,順這個兒子跟孫子。在大陸叫作小皇帝、小公主,什麼都是他先,對不對?吃東西是小孩子先,吃飯也是小孩子先。弟子規裡面講,長者先,幼者後。大家都沒有把他教好,它說如果你能夠誠跟順,你就可以把父母親跟我,聯屬一本之真原,每一個人都有天性,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天理之路,你要去接引他,挽回他。那麼團團會在這裡,會在哪裡?會在這一念天性,就是大舜化解他跟他的父親、母親,跟傲慢的弟弟之間。就是團團會在那個天性,最後終於改變了業力,大舜的德行成為聖人,聖人如果按照佛家的標準就是什麼?圓教初住位的菩薩,圓教初住位的菩薩就是聖人,為什麼呢?他破我執、法執,破根本無明,見法身,就是成佛。在天臺宗裡面講的六即佛,叫什麼?叫分證佛,叫聖,賢就是菩薩。團團會在這裡,便把天地同根,萬物同體之真原,團團會在這裡。這就是佛家講的,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就是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什麼?成佛。成佛才有辦法怎麼?才有辦法做到這裡所講的,天地同根,萬物同體。那就是淨空老法師常常講的,一切虛空法界眾生都是我自己。佛家常常講,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不就這個意思嗎?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就是這裡講的天地同根,萬物同體,平等法界。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入一真法界,入絕待真如。沒有相對的能所,那怎麼樣才可以,沒有相對能所?要破我執,破法執,再破一品根本無明,你才有辦法證得六祖大師那個境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空妙有。讀到這裡的時候就感覺,儒家的境界也很高。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境界、意境跟佛家很接近了,團團會在這裡。同共一法身,就是團團會在這裡。那只是用詞不一樣而已,佛家講叫同共一法身,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清淨的佛性。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迷的話叫眾生,悟的話叫作成佛。迷的話佛變眾生,悟的話眾生成佛。就是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佛法最後的究竟是什麼?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見解都一樣,所以金剛經裡面講無諍,這裡講團團會在這裡,到這個境界跟你講結果是怎麼樣?小到你跟父親跟母親,兄弟姐妹,怎麼不能感化呢?怎麼不能夠同生極樂國呢?是你自己做不到,你不願意放下那個執著,你不願意放下那個,我貪、我愛、我瞋、我癡,我最大,如果你能夠做到放下、看破,瞭解這個天地同根,萬物同體。那這裡講,何性命之不周,何位育之不行。何性命之不周就是說,哪一個人不能夠,恢復這個天性呢?何位育之不行就是說,再怎麼樣頑劣的人,都可以調伏。哪一個不能夠教化呢?老法師說聖賢是教出來的,好人也是教出來的,就是這裡講的何位育之不行,何天下之事變經權。哪一件事情,不能夠通權達變呢?以上所講的,就是這裡講的,你要把父母兄弟引到天理上行,就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個,都是在我的靈明斡運中,靈明就是我們這一念天性。要讓他們,要父母兄弟愛我親我這是好意。亦不可肚腸太急的意思是說,不要,肚腸就是心腸,不要太過心急。著手太重就是做法上不要太過粗重,要怎麼做呢?一般俗話講,無聲勝有聲,如果家裡吵架的話,如果你跟父子、母女,或者夫妻吵架的話,各人看各人的,你吃你的飯、我吃我的飯,你睡你的覺、我睡我的覺,各人回到各人的房間,你看你的電視,我去聽我的音樂,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還是相敬如冰,冰是冰塊的冰。那怎麼辦呢?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你慢慢從自己去改變,你不要去改變對方,你改變,你做個示範跟典範,你先把你的習氣毛病先改掉,先把你的執著先放下,先把我慢放下。你觀照看看,不只是你在讀誦經典,在家裡念佛、拜佛,讀誦經典,你不就是要轉成這個清淨嗎?你不是要轉這個苦境嗎?你不就是要離苦得樂嗎?所以這裡講,做法上不能夠太重,太粗重。反而會怎麼樣呢?會形成固執的現象,沒有轉圜的餘地,我們中國人講的,事緩則圓。