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56年以来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doc_第1页
我国1956年以来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doc_第2页
我国1956年以来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doc_第3页
我国1956年以来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doc_第4页
我国1956年以来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1956年以来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十二年期间各重点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列举如下: 1国防及原子能 l 1960年10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l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l 1964年6月,“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l 1965年6月,我国自行研制的高空地空导弹打靶成功,并于1967年9月8日用该导弹击落来犯的U-2飞机。 l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l 1966年,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首飞成功。 l 1967年10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l 196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海鹰二号岸舰导弹发射成功。 2无线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 l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l 1958年8月,中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 l 1959年9月,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 l 1960年4月,中国第一台小型计算机(107机)研制成功。 l 1964年5月,中国第一台5万次电子管型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 l 1965年,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型计算机(109乙机)研制成功。 3喷气技术 l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 l 1958年7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喷气中级教练机歼教I首飞成功。 l 1963年9月,超音速歼击机歼6首飞成功。 l 1965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飞机强5首飞成功。 l 1966年1月,两倍音速歼击机歼7首飞成功。 4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精密仪器、新型动力机械和大型机械 l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感应坐标镗床。 l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l 1958年6月,长春一汽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l 1958年11月,中国第一艘远洋万吨轮“跃进”号下水。 l 1960年4月,中国第一台100MW汽轮机研制成功。 l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5石油及其他特别缺乏的资源的勘探,矿物原料基地的探寻和确定 l 1958年,在甘肃省发现特大金川铜镍矿床,保证了我国镍矿的自给。 l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 l 1960年,在云南省兰坪金顶发现全国最大的超大型铅锡矿床。 l 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华8井发现第一个油田东辛油田。 l 1963年,我国运用独创的地质力学方法,石油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石油自给。 l 1963年,在湖南发现世界和全国最大的钨矿床彬县柿竹园特大型钨、锡、钼、铋共生矿。 l 1966年,在西藏发现全国最大的玉龙超大型铜矿。 l 1966年,首次在我国发现原生金刚石矿床山东蒙阴地区金刚石矿床。 l 1967年,在渤海湾钻成我国第一口海上油井。 6黄河、长江综合开发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l 1957年,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1960年建成蓄水。 l 1967年,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首次采用闸蹲式厂房。 7医药卫生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最大的几种主要疾病的防治和消灭 l 1960年,中国消灭天花。 l 1963年2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完成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圆满成功的断肢再植手术,接活一名工人从腕部被完全轧断的右手。 l 1965年67月,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其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一样。 8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和科学情报 l 1956年8月,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组建。根据“先集中、后分散”的组建原则,把当时国内有限的计算技术人员集中起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l 1956年9月,我国第一个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开始筹建。1960年7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该所在北京正式成立。 l 1956年10月,我国第一个信息与自动化领域的骨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北京成立。 l 1956年,我国第一个国立半导体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室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工作。1960年9月6日,经原国家科委批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在北京正式成立。 l 1956年10月,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北京成立。 l 1956年,全国同位素应用委员会成立,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部门推广同位素的应用。 l 1965年,国家科委批准调整国家计量局的机构,成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计量基准标准研究、建立和量值传递工作。 