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课件_第1页
心理创伤课件_第2页
心理创伤课件_第3页
心理创伤课件_第4页
心理创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与依恋 北京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危机干预督导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伦理委员 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委员会委员心理创伤 EMDR 学组秘书长徐凯文 理解创伤与危机中的人 培训大纲 未雨绸缪 创伤与依恋 理解心理危机中的人少女初体验评估干预危机干预案例 处理预案与相关法律问题讨论积极应对危机事件后管理与干预情绪稳定化技术 2009北大学工部培训 COPYRIGHT徐凯文 案例 案例一 来访者 男性 22岁 和同学聊天时提起想要自杀 同学报告学校领导 领导来咨询中心要求帮助处理 案例二 某大学大四女生 大一与其班级辅导员发生恋情 近来发现该老师的妻子怀孕之后 情绪失控 反复自杀四次 及其其他行为异常 曾被送入当地精神病院求治 案例三 某大学大三女生 来咨询中心求询 BDI 35分 COPYRIGHT徐凯文 定义 创伤性事件 导致死亡或者严重损害 或者威胁人的生命和躯体安全 或者是个体体验到强烈的负性情绪的事件 危机事件后可能会出现 急性应激障碍 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自杀 适应障碍等心理障碍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事件的种类 自然灾害 地震 水灾 火灾 飓风 雪崩 火山爆发人为创伤人际暴力 战争暴力 犯罪暴力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的类型 单次与重复创伤自然与人为真实 facticity 与替代 agency COPYRIGHT徐凯文 北川县城 COPYRIGHT徐凯文 非战争公众暴力MassViolenceAgainstNoncombatant 恐怖袭击 故意的暴力包括导致大量人员伤害或死亡的暴力 但并非发生在战争中 主要心理症状PTSD焦虑抑郁分离吸毒离事发地点越近 效应越严重 并对全世界都有影响 Galeaetal 2002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大规模的交通事故Large scaleTransportationAccidents 空难 海难 火车出轨等 主要心理症状PTSD焦虑抑郁分离吸毒空难后PTSD症状 54 事后存在 10 15 一年后仍患有PTSD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交通事故MotorVehicleAccidents MVA 在美国 19 23 美国人经历过严重的交通事故 其中 大约7 45 会发生PTSD 主要心理症状PTSD广泛性焦虑抑郁分离吸毒躯体化恐惧症 驾驶恐惧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暴露于创伤的急救人员 急诊科医护人员 消防队员 危机干预者 执法者等 替代创伤 主要心理症状ACDPTSD休克抑郁分离无助感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战争 即时死亡 毁容 身体伤害 目击伤害或他人的死亡 伤害或杀死他人 目击或参与暴行 被俘 被拘禁 折磨和剥夺 越战老兵PTSD发病率 时点 男性15 2 女性8 5 终身患病率 男性30 6 女性26 9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强奸与性侵犯 美国女性被强奸的比例14 20 在所有强奸案中 5 10 的受害者是男性 美国男性被强奸的比例2 4 主要心理症状害怕愤怒低自尊性困难 障碍 自杀PTSD抑郁分离症状吸毒 COPYRIGHT徐凯文 随着时间症状发生率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熟人暴力 身体 视觉 言语或性 大多数是男性侵犯女性 9 13 夫妻间存在严重攻击行为 28 的女性报告至少一次被身体攻击 15 报告性侵犯 22 的女性 7 的男性被熟人攻击 在被身体攻击的女性中 45 被性侵犯 寻求庇护的女性 婚内强奸占59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折磨torture 特赦国际 2002 估计111个国家认可或默许折磨 主要心理症状焦虑障碍自我憎恨性困难 障碍 自杀PTSD抑郁内疚睡眠障碍心身症状 COPYRIGHT徐凯文 卖淫与性交易Prostitutionandsex trafficking 与贫穷 