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1页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2页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3页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4页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记我亲身经历的一堂唱歌课山谷静悄悄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 吴志强我的课题找回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童声”策略与研究市级立项以后,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辛勤探索和研究。我认为,教师在常规音乐课中,通过科学而有趣的方法,对儿童的声音进行质感和情感上的训练,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美。这样的一种声音,可以把它称为“课堂和谐童声”。它的声音特点是轻柔而优美。所以,我这两年亲历的教研活动基本上也都是以唱歌课为主,我们开展了“行为跟进”式的教研活动,由三名音乐教师同上一节课,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下学会由模仿到探究、由反思到重构,在互动中感悟教育的真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学期开的是一堂山谷静悄悄的唱歌课。我是轮到第三个开,听了前两位老师的课。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在他们的课里有许多可喜的地方。比如,整节课比较流畅自如;为了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创设了一些有趣的情境;为了开发孩子的大脑,老师的提问也能激起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让孩子们的歌声更动情,看得出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老师也动足了脑筋。但是总感觉到他们忽视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对声音的把握。我认为,唱歌课的最终目的就是造就一种“美”的声音。这也是音乐的本质。音乐要素、音乐实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为音乐的本质而服务的。所以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从哪一面切入,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让学生产生了激情,最终呈现的结果都将是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应该带给大家一种美的享受,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寻找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歌曲之前,教师心中应该有美好动听的声音概念,然后,便可在教学中,及时的引导,以免学生走入误区。日本的著名音乐家品川三郎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写了一本书叫儿童歌唱发声,其中有一句话说道,“我们不是要求儿童唱什么歌,而是要求他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歌唱。”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心中已经有了应该让学生达到的声音概念,并在教学中及时的把这种要求传递给他们。一、在质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所谓质,是指声音的物理属性,包括声音的长度、强度、高度、刚柔度等,任何一种机体上的物理变化,都会引起质的改变,而且,姿势、气息、口形、声音位置、出声时的保持状态等,都会令声音产生不同的变化,于是便有不同的音色。在教学这首歌之前,我便仔细的研究了它的每一句,所要达成的质感要求。前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在前半段完成的挺好,比如在课堂导入、欣赏歌曲和曲谱的演唱上采用了一些情境创设等方法,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流畅自如。所以前半节课我基本采取了紧跟的策略,而重点是放在了后半节课声音处理的设计上。以下是我对这一首歌的主要乐句所作的质感要求:例1: 1=F 4/43 0 1 0 5 | 5 0 3 0 1 |山 谷 里, 静 悄 悄,这一乐句的声音质感要求:轻柔的,休止符处做到声断气不断。训练的方法可以通过朗读达到目的。师:同学们,山谷里静悄悄,一眼望去,山林郁郁葱葱,空中烟雾蒙蒙,就像一副醉人的水彩画。让我们轻轻的朗读一下:山0 谷0 里 | 静0 悄0 悄 |雾0 蒙0 蒙 | 烟0 淡0 淡 |小0 铁0 锤 | 叮0 咚0 响 |孩子们在老师的示范和带领下从朗读再到演唱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质感要求。例2:1=F 4/46 。 6 4 6 | 5 |什 么 在 飘 飘?这一乐句的声音质感要求:略带头声的音质,力度增加,稍往上扬起。这时的音高已经到达小字2组的D,学生不能再用白声来唱,如果用白声唱,第一音高上不去,容易喊唱,第二声音缺少变化显得苍白。所以让学生用高位置的头声演唱,眉毛上扬,抬起软腭。教师进行示范,学生模仿,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对此有一种新鲜感和略微的兴奋感。刚开始部分学生声音有些虚,慢慢有了好转。