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税双赢效应及西方国家环境税改的经验借鉴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但目前我国尚未开征独立的环境税,环境污染一直以来却是我国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税的缺位严重限制了税收工具对污染行为和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开征环境税已刻不容缓。本文论述了环境税及其双赢效应理论,并探索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具体环境税实践双赢效应的结果,同时分析西方主要国家的环境税改中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经验,通过从前面得到的启示和思路,针对我国现存环境问题的治理和环境税制的改革提出建议和改善方法,对于今后环境税制改革理论研究有着一定意义和参考价值。关键词:环境税, 双赢效应,税制改革 The environment tax win-win effect and the Western country environment tax reforms experienceAbstractProfits from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for 30 years, undergoes several time big reform, our country tax revenue system better and better. But since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not yet has begun levying taxes the independent environment tax,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tually has been one which of major issues our country is urgently needed must solve, facing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environment taxs vacancy limits the tax revenue tool to pollute the behavior and the destruction environment behavior regulation seriously day by day, begins levying taxes the environment tax to be urgen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environment tax and the win-win effect theory, and has explored some Western country concrete environment tax practice win-win effect result, simultaneously analyzes the Western major country in the environment tax reform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experience, through enlightenment which and mentality obtains from front, in view of our country extant environment questions govern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tax systems reform proposed that the sugges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method,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and the reference value regarding the next environment tax reform fundamental research. Key words: Environment tax, win-win effect, tax reform目 录一、序言4二、环境税及其双赢效应概述4三、分析西方国家环境税双赢效应的实践 6(一)OECD国家环境税“双赢”效应实践6(二)欧洲发达国家环境税改实践7四、西方国家环境税制改革中经验总结7(一)西方国家环境税发展概况7(二)主要西方国家环境税改革特点8五、对我国环境税改的建议10(一)税制结构10(二)环保意识10(三)法律保障11(四)其它方面11参考文献12一、序言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是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的。后来,又先后分两步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改革,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1994年,国家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税制改革。这次改革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2003年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分步实施了税制改革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目前,中国共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关税、船舶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20个税种,其中,17个税种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由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部门征收,另外,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目前我国尚未开征独立的环境税,但环境污染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现在只有排污费,但由于征收标准过低,还不到治污投入的20%,导致环境资源的廉价使用,环境持续恶化,为此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已有一些具有环保功能的税收措施零散在各种税种中,主要包括:(1)消费税将鞭炮、焰火、石油制品及摩托车、小汽车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消费品列入征收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汽缸容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2)增值税对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实行减半征收;(3)内资企业所得税中规定利用废液、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在5 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4)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外国企业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所取得的转让费收入,可减按10% 的税率预提所得税。