社会剥夺以及先前被伤害有关 在妓女中 童年性虐待发生率50 90 40 80 可能性被强奸 PTSD患病率68 COPYRIGHT徐凯文 威胁生命的疾病Lift Threatingillness 癌症艾滋病 COPYRIGHT徐凯文 儿童虐待 仅2000年 就有879 000儿童因为虐待或忽视被儿童保护所收留 1200被杀 美国卫生部 2002 25 35 女性 10 20 的男性在儿童期被性虐待过 10 20 女性或男性被躯体虐待过 35 70 有心理问题的女性报告有童年性虐待史 有被虐待史的人 存在慢性PTSD解离症状人格相关问题自我认同人际界限情感调节 COPYRIGHT徐凯文 中国情况 陈晶琦 2004 调查的565名大学生有20 0 32 160 的女生和14 3 58 405 的男生报告16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 其中18名 11 3 女生和31名 7 7 男生经历过身体接触性虐待 儿童期性虐待经历首次发生年龄59 4 的女生 51 7 的男生发生在11岁及以下 陈晶琦 2004 892名女生在被调查的892名女生中 有25 6 2128 892 报告16岁以前经历过或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 身体接触的性虐待中包括被试图性交和被强行性交 其中129人经历过身体接触的性虐待 占14 5 52 6 的儿童首次性虐待经历发生在12岁及以下 服刑人员和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的比较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的严重程度 存在量效关系对越南老兵的双生子研究 J Goldbergetal 1990 人为的 重复的 不可测的 多重的 被性虐待狂 恶意伤害 在儿童期发生 被照料者实施 更严重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所致症状与精神障碍 COPYRIGHT徐凯文 惊骇话多侵入的图像 声音 气味恶梦睡眠问题强迫思考注意力问题休克反应过度警戒不信任忧虑易激惹发怒内疚感自我责备弱点头痛疲乏紧张情绪混乱触觉疏离的触觉分开的抑郁健忘症 侵入 认否 恢复 休息 休息 在控制之下可预言的公正 公平的有意义的不会受伤害的 易受伤害的 幸存的反应 没有感觉到痛没有情绪充分的行为意识很清楚身体上强壮和适宜顺从 恐吓到生命意外的无力的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后应激症状 侵入性 再现经历症状 如闪回 梦魇 侵入性思维和记忆回避性症状 回避创伤相关的刺激 包括麻木 过度唤醒症状 睡眠的减少 肌肉紧张 易激怒 或集中注意力困难 解离体验去人格化和去现实化恍惚状态隔开或认知情感的脱离遗忘或时间缺失身份转换或困扰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相关的认知 情绪困扰 基本安全感的丧失控制感的丧失亲密感的破坏低自尊无助感和无望感过度的或不恰当的内疚感羞耻感对侵害者的理想化或者对侵害者的行为不准确的合理化或为之辩解其正当性 COPYRIGHT徐凯文 压力减少行为 自毁行为无节制的狂欢和发泄过度的和不适应性的性行为强迫偷窃冲动性攻击行为 COPYRIGHT徐凯文 情感紊乱 情感紊乱及情感调节失调心境波动自我疏导情绪的能力减弱自伤行为自杀倾向冒险行为对生活的抑郁态度对未来失去希望丧失信念和价值感 COPYRIGHT徐凯文 关系紊乱 与他人关系紊乱无法信任他人再次遭受创伤的倾向与自我关系的动荡自我关心不足感到永远被毁坏了有负罪感 感到羞耻感到被孤立和隔绝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与症状 并非所有精神症状均源于创伤 遗传 人际关系 心理冲突 发展性因素 早年丧失 医学因素 并非所有创伤都会导致精神症状 目睹父母亲被杀害的儿童出现100 精神症状 McNally 1993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后反应的决定因素 COPYRIGHT徐凯文 受害人因素 女性年龄低水平的社会经济状况先前存在心理问题或疾病应对风格功能差家庭失功能 丧失重要亲密关系遗传易患性 过去 童年创伤历史 经历创伤事件越多 出现创伤后症状越严重 COPYRIGHT徐凯文 应激源的特征 应激源的强度故意的暴力行为生活的重大打击身体伤害战争期间暴露于战斗的程度目睹死亡怪异的死亡失去朋友或爱的人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性暴力 COPYRIGHT徐凯文 社会反应 社会反应 对不同类型的创伤 强奸 同性恋暴力受到更多歧视 尤其是贫民 外族移民 同性恋 非法移民 妇女 妓女和其他性工作者 无家可归者 污辱 羞耻 内疚 自我憎恨 COPYRIGHT徐凯文 社会支持和资源 家人 朋友 专业人员等 