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工序操作规程.doc_第1页
浸出工序操作规程.doc_第2页
浸出工序操作规程.doc_第3页
浸出工序操作规程.doc_第4页
浸出工序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浸出车间作业指导书一. 工艺流程 溶剂周转库溶剂油 混合油盐析灌混合油灌一长蒸发器二长蒸发器 预榨饼存料箱平转浸出器 湿粕蒸脱机成品粕粕库灌包计量 (接二长蒸发器)汽提塔浸出毛油炼油车间 混合气体平衡灌冷冻回收 排空 冷凝器 溶剂液体分水箱溶剂周转库去平转浸出器二、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1.存料箱作用:暂存一部分饼,保证对浸出器进料绞龙和浸出格连续稳定地供料,使进料绞龙能起有效的料封作用和使各浸出格装料稳定均匀; 靠自身的料层起料封作用,阻止浸出器的溶剂气体通过一刮板、存料箱而进入预榨车间或外溢。技术参数要求:存料箱装料容积应不小于浸出格装料量的1.5倍,装料高度应不低于1.4m,本工艺要求不低于1.8m;低于0.8m应停止向平转投料。平转浸出器平转浸出器含本体、料封绞龙、混合油过滤器、大喷淋罐、混合油循环泵。平转浸出器规格型号:SMJP650B;设计产量350吨/天,内有料格24个。为无假底固定不锈钢栅板,料格最大装料体积(扣除25cm高度)为2.27m3料封绞龙主要作用:通过绞龙出料端的一段密封段(40左右的长度没有绞龙叶片),阻止平转内溶剂气体带到一号刮板进入存料箱,密封段是料出口处一段距离没有绞龙叶,最后面的叶片将物料推到此处,压缩成料柱状,有效地阻断浸出器气体外串。通常料封段长度视物料的容量、颗粒大小情况而定,预榨饼料封长度一般为绞龙直径的1.52倍,湿粕可以在0.81.5倍。混合油过滤器此设备装在平转浸出器上方,外筒尺寸为10002050,滤筒尺寸为8501260,目前配备的筛网为60目/时,生产菜籽时应配备80100目/时为宜。混合油通过2#泵连续不断地泵入过滤器,经过滤器过滤后的混合油进入混合油盐析罐,滤渣人工排入平转料格。大喷淋贮罐连续小喷淋由于不适于湿粕的沥干和粕残油的降低,目前正逐步被间歇大喷淋所取代。间歇大喷淋就是把一定溶剂比所需要的新鲜溶剂用大流量间歇喷淋到料格上的方式。其喷淋速度大于料层中溶剂渗透速度,在料层上形成一层溶剂液面,使物料短暂地浸泡在溶剂中,避免了渗透过程中的死角,有利于粕残油的降低。本工艺使用的大喷淋装置为虹吸式。其罐直径1.0m,高1.5m。其中圆柱体高1.2m,锥体高0.3m;最高液位1.25m,每次溶剂量约500kg。混合油循环泵本工艺配备的混合油循环泵。溶剂泵型号均为Fwy-100J,其流量50m3/h,所配电机为3kw2级蒸脱机规格型号:TR280 三层预脱层、一层蒸脱层、一层烘干层、一层冷却层,配备电机为55kw六级技术要求:菜粕气相层温度掌握在8090。C,烘干层温度在105110。C,入库粕温度40左右,水分控制在12.5%,灰分8%,粕引爆合格,冷风出气管不得有溶剂气味。粕蒸烘时间2040分钟。色泽棕黄,不焦糊。盐析罐 直径高(1.63.85m) 盐水浓度5%,盐水高度保持40cm液位,如高于此液位应及时排放,沉降时间保持5分钟,盐水每三天更换一次。混合油暂存罐直径高(1.44.1m)6.第一长管蒸发器规格型号:2F200第一长管蒸发器出口温度保持在8090之间,混合油浓度在70%左右,间接蒸汽压力23kg/cm2第二长管蒸发器规格型号:2F200第二长管蒸发器出口温度保持在90115之间,浓度在9095%之间,间接蒸汽压力在4kg/cm2左右。