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调查.doc_第1页
海洋科学与调查.doc_第2页
海洋科学与调查.doc_第3页
海洋科学与调查.doc_第4页
海洋科学与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科学考察知识点汇总基础题库:1. 知识点:1985年,向阳红10号首次驶入南极圈。在这次南极考察中建立了第一个南极 考察站“长城站”。 2. 知识点:2004年7月28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3. 知识点: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00千米。 4. 知识点:1983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南极条约组织。 5. 知识点:北极熊、北极狼和北极狐号称“北极三霸”,是横行于寒冷世界里的“杀手”。6. 知识点:“雪龙”号是我国在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并改装的,于1994年开始投入使用。7. 知识点:我国在1999年组织了首次被及科学考察,科学考察队于7月1日乘“雪龙”号从上海出发。8. 知识点:1768年,英国航海家库克率领团队开启了人类探索南方大陆的第一次远航。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库克船队多次进入南极圈。9. 知识点:1985年1月24日,“向阳红10”号船在西京69度15分驶入南极圈。 10. 知识点:2014年7月11日中国第六次北及科学考察从上海启程,于9月22日靠港,抵达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11. 知识点: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共有5艘船到过南极海域,它们是“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 12. 知识点:目前中国在南极建有4个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13. 知识点:“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于2014年完成主体封顶。 14. 知识点:1989年7月秦大河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重点苏联和平站。成为中国第一个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15. 知识点:1909年4月6日皮尔里到达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北极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北几点的探险家。16. 知识点: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2002年从亚洲大陆最北端的共青团员岛出发,单人无后援穿越北冰洋到北极点,成为中国第一个独自北极探险的科学家。 17. 知识点: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内全年气温较低。北极点的年平均气温为-23。18. 知识点:北极点的冬季平均气温为-34。19. 知识点:同为高纬度的极地区域,南极的平均气温要比北极低20左右,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温度为-25。20. 知识点: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平均风速接近20m/s,相当于八级风。 21. 知识点:皮尔里是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在1909年。使用狗拉雪橇到达北极点。 22. 知识点: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但他东西贯通,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大洋。23. 知识点:北冰洋有7附属海。一种说法认为附属海包括林肯海、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杰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另一种说法把格林兰海也包括进来,而省去了较小的林肯海。 24. 知识点:在南极陆架近岸区,水体的特点是低温、高盐。25. 知识点:北冰洋水深较浅,平均水深只有1000米多一点,还不到太平洋的三分之一。 26. 知识点:虽然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但北冰洋在世界大洋中拥有最大的陆架区。 27. 知识点:通常将格林兰海、冰岛海和挪威海并称为GIN海(北欧海)。 28. 知识点:长期以来在北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得的最低气温是-59。 29. 知识点:北冰洋的季节分布式不均匀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的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别属于春季和秋季。夏季仅有7、8两个月。30. 知识点:白令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通道,太平洋水就是从这个又浅又窄的海峡流入北冰洋的。 31. 知识点:弗拉姆海峡是北冰洋联系大西洋的通道。也是北冰洋联系其他大洋最深的,同时也是唯一一个深水通道。32. 知识点:在北冰洋,从格林兰海冰盖和陆缘冰架崩落下来掉入海里的冰山,可以随着海流进入大西洋,甚至到达北纬40度,寿命可达4年左右。而南大洋的冰山的平均寿命比北极的的冰山更长,可达13年之久。33. 知识点: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为卫星遥感观测海冰以来,北极海并呈现显著减少的长期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90年代开始越加严重。34. 知识点: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率领探险队在1911年10月下旬出发前往南极点,于1911年12月14日胜利抵达南极点,在这里第一次留下了人类足迹。 35. 知识点:1957年第三个国际极地年以地球物理为主,故又称为国际地球物理年。 36. 知识点:8个环北极国家是指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37. 