包括接受创伤后反应所爱的人的安抚不羞辱 不责备可以获得各种帮助过度支持也有副作用 好 COPYRIGHT徐凯文 安 COPYRIGHT徐凯文 朋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与依恋关系 好 COPYRIGHT徐凯文 爱的发现 HarryF Harlow哈洛 1958 TheNatureofLoveAmericanPsychologist 13 673 685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实验结果 1 无论哪只母猴提供奶 所有的幼猴都与木制母猴整天呆在一起 2 虽然两组猴子食量同样大 体重增长的速度也基本相同 对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对牛奶消化不良 且经常腹泻 爱是人的本能 是对亲密感与生俱来的需要 COPYRIGHT徐凯文 依恋理论 JohnBowlby和MaryAinsworth陌生情景实验成长的中心是人际间亲密的情感连接 此即依恋 人的一生中 形成和维系这种依恋关系十分重要 但最为重要的是因而与照料者的依恋关系 COPYRIGHT徐凯文 JohnBowlby 1907 1990 出生于伦敦 在剑桥大学时对自然科学 医学和心理学很有兴趣 1933年 开始精神疾病研究及精神分析的工作 同时 开始和Klein一同从事进行儿童精神病的研究 两岁的孩子去医院 JamesRobertson COPYRIGHT徐凯文 依恋关系 母婴连接是依恋原型 依恋本质是亲密感 儿童向母亲靠近的趋向 依恋关系是人的安全感和基本信任的基础 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 婴儿的依恋行为与照料者的照料行为相互影响 Scarr1992 SladeandAber 1992 婴儿期的依恋经历是儿童 成人期依恋行为的模版 COPYRIGHT徐凯文 假设 假设一 假如母亲给孩子安全感 让孩子觉得可以依靠她 当这种关系建立之后 孩子比较会有自信及探索外在世界的勇气 假设二 这种契约式的关系会被孩子内化而影响他日后的友谊及爱情关系的模式 通过依附 孩子会变成被动的接受者 其实依附形式是一种关系 是彼此影响及有互动的 COPYRIGHT徐凯文 依恋关系 母婴连接是依恋原型 依恋关系是人的安全感的基础 JohnBowlby认为儿童期与照料者的温暖 亲密和持续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Scarr 1992 依恋的本质是亲密感 儿童向母亲靠近的趋向 安全感基础 即基本信任 COPYRIGHT徐凯文 陌生情景实验 将母婴引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 观察母亲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过程中婴儿的反应 发现了四种典型的表现 COPYRIGHT徐凯文 陌生情况的场景 COPYRIGHT徐凯文 依恋类型 安全型 55 安全型依恋是创伤的解毒剂 其母亲是可得到和可依赖的 不安全型 适应性地应对有问题的或应激的母婴关系的策略 回避 拒绝的母亲25 抵抗 不敏感 不反应或是反应不一致5 紊乱型 15 多源于性 身体 情感虐待 完全的忽视 令人恐惧的母亲 安全是令人担忧的 此即很多创伤性关系的核心体验 安全型 安全型 55 安全型依恋是创伤的解毒剂 其母亲是可得到和可依赖的 在陌生情境中 当妈妈在身边的时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环境 和陌生人互动 当妈妈离开时可能会难过哭泣 当妈妈回来时 小孩会很快地靠近妈妈寻求安抚 我很容易与人接近 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 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COPYRIGHT徐凯文 不安全型 不安全型 适应性地应对有问题的或应激的母婴关系的策略 回避 拒绝的母亲25 会回避和忽视母亲的存在 在母亲离开或回来不表现出情绪 抵抗 不敏感 不反应或是反应不一致5 没有固定连贯的反应方式 会依据环境的回应来表现抵抗或回避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 我很难完全相信 依靠他们 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 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COPYRIGHT徐凯文 紊乱型 紊乱型 15 多源于性 身体 情感虐待 完全的忽视 令人恐惧的母亲 安全是令人担忧的 此即很多创伤性关系的核心体验 当母亲离开时 孩子会非常的沮丧 当母亲回到身旁时 孩子又变得很矛盾 明明想跟母亲保持亲近却充满愤怒 当母亲开始注意他时又会想要抵抗 我想让人亲近我 可别人不情愿 