如果你這樣精進用功,再經過佛力加持,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老法師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你心轉,一切的好、壞、美、醜,是非善惡就跟著你轉了。地藏經裡講轉經,轉三遍,轉五遍,就是要轉變你的習氣,轉變你的毛病,轉變你的觀念,是這個意思。接下來我們看第二段:【又曰。又有四等父母。待孝尤切。而不孝之罪。特甚他人焉。一曰老。二曰病。三曰鰥寡。四曰貧乏。父母當少壯時。食息起居。猶能自理。至龍鍾鵠立。扶杖易仆。寒夜苦寂。鐵骨難挨。又如偏風久病。坐臥不適。遺溲叢穢。席薦可憎。子所難奉惟此時。親所賴子亦惟此時。又如老境失耦。寒暖誰問。形影相對。心話莫提。丈夫猶自可。嫠婦可奈何。就使兒孫滿前。耦者耦。稚者稚。人人鼾睡去。箇箇樂事歸。漏聲長處不堪聞。枕邊淚濕與誰語。有孝兒孫。頗能顧養。猶將冷意。暫託熱腸。不幸而母我者。乘慣撒潑。姑我者。橫面阻絕。祇護半點骨血。空博一生淒楚。又有撫字財匱。婚娶力竭。健少年。經營肥暖。老窮人。搔首躊躕。望一味以垂涎。丐三餐而忍氣。夜爨晨炊猶罵閒食。紡績抱孫尚呪速死。此數等父母。怨氣尤足動天。為子孫者。行孝益當倍於常兒。勸化者。亦於斯為喫緊也。】好,我們來看,這一段的字句解說。鰥寡二百一十九頁,鰥就是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龍鍾鵠立龍鍾就是老態龍鍾,就是衰老。鵠立鵠就是一種鳥,站的時候是一只脚,看起來好像很孤獨,這叫鵠立。龍鍾鵠立人老的時候行動不便,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就像龍鍾鵠立。扶杖就是拿著拐杖。易仆就是容易摔倒。偏風就是中風,半身不遂。遺溲就是大小便失禁。老人家都會,很麻煩。每一個人都會經過生老病死的過程,那是很痛苦,很無奈的。所以做子女,在這一點上就要盡孝。記得我母親生病的時候,就曾經有這個現象,大小便失禁。所以你在服侍父母的時候,要特別尊重他,要給他尊嚴。他們還是放不下這個我執。因為當時,我家的沙發是布做的,不是一般的塑膠皮,是布沙發,像有這樣老人在家,就特別要注意、留心。比如我在上面鋪一層,防這個糞便滲透的,這種塑膠布,它才不會去滲透到整個沙發,不然你沒辦法處理,這個必須跟父母溝通,否則他會認為他尊嚴受損。我當時就比較麻煩,我媽媽她是瘖啞人,就比較不好溝通。她當時也有這種現象,就是遺溲叢穢,就是糞便失禁,但是她不能轉境界。那我們做子女的只有孝順,來服侍她,我们要和顏悅色,你不能夠馬上臉色大變,她會感受得出來,說你是不是瞧不起她?你是不是在埋怨她?這個心很不可思議,我們這個生滅心,馬上展現在我們的臉上。我們的態度上,我們的表情上。我們講那個樞機主教單國璽,他也算修得非常好,我以前講他的故事,最後的生命之旅的時候,他去演講的時候,大小便失禁,他在講席上整個尿出來以後,滿地都是尿水,他當時非常非常地難過,非常地難堪。那個我跑出來了,他說上帝跟他開這個大玩笑,怎麼在眾人面前,讓他這樣的難堪呢?有一次,離廁所大概幾步路而已,他走不到,動作很慢,糞便就掉下來了。旁邊那個男看護就責罵幾句說:幾步路你都走不到。他當時兩個眼睛,一直看著那個男看護,他顯出那種眼神就是很無奈,很痛苦。他說我堂堂一個,臺灣區的樞機主教,他們天主教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樞機主教。位尊,他的地位非常尊貴,他說我堂堂一個樞機主教,怎麼落到今天這個田地、這個地步呢?後來他悟了,他說上帝,就好像他是一棵老樹,上面還有幾片黃的葉子,還沒掉下來。他說上帝,給他這兩次的考試,就好像一陣風,把他這棵枯樹上的樹葉,最後把它掃得一乾二淨。這什麼意思呢?就把他最後的執著打下來,破他的執著,破他的我執。如果是我們佛家來講,破我執就是正覺了,就阿羅漢了。如果是菩薩的話,就圓教初信位了,圓教初信位到七信位了。所以這個遺溲,是大小便失禁。人都會經過這個,生老病死的過程。如果子女不孝的話,要送到醫院去,要送到安養院去。如果你腸胃還不好,你業障如果重的話,那更可憐,怎麼可憐法?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要用男看護跟女看護,護理人員,連大便都要用挖的。所以無量壽經裡面講說,惡臭不淨,真的是這樣。我們這個身體,佛陀跟我們講,九孔不淨。所以還是求生極樂世界好啊,這個身體是業報身,九孔不淨,身為苦本,無有樂者。這個遺溲,在講老人的無奈跟痛苦。我們做子女的要去盡孝,就在這個時候。所以我有一個蓮友姓周,他這不錯,他以前都跟我一起助念,他現在在哪裡呢?在臺大醫院,照顧那個癌症病人,癌症病人送到那邊去,子女都沒有到。禮拜天、禮拜六去看一下而已,看一看就走了,把福報給這些護士去修,給像周居士去修。周居士一個禮拜,他做生意,他做建築裡面排水溝的工程,水管工程,他專門在做這個,他自己一個禮拜抽一天,為什麼呢?因為他常常跟我去助念,見識到生老病死,很痛苦,他要親自下去體會苦的真諦是什麼?