不可否认,这些税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纳税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是,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税的缺位严重限制了税收工具对污染行为和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开征环境税已刻不容缓。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环境税以及其双嬴效应的理论框架和内容;第二部分主要通过举例验证其双赢效应的实际存在;第三部分总结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改中的特点和经验;最后提出在现存条件下我国应如何借鉴其经验完善税制改革。二、环境税及其双赢效应概述环境税是国家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使用或破坏环境的个人征收的,在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不仅包括污染排放税、自然资源税等,还包括为实现特定的环境目的而筹集资金的税收,以及政府影响某些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税收手段。狭义的环境税是指与污染相关的税收手段,具体包括 环境税-经济理论及对中国的应用分析,P-5。 :(1)排污税:是同导致的污染(排放到大气、水或土壤或产生的噪声水平)的实际数值(或估计值)直接相关的税收支付。排污税一般一次只针对一种类型的排放征收,同污染链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相关,即实际排放到环境中的最终环节。但高昂的排污检测成本和管理成本,排污税最适用于固定点源。(2)产品税:用于无法对排放进行直接测度时,作为排污税的替代。它除了可以征收产品税以便对环境利用正确定价的作用,还可以用于纠正除污染外的其他外部因素。通常对产品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量征收,例如,碳税,即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种,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征税目标是减少该产品的使用,则对每单位产品征收该税。同时它适用于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消费品)。如果是针对消费品收税,则通常被称为消费税或最终产品税。如果消费税是针对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征收时,称为原料投入税。例如我国18个消费税种种的一类为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如汽油、柴油等。(3)税收差别:它同现有间接税的变化形式相关,比如出于环境目的征收的增值税、销售税或者消费税。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损害环境的物品和服务的课税可能会重一些。如常见的无铅和含铅汽油采用不同的消费税率。(4)税收减免:为所得税中用于鼓励消费者或企业的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的不同条款,其最一般形式是加速折旧。(5)用户费:是同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付形式,它只针对有关的公共服务,所产生的收入用于提供服务,比如对于排放的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环境税作为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征收适当税费,给损害环境的单位或个人施加经济压力,促使其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损害,达到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的目的。近年来对环境税的研究中热点问题之一就是环境税的双赢效应,即在制定和实施环境税中考虑环境受益的同时,还考虑环境税对就业、投资、消费水平等的影响。环境税双赢效应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以庇古为代表,着重研究环境税对负外部性的矫正方面,即强调环境税的改善环境功能。他认为因为环境提供的服务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市场机制无法对市场主体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作用,导致负外部性,为了克服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政府应当对污染者的每单位产出征收与其所造成的边际损害等值的税,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内在化,从而达到控制污染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改善环境质量。第二阶段的研究以Pearce 和Bovenberg 为代表,前者提出对污染行为征税取得的收入,应当被用来减轻社会福利税费的负担,通过这种税收转移可能以零福利成本或负福利成本获得环镜收益,实现环境改善和福利成本降低的“双赢”,后者则认为征收环境税除了会产生更低的污染外部性,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绿色红利”外,环境税增加的收入还可被用来减少其他已存在的税收扭曲,弱化税制对劳动和资本的负效应,促进就业的增加和税制效率的提高。