9农业 l 1956年起,对小麦条锈病组织全国协作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麦条锈并菌越夏、越冬和流行传播规律,研究制订并实施了“以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防治策略。 l 1958年,开展了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土壤普查工作,全面系统地评定了我国农业土壤资源。 l 50年代后期,首次培育成中国第一个矮杆、耐肥、抗倒、高产新品种“广场稻”。 6个新兴技术领域近期所取得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成就 1微电子技术: l 熊猫集成电路CAD系统研制成功,该系统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在“八五”、“九五”计划攻关成果基础上商品化为PANDA2000产品,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ICCDA技术成为在整个微电子技术领域与国际差距相对较小的项目,引起世界的关注。 l 我国第一块64兆位动态存储器于1998年7月25日在首钢日电问世,该存储器也是我国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产品。 l 1999年,我国第一台8英寸硅片用扩散炉研制成功。该设备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电子产品细微加工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 l 1999年,我国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的8K存储卡芯片,在可插写存储器的核心技术、射频发射接收技术及IC卡芯片可靠性设计技术等方面跟上国际潮流。 l 1999年,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100吨多晶硅的国家重点试验示范线通过国家鉴定验收。这是我国多晶硅生产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2计算机与软件技术: 1)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取得突破 l 1992年11月,国防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I。1997年6月银河-III问世。1999年,银河高性能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鉴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级仿真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 1993年10月,国家智能中心研制成功曙光1号。其后又研制成功曙光1000(1995)、曙光2000-I(1998)和曙光2000-II(1999)超级服务器。至2000年底,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接近完成。 l 1999年9月,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高性能计算机在国家气象局投入运行。其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3840亿次,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从每秒10亿次跨越到每秒3000亿次以上,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历史性突破。“神威”计算机为我国气候气象、石油物探、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材料工程、环境科学和基础科学等领域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高端计算工具,取得了显著效益,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汉字信息处理成果带来印刷技术革命 l 1987年5月,经济日报采用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排出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此后,国产激光照排系统迅速推广应用,在中国掀起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黑白书刊采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延续上百年的中国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成为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l 1992年1月,澳门日报采用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在世界上首次排出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处理和输出的中文彩色报纸,实现了彩色出版的技术革新。现在国产彩印系统已占我国彩报市场90%以上,并占据了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 l 北大方正在非中文市场也取得巨大成就。1997年,方正日文出版系统出口日本。北京日报称:“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出口和销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产品品牌的高科技应用软件”。目前,日本已有20多家报社使用该系统。1999年以来,韩文出版系统和栅格图像处理器也先后进入韩国和欧美市场。 3)中国“芯”首次培育成功 l 1999年,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用不到3年时间即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使我国微处理器的研制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3生物工程技术: 1)基因组测序及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 l 1999年,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了构建人类DNA序列图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2000年5月,如期完成了“工作框架图”的绘制。同时利用我国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分离和克隆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l 1999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对困扰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病害源“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的基因全系列测定。经分析表明,WSBV是一种新的环状双链NDA病毒,是迄今为止的最大的动物病毒。 l 2000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破译出痢疾杆菌基因组遗传密码,完成了6000万个碱基对的序列测定和分析拼接等工作,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福氏2A”痢疾杆菌完整基因组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福氏2A”痢疾杆菌基因组计划,是我国第一个向国际上公布的微生物基因组研究项目。这是我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痢疾的发病率居我国流行病的前列,每年大约有千万人次感染痢疾杆菌。痢疾杆菌基因遗传密码的破译,将为阐明人类痢疾杆菌的致病机制、耐药机理、疫苗研制以及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位”和研制新药等研究奠定基础。 