他要去實踐,他要去學習什麼叫作轉染成淨?人看到大便都會怕,看到糞尿就覺得很噁心,碰都不敢碰。你要有定功,你要有轉識成智的定慧等持的力量。這個是什麼?是你要有信心,我們性德必須要開發出來。周居士就跟我講,他一個禮拜去做一次,要餵食,餵食就是餵老人吃飯。事實上,老人身上都有很重的惡臭味,還要幫他沐浴。所以沐浴叫浴佛。平常一年一度的浴佛節,釋迦牟尼佛,那個悉達多太子,我們都會浴那個佛,對不對?但是你有沒有去浴這個佛呢?家中都有兩尊佛,父親跟母親,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是阿彌陀佛。你有沒有去浴佛呢?浴就是清淨,有沒有呢?還是你交給外勞,去幫他洗澡呢?對不對?所以如果你讀無量壽經,如果你念佛,你再加上這樣盡孝,那你功德圓滿,你淨業三福第一福修到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做到了,你那个德行不一樣,我不騙你的,你所展現出來的磁場跟氣質,跟你的法相,跟德性,還有你的德風,完全跟人家不一樣,為什麼?因為你做到了,你盡性,你盡孝。我們要學習怎麼樣呢?要把那個憎愛心拿掉,憎就是討厭,愛就是喜歡。所以要離開那個善惡對待,不容易啊。好壞、美醜、是非、善惡對待,不容易。叢穢,跟前面遺溲叢穢一樣,叢穢就是很多很多的,髒物跟汙物,特指糞便。席薦就是草蓆,草蓆會弄髒,糞便會弄髒,我印象很深刻。我師姐膽結石開刀,在臺北的新店慈濟醫院開刀,要開刀前痛得不得了,一直以為是胃部痛,結果是膽結石。很大,這麼大顆,要開刀以前,偏偏是禮拜六,醫生、主治醫師都休假,要不然就去受訓上課。我就求三寶加持,她就是一直吐,一直吐吐到膽汁都吐出來,吐到整個病床上都是這些穢物。那你要拿衛生紙拿布,趕快擦乾淨,這個時候,這也是盡孝。你對這些遺溲叢穢,你會不會起一個厭惡心呢?這也是修行的一個境緣,那時候我家人,就是我師姐,要開刀前就很恐怖,會害怕。我就開始用觀想的,老人家,我岳母就來啦:哎呀,就是做香積,才會變膽結石啦。我就跟我岳母講:不是啦,做香積,不會變成膽結石,做香積是修福,老人家嘛。我開始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我就觀想,事實上是什麼呢?事實上我是在度家人,是要去除她的恐怖心,我們念佛號也是要去除我們的恐怖心。這叫作轉境功夫。我念差不多十五分鐘觀世音菩薩聖號,我就說法,我這個方法可以教給各位,家人難免有時候會去開刀,上手術房,你可以用這個方法。有用。一方面祈求觀世音菩薩,印光大師曾講,人在急難的時候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可以滅罪消災,是有用的。我就念普門品,觀世音菩薩,念念,因為小孩也都在,師姐都在,我念觀世音菩薩,念聖號差不多念十五分鐘,我就停下來開始說法,觀世音菩薩啊,你就化身成麻醉師啊,希望麻醉的時候,能夠順利圓滿,不會有任何狀況,用這樣觀想。上達諸佛聽,佛菩薩就聽到了,那接下來再念十五分鐘觀世音菩薩聖號,再繼續說法,事實上是什麼?在安病人的心、安大家的心。我說,觀世音菩薩,你就化成護理人員,拿這個剪刀、手術刀的時候,希望要順利。你不要以為,這是大醫院或者是名醫,或是什麼,就不會出問題,我講個笑話给你听,我們一個同事,他太太腦瘤開刀,到臺北最大的醫院去開刀,開刀完了以後,那是早期,現在應該不會這樣,現在醫學比較進步啦。忙亂中有錯誤,就在開完刀的時候,線縫好的時候,護士說啊,糟糕了,那個線忘記拿出來,就放在腦裡。好了,再重開一次,死掉了,這就是業力,業力牽引。我就念觀世音菩薩,我就觀想說,觀世音菩薩,你化為無上大醫王,就是這個醫生,變成無上大醫王,用他的智慧跟經驗,希望手術精準,而且一切無礙。護理人員能夠,成就這個開刀功德,圓滿無礙。用這樣去觀想,後來真的開刀很順利,是有危險,但是很順利。開刀完了出來以後,就吐。就吐得很厲害,大概是反作用力。還是怎麼樣,沒有辦法醫治,壓不住,叫護士來也沒有辦法,後來就是念佛,念佛號,一直念,求三寶加持,後來終於穩定下來。對於遺溲叢穢,席薦可憎,我特別有心得,我自己有這個經驗。再下來這個嫠婦,就是寡婦。漏聲因為古代沒有時鐘,叫銅壺滴漏之聲。銅壺滴漏是什麼呢?是古代的一種計算時間的方式跟方法。用銅壺裝水,水就答答答滴下來,用滴漏的聲音,來計算時刻,這叫作銅壺滴漏。古代的人很有智慧,這叫漏聲滴漏的聲音,像現在家裡,如果擺大的時鐘,半夜很清靜的時候,答答答答, 意思是一樣的,叫銅壺滴漏。再下來撒潑就是無理取鬧,耍賴。骨血就是骨肉,子女等後代。空博一生的博就是得到獲取。撫字財匱撫就是撫養子女。財匱財匱就是錢財缺乏,沒有錢。再過來二百二十頁:經營肥暖這個肥暖就是肥甘輕暖,它是從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是: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肥甘輕暖是指生活過得很優裕的意思。