知识点: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1999年组织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38. 知识点:北极“黄河”站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之后的第三座极地考察站。 39. 知识点:海面上的浮冰(流冰)并不是一时能够形成的,按照它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初生冰冰皮尼罗冰莲叶冰灰冰、灰白冰和白冰一年冰多年冰几个阶段。40. 知识点: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它的面积为1478.8万平方千米,和南极大陆的面积大致相等,只占太平洋面积的8%。41. 知识点:巴伦支海是北冰洋最大的边缘海,面积约为140万平方千米,大致等于其他6个边缘海面积的总和。42. 知识点:巴伦支海东侧的新地岛使得喀拉海的海冰难以逾越,而西侧岛屿较少易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巴伦支海水温比周围的北冰洋其他海域高,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 43. 知识点:巴芬岛是加拿大群岛众多岛屿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以北极圈里风景最秀丽的地方著称。该岛也是北极圈中居住人数最多的岛屿。44. 知识点:冰川自两极到赤道带的高山都有分布,总面积约为1623万平方千米,即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1%,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9%。45. 知识点:北极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极地东风(东北风)。46. 知识点: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 47. 知识点:北极的平均风速远不及南极,即使在冬季,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也仅为10m/s。 48. 知识点:埃克曼利用高等数学的基础,得出了关于风生漂流的理论解析,被称为埃克曼漂流理论。 49. 知识点:继南极条约之后,各协约国在1972年签订了南极海豹保护公约。50. 知识点:威德尔海豹出没于海冰区,极地科学家利用海豹在海冰上留下的冰洞采集海冰样品及仪器放置。人们把威德尔海豹成为“打孔巨匠”和“海洋学家的有力助手”。 51. 知识点: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是南极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人”。52. 知识点:我国的黄河站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挪威、得过、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已经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53. 知识点:1980年1月,应澳大利亚南极局邀请,中国选派董兆乾和张青松两人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他们是第一批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 54. 知识点:极地办的前身是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1年9月15日。 55. 知识点:1985年2月20日建成的“长城站”是中国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56. 知识点:1985年2月20日建成的“长城站”也是中国在极地建成的第一个考察站。 57. 知识点:自1984年以来,我国每年组织一次南极考察。 58. 知识点:我国刚刚在2015年结束了第31次南极考察。59. 知识点: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启程。60. 知识点:1999-2008年中国共进行了3次北冰洋和白令海考察,均有“雪龙号”考察船执行。 答案: D.雪龙号61. 知识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极地研究的科研单位。 62. 知识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名中国极地研究所,于1989年在上海浦东成立。63. 知识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名中国极地研究所,于1989年在上海浦东成立。64. 知识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是我国极地科学的信息中心,负责出版极地研究的中英文杂志。65. 知识点:我国在南极现建有4个考察站,分别是1985年建成的“长城站”、1989年建成的“中山站”、2009年建成的“昆仑站”和2014年建成的“泰山站”。 66. 知识点:“雪龙”是中国的唯一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大型科学考察船。 67. 知识点:“海洋4”号不具有抗冰能力,只执行过一次南极航行。68. 知识点:“极地”号具有抗冰能力,从1986年开始承担中国的南极考察任务,共完成了6个南极航次,于1994年退役。69. 知识点:“雪龙”号是我国在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并改装的,于1994年在第11次南极考察中开始投入使用。70. 知识点:“雪龙”是中国的唯一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大型科学考察船,是我国在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并改装的。 71. 知识点:普里兹湾一直是中国进行南极考察的重点调查海域,是南极的第三大海湾。 72. 知识点: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以促进南极条约协商国之间及其他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73. 知识点:在“和平”、“科学”和“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积极协调并指导各国的北极考察活动。74. 知识点:我国于1996年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的第16个成员国。75. 