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兽医寄生虫复习.doc_第1页
福建农林大学兽医寄生虫复习.doc_第2页
福建农林大学兽医寄生虫复习.doc_第3页
福建农林大学兽医寄生虫复习.doc_第4页
福建农林大学兽医寄生虫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1.一宿主蜱:蜱的生活史各期均在一个宿主上度过,即从幼蜱开始在宿主体上吸血,后蜕变为若蜱,继续吸血,再蜕变为成蜱,直到成蜱饱血后再离开宿主。如微小牛蜱。2.二宿主蜱:幼蜱吸血,蜕变为若蜱以及若蜱吸血均在同一宿主上进行,若蜱饱血后才离开宿主,落到地面上蜕变为成蜱,然后成蜱再寻找另一个宿主吸血,一生需要2个宿主。如残缘璃眼蜱等。3.三宿主蜱:幼蜱在一个宿主上吸血,饱血后离开宿主掉在地上蜕变为若蜱。若蜱再爬到另一个宿主上吸血,饱血后又离开宿主掉到地上蜕变为成蜱。成蜱再寻找第三个宿主进行吸血。一生中需要3个宿主。大多数硬蜱均属此类,如全沟硬蜱、长角血蜱、草原革蜱等。硬蜱对于宿主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硬蜱的宿主范围不一,大多数硬蜱有广泛的宿主,如全沟硬蜱可以在206种哺乳类和鸟类等动物上寄生,其中主要的宿主有35种。4.滋养体:在急性弓形虫病例体内,摄取营养,并二分裂生殖法迅速繁殖的虫体5.储藏宿主:某宿主体内的虫体或虫卵不发育繁殖,保持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 蚯蚓:鸡异刺线虫的储藏宿主6.保虫宿主:不常被寄生的动物。寄生不普遍,危害不明显。耕牛: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7.功能性抗原与非功能性抗原(按功能)原定义:能(不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能(不能)刺激宿主机体产生具有抵抗某种寄生虫再感染能力的抗体的抗原8.配子生殖:虫体在裂殖生殖过程中,出现性的分化,一部分裂殖体形成大配子体(雌性),一部分形成小配子体(雄性)。大、小配子体发育成熟后,形成大、小配子。一个小配子体可以产生许多个小配子,一个大配子体只产生一个大配子。小配子进入大配子内,结合形成合子过程。10.裂殖生殖:也称复分裂。细胞核和其基本细胞器先分裂数次,而后细胞质分裂,同时产生大量子代细胞。裂殖生殖中的虫体称为裂殖体,后代称为裂殖子,一个裂殖体内可包含数十个裂殖子。球虫常以此方式生殖。11.结合生殖:多见于纤毛虫。两个虫体并排结合,进行核质的交换,核重建后分离,成为两个含有新核的虫体。12.自愈现象:(捻转血矛线虫)初次感染时产生的抗体和再感染时的抗原物质相结合时引起的一种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第四胃粘膜水肿,造成不利于虫体生存的环境,导致原有的和再感染的虫体被排出。无特异性。13.披鞘幼虫:蜕化:线虫幼虫生出一层新角皮层,脱去旧角皮层的过程。如旧的仍未脱去而新角皮层已长出的叫披鞘幼虫。其对外界抵抗力很强。14.哈氏器:蜱第一对脚附节上泡状腔,起感觉作用15. 简氏器:雌蜱的假头基后方具一腺体,有管通于假头基后方膜上的开口,雌蜱产卵是分泌黏液将卵粘附在一起,形成团块,使虫卵不干燥。16.感染性虫卵:感染性幼虫:线虫幼虫发育过程需蜕皮,经1、2次蜕皮后对畜禽(终末宿主)有感染力的幼虫。如其仍停留在卵内则叫感染性虫卵。17.肌旋毛虫:旋毛形线虫幼虫寄生于人、猪、犬、猫等动物横纹肌。18.肠旋毛虫:旋毛形线虫成虫寄生于人、猪、犬、猫等动物的小肠(十二指肠、空肠)19.不完全变态:某些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卵幼虫成虫或卵幼虫若虫成虫,幼虫、若虫与成虫在形态上,习性上很相似,只是大小性器管发育成熟度,翅膀等区别。20.完全变态:某些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卵幼虫蛹成虫,幼虫与成虫间经蛹的变态,在形态、习性上截然不同。