孟子梁惠王章句上這一段的意思是說,當時孟子跟齊宣王對話,他說,國王你是不是為了吃東西吃得不夠好呢?不夠肥甘呢?還是你所穿的衣服,不夠溫暖呢?不夠滿意呢?還是你對這些,采色是说這些美的東西,比方說圖畫,布置,是不是這些采色,不合你的意思呢?還是放的音樂聲音,不合你的意思呢?還是這些寵幸,就是旁邊這些嬪妃宮女,不聽你使喚呢?是不是這些東西你不滿意呢?孟子說:依我看來,國王啊,這些事情,大臣都可以提供給你啊,國王是為這些事情嗎?這個意思。躊躕的意思就是心情鬱悶。一味就是同一種食物。垂涎就是,因很想吃而流口水,比喻羨慕的樣子。這個丐就是乞求。再下來這一句,夜爨晨炊,這個爨是指什麼?燒火煮飯,現在就是開瓦斯煮飯,開電鍋煮飯,這個叫作夜爨。晨炊就是做早餐,煮粥,這個叫作夜爨晨炊。閒食就是吃閒飯,老人家最怕被人家講說吃閒飯,無所事事。紡績因為古代的家庭裡面都有紡織機,婦女就把這個紗,絲跟麻,把它紡織成紗跟線,來去做衣服去賣,貼補家用,這個叫作紡績的意思。我們來看這一段的白話:它又說,又父母有四種情況,更期待兒女來孝順。如果這四種情況你沒有做到的話,有不孝的情形,他的罪過比其他不孝的人更嚴重。哪四種呢?第一種,就是父母親年紀大了,老了;第二個,父母親生病了,這是病;第三個,鰥寡,就是說父母親有一個先往生了,變鰥夫寡婦;第四種,貧乏,父母親老年的時候沒有錢。這四種你更應該要孝順,如果你不孝,那你比一般的不孝更嚴重,這一段的意思是這樣。父母在年紀輕的時候飲食起居,還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自理就是自己照顧自己。可是他老的時候,老態龍鍾的時候,像那個鵠鳥孤獨站立的時候,拄杖走路的時候,容易摔倒。他在寒冷的夜晚,苦寂就是因為人老的時候都會有病,所以他夜晚的時候,可能就會痛苦難熬、寂寞。鐵骨難挨,骨頭都不好,所謂現代人講的骨質疏鬆症、骨質鈣化,膝蓋就不行,不是摔倒就是跌倒。身體的骨頭僵硬難以忍受。所以我们学佛人現在有一定年紀的人,五十幾歲以上骨頭就已經不聽指揮了,加上很容易鈣化。有一個方法可以延長骨頭使用的時間,膝蓋、兩個腿,什麼事情?拜佛,這是我的經驗,拜佛你的腰不容易被閃到,拜佛是最好的運動。以前虛雲老法師一個晚上都是一千拜、兩千拜。懺公老法師每天最少八百拜、一千拜,老人家八九十歲啊。我知道很多師兄師姐是以拜佛作修行。而且拜佛要慢慢地拜,拜佛本身也是在修定、修慧,修這個禪定功夫。如果你拜的時候怕打妄想,有一個方法,你拜的時候,稱念佛號完了以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你這樣給它算的話,大概合掌拜,站的時候是五聲,拜下去起來也是五聲,剛好是十念法,印光大師說的十念法,也是一個很好的修行,這是印光大師說的。心裡想佛、口裡念佛、身體禮佛,身、口、意都在禮阿彌陀佛,很容易伏住妄想雜念。老人家鐵骨難挨,又如偏風久病,就是中風的人他久病在床,現在的話叫,很容易長褥瘡,所以你要定時給他拍背、給他翻身,你不能固定讓他睡一個姿勢。因為他中風了,他沒有辦法自行翻過來,你必須常常給他翻背,他才不會長褥瘡。常定時給他拍背,幫助他消化,也是等於他運動。中風久病,不論他坐跟臥、躺著,都很不舒服。遺溲叢穢,大小便失禁,草蓆,現在叫床單,都會有穢物,屎尿穢物,汙染了整個草蓆,讓人看了會很難受,就是可憎。然而做子女的,孝順也在這個時候,難奉惟此時,難行能行,很難做,這個時候做,就是盡孝;很難做,這個時候做,就是功德;很難做,這個時候做,就不起執著,沒有憎愛,就會跟性德相應,就是功德。而做雙親的依靠兒子,也在這個時候。另外就是老境失耦,年老的時候老伴走了,誰來跟他們噓寒問暖呢?形影相對,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邊,獨自面對自己,叫做形影相對。心話莫提,他心中有話要跟誰說呢?做丈夫的,如果他的妻子先走,這個叫做丈夫猶自可,就是說鰥夫還可以自己,男人就比較容易排解寂寞。嫠婦可奈何,如果是說寡婦怎麼辦呢?我助念我們以前那個督察室主任,萬主任,我們警政單位最高階的第三號人物,管我們全國所有的警察。他住在我們臺北縣新北市,靠近新店這個地方,他們住在山上,也算是住得不錯的一個別墅。當時這位長官他是三線三星的長官。你要知道,當官當久了,他那個官慢都還在,慢心都還在,他如果沒有學佛的話,他是很不容易去看破這個五欲六塵,他是很不容易去看破這個名聞利養,非常不容易。結果蓮友叫我去跟他關懷的時候,因為事實上我也認識他,他叫我跟他關懷的時候,他說黃師兄,你上去不能講死,不能講往生,什麼都不能講。我就常碰到這種情形說,你不能講死,不能講往生。我說要講什麼呢?你要叫我教他放下,難免會講到這個生命無常啊,苦、空、無常、無我,我多少會提到這些佛陀開示的道理。他說不能說,你說了他會怕。我去的時候,這位長官就從樓上下來,眼睛一直看著我,我就跟他講三十分鐘。不能講死跟往生,我只好講生命的意義,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生生不息,只是迷的時候是隨業流轉,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悟的話,往生極樂,往生西方,跟他講這些道理。