2)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 l 1989年,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1b干扰素诞生。1992年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1996年批准正式生产。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是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又一成果,1992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1996年批准正式生产。我国科学家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路线,成功地将动物血红蛋白转化为安全有效的人血代用品,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11月22日,该成果在人民大会堂以1.6亿元人民币的金额转让。至2000年,我国已有18种以上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3)农业生物技术 l 历经“七五”探索、“八五”攻坚和“九五”完善的两系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至2000年,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累计种植5565万亩,增收稻谷27亿公斤以上,增加社会产值近30亿元。 l 1998年,我国国家水稻工程(中国超级稻)难题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果。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中心等7个单位组织专家攻关,运用培育的新品种和超高产栽培技术种植的1万亩水稻,双季亩产达1213公斤,创全国最高纪录。2000年,“协优9308”平均亩产达789公斤。2001年,中国超级稻连作晚生产集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继前两年创单季稻产量最高后,又创连作晚稻百亩示范平均亩产726.7公斤记录。2002年,“D702优多系I号”平均亩产达765.02公斤,再创百亩再生稻头季稻单产全国最高记录,标志着我国超级稻育种制种栽培技术趋于配套成熟。 l 经过多年攻关,我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杀虫蛋白基因BtCryIAd的人工合成,并于1994年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植株。转基因抗虫棉核心技术“编码杀虫蛋白质融合基因和表达载体及其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研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其后,导入Bt基因和CpTI基因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抗真菌病转基因抗病棉等一系列品系相继研究成功,使我国在抗虫棉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单价抗虫棉已累计推广1350万亩以上,双价抗虫棉累计推广约356万亩。单、双价抗虫棉可减少棉田农药使用量80%以上,对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我国在转基因抗虫小麦、转基因抗青枯病马铃薯、转基因抗黄萎变化等创新性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居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 4)克隆、转基因动物 l 1998年,我国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羊诞生,是世界上继在牛、绵羊、小鼠体细胞克隆成功之后,在又一种家畜(山羊)上利用体细胞获得克隆山羊,为转基因动物的克隆繁殖奠定了基础。 l 1999年2月19日,携带有导入的人蛋白基因的我国第一头转基因试管牛诞生。 l 1999年,通过将大熊猫细胞植如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先克隆出一批大熊猫的早期胚胎。该项成果意味着克隆大熊猫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得到解决,为利用异种克隆技术挽救濒危动物开辟了美好前景。 4通信技术 1)程控交换技术 l 1986年10月,我国第一部自行研制的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DS-2000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在电话交换领域的重大突破。 l 1991年,我国第一部大型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HJD04研制成功。 此后,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程控交换机相继问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产通信设备开始规模装备我国通信网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九五”期间我国新增程控交换机中有95%为国内企业制造。2000年9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突破2亿户。 2)光纤通信技术 l 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和部门的重点科技项目支持下,从1995年开始,不同的单位先后开发出SDH(同步数字系列)155Mb/s和622Mb/s光纤通信传输系统、2.5Gb/s等系统。 l 1995年,我国第一个国产SDH设备622Mb/s光线通信示范工程在成都攀枝花开通。 l 1998年,我国研制成功DWDM82.5Gb/sSDH光线通信系统。其商用系统先后在济南青岛、广州汕头开通。 l 2000年,322.5Gb/sDWDM系统在沈阳大连开通,每对光线容量可通97万路电话。 l 2000年,我国专家向国际电联提出IP over SDH、Ethernet over SDH两项标准建议,被ITU-T采纳成正式国际标准。这是我国在制定国际电信标准的重大突破。 l 近年来,国产光通信设备已占国内市场1/3以上,国产光缆已基本占领全部国内市场。我国在光纤光缆、光纤通信设备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光纤通信已被认为是我国高新技术中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 4)移动通信技术 l 199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通过国家鉴定。 l 1998年,我国自行研究的GSM1800基站分系统(BSS)设备通过成果鉴定和863重大课题验收,国产M30G移动电话交换系统通过信息产业部的生产定型坚定。 l 199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正式投入市场。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奠定了基础。该系统源创性突出,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取得7项专利(其中6项为发明专利),使我国在该领域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我国电信史上的历史性突破。该成果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l 2000年5月,我国于1998年6月提出的TD-SCDMA被国际电联确认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标志着我国在制定国际电信制式标准方面的重大突破。 