21.期间传播:蜱的幼虫或若虫吸食了带虫的血液后,虫体在蜱体内发育繁殖,当蜱的下一发育阶段(成虫)吸血时传播。22.经卵传播:上一代蜱吸血吸入梨形虫 ,进入卵内,由卵孵出的次代若虫和成虫阶段的虫体吸血时传播,幼虫无传播能力。 23.隐性感染:宿主感染寄生虫后,没有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病原体的一种状态。宿主抵抗力下降时虫体大量繁殖、宿主发病甚至死亡。发育史:1. 肝片吸虫【发育史】 中间宿主:椎实螺 终末宿主:牛羊(肝、胆管)虫卵胆汁粪便外界(1530 1025天)毛蚴胞蚴 母、子雷蚴尾蚴(附于水草形成)囊蚴,牛羊吞入含囊蚴的水草感染小肠孵出童虫,经:肠黏膜 血 肝脏 成虫 肠壁 腹腔 肝脏 成虫十二指肠胆管开口 肝脏 成虫从感染成熟排卵约2.54个月,成虫寿命35年一个毛蚴经中间宿主体内增殖可产生1001000个以上的尾蚴. 2. 前后盘属吸虫【发育史】中间宿主:椎实螺、扁卷螺 终末宿主:牛羊(吞入含囊蚴的水草感染)虫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3. 禽住白虫发育史:鸡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蚋、蠓鸡:蚋吸血入子孢子血肝,裂殖生殖裂殖子肝细胞及内脏器官重复裂殖生殖大裂殖体裂殖子白细胞配子体蚋: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卵囊孢子化卵囊子孢子蚋唾液腺4. 猪带绦虫(链状带绦虫) 幼虫(猪肉囊尾蚴)发育史:含六钩蚴的虫卵猪、人吞入六钩蚴逸出血、淋肌肉(囊尾蚴)人吞入含囊尾蚴的猪肉感染 小肠 成虫 人自身感染:肠逆蠕动孕卵节片 胃小肠 成虫5. 胰阔盘吸虫病【发育史】第一中间宿主蜗牛,第二中间宿主螽斯、针蟋 终末宿主 牛羊 虫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囊蚴-成虫 蜗牛 螽斯 在十二指肠脱囊,童虫经胰管口胰脏成虫。从感染到成熟排卵约3个月,生活史1016个月。6. 猪旋毛虫病发育史: 雄虫交配后即死亡,雌虫在肠黏膜产幼虫血液全身横纹肌包囊(肌旋毛虫) 猪、人吞入含包囊的肉感染幼虫经4次蜕皮成虫(小肠)(肠旋毛虫) 同一动物先作终末宿主,后作中间宿主。7. 猪后圆线虫:发育史:生物源性:中间宿主蚯蚓。虫卵咳嗽咽食道粪,外界(第三期幼虫)进入土壤或留在蚯蚓体内猪吞入肠壁或肠淋巴结(第四、五期幼虫)血肺部(成虫)8. 双芽巴贝斯虫病发育史:牛红细胞内以出芽繁殖法繁殖。 传播者:微小牛蜱,经卵传播。(1)裂殖生殖:子孢子哺乳动物体内直接进入红细胞二分裂或出芽分裂裂殖子配子体。 (2)配子生殖:配子体蜱体内(有性)动合子 (3)孢子生殖:动合子蜱肠上皮、血淋巴细胞、肌纤维等器官进行反复的孢子生殖更多动合子雌蜱的卵母细胞下代子蜱唾液腺孢子生殖子孢子9. 前殖吸虫病【生活史】虫卵随粪便到外界环境被第一中宿主吞食(淡水螺);发育成毛蚴、胞蚴和尾蚴)离开螺到水中进入第二中宿主蜻蜓的幼虫、稚虫(由肛孔进入其肌肉)形成囊蚴禽采食含有囊蚴的蜻蜓稚虫而感染。 (无雷蚴期)10.犬心丝虫发育史:右心室及肺动脉中雌虫微丝蚴血全身蚊子叮吸入食入微丝蚴(发育2周至感染性阶段)蚊子再叮吸时感染犬。11.伊氏锥虫A、动基体目 锥体科 锥体属 伊氏锥虫病 1、病原及宿主、寄生部位:锥体科 锥体属 伊氏锥虫寄生于哺乳动物血浆,造血器官2、形态及发育史:细长型和中间型似柳叶状、纺缍形,183412微米,前尖后钝,细胞核(主核)位中部,动基体(生毛体和副基体)位后端,游离鞭毛一根约6微米, 由动基体向前延伸,波动膜:由鞭毛与体边缘构成发育过程需传播者:纵二分裂繁殖,虻、螫蝇等吸血机械传播。 3、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马属易感,可致死,其它动物多带虫者。(2)传播来源:患畜、野生动物(保虫宿主:犬、猪、啮齿动物)(3)感染途径:昆虫吸血、手术器械、胎盘、消化道伤口。