結果沒有想到是最後的對話,我講完以後,一個禮拜他就捨報了,他都來不及準備,他只穿運動衣、運動褲。然後他的女兒就趕快、緊急的抱著他上了救護車,送到我們臺北的榮民總醫院。你看,官當那麼大,到那邊還是一樣。所以我講說太平間是太平等了,有錢的到那邊也是這樣,沒有錢的到那邊也是這樣,位尊到總統的也是到那邊,販夫走卒也是到那邊。就在那邊助念,助念以後,後來因為晚上去,差不多九點多去,助念到天亮,還不到天亮,大概三四點,助念八小時,那就要送到我們臺北市的第二殯儀館,要冰起來。那麼葬儀社的人就把他丟在助念室的入口處的地板上面,那個地板是水泥地,非常不尊重,就把他丟在那邊。所以你再尊貴,你到死的時候就是這樣。我那時候就馬上起一個善念說,大家把他圍起來,這樣給他一個尊嚴在。因為在等車子來,車子還沒有到。後來就上了大體的車子,送到臺北市的第二殯儀館要冰起來。我上次有提過這個故事,後來就是他女兒要送衣服進去,殯儀館的人說不用,我們這裡有這邊的衣服。那一剎那我就拿著引磬,帶著他的太太,就這裡講的變成嫠婦,就是寡婦。還有他女兒,他的兒子比他早走,他的兒子先往生,所以他只剩下那個女兒。我就在凌晨四五點的時候,我看那個牆壁上登記,今天冷藏的大體總共五百多具,我有稍微看了一下。但是那一念心就是菩提心,就是大悲心,想去幫助人家離苦得樂,所以就沒有恐怖顛倒。那就拿著引磬,阿彌陀佛,就這樣沿著那個冰櫃走進去,旁邊兩邊都是冰櫃。所以這個佛號真的可以遠離恐怖顛倒,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後來念完出來以後,我們這位長官的夫人就說,我不想活了,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我說妳不能這樣,他神識已經離體了,冰在那邊的是他的肉體,是一個空殼子。後來就這樣不斷的陪伴她,她後來就開始去學木琴、學書法、聽佛經、讀誦佛經,我繼續常常去陪她、去看她,鼓勵她再繼續布施,不要洩氣,不要退轉。她當時有一段期間非常非常地心灰意冷,就是這裡講的,老境失耦,寒暖誰問?形影相對,心話莫提。我鼓勵她深入經藏,後來她每天自己在家,就是讀誦經典、念佛拜佛,然後學木琴音樂,然後學書法,來排除什麼?那個心話,心中的那些寂寞。後來繼續布施以後,她終於,皇天不負精進用功的人,佛菩薩三寶加持,她那個女兒本來都不能夠懷孕,為什麼呢? 子宮不孕,沒辦法懷孕,沒辦法受胎。所以後來就用人工試管的方式培植,然後終於懷孕,生出一個孫子出來了。她好高興,所以每年她都會請我去吃一次飯,這就是陪伴。我們做子女就要這樣,去陪伴老人家。這裡講說那寡婦怎麼辦呢?即使兒孫滿堂就是子女成群,可是有配偶的去找配偶,稚者稚是什麼意思呢?有小孩的去照顧小孩。人人鼾睡去,有時候到晚上的時候,每一個人都跑去睡覺了,打鼾了,鼾聲。箇箇樂事歸,什麼叫箇箇樂事歸?每一個人都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走啦,孫子,孫子出去;兒子,兒子去做生意;媳婦,媳婦去外面,家裡剩下她一個人,這叫箇箇樂事歸。漏聲長處不堪聞,半夜的時候,大家都睡得很沉,只有她一個老人家睡不著,只有那個滴漏的聲音,鐘聲來陪伴,分秒難挨,聽了都不敢再聽,就是漏聲長處不堪聞。心中的苦悶,淚流沾濕了整個枕頭,又有誰來安慰呢?叫枕邊淚濕與誰語。這個地方讓我們體會無量壽經的勸諭策進第三十三品裡: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家中父母如果有人先往生,感情好的比較麻煩。我曾經助念過一位師兄的太太,他太太學佛,這位師兄他並沒有學佛。他是一個佛門的護法,他是一個生意人,做營造的,搞建築的。他師姐長得很莊嚴,但是他們兩個夫婦沒有生小孩。他透過一個蓮友來找我,師姐後來在醫院,癌症往生的時候,我去跟她助念,助念的時候非常地殊勝,非常地莊嚴,所以這個念佛功德不可思議。當時她最後穿的衣服是藍色的鳳仙裝,連那個護士都來看,說怎麼比活人還好看。這念佛不可思議。雖然這麼殊勝,但是她師兄的情執放不下來,後來他也去做法會,也有佛寺請他去做法會,他做總功德主,他就是一心一意想幫助他師姐,但是他沒轉這個苦境。後來他師姐的後事都處理得差不多了,他到我家去看我,跟我謝謝,買了一盒水果,在我面前就哭得淅瀝嘩啦的,很思念他的師姐。這就是這裡講的,老境失耦,寒暖誰問?形影相對,心話莫提。我們要怎麼樣?度他念佛。像我們講堂這邊老菩薩上午都會來念佛,還有念無量壽經。然後我們中午就提供一餐的素食給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快樂。早上來念佛,讀無量壽經,他們下午回去,自己在家裡繼續用功。如果我們有學佛的,我們讀無量壽經,我們就體會到這一段經文的意思。那你要去怎麼樣?你要去體悟以後,你才有辦法放下,而且要有功夫。