l 我国的移动通信建设从1987年起步,15年间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飞速发展,在网络规模方面跃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国内品牌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也已占国内市场10%。 5新型结构和功能材料 1)稀土及功能材料 l 通过对江西稀土资源的系统研究,我国稀土开发工程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其中,江西新类型稀土资源地质找矿及资源评价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稀土成矿理论,为世界增添了稀土矿床新类型。同时,研究确定了从原矿中直接提取混合稀土的新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两项成果分别获得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 l 1990年,我国完成用硫酸铵溶液原地浸出离子型稀土矿工艺技术,从此我国相继建立了许多稀土分离厂,中重稀土氧化物大量供应世界市场。 l 目前,我国新兴的稀土产业在冶金分离工艺和稀土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在世界上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产品占领了国际市场70%以上的份额。 2)超导材料 l 1986年12月,中科院在锶镧铜氧化体系中发现超导起始转变在48.6K,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多相的钡镧铜氧中在70K发现超导迹象,对世界超导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l 1987年2月19日独立地在钇钡镧铜氧体系中发现了液氮温度超导体,超导的起始转变温度在100K以上,零电阻78.5K,超导抗磁性转变温度93K。 l 1988年初,在超导氧化物的结构、化学及物理特性研究方面也取得一系列优秀成果。该成果获得198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3)半导体材料 l 1995年,我国第一条6英寸单晶硅抛光片生产线建成投产,并拉制出8英寸的硅单晶棒。 l 1997年,我国成功拉制出第一根12英寸的硅单晶棒,并投入批量生产。 l 2000年,我国建成年产1. 5吨2、3、4英寸GaAs、GaP和InP等化合物半导体单晶生产线,拉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纳米材料 l 1998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备成一维纳米晶体。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成功地制备出直径为350纳米、长度达微米量级的氮化镓半导体一维纳米棒。 l 1999年,我国在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取得新进展。单壁纳米碳管是纳米碳管的一种极限状态,其宏观数量的合成以及结构、性能的实验研究一直是国际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氢电弧合成方法,半连续性大量合成出纯度较高、直径较粗的单壁纳米碳管,通过调整催化剂和生长促进剂,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壁纳米碳管的生成量。 l 2000年,我国科学家发现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他们将晶粒尺寸为30nm的块状纳米铜样品在室温下(仅为熔点的22%)进行轧制变形,获得了高达5100%的延伸率,并发现冷变形过程中晶粒尺寸保持不变。 l 2000年,我国科学家相继制备或合成出直径小于0.5nm的纳米碳管。 l 我国在纳米碳管的研究和制备方面,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并率先实现纳米管产业化。 6机械电子技术: 1)CAD技术 l “九五”期间,科技部大力组织实施的“CAD应用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重中之重项目,是我国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成果。在该项目的带动下,我国CA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进入全面发展期。 l 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CAD软件产业的崛起,打破了国外CAD软件在我国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国产CAD软件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在部分行业达到60%以上。 l 在CAD技术的应用方面,至1999年底,我国CAD技术应用已遍及29个省的各个行业,有500多个国家级示范企业和3000个重点应用单位,并带动了近10万家企业开展CAD应用。机械行业大中骨干企业90%以上普及了CAD技术,设计工作的80%以上采用CAD技术,主导产品CAD出图率达到98%;70%以上一般中型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CAD应用工作,其中40%50%CAD技术应用普及率较高。 l 在CAD应用普及工作中,已经制定并发布的相关标准有:(1)CAD通用技术标准(GB/T17304-1998);(2)CAD文件管理(GB/T17679.110-1999);(3)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2-1999)。 2)CIMS技术 l 1978年起,我国已在7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推广应用CIMS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企业从1995年的60家,增加到2000年的201家。应用CIMS的企业平均产品开发周期缩短1/3,平均节约成本1/4,库存资金占用平均减少12.8%,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建立了10个研究开发基地和10个培训中心。 l 1994年,国家CIMS中心和北京第一机床厂以其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的突出成就,分别获得该领域最高国际水平的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大学领先奖”和“工业领先奖”。 3)机器人技术 l 我国研制成功了6000m水下自治机器人,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这种技术的国家。该机器人于1995年、1997年两度赴太平洋进行了深海资源探测,获得了大量深海资料。 l 南开大学开发成功的“面向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适用于细胞级水平上进行切割、注射、微电位测量等典型的生物医学操作。1998年,用该机器人进行了蚕豆染色体的显微切割和肺癌细胞的提取。 l 我国在伺服控制技术的应用已取得了突破,一批工业机器人已应用在多个行业领域。 4)重大成套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l 1986年12月17日,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第一套最大容量的60万千瓦汽轮机组由哈尔滨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合作研制成功。 l 电机及电力系统过渡过程分析和控制技术,首创了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对电力系统稳定进行控制的技术和方法。该成果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l 1987年,年产1.5万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 l 我国自行研制出自循环蒸发冷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