(4)季节:昆虫活动季节 4、致病性: (1)毒素破坏畜体中枢神经沉郁、发热、麻痹(2)破坏造血器官红细胞溶解贫血、黄疸、肝功下降酸中毒 5、症状: (1)马:呈急性:体温升高、稽留、间歇发作,贫血水肿消瘦神经症状呼吸困难死亡。 (2)牛:一般为带虫者:贫血、黄疸、皮肤龟裂耳尾坏死、流黄色液体、麻痹。 6、诊断:流行季节体温变化,长期消瘦、贫血黄疸、瞬膜具血斑,体下垂部水肿可疑本病。颈静脉血压片查病原 血涂片查病原 血清学检查(ELISA、PCR)7、治疗:拜耳205、贝尼尔、安锥赛、锥灭定等(给要早、给药足)8、预防 (1)灭昆虫、(2)调畜隔离、检疫合群(3)昆虫季节药防:咪唑苯脲:牛3mg/kg 猪5mg/kg 2天12.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原】分体科、分体属(及东毕属、毛毕属),日本分体吸虫【虫体形态】 雌雄异体线状, 雄虫较粗短,乳白色,10200.50.55mm,有抱雌沟(形状细解 )睾丸七枚,单列于腹吸盘的后方,椭圆形。 雌虫细长,暗褐色,15260.3mm,卵巢一枚,椭圆形。雌雄常呈合抱状寄生。 虫卵形态:短椭圆形,淡褐色,无卵盖,内含毛蚴。【宿主及寄生部位、发育史】 人、反刍动物,猪、犬、啮齿动物的肝门静脉、肠细膜静脉。虫卵分泌溶组织酶到组织破坏血管壁致周围肠黏膜发炎、坏死 + 肠壁收缩、血压组织向肠腔破溃虫卵进入肠腔随粪到外界孵出毛蚴进入钉螺胞蚴、尾蚴经口、皮肤感染动物经血液、淋巴心、肺、体循环肠系膜静脉、肝门静脉成虫。【流行病学】长江流域南方,宿主多30余种,中宿主钉螺,经口、皮肤、胎盘感染。 台湾省的日本分体吸虫为动物株(啮齿动物),不感染人。【致病性】机械损伤、毒素作用、携带病原菌、影响生产、生长性能,日本血吸虫虫卵可造成肝脏、肠管的病变。【症状】 下痢,带黏液、血液甚至块状黏膜,恶臭,里急后重,不孕流产【诊断】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粪便检查(沉淀法)、毛蚴孵化法【治疗】 血防846 比蝰酮【预防】1、粪便管理2、定期驱虫 3、消灭中间宿主4、饲养管理及卫生简答题:1、 免疫特异性寄生虫免疫特点:免疫复杂性:多细胞动物,构造复杂;生活史分段、其他因素等造成抗原及免疫的复杂性。不完全免疫:免疫无法完全清除动物体内的虫体,虫体可少量存在并生存和繁殖。带虫免疫:寄生虫在宿主体保持一定数量时,宿主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一旦宿主体内虫体完全消失,这种免疫力随之结束的免疫现象。2、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的必要条件1)必须有合适宿主。2)虫体必须发育到感染性阶段。3)必须有与宿主接触的机会。4)适宜的感染途径。5)进入宿主后有一定的移行路径能到达其最终寄生部位。6)战胜宿主的抵抗力。3、消灭和控制传染源的简单内容(1)计划性驱虫 1)驱虫应达到的效果: 治疗要求:有效、成本低、方便、安全 预防要求:驱虫后环境不受污染。2)群体驱虫应考虑的因素(步骤) 预防性驱虫:症状出现前、虫体成熟前驱虫减少污染。 精确的诊断:虫体品种、寄生部位 药物的选择:即治疗要求。 给药技术:按说明书要求 专用驱虫场所,灭活动物排出的病原体。 试点后全面推开。 备好解毒药,减少损失。 粪便集中化制不扩散病原。 驱虫季节的选择,春、秋季及农闲季节 评定驱虫指标:教科书(2)杀灭或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使宿主得以康复(3)减少病原体向外界散布,预防健康动物受感染。4、免疫逃避定义: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并能避开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在宿主体内发育、生殖和生存的现象。