所以無量壽經裡面講,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洗除心垢。你看佛陀這麼慈悲跟我們開示,我們年紀大的時候怎麼辦?你會面對這個老境失耦,寒暖誰問?形影相對,心話莫提,怎麼辦?你想阿彌陀佛,淨空法師講,你想阿彌陀佛,怎麼想呢?就要知道這個道理,若曹當知十方人民,過去、現在、未來,十方就是所有任何一個地方,都一樣。永劫以來,無始劫來,我們就在這個五道裡面流轉生死,這個五道把修羅道,修羅道會有天界的修羅、會有人道的修羅、會有畜生道的修羅、會有鬼道的修羅,如果把它轉出去的話,就說五道,就少修羅。我們在六道裡輾轉流轉,一般叫頭出頭沒。憂苦不絕,憂苦不絕是在苦樂憂喜捨裡,從來沒有斷過。生時苦痛,出生的時候懷胎十個月,我們一般講叫胎獄,在母親的肚子裡面這叫胎獄,出生的時候也是很痛苦,生時苦痛。如果是善因緣來的,如果業障比較輕的,他就比較容易到人間來,有些就會多災多難哪。像這次報紙登,兩位年輕的夫婦,他們沒學佛,他們跑到韓國去玩。那個年輕的太太懷胎大概是六七個月,一般懷胎十個月。她六七個月也敢去玩,現在年輕人就是這樣,兩個夫婦就到韓國。結果沒想到,在韓國的時候早產,受盡了折磨,這叫生時苦痛。老亦苦痛,剛才已經有形容過了。病極苦痛,死極苦痛,那死更不是說你想死就可以死,有些插管氣切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那就是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我們應該要發菩提心,這個叫做厭離娑婆,就是宜自決斷,你要厭離娑婆。洗除心垢,就是要怎麼樣?就是要斷除煩惱,斷除我們的貪瞋癡慢疑,這叫洗除心垢。老人家怎麼去度他呢?印光大師跟我們講,他說你怎麼孝順呢?夫孝子之於親,宜先乎本而次乎末,就是你要抓到根本。養其體而導其神,你要怎麼樣呢?你不只要供養他的身體,你還要引導他的神識,這是你要引導他的靈性。倘唯知服勞奉養以安之,立身行道以榮之,如果你只知道說你事業有成,提供父母衣食,比如說帶他出去國外旅遊,這個叫做什麼?就是倘唯知服勞奉養以安之,立身行道以榮之,但是你並沒有度他學佛。我有一個蓮友叫林美黛,做證券的,她們兩個姐妹都學佛,就是唯獨沒有度她的母親來念佛。她也想度,但是她母親業障重、習氣也重,就是剛強難調難伏。以前她在跟我共修的時候,我常去問她,我說妳有沒有度妳母親念佛啊?她說有啊,但是她就不聽,我說怎麼不聽?她說沒有關係,妳們先替我念,我老的時候再來念好啦。她已經老了,她還不承認她老,說我老的時候再來念。她已經六七十歲她還不念。人家說生命在呼吸間,生命是過秒關呢?還是過呼吸關呢?搞不好還不到一秒妳就過不了了。結果過年的時候快到了,大概是明天過年,她今天就過不了。她母親中風,送到我們這邊的臺北市的萬芳醫院。因為中風以後,她事實上神識是很清楚的,她中風以後,她眼睛張不開,這就是什麼?這個時候是業力在作主。我們剛才講的,病極苦痛,死極苦痛,對不對?老亦苦痛,老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她沒有學佛,所以她到时候她掙扎,因為她的習氣重,她就是要反抗,手被綁起來,兩個腳被綁起來,因為她被插管。這個是真的。我母親是瘖啞人,當時在羅東聖母醫院的時候,她就是因為肺部積水,她被送到聖母醫院,她瘖啞人她不知道,因為我還沒有趕回去。然後她也是這種情形,她就是昏迷,然後就是兩個手跟兩個腳被綁起來,這叫五花大綁。所以當時我母親,因為她是瘖啞人,又沒有學佛,她只用比的跟我講她很生氣,她氣什麼?她氣那個護士,她說她病好了以後,她要去打她。我說不是,她是要救妳,妳不能打她。老人家她不懂。後來我就求地藏菩薩,要把媽媽救過來,臺北醫治,因為宜蘭那邊的醫生說沒救了,就叫我們回去準備助念。我就拜託我朋友,我從臺大醫院申請到一部臺灣唯一最大的一臺救護車,裡面有呼吸設備、有急救設備,它裡面有氧氣,有臨時的急救設備,非常地周全,我申請到那一臺,全臺灣唯一的。那就開車回去宜蘭接我媽媽過來。那時候我們臺北到宜蘭,沒有雪山隧道,雪山隧道是臺北到宜蘭一個快速的道路,開車大概三四十分鐘就到宜蘭。以前還沒有那個隧道,要經過濱海公路,要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那時候我就借到這臺車,就回到宜蘭聖母醫院,把我媽媽接回來臺北要急救。我很怕她半途發生狀況,比如說斷氣、比如說呼吸急救,我一直求阿彌陀佛、地藏菩薩加持,很奇怪,不可思議,沿途從宜蘭的羅東到臺北三個小時的車程,我媽媽都在睡覺,安全的送到臺大急診室,給她多住了人間大概半年。也就是因為那個因緣,所以她到臺北來,雖然她中間經過SARS的折磨,一個月的折磨。後來在臺北市署立醫院還是插管一個月,最後往生。但是成就到後來助念的時候,有二百五十個人跟她助念這個因緣。她如果當時在宜蘭往生,就沒有這個因緣這麼殊勝,所以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安排。我剛才講,林師姐她媽媽在萬芳醫院就是這樣,五花大綁。