汽提塔:1200,上下共三组蝶片汽提塔浸出毛油出口温度控制在110115。C之间,毛油总挥发物不大于0.31%,残溶应小于500ppm。间接汽压力在4kg/cm2左右,过热蒸汽压力为0.50.6/c。热水罐热水罐的主要作用是为蒸脱机出溶管道上的湿式捕集器提供热水,并将热水带下来的溶剂蒸发成气体回收使用。热水罐的温度应掌握在9296。C之间,正常生产过程中排渣时,不能把水排尽,以免热水泵空运转出事故或把溶剂排出,排出去的量应及时补充进去。三、浸出车间的开车和停车操作(一)开车前准备工作1.打开车间的所有通风门窗,天冷时根据室温调节,但不得全部关闭。2.由生产部组织人员,检查所有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是否安置在规定位置。3.检查所有运转设备、检拆设备时容器内有无遗留工具杂物,是否安装正确,各轴承部位加入润滑油。4.认真检查所有容器、管道的连接处、一切人孔器盖、视镜、法兰是否完好密封。5.认真检查所有阀门是否在正确开、闭状态中。法兰盲板是否取出。6.人工盘动所有泵类是否运转灵活。7.启动循环水泵,冷凝器循环水正常循环;分水箱内进水,关闭分水器放空阀门;启动冷冻回收系统设备8.检查一切正常后,向平转收集格内泵入所需溶剂。a.浸出器开车待存料箱内料层高度达到1.8m后,才能向浸出器进料。投料前,依次开浸出器、封闭绞龙、一刮板、当物料进入浸出器时,开启1#循环泵,以后每当料格向前移动一格,即相应开一台循环泵,直至循环泵开齐为止;当料格到大喷淋位置前,即开启新鲜溶剂泵。b.蒸脱机开车当浸出器开车时,即可开启蒸脱机间接蒸汽,排放出冷凝水,开启间接汽阀门,蒸汽压力保持24kg/cm2蒸脱机搅拌轴开动前510分钟,开蒸汽分汽包加热汽阀,然后开直接汽阀,干汽包加热压力保持2kg/cm2,直接汽压力保持0.10.2kg/cm2,保证进入蒸脱层的蒸汽不带水(饱和蒸汽);再开冷风风机,此时才能开动搅拌轴,然后开密封绞龙,湿料刮板,捕粕器热水泵(提前将热水罐水加热至9295)当湿粕进入蒸脱机5分钟时,调整间接汽和直接汽压力,使其达到正常状态,直接蒸汽压力以不吹散料层为宜。当蒸脱机出料5分钟前,依次开启粕库短绞龙,长绞龙,粕刮板,即可出粕。c.蒸发工序当混合油进入贮罐的20%时,依次开启一长、二长、汽提的间接汽,加热510分钟,开启后注意打开疏水器旁通阀,排除设备内冷凝水。当混合油进入贮罐50%容量时,即可向第一长管蒸发器进混合油。当混合油进入汽提塔时,开启直接蒸汽。(二)停车操作a.正常停车当预榨车间无料至浸出车间时,可依次停止一刮、料封绞龙,短期内或临时停车,存料箱应保留1.5m以上的料位。根据生产部门安排,平转内料格是走空还是留在里边。如走空,每走空一格关闭一台循环泵,直至料格走至大喷淋,即可关掉大喷淋溶剂泵。待混合油全部打到盐析罐时,关掉混合油泵,停掉平转;关闭二刮板,二封闭绞龙。当蒸脱机料即将走空时,关掉蒸脱机间接汽,人工提起料门,把粕全部走完,可以停掉蒸脱机搅拌轴,最后关闭直接汽和冷风机,热水循环泵,粕刮板,出料绞龙等设备。待混合油全部蒸发完后,依次关闭一长、二长、汽提塔间接汽和直接汽,待全部设备停下来后,循环水泵继续运转1530分钟后,才能停止水泵运转。平转停下后,注意走空收集格的混合油,防止混合油溢进卸料斗。如果长时间停车,把存料箱预榨饼走空,及时用菜粕装入存料箱,作为密封用。b.突然停车突然停车分停电和事故停车1 突然停电:1 即关闭分汽缸上进出阀门,停止向蒸发及所有用汽设备供汽。2 闭混合油贮罐至一长阀门。