随着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对环境税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欧洲的一些学者提出结合环境税税收收入的循环利用环境税能增加就业、减少扭曲性税收 扭曲性税收:西方学者认为征收所得税会抑制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税收的超额负担,所以所得税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扭曲性税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发展等使人们在非环境方面受益的双赢效应假说。所谓双赢效应是环境税可以使政府实现双重目标,改善环境质量和改进现行税制效率,最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环境目标,降低扭曲性税收的超额税收负担,亦达到非环境目标,因为该部分收入可以降低所得税,或降低与劳动力有关的其它税种的税率,即在征收环境税引起的经济损失和税收收入循环收益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从而实现双赢。所以环境税改革的效应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由环境税产生的财政收入由其它税种的税率减少来平衡社会纳税人的总体负担,社会总体的税负负担不应增加;第二是税负在劳动力和其它经济部门之间的转移和再分配。国外有关学者研究发现 环境税的双赢效应 梁燕华等,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2月, (1) 从长期看环境税收收入会有所减少,但由于社会累积总需求的变化,就业方面的良性效应会一直出现,就业中高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可以产生环境税预期的宏观经济效应。(2)由于征收环境税,如能源税引起的生产因素价格的增长而带来的通货膨胀。从这个方面来说,实施清洁生产的公司即不用支付环境税的公司和那些支付环境税的公司相比,他们的产品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会有所提高。总结学者们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将环境税“双赢”效应的涵义描述为:环境税的开征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通过税收转移,减轻社会福利成本或降低扭曲性税收的比重,改变税制对资本和劳动的扭曲现象,创造更多的社会就业,获得非环境受益。目前还存在对非环境受益三种解释,即弱“双赢”效应、强“双赢”效应和就业“双赢”效应。弱“双赢”效应是指在征收环境税的同时,减少对资本和劳动征税,可以降低原有税收的扭曲性,改进税制效率;强“双赢”效应是指征收环境税取得的收入可以用于社会福利支出,减少社会成员承担的福利成本,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就业“双赢”效应是指从环境税中取得的收入,可以弥补因减少对资本和劳动课税而带来的“税收损失”,对资本和劳动课税的减少会促进就业的增加。三、 分析西方国家环境税双赢效应的实践近日在2009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表示,我国正在研究推出环境税、能源税和碳税。笔者认为鉴于我国现处于环境税改革的起步阶段,可参考西方国家早期的一些环境税制改革措施和经验来完善我国税制改革方法。(一)OECD 国家环境税“双赢”效应实践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污染者付费原则”。这一原则的定义是:污染者应当承担由政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措施的作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接受的状态。该原则主要针对污染者将外部不经济转嫁给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要求污染者承担治理污染源、消除环境污染、赔偿受害人损失的费用,以此将外部成本内部化。根据这一原则,OCED国家普遍实行征收环境税的政策。表 11 OECD 国家环境税“双赢”效应实践措施 图表以及观点来源:梁燕华等. 环境税“双赢”效应分析及其对我国税改的启示 J.软科学,2006(1): 69-71.国家环境税“双赢”效应实践措施比利时从1993年将能源专项收费收入列入专项基金,用于社会保险支出丹 麦从1996年起新增的工业CO2税用于补偿雇主的社会保险支出芬 兰自1997年起,所得税和劳动税的减少将部分被新的生态税和能源税所抵消荷 兰新的能源调节税大部分用于降低雇主的社会保险支出瑞 士对超轻供暖燃料征收的环境税将通过降低义务医疗保险支出的形式返还给家庭瑞 典开征环境税的同时降低了所得税税率,并考虑降低雇主的社会保险支出英 国1996年10月增开垃圾填埋税,每年收入达4.5亿英镑,用来降低社会保险支出(资料来源:OECD 税收数据,1997.)从表 11 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在环境税制改革中都采取了体现“双赢”效应核心思想的不同措施:在开征环境税从而促进污染企业外部性成本内在化的同时,降低一些所得税以减少税收的扭曲性,并将环境税收收入用于社会保险支出,减少社会的福利成本。学者Bosquet也曾收集了大量数据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得出研究结论为:在环境税实施地区,CO2 减少量非常明显,短期与长期记录的就业有所增加,环境税“双赢”效应存在。环境税使欧洲的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其中SO2的排放量逐步减少,废水处理也取得成效,垃圾处理和治理技术也有所提高。据一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WWI)的报告说,环境税在世界各国成功地减少了污染。该报告题为:“我们得到正确信号:税收改革保护了环境和经济。”研究人员发现在荷兰已用环境税手段减少重金属的排放,瑞典已用来减少氧化氮的排放,在德国则用生态税手段减少有毒废物的产生。同时报告提出可以用这些税收抵消工资税。(二)欧洲发达国家环境税改实践欧盟委员会曾建议在欧洲联盟范围内征收碳税和能源使用税,以此来减少工资税作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手段,如下图表所示。表 12 利用赫米斯模型(HERMES Model)得到的结果 图表来源:杜放、于海峰:生态税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p.7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与基年1993相比,实施环境税8年后,各项数据的变化并且被证实为较为准确。)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平均私人消费0.30-0.60.80.30.20.2投资-0.2-0.1-0.60.80.2-0.20GDP0.20.1-0.40.7-0.20.60.2消费者价格0.50.82.10.90.80.21就业率0.80.40.60.80.30.90.6能源消耗-3.6-2.8-3.5-5-1.7-3.6-3.5CO2排放量-4.1-4.7-4.2-5.6-1.9-5-4.4从表 12 可以看出:(1)开征环境税后,欧洲6国在私人消费、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即当政府把从环境税中取得的收入,用于替代和劳动相关的税收或社会保险支出时,雇主的雇佣成本降低,促进了就业,导致了私人消费和GDP的增长。