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赤峰市普通高中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本试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近代学者李济在谈到史学研究时说:“我们并没有期望得到许多甲骨文字,就殷商文化全体说,有好些问题都是文字中所不能解决而就土中情形可以察得出的。”这里他强调的是a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的作用不大 b文字史料对揭开历史真相有直接作用c实物史料比文字史料更有价值 d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一致才符合历史真相2. 处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对秩序的问题有着深切的感受,他意识到两种类型的统治原则,也就是两种秩序,一种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一种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对这两种秩序的正确理解是a.前者是以道为主体,后者是以礼为主体b.前者是以行刑为主体,后者是以德为主体c.前者是以道为主体,后者是以德为主体d.前者是以德为主体,后者是以礼为主体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4. 送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5.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6. 右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7.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 觉醒并不是人权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8.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9. 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10.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11. 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12. 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13. 马克矗在世界文明史中说:意大利文艺复兴促成的“人的理性”的真正彰显,无疑是工业文明兴起最重要的前提之一。不过理性觉醒的直接后果还并不是工业文明的问世,而是人们对于“科学”,亦即“自然科学”的日益浓厚的研究兴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革命。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14. 右图是柏林日报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这则广告 应出现于那一时期a.古罗马时期 b.15世纪以前c.15世纪 d.16世纪以后 15.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a自然权利学说 b社会契约论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学说16. 下图是西班牙现代主义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通过一些列变形的它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城市的罪行。该作品名称是a拿破仑加冕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17.新全球史在评论家某一项成果时写道: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现实或真实仅仅是一系列精神概念。这个“科学成果”是 a.亚里士多德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c.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8. 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19.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不包括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建立“福利国家”20.“成功只需要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地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反映了 a在当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更加容易b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c电子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整个网络时代d数字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生活领域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1题23题为必考题,每个考试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 题第2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一题作答。2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 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 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师用书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仁爱的好道德,中国现在似乎远不如外国。中国所以不如的原故,不过是中国人对于仁爱没有外国人那样实行,但是仁爱还是中国的旧道德。我们要学外国,只要学他们那样实行,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的希腊和中国出现思想活跃的相同历史条件 (6分)(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6分)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2分) (3)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道德含义的本质区别。(2分) (4)材料三中孙中山的认识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 (2分)2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前后,布衣毕升创造了胶泥活字排印法- 15世纪中叶,德国谷登堡才采用活字印圣经郭守敬等人参照前代历法,运用数学新成就,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修成新历,忽必烈赐名授时历,当年颁行天下。现在国际通用公历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于1582年颁行。 -徐耀耀、徐高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被人们称作“李约瑟问题”。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皇家学会的成员们已意识到在技师与科学家之间进行合作的好处,鼓励并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可能促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牛顿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其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这一定律。这样,拉瓦锡使化学先前的所有混乱现象变为一条元素结合定律。他在自己于1789年出版的教科书化学大纲中,提供了至今仍被使用的全新的术语。 -斯塔夫理阿诺斯材料五 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分为如下五个时期: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1975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中西500年比较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的科技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明清时出现“李约瑟问题”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17-18世纪西方科技的特点。(4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和历史作用。(6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潄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然而我们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督促国人:“到东方去!” 相反,胡适和其他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到西方去!”吴稚晖痛骂梁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思想界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被史学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材料一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欧阳修新五代史周本纪材料二 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政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摘编自百度百科柴荣(1)根据材料一,周世宗在位时期主要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根据材料一、二,评析周世宗改革的作用。(9分)2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类最初是处于一种纯粹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的自由、平等的状态。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起支自己作用。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的执行权属于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权惩罚违反自然法的人。自然状态的生活如此美好,为什么人们还要加入政治社会,受政治权力的约束呢?这是因为自然状态有三种缺陷:第一,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种制定的、稳定的、人所共知的法律,作为人们共同的是非标准和裁判他们之间一切纠纷的共同尺度。第二,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既定法律来裁判一切纠纷的知名的和公正的裁判者。第三,在自然状态中,往往缺少权力来支持正确的判决,使它得到应有的执行。材料二: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让出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财产权,对政府的监督和反对权。以上材料均摘自洛克政府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产生的原因。(9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洛克的主要思想观点。(6分) 26.(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货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租借法案实施于中国的作用。(6分)材料二1939年1941年美国对华货款(单位:百万美元)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货款(单位:百万美元)时间1939年2月1940年4月1940年10月1941年2月1941年4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