知识点:1996年8月6日,环北极国家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的代表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会议,宣布建立北极理事会。 76. 知识点:1983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南极条约组织。1985年5月9日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组织。 77. 知识点:极光颜色是由哪些气体分子/原子吸收高能带电粒子的能量决定的。根据各种形成条件的限制,极光的颜色也有偏好。最常见的极光颜色是绿色的,其次是粉色、纯红色和黄色,最罕见的是纯蓝色。 78. 知识点:2007年,美国和俄罗斯正式签署双边协议北极熊条约。 79. 知识点:拉普杰夫海是北极的一个边缘海,它东临东西伯利亚海,西部与喀拉海相连。80. 知识点:南大洋面积约为77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相当于南极洲总面积的5倍。 81. 知识点:南大洋南纬4060度常年盛行西风,风大浪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A.东风;B.东南风;C.西风;D.西北风 82. 知识点:南极大陆的95%以上被冰川覆盖,平均厚度约2000米,最厚的地方超过4800米。83. 知识点:威德尔海不但是南极最大的边缘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84. 知识点:普里兹湾是南大洋印度洋扇区最大的海湾,面积仅次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是南极的第三大海湾。85. 知识点:北冰洋面积为1478.8万平方千米,约占北极面积的三分之二。86. 知识点:北极海域被三条海岭分割成不同的海盆,其中加拿大海盆为北冰洋面积最大的海盆。 87. 知识点:在北冰洋中南森海盆是深度最深的海盆,北部大多超过4000米。 88. 知识点:哈德孙湾的气候特点是多雾多冰。一年中大约有300个雾日;海水于10月开始结冰,北部到8、9月份才开始融冰,海湾中几乎全年都存在冰和浮冰。89. 知识点:在北冰洋欧亚大陆一侧,大陆架从海岸一直向北延伸1100千米,最宽处可达1700千米,西伯利亚的海域的陆架宽度也可达到900千米。北冰洋在世界大洋中拥有最大的大陆架。90. 知识点:维多利亚岛面积近22万平方千米,是加拿大群岛中的第二大岛。91. 知识点:北冰洋在世界大洋中拥有最大的大陆架,但在世界大洋中北冰洋的面积最小。92. 知识点:南极和北极在温度、矿藏等方面差异较大,但北冰洋和南极洲的面积非常接近,同时这两者的地理形态也很相似。93. 知识点:南极磷虾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其外壳中的氟含量也非常高,高于人类使用标准的40倍,因此不宜直接服用。94. 知识点:未冻结的海水盐度一般在2035,在海水冻结成海冰时,会将其中的盐分挤出来,因而海冰比起结冰发生海域的海水来说,盐度要小得多。95. 知识点:描述海冰的参数有冰速、冰内压强、冰温、海冰盐度、海冰密度、海冰密集度和冰厚。96. 知识点:在北冰洋洋盆内冰速较小,基本上在37厘米/秒,但在冰外缘线附近,海冰较薄、密度较小,冰速可达20厘米/秒左右。97. 知识点:南极大陆约44%的海岸连接有冰架,总面积达154万平方千米。按照冰架面积的大小排列,前三位是罗斯冰架、菲尔希纳-龙尼冰架和埃默里冰架。 98. 知识点:南极大陆以寒冷而闻名,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温度为-25。同时南极大陆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降水量地。因而南极也被称为地球的冷极和干极。 99. 知识点:地球上有南北两个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分别位于北纬和南纬30-60度。100. 知识点:在北冰洋的大陆架地区,沉积层分布广、厚,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探明储量最多的是波弗特海大陆架,勘探活动开展最活跃的是加拿大北极群岛附近海域。101. 知识点:加拿大群岛是位于北美大陆以北和格林兰岛以西的众多岛屿的总称,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巴芬岛,它是世界第五大岛,约有近51万平方千米。102. 知识点:南极大陆的95%以上被冰川覆盖,平均厚度约2000米。 103. 知识点:“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于1990年正式成立。我国于1996年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的第16个成员国。104. 知识点:中国在1986年6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参加了第十九届以后的各届会议。105. 知识点: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是南大洋南北最窄的地方,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 106. 知识点:虽然全球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单男及海冰却没有像北极海冰那样显著减少。卫星遥感资料显示,1979-2007年之间南极海冰显示略微增加的长期变化趋势。 107. 知识点:由于北极有多年存在的海冰,可以建立长期的观测站。1937年,前苏联正式建立了第一个专门用于科学考察的浮冰漂流站“北极一号”站。 108. 知识点:1991年8个北极地区国家正式签署了一项叫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共同文件,该战略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却标志着北极环境保护问题进入了国际合作的新时期。 109. 知识点:冰架是陆地冰川流入海洋的部分,冰架仅分布在南极、格林兰和加拿大沿岸,其中尤以南极冰架的规模最大,从而成为南极特有的景观。南极大陆约44%的海岸连接有冰架,总面积达154万平方千米。 110. 知识点:1958年冬天,美国破冰船“东方”号在格林兰以西发现的冰山高出海面167米,是至今发现的最高的冰山。 111. 知识点: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被誉为地球风都。位于南极大陆的德雷克海峡风速经常会达到910级。 112. 知识点:北冰洋全年气温较低,冬半年北冰洋大部分海域的平均气温为-20-40。只有挪威海和巴伦支海,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基友冰岛抵押附近东进的温带气旋的影响,平均气温可达03。113. 知识点:南极大陆冰有多种存在形式,主要的存在形式有冰盖、冰架、冰山和冰川等。 114. 