(2)能源消耗和CO2的排放量也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其中CO2 排放量减少幅度较大,说明环境税的实施使能源消耗企业调整了产品结构或转向使用更为清洁的能源,使外部性成本的内在化。(3)企业投资的平均水平发生变化,说明从短期看,环境税加重企业的成本,投资下降;但从长期看,环境税的开征为人们提供了更洁净的自然环境,间接提高了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质量,促进了投资的增加。总体看来环境税的推行和征收确实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正面的作用。四、西方国家环境税制改革中经验总结(一)西方国家环境税发展概况西方国家环境税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70到80年代初。该段时期环境税主要为补偿成本的收费,基于“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排污者自己承担排污行为的成本。税收种类有用户费,特定用途收费等。2、20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环境税种类日益增多,如排污税、能源税、碳税和硫税等。其功能则综合考虑了财政和环保的结合,不仅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能源税主要用于增加财政收入。3、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是环境税迅速发展的时期,环境税已在许多国家成为税制中的重要部分。西方国家的环境税收主要有三类:1、针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的税,包括排放三废的课税。2、针对高耗能高耗材征收的行为税,如旧轮胎税、饮料容器税等。3、针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税,如噪音税、车辆拥挤税。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绿色税收制度大致经历了一个征税税种由少到多,征税范围由窄到宽,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在税种的设计和征税范围上,各个国家又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本着适合本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确定了不同的主体税种和征税范围。(二)主要西方国家环境税改革特点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国家之一 资料来源:杜放、于海峰:生态税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其针对环境管理调控分为两个阶段:(一)60至90年代中期。该段时间法国推出了排污收费、基本油料附加税、垃圾储存附加税、飞机噪声附加税、特殊工业垃圾清除特别税等。但这些手段涵盖范围非常有限,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都只是局部,而分管职责权属又不明确,管理部门之间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差距参差不齐,经费大都是收支一条线,使得企业选择灵活,加之征收水平普遍偏低,从而实施力度并不大,收效甚微。(二)90年代中期开始环境税费改革。其变化具体体现在TGAP (Taxe General sur les Activites Pollantes )-“污染活动一般税”,这是根据法国政府1998年11月颁布的“1999年度财政预算法”创立的,并从1999年1月1日开始分领域逐步实施。上,首批在大气污染、燃油、飞机噪音、生活垃圾和特殊工业垃圾等5个领域开始实施。据统计结果显示,1999年TGAP全年收入为19亿法郎;自2000年1月1日起,范围又扩展实施至洗衣粉、软化剂、柔软剂以及餐具清洗剂等含磷洗涤产品领域和建筑材料和农药领域,据估计,2000年总收入达到40亿法郎。至2001年起,法国开始向企业和个人征收机动车燃油税等能源税,通过限制在市内行车、加强停车收费管理、发展公共交通、提倡铁路和水路运输等方法,减少气体排放。在2001年TPAG给法国政府带来的收入达到125亿法郎左右,其中43亿为征收范围扩展至能源领域所带来的新的收获。根据测算,2003-2004年,能源领域收入将上升到80亿法郎,其在TGAP的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将非常突出。按照法国政府的设想和规划,TGAP的长远目标是整合所有有关污染活动的环境税或收费,成为各种环境税的汇集地。最终目标为一方面通过显现污染真实成本来限制和阻止污染,以及引导经济活动由重污染工艺向轻污染工艺转变,另一方面将所得收入主要用补贴政府和社会开支。 法国环境税改革特点是由窄到宽,由点到面的渐进式改革,并且通过TGAP的形式实现了框架和内容的统一完善,并且形成了税收收入用于改进支持效率模式的良性循环,通过螺旋上升示改革进一步加强环境税制的作用。美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税收手段引进环保领域,至今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政策。其环境税收的种类包括 资料来源:杜放、于海峰:生态税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1)损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是指包括破坏臭氧化学品生产税,破坏臭氧层化学品储存税,进口和使用破坏臭氧层化学品进行生产的生产税,危险化学品生产税和进口化学品税等。(2)对汽油征税,分联邦和州两级政府征税,其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3)与汽车使用有关的税收,包括汽油税、轮胎税、汽车使用税、汽车销售税和进口原油以及制品税等。该税收为联邦和州政府提供了巨额财政收入。(4)开采税,即对自然资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征收的一种消费税,通过影响自然资源的开采速度影响环境。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表现在:首先他们会在一直处于盈利边际上的资源开采活动,即通常所谓的“高品位效应”。(5)“超级基金”税收,是由化学原料消费税、汽车消费税、公司所得附加税的税收收入形成的一种专项基金,用于处理已经倾倒的固体废物。(6)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税收,按照所扔垃圾的水平确定,这些费用从理论上会直接减少家庭所扔废物的数量。