當時她叫我去跟她說法,怎麼樣她都聽不進去,為什麼?她聽不進去,這個時候業力作主、恐怖作主,驚慌恐怖,她心念只有什麼?你趕快把我鬆綁就好了,就好像我們人被抓去,被歹徒押走了,被強盜押走了,你趕快來救我,幫我鬆綁,道理是一樣的。所以這個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這是真的。所以如果你不好好用功,沒有念佛,業障沒有消,面對這一關的時候,真的是很難過,不好過。我助念過一個師姐,是我們某某一個佛教團體的一個資深的師姐,她也說她做菩薩做二三十年了。她在臺北國泰醫院的時候,我去看她的時候,因為她很喜歡聽我講經,她那時候手腳,就剛才講的骨頭難挨,鐵骨難挨。她住在五樓,因為她是很早就喪偶了,她養了兩個兒子非常孝順,做生意也賺了很多錢,有給她奉養。她住的地方也很富裕,住在五樓,前面是花園,一個小花園,在空中的庭院花園,左邊就是佛堂,右邊就是她的起居室,一個人就使用一層樓,非常地舒適。結果她叫我去跟她誦地藏經,我就帶著蓮友去跟她誦地藏經,她說希望祈福。誦完地藏經,我就開始度她,我說老菩薩,她叫蘇師姐。我說蘇師姐,妳要念佛。她說我沒有念佛習慣。我說那妳念觀世音菩薩,我說妳聽妳的師父開示,妳早上早課起來,我跟她講,妳早課幾點做,做完以後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所以這一句佛號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念的,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至心信樂,不是這個意思。那要有善根,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結果她到要往生前,她的媳婦也學佛,她們都有在募善款,一募就是一兩百個會員。我就跟她講說,妳可以移交給妳媳婦了,妳好好制心一處、一心念佛,結果她沒有聽進去。後來我到醫院去看她的時候,她胃出血, 血是用噴的。血用噴的時候,我那時候跟她講說,蘇師姐妳心要定下來,心念佛,心定下來,我在旁邊一直鼓勵她。她媳婦沒有很深入經藏,也沒有智慧,她婆婆要送加護病房的時候,手術房的時候,跟她講一句話,我覺得不太得體。她說,媽媽,我們跟它拼看看。妳怎麼跟閻羅王拼啦?妳怎麼跟業力拼哪?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業力不可思議,聖力也不可思議,念佛也不可思議。妳為什麼不這樣跟她開導?妳跟她講說拼拼看,怎麼拼?結果送進去以後,做完手術出來,就到加護病房,病床上診療。我去看她的時候,我找了半天找不到她在哪裡,為什麼呢?整個人都變了,她平常頭髮會梳起來還很莊嚴,可是躺在那邊的時候,披頭散髮,我就認不出來哪一位是蘇師姐。後來好不容易認出她的媳婦,她說這就是我母親。我就到旁邊跟她講,蘇師姐,再講佛法給她聽,但是都已經來不及了。她知道我來以後,因為她很熟悉我的聲音,雖然她眼睛張不開,但是她熟悉我的聲音。她的意思是說你趕快救我,這誰能救得了誰呢?只有自己救自己。六祖大師說的,自度自悟。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剛才講過,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結果她一聽到說我來的時候,她的鼻孔出血,鼻孔當場出血,她是激動。所以這裡講的,年紀大的家中老人家,你怎麼去度他?就是度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印光大師說,你不知道用常住無生之道,什麼叫常住無生之道呢?如何脫離這個六道輪迴,往生極樂,就是常住無生之道。這個常住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什麼叫極樂?極樂就是永不變易,我們講常寂光淨土,常者不變,寂者清淨,光者智慧。永不變易是什麼呢?是我們這一念常住真心,所以極樂世界是什麼?就是一真法界,它是絕待的法界,絕待的世界,沒有相對的。相對是什麼?這個娑婆叫相對,有好就有壞,有對就有錯,有是就有非,有長就有短,有富貴就有貧賤,有高興就有不高興,有喜歡就有討厭,這就是娑婆世界。極樂世界沒有這些東西,所以它沒有三惡道。你要告訴父母常住無生之道,無生就是我們這一念不生不滅的心,就是六祖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的意思,這是無生。你應該用念佛往生之法,諭令修持,你告訴他修持這個念佛往生之法,讓他在活的時候能夠生念佛號,死的時候可以往生佛國。然後辭生死之幻苦,讓他能夠離開六道的生死幻苦,為什麼叫幻苦呢?因為迷的眾生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佛陀開示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沒有辦法。