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走进学生生活拨动学生心弦.doc_第1页
小学品德论文:走进学生生活拨动学生心弦.doc_第2页
小学品德论文:走进学生生活拨动学生心弦.doc_第3页
小学品德论文:走进学生生活拨动学生心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品德论文走进学生心灵,拨动学生心弦【摘要】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思想教育要深入人心,品德课要走出照本宣科,走进学生心灵。品德课上,教师只有多维度的激活课堂教学要素,拨动学生心弦,为课堂注入活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关键词】 明理 兴趣 激情 导行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这么简单,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品德课的学习,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需要。品德课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道德体验,生成道德认知,形成道德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只会关注教学的形式,忽略教学的效果。常有这样的公开课:短短四十分钟的课,诸如表演小品、朗诵诗歌、正反方辩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景象。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走过场,什么都没有留下。这其中固然找出多种原因,为什么不试着反问一下,品德课堂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了吗?在品德课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课标中也强调“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 “润物细无声中” 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一、学文明理,知中生情动之以情,是教育的先导。情是开启学生信息接收系统大门的钥匙。知中生情,是激发道德情感的好办法。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导(或演讲)必然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动人的故事情节都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知之深,爱之切”,教师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并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如,教浙教版五下圆明园在哭泣一课,讲到英法联军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火烧圆明园时,老师让学生观看了视频火烧圆明园,看完视频就提问:这把大火一烧就烧了三天三夜,烧毁了什么?学生立刻就投入到了这一激烈的谈话中。在回答讨论中,学生心中的那份对英法联军的无比愤慨之情也就一点一点地被激发出来了,从而也明白此次的烧毁不仅仅是对圆明园的这一伟大建筑的烧毁,更是烧毁了中国人的心,这样的教学,又把学生心中的那份爱国之情挖掘出来了,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二、以趣激情,加深体验品德课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若为了完成内容的讲述而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则得不偿失的,这种灌输的教学方式,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别说是思想上的深入教育了。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悟出其中道理,从而提高思想觉悟。1.设疑布障,以趣激情笔者曾看到一个故事,大概是说:有位旅行者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其实,大量的学习内容还需要教师培养和调动孩子的间接兴趣,就像这位老农喂牛,鲜美的嫩草总是有限的,为了吊起牛的胃口,他把一些草质不好的草做了一点“技术处理”,牛便能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了。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内容和目标不变,教育方法得变化多端。如果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犯懒,简单化、直来直去地提要求,孩子执拗起来可能像“牛”一样,是不容易配合大人学习的。在课堂上,老师不妨经常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解决。曾听一位老师在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谈到清洁工的职业时,有学生就认为清洁工工作辛苦,而且又脏,是一个不好的职业,甚至流露出看不起清洁工的思想。在教学中,老师设置问题“那你认为清洁工这个行业可不可以从360行中去掉呢?”“如果没有清洁工,那我们的世界会怎样?”“同学们一起设计一下,怎样让清洁工这个行业成为人人都喜欢干的行业?”由于老师设置了一些疑问,那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好,并从设计清洁工这个环节中还感到了清洁工行业的美好前景。在最后说理想时,他还树立了做“新型清洁工”的理想,这时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2.运用媒体,以趣激情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中教学行为来体现的,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如,有一位老师在上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了解社会中弱势行业者,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弱势行业工作的画面,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位冒雨踩人力三轮车的人身上瓢泼的大雨湿透了他的衣衫,张开的大嘴和青筋突起的脸显示他精疲力竭。此时,图片已无声地将弱势行业者工作的艰辛呈现在学生眼前,默默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他累吗?他为什么不去避雨?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激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也许他想让乘车的人早点到达目的地;也许是为了多赚几块钱给孩子买一件他梦寐以求的衣服;也许是为了给家里生病的老人挣点医药费;也许是为了能带自己的孩子去吃一餐肯德鸡教师的问题,把学生带入了图中人物的所处环境,设想着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于是学生明白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劳动者也有对孩子和家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尤其让人觉得可亲可爱的是他们在艰苦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能激发学生情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情感已在学生心中悄然滋生。而这些新认知,新情感体验就是源于学生对这张典型图片的深刻感知。 3辨析导行 ,以趣激情小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品德课上加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但切忌机械地进行行为训练。如,教学孝心献老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做做游戏:(设置好环境:放好椅子,茶杯等)看看我们身边的大人,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关心。老师想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看看小朋友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解多少。通过这样的“演一演”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实境中从内心体验到:要孝心献老人。这样就能使学生由“知”到“情”,由“情”而致“行”,达到知、情、行共育的目的。三、情理交融,实践感悟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只有在笑中才会学会笑,在哭中才会学会哭,只有通过实际的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体验才能学会如何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品德课在认识一些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将所学的道理应用到实践中,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如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时,由于学生生活圈小,社会活动能力弱,对家乡特产不甚了解,更联想不到特产与家乡地理位置、经济效益的关系。仅仅利用课堂上40分钟时间是难以说出家乡特产的,因此,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调查作业,同时还允许他们把调查到的特产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刻体会到生活与课堂的紧密联系,这样知行统一,学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品德的教学中缺少了“情”,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树,便失去了其绚烂的本色。在品德课堂上,教师要以人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品德教学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