(1)组织学隔离 1)免疫局限位点寄生虫:胎儿、眼、小脑、睾丸、胸腺等通过其特殊的生理结构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离,不受免疫作用。 2)细胞内寄生:宿主的免疫系统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寄生虫(细胞内抗原不被递呈到细胞外,免疫系统无法识别感染细胞) 3)宿主包裹膜包裹的寄生虫:裹膜厚,免疫系统无法作用于包膜内。(2)表面抗原的改变 1)抗原变异: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特异性抗原,即使同一个发育阶段抗原亦产生变化。 2)分子模拟与伪装:表达与宿主组织相似的成分,或用宿主抗原镶嵌自己。 3)表膜脱落与更新:使与表膜结合的抗体脱落。(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1)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锥虫分泌某种物质能明显抑制宿主抗体和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2)抑制性T细胞的激活:Ts细胞激活可抑制免疫活行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产生免疫抑制。 3)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寄生虫分泌排泄物中某成分具直接的淋巴细胞毒性作用,或可抑制淋巴细胞激活,使淋巴细胞凝集杀伤。 4)封闭抗体的产生:寄生虫抗原所诱导的抗体结合在虫体表面,不保护宿主而阻断宿主保护性抗体与之结合。这类抗体为封闭抗体。(4)可溶性抗原的产生:寄生虫可溶性抗原可阻碍宿主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杀灭,使寄生虫逃避宿主保护性免疫反应。(5)代谢抑制: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史的潜在期能保持静息状态,代谢水平降低,减少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抗原的产生,降低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损伤。5、蜱各期虫体区别 发育史:不完全变态:虫卵幼虫若虫成虫区别:幼蜱- 3对足若蜱- 4对足,无生殖孔成蜱- 4对足,具生殖孔6、血虱与羽虱的区别血虱 羽虱1、头 圆锥形 头盔形 小于胸 大于胸2、口器 刺吸式 咀嚼式血虱:1)形态: 分头、胸、腹三部、背腹扁平; 头圆椎形,较胸窄,刺吸式口器。 胸无翅 腹:雌虫尾端具缺口,雄虫尾端钝圆2)发育史: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雄虫交配后即死亡,雌虫产完卵后死亡。3)流行病学、症状:终生寄生,雌雄均吸血。接触感染,雌、雄均吸血引起皮炎、脱毛、生产生长下降,动物食毛癖毛球堵塞羽虱:形体小,16mm,背腹扁平,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钝圆,胸部无翅。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整个发育期在禽体表进行。症状及病变:奇痒,不安,啄伤皮肉,脱羽,消瘦,产力低下。广幅长羽虱可使雏鸡生长发育停止,甚至死亡。(写出发育史、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有无中间宿主、体内是否需要移行、感染性阶段)7、猪蛔虫和鸡蛔虫发育史的区别猪蛔虫病寄生部位:寄生于猪小肠,主要危害仔猪。发育史:虫卵外界感染性虫卵猪吞入第二期幼虫(小肠)血肝(第三期幼虫)肝静脉、后腔静脉心、肺第四期幼虫肺咽食道小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