我們凡夫就像什麼?凡夫就是在一個大夢裡面,在說夢話。這叫做辭生死之幻苦。往生了,那就享常住之真樂。然後印光大師說,往生極樂以後就承事彌陀,參隨海眾。聞圓音而三惑淨盡,三惑就是什麼?就是見思惑、 塵沙惑、根本無明。睹妙境而四智圓明,四智是什麼?我們以前有講過,第六識的分別轉成什麼?轉成妙觀察智;第七識的執著末那,轉成平等性智;第八識,到唯識學裡面講的十地滿心,轉成大圓鏡智。前五根,眼耳鼻舌身轉成,成所作智,這叫轉八識成四智菩提。八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識。我們剛才講第六識就是意,就是分別,第七識末那就是執著,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藏識。你到唯識學裡面的初地菩薩,第六識的意,它就轉成妙觀察,什麼叫妙觀察?智慧,智慧就會觀察。第七識的執著怎麼樣?他就放下執著了,就轉成平等,什麼叫平等?沒有好壞,沒有憎愛,沒有是非的對待,他憎愛心放下來,就平等了。那就第七識的末那執著,轉成平等性智。到八地菩薩的時候,不動地的時候,第六識就轉成什麼?中品的妙觀察智,第七識的末那轉成中品的平等性智。到十地滿心的時候,第八識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第六識轉成上品的妙觀察智,第七識轉成上品的平等性智。等到你都轉了以後,前面的五根轉成,成所作智,就是完全都清淨了,一真一切真。所以印光大師說,你應該這樣做,讓慈親跟你自己、跟你的家眷能夠同出娑婆,同生安養,同證無量光壽,同享寂滅法樂,同作彌陀法王子,法王子就是菩薩,同為人天大導師,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佛。印光大師說,這樣才是真正盡到孝慈之心,與夫教育之誼,所謂孝慈教育,它是真正的孝跟慈,真正的慈悲就是這個意思,這才是真正盡到大孝,讓父母永離生死之苦。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經文。又有些老人,他雖然有孝順的兒孫,也能夠給他顧養,子孫如果能夠孝順,還可以怎麼樣?猶將冷意,暫託熱腸,什麼意思呢?因為子孫孝順還可以把這個孤獨寂寞的心情叫冷意,暫時有個寄託,暫託熱腸,就是說子孫很熱心很孝順的孝心,這叫還可以把這個孤寂的心情,暫時寄託在兒女的孝順熱情上。不幸而母我者,什麼意思呢?如果不幸,兒子要孝順你,但是,而母我者什麼意思呢?他習慣於妻子的撒野潑辣,就是他的太太很潑辣凶悍。姑我者,橫面阻絕,媳婦如果對兒子孝順公婆,處處用蠻橫的阻礙隔絕,對老人家來講就非常地痛苦。祇護半點骨血,空博一生淒楚,父母親他只為了保護兒女這一點骨肉親情,他努力了一輩子,空博一生就是努力了一輩子,卻換來一生的淒楚,淒涼跟苦楚,白白地犧牲了青春。那麼這一段我們在這邊先告一個段落,我們來探討一下,這裡面講的,媳婦如果是乘慣撒潑,撒潑就是潑辣,萬一你的太太很凶怎麼辦呢?有些人會娶到一個脾氣很強的太太,怎麼辦呢?你做兒子的怎麼辦呢?你媽媽還在,對媳婦來講,公婆都還在。公公比较没有問題,跟婆婆相處,所謂傳統講的婆媳之間要怎麼辦呢?你做兒子的要怎麼做呢?這裡我就跟你們引用一段聖賢的話,就是婆媳關係,以及如何當一個好媳婦。我是男眾,比較不適合來講這個問題,這個應該由陳靜瑜老師來講女德,她是非常適合的。我跟陳靜瑜老師也很熟,她講女德講得很好,她當時怎麼去調適跟她婆婆的關係。東北熱河省朝陽縣有一個聖人,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叫王鳳儀。王鳳儀這位老菩薩,他一生都在講病,人為什麼會生病?病從哪裡來?跟我們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祖講的很接近。蓮池大師說,病由業起,業由心造。王鳳儀老菩薩講病都在講心,他一生講病,勸人家行善,勸善,度很多人,化世就是他教化了很多世間人,一共在東北那邊講病教化四十年。王鳳儀老菩薩他有一本善書,叫王鳳儀言行錄,裡面提到媳婦道,怎麼做媳婦?就是媳婦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夫有夫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在群書治要裡講了很多。這個地方講媳婦道,怎麼做媳婦?這個道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性德,我們說,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體解大道就是體悟我們這一念心性。他在開示裡講,媳婦性如水,媳婦那個本性要怎麼樣呢?要像水一樣,性子要像水一樣的溫柔,水它彎彎曲曲地流下去,說不定流千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