其中“瓶子法案”的方式与我国90年代的一种生活方式极为相近,即在购买饮料时要提供一定的押金,到归还空瓶子时再退还押金,从而减少乱扔现象和保护环境。其配合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包括:(1)清洁燃料税收扣除。(2)对酒精-汽油混合燃料的税收优惠。(3)加速折旧。(4)减免州的销售税和财产税。(5)雇主的交通津贴。美国通过严格执行环境税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环境税政策的特点是政策体系制定相对比较完备,同时其主体框架明确,具体细则可以灵活调整变动,涵盖领域较为全面,其中设立基金的形式尤其值得我们借鉴,这样可以更好的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治理经费管理不明分配不合理,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德国被公认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环境税改革正式启动于1994年,有效地促使全社会节约使用能源,通过税收调节促进就业。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资料来源:杜放、于海峰:生态税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1)对矿物油加收环境税。(2)对天然气加收环境税。(3)对电加收环境税。其改革的主要特点为:首先,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分段进行,将税改影响分散化。考虑了企业和居民的对能源产品价格上涨的心理和经济成熟能力,避免了一次性大幅度加税有可能引发的震荡;其次,区分不同产品和行业实行差别税率,以起到调整能源结构和补贴环保行业的作用。再次,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如一些适当补贴;最后,把生态税收改革与创造就业机会结合起来,有利于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经过改革,德国的能源价格上涨,而能源消耗总量降低;新能源的免税和其他扶持政策减少了高污染能源生产和消费量;有效改善环境,还缓解了就业压力。德国阶段性出台的政策使政策推行过程按照既定目标稳定发展,企业和个人都能顺利融入改革之中,避免了改革步伐过快导致的企业超负荷承载和个人的不满情绪,同时德国的环境税改也充分的体现了环境税的双赢效应,既有效的挽回了环境恶化的趋势,也促进了内部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就业的稳定。通过分析以上三个国家的环境税改革,我们可以将其总体特点归纳为:首先,关于税改和实施,注重与经济发展同步,分阶段循序渐进,分散税改影响。要 立足本国情况,从主要方面和主体范围着手,由大到小,由浅到深,逐步细化政策和措施,灵活对待,及时调整方向。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权责分明,责任明晰,在维护政府公共中立性同时有效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有效治理,使得各项政策得到充分落实,把环境税改真正与现实有效结合。其次,加强民众教育,培养环保意识。以德国为例,其公众普遍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对环保问题也较为关注,从该国的政党竞争中不断提出的环境税改革的措施来增加赢得成功的机率中就可看出。再次,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各国都提高能源价格用于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量,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真正的实现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结合;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能源使用量,减少污染能源尤其是含铅和高硫汽油柴油等污染较重的燃油使用量,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产品生产企业的比重,形成良性经济结构。最后,宏观经济的发生变化,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优化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如就业方面,通过环境税的改革,降低了工资附加费用,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来缓解就业压力,减轻了政府负担;在制定配套措施方面,通过税收本身天然具有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将环境税收的补贴给与一些弱势群体,如住房补贴和社会救济,或者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人的补贴,从而使部分人可以得到实际利益,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实际行动来支持生态改革,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环境。五、对我国环境税改的建议2009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继续抓好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工作。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认真落实生态环保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实施工作。加强气象、地震、防灾减灾、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鉴于税收活动整体内容包括明确的税收制度,纳税人和征税人以及税收自度存在的外部环境,故以下将对前述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分别给出建议:(一)税制结构开征环境税无疑能极大的缓解我国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但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基本是以所得税为主的国家,因其环境税的征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入,从而也很容易引起企业对环境保护税收优惠和处罚的重视,我国是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环境税的设立并不一定能有效解决现存的问题,如在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税率和税种,导致漏征或者重复征税。