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 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 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交互作用与恶性循环 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 婴儿的依恋行为与照料者的照料行为相互影响 Scarr1992 SladeandAber 1992 经历创伤后的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婴儿期的依恋经历是儿童 成人期依恋行为的模版 COPYRIGHT徐凯文 婴幼儿期后的依恋 毕生发展的依恋 人与生俱来 生物倾向 要朝向亲密与安全的依恋 而人的依恋系统具有良好的弹性 归属与团体能满足对安全依恋的需要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对依恋的影响 12个月的时候的安全依恋可导致此后童年期的来年刚好的调整能力 包括社交技能 好的同伴关系 减少出现精神病性障碍风险 Mainetal 1985 SladeandAber 1992 最糟糕的创伤是来自于其最初的照料者 通常即母亲 家庭内暴力 父亲对母亲的攻击 也会造成安全感的破坏 成年以后的创伤也会破坏我们的核心的安全感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对依恋的影响 12个月的时候的安全依恋可导致此后童年期的来年刚好的调整能力 包括社交技能 好的同伴关系 减少出现精神病性障碍风险 Mainetal 1985 SladeandAber 1992 最糟糕的创伤是来自于其最初的照料者 通常即母亲 家庭内暴力 父亲对母亲的攻击 也会造成安全感的破坏 成年以后的创伤也会破坏我们的核心的安全感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与关系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与关系 创伤会激活依恋系统 与人际关系无关的创伤也可能唤醒过去的创伤记忆 基于人际关系的创伤最难以忍受 关系越亲密 越严重 COPYRIGHT徐凯文 人际关系中的重复创伤 早年的创伤经历常常会在此后的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 强迫性重复 Freud 1920 重获掌控 对创伤事件的重演有利于吸收 消化克服创伤性体验 COPYRIGHT徐凯文 海马回体积研究 曾经在童年遭受身体虐待或性侵害的病人研究发现这些病人同样有记忆力减退的情形 Bremner eta1 1995 海马回的体积缩小 左侧缩小的情形比较严重 缩小了12 Bremner eta1 l997 儿童期PTSD的受虐待的儿童 其前扣带回皮层的代谢都出现明显异常 deBellis Keshavan Spencer Hall 2000b 越战退伍军人PTSD病患的双侧海马回体积减少了26 海马回的萎缩以及延迟性视觉回想错误 都和接触战争程度显著相关 GurVitsela1 1996 COPYRIGHT徐凯文 人际关系中的重复创伤 早年的创伤经历常常会在此后的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 强迫性重复 Freud 1920 重获掌控 对创伤事件的重演有利于吸收 消化克服创伤性体验 COPYRIGHT徐凯文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性的联结 bonding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1973年8月 对攻击者的认同哺乳动物中也有这样的现象 Scott 1987 保持社会接触 形成依恋关系对社会性动物的一生来说是如此之必要 以至于没有什么能阻断它 COPYRIGHT徐凯文 创伤性的联结 bonding 由于对亲密感的需要 再糟糕的关系都比没有关系好 创伤性的联结的本质 虐待越严重而可怕 对虐待者的联结就越稳固 对依恋的需要 孤独感和不平衡的权力共谋导致创伤性联结 被虐待或恐吓的人感到自己要完全依赖施虐者 Symonds 1982 造成这样的矛盾冲突 安全感的基础源于危险 创伤联结强化了这一冲突 伤害越大 对被保护与舒适的需要就越强 连接就越紧密 COPYRIGHT徐凯文 依恋vs 创伤联结关系依恋联结创伤联结 爱可怕的长期的即时的相互影响和照料控制和恐惧为了生存下去为了生存下去接近 安全接近 冲突分离和独立不独立的 是他人需要的外延自我掌控受人控制自主和个性化的顺从他人的意愿 COPYRIGHT徐凯文 问题关系模式 隔离isolation 受虐待的儿童倾向于与同伴隔离 退缩和隔离产生与羞耻感和要保守秘密 通过独处 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