如果判定15分钟内不能恢复生产,要打开蒸脱机料层人孔,人工扒出料,防止料在锅内因继续升温而糊化引起火灾事故或来电时启动蒸脱机困难。3 开平转至事故罐阀门,防止混合油溢进卸料斗。4 切注意蒸发设备及蒸脱机的温升情况,特殊情况,要采取紧急措施。2 故障停车1 停止向浸出车间供料,将预榨饼打入落饼库2 闭新鲜溶剂泵,停止向平转进溶剂3 果是蒸脱机前设备事故,应将蒸脱机料走空。4 开平转至事故罐的阀门,防止混合油溢进卸料斗5 织人员紧急排除故障,及时恢复生产。3.季节性停车或长时间停车除按“正常停车”操作外,应清空车间内所有物料;混合油蒸发走尽(含事故罐内混合油);溶剂油回地下库;放完蒸发设备内的积油。冬季,所有可能积水的容器、管道都放空阀要常开,并保温,防止冻坏设备。最后切断电源,关闭门窗。四、浸出车间各岗位操作规程(一)浸出器开车时,先得浸出器的集油格打满溶剂。当存料箱的存料高度达到1.8m时,开始向浸出器进料,同时开启浸出器。进料后,应按物料流向的逆向程序开启循环泵,严禁泵体空运转,不得将有水的溶剂打入浸出器内,并注意泵流量的均衡3 出过程中,安排人员必须经常检查:系统应保持微负压或微正压(最好是微负压1020毫米水柱),大喷淋向料格喷溶剂时的负压值除外。料格装料量为料格高度的8085%并保持均匀一致。新鲜溶剂的温度在5055之间(冬季加热),其流量按物料与溶剂的比为1:(0.81)之间。在喷淋阶段以溶剂液面3050mm为宜,混合油不能一片汪洋,不能溢入沥干段。杜绝视镜、循环泵、阀门、法兰、封闭绞龙、刮板轮头处有跑、冒、滴、漏;如有以上情况发现,要及时解决。浸出器内温度应保持在5055。C之间,其运转速度应根据原料得含油量、出油率来进行调节,一般平转转速在每周80120分钟(本工艺117分钟左右)。根据不同油料的含油量,混合油浓度宜掌握在下表范围。序号入浸料含有提倡的混合油浓度118%以上20%28%215%左右18%25%312%以下15%20%封闭绞龙不能走空,料层渗透正常,无溢流,喷口及管道无堵塞现象;湿粕不搭桥,否则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排除,不能料格未下料或未下完料走过卸料口。控制湿粕含溶在30%以下,含溶过多,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工艺或操作方法。(二)蒸脱机料未进入蒸脱机前,蒸脱机间接汽压宜在2kg/cm2;直接汽压宜掌握在0.1kg/cm2左右;开始进湿粕时,间接汽压增大至4.0kg/cm2,待蒸脱层料位达40cm高时,直接汽压逐步增大到0.5kg/cm2为宜。湿粕刚进入蒸脱机时,第一、第三为预脱层,粕含溶剂较高,故升温不应过快过高,气相温度一般宜掌握在8090,烘干层根据不同的来料掌握在105110.经常检查湿式捕粕器工作情况,保持热水罐水温在9295之间,并保持水量,定期排除热水罐中粕屑等杂质,但且勿把水排完,以防热水泵空转,发生事故。4 常检查气相温度和系统压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排查原因,并及时予以调整。5 经常检查出粕情况,流量是否均衡,色泽、气味、水份是否符合要求。经常检查二号湿粕刮板的温度是否正常,如发现温度比正常偏高,应查看是否有“回气”现象,如有“回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排除。经常检查捕粕器下面的视镜,是否有大量粕进入(浑浊),如水特别浑浊,可能是直接汽压力太大的原因,应及时调整(直接汽压力能保证粕或出粕没有溶剂气味情况下,尽量调小,宜在0.20.5kg/cm2为宜)经常检查蒸脱机传动部位及出粕刮板、绞龙等工作情况。