同时我国的环境税的具体推出的时间表还没有确定,这可能导致现今到税收政策正式出台的时期企业利用时间差快速生产和耗能,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考虑设立环境税时应按照我国具体情况逐步规划,注意整体的协调一致和设立时的中性税种,统筹兼顾,全面考虑,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税制系统的动荡;应该继续推出和改进目前暂行的各种其它调节方式,如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取得的四类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具体包括: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上缴国家的部分;国际金融组织赠款收入;基金资金的存款利息收入、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收入等。这样相应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都可以作为环境税设立之前的鼓励措施,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保证过渡阶段环境问题的稳定态势。从中长期来看,政府征收的环境税还应主要用于补贴养老保险支出,降低企业附加成本,使下调养老保险费费率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完善税制整体结构。(二)环保意识公众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无论税收制度还是环境的消耗和保护,公众永远是所有内容的核心部分,而公众的环保意识才是环境税制得以出台和设立的先决条件和保障基础,目前社会上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很多人都认为环保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政府管辖的范围,在日常生活中忽视力所能及的行为。同时,领导决策层的环保意识也未能及时体现在制定发展政策中,甚至为业绩牺牲环境的案例仍层出不穷,如去年发生在厦门和青岛的化工污染事件,仍值得我们反思。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尤其在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地方政策时,务必强调环境保护优先为前提,特别在今年面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为保存经济指数的增长,忽略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如我国一直限制态度的“两高一资”项目-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和资源性产品,国家的明确态度是不允许再建设,不允许重复建设,不允许低水平建设,对违法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停止,进行处罚。这些都体现了目前我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和理智的决策。从我国能源短缺的现实来看,在加征资源环境税使企业和居民使用能源的成本上升的同时,加强鼓励公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宣传,使意识培养习惯,从而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减少能源危机的恶化。环保意识还应更加深入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如对天然气、生活用水和电等加收环境税,以及考虑实行差别税率,引导公众更多地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少或者无污染的产品。(三)法律保障任何制度和政策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稳定有序的外部环境,我国现今环保法律体系仍亟待完善,以环境保护法为例,其就存在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的定位不当,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过于笼统,以及由于立法者本身的局限性和法律的滞后性存在出现的新问题无法可依的想象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智信通第三批社会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丰城高级技工学校2025年秋季公开招聘编制外教师补充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社会招聘49人(第一批)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嘉兴海宁经济开发区合同制消防站招聘专职消防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双鸭山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集体合同制定与风险防控策略
- 2025浙江台州温岭市交通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竞争性企业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江苏博瑞电力研究生菁英招募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旅游线路规划与营销方案设计
- 2025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40733-2021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自动相控阵超声技术的应用
- 物业项目服务进度保证措施
- 《数学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 GB/T 18690.2-2017农业灌溉设备微灌用过滤器第2部分:网式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
- 河北省特种设备检验收费标准
- 集成电路技术导论课件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库带答案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件
- 交通标志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版)
- 全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考试考核实施细则
- 【课件】《红烛》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