例3:1=F 4/43 3 5 4 3 2 | 2 2 4 3 2 6 | 薄 薄 的 雾 淡 淡 的 烟, 这一乐句的声音质感要求:切分节奏短促跳跃,后两拍渐弱。前两句给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谷景色,而这一乐句由静至动,利用活泼的切分节奏描绘飘浮的烟雾,流动的小溪,可爱的野兔等等。所以音质也应该给人一种动感。这一句看似有些难,因为节奏和力度都有变化,但由于音高的适中,学生掌握得还是很快。例4:1=F 4/40 3 1 1 5 ( 0 1 | 5 0 ) 5 3 3 1 ( 0 3 | 1 0 ) 6 5 |叮咚 叮咚 叮咚 叮咚 叮 咚 5 0 5 1 0 | 叮 咚!这一乐句的声音质感要求:像小锤敲打的叮咚声音,短促跳跃,有一丝金属感。“叮”嘴角拉开,“咚”打开嘴巴。而这里的力度变化也很微妙,最后第二个叮咚渐弱,而最后一个叮咚用了很弱的力度,预示着山谷又恢复了平日的宁静。这一句的难点有二个。第一、学生容易抢拍。第二、学生难于寻找到这种质感。所以在教学中我用了碰铃来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在间奏处用上碰铃敲打,然后让学生听听它的音色,并向它的音色靠拢。结果还是效果很明显,基本达到了我所向往的音质要求。二、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所谓情,是情感。当学生掌握了声音的演唱技术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唱出感情来,并且是运用声音的表现技巧,结合对歌词意义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情。1、情境创设中体验情感我常想,对于唱歌教学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唱会就完事的阶段。而应该在唱会的基础上,在无痕教育中让声音融入情感。情境创设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情感处理的时候,当伴奏音乐缓缓响起,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林中的小兔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感动。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感受着伟大祖国的名山大河之美妙。在他们的声音中能很快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发音中。2、问题启发中悟出情感学生的歌唱情感靠他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往往很难准确的把握,有时就需要教师的提问和启发。在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和启发会使学生豁然开朗。片断一: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想像一下,现在你仿佛正置身于静静的山谷里,你的周围有些什么?生:淡淡的雾,潺潺的小溪,红梅花,小野兔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清脆的鸟叫声,轻轻的流水声师:置身于这样美丽悠静的山谷里,想唱歌吗?生:想。师:那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呢?生:轻柔的,优美的声音。师:是啊,我们想唱但又不忍心破坏山谷的宁静和美妙。片断二:师:山谷里本来静悄悄的,可是出现了一种声音打破了宁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生: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师:对,是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发出了“丁冬”的声音。地质队的叔叔们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找到矿资源并开发出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贡献,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呀?生:值得。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演唱这一段呢?生:怀着一种对地质队叔叔的敬佩之情。生:比前一部分再轻快活泼一点生:速度稍快一点生:前一部分比较宁静,这一部分应该由静至动,表情也应该更兴奋一点。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唱一下3、视唱歌谱中铺垫情感大多数音乐教师唱歌课的教学步骤往往就是先视唱,再填词,再进行情感处理。其实,情感是音乐自身所具备的,视唱时学生已经充分接触到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面对的就是音乐本身,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就应该作一些情感的铺垫了。我在教学曲谱的时候,让学生一边哼唱一边用手在空中有节奏的划旋律线,目的就是要让他们亲历每一个细节,体会出每一乐句的轻重缓急、张驰缩放。为接下来演唱歌词时的情感表达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例:3 0 1 0 5 | 5 0 3 0 1 |6 。 6 4 6|5 |3 3 5 4 3 2 | 2 2 4 3 2 6| 5 。 7 2 4 3 2 |1 |音乐情感的培养就像一次旅游,如果只是告诉游客整体的感受,或者给他一张极美的风景照片,而不让他们亲身经历,这样的话,怎么会让他们有心旷神怡、折服倾倒的感受呢?歌曲也是一样的,除了要有整体的情感激发外,其中的每一句也都有细腻的丰富的情绪变化,只有让学生具体体会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所以视谱不能是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