经常检查冷凝器外表温度是否异常升高,如果比正常偏高,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排除。保持入库粕水分符合公司要求。(三) 蒸发系统1.当贮油罐的混合油达到20%的容量时,分别打开蒸发器的间接汽,排空夹层冷凝水,并预热1020分钟。2.当贮油罐中的混合油达到一定液位时,则打开蒸发器的进油阀开始蒸发。3.蒸发系统间接汽、出口温度、直接汽压力情况如下表:设备名称间接汽压力(kg/cm2)出口温度(。C)直接汽压力(kg/cm2)混合油浓度第一长管蒸发器2380906070%第二长管蒸发器34901159095%汽提塔4以上1101150.506总挥发物0.3-1.0%4 经常注意防止蒸发器、汽提塔液泛或管道堵塞等。5.经常检查汽提直接蒸汽的流动情况,其流动速度在实际操作中应加以控制,尤其是逆流操作的设备(混合油与汽流方向相向),既不宜过高,也不能太低。如果速度过高,容易引起液泛;反之,速度太低,汽提效率太低,所以,直接蒸汽的流动速度应控制在不液泛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又达到较好的汽提效果。6.汽提塔产生液泛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汽提塔液泛原因和解决方法序号液泛原因解决方法1混合油除杂效果不好,混合油有一定量的粕末,糖类,不磷脂以及水分等杂质加强混合油除杂效果,检查过滤器滤网,保持盐水浓度和液位,及时更换盐水2进入汽提塔的混合油浓度和温度偏低;汽提时致使直接汽冷凝,冷凝水进入混合油中提高混合油浓度和温度,避免冷凝水进入汽提塔3汽提塔内结垢积炭严重,传热效果不佳,加上使用的间接汽压力低、用量太少,不足以对汽提塔保温和适当地加热提供足够的热量(本工艺汽提塔间接汽加热面积严重不足),从而使直接汽冷凝水进入混合油定期清洗汽提塔内污垢;调整间接汽和直接汽压力4直接汽质量不好,没有过热或过热效果不好,甚至汽带水调整过热器间接汽压力,检查过热器疏水器效果5直接汽压力过大,流速太高调整直接汽压力,降低流速蒸发设备必须定期清洗,尤其是汽提塔蝶片和二长,生产中如发现蒸发效果明显降低,毛油酸价明显升高时,必须停车清洗;经常检查过热汽质量,经常检查过热器疏水等情况。4、 溶剂的冷凝冷却工作要求车间正常运转时,各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出口温差不能小于10,一般出口冷却水温度不得高于35(夏季44),溶剂出口温度不得高于44(夏季45),平衡罐自由气体的出口温度一般不得高于25(夏季除外);冷冻回收机尾气出口温度不高于5;分水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544,经常检查箱内的存水量,一般应保持正常水量的70%左右,最低不得低于三分之一,注意不能断水,一旦断水应打开进水阀,补充自来水;同时要经常观察液面上是否有混合油,发现液面混合油,应及时检查蒸发设备是否液泛,立即将此混合油重新蒸发。如发现分水箱内乳蚀现象,应检查捕集器是否失效,查出原因及时排除。分水箱内的水位正常情况下,应从内部溢流管自动排出,不得从底部放空阀放水,以免水带溶剂定期检查水封池,如发现溶剂溢出,应立即查出原因,予以排除。废水蒸煮罐内的温度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