知识点:北极作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近30年来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海冰冰情的下降、海冰冰层变薄,海水温度增高等。这些变化对全球气候及北极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15. 知识点:南极洲至今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大大小小的科学考察站,成为人类留在南极的唯一永久性建筑。其中麦克莫多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116. 知识点:“东北航线”是指从大西洋的北海经俄罗斯北极沿岸和白令海峡到达亚洲的海上航线,这一航线大部分处于北极圈内。1878年,由芬兰科学家阿道夫伊雷克率领船队打通了“东北航线”。117. 知识点:“西北航线”是世界上最险峻的航线之一,从哥伦布开始,无数探险家前仆后继的尝试打通这条航线,很多人如巴伦支、白令、富兰克林邓都葬身那片冰冷海域。118. 知识点:巴伦支是第一个到达新地岛东面去的欧洲人,也是创造当时西欧航海家达到北冰洋最北纪录的人。 119. 知识点:新奥尔松位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哈南,朗伊尔西北向约114千米。由于这里建站和科考环境好,后勤公共服务完善,新奥尔松逐步发展为北极的国际科学城。 120. 知识点:1983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南极条约组织。 121. 知识点:“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的普里兹湾畔,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1米。 122. 知识点:“昆仑站“是中国的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于2009年1月27日落成,2月2日正式开站。 123. 知识点:“极地“号是1971年芬兰建造的一艘具有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中国与1985年购进并改装成南极科学考察运输船。 124. 知识点:自1984年以来,我国共有5艘船到过南极海域。其中的“向阳红10”号、“J121”和“海洋4”号是没有抗冰能力的普通船。而“极地”号和“雪龙”号具有抗冰能力。 125. 知识点:白令海南部为太平洋,北边则连接楚科奇海。太平洋水经由白令海峡可以进入楚科奇海。 126. 知识点:1957年第三个国际极地年以地球物理为主,故又称为国际地球物理年(IGY)。 127. 知识点:国际极地年是一项国际南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活动,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世界气象组织主办,约五十年举办一次,第一次举办于1882年,最近一次于2007年举办,合共举办了四次。128. 知识点:2007年11月,北极理事会高官会在挪威纳尔维克召开,中国第一次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参加会议。 129. 知识点:1991年8个北极地区国家正式签署了一项叫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共同文件,该战略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却标志着北极环境保护问题进入了国际合作的新时期。 130. 知识点:从地图上很容易发现,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是南大洋南北最窄的地方,其对于南大洋而言是狭窄的瓶颈。131. 知识点:在北冰洋的大陆架地区,沉积层分布广、厚,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探明储量最多的是波弗特海大陆架,勘探活动开展最活跃的是加拿大北极群岛附近海域。132. 知识点:北极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内陆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格林兰海域可达每年500毫米。133. 知识点:南极和北极同为高纬度地区,但俩地的气温相差很大南极的平均气温要比北极低20左右。 134. 知识点:南极的深层水随着南极绕极流而环绕南极流动,常被称为绕极深层水(CDW),他是南大洋体积最大的水团。 135. 知识点: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及丹麦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也叫做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是迄今为止在北极地区唯一的具有足够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136. 知识点:中国在2002年7月承办了第27借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 137. 知识点: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等33个国家参加了斯瓦尔巴条约,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国。138. 知识点:北冰洋整个深海区被三条海岭分为两大部分,靠近欧亚大陆一侧的为欧亚海盆,靠北美洲一侧的为加拿大海盆。这三条海岭基本平行,分别为阿尔法/门捷列夫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岭和南森海岭。139. 知识点:北冰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估计,北冰洋石油、天然气、煤和金属矿藏的蕴藏量,约占世界总蕴藏量的三分之一。140. 知识点:在南极近岸区域,除了夏季表层水之外,绕极深层水的温度最高,核心温度在1.5-3之间。 141. 知识点:在海冰上钻取的冰芯或是由破冰船翻起的海冰,就会发现海冰中间或底部会有黄褐色的东西,这些就是冰藻,是生活在海水中的藻类。 142. 知识点:在南极神秘的冰架之下,科学家搜集到约1000钟海洋生物,同时发现了许多奇特的新物种,如迷幻章鱼、深海海参、甲克类新物种等。143. 知识点:南极磷虾的肉富含高蛋白质,被誉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144. 知识点:北冰洋底层水也被称为深层水。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北部的北极底层水的密度高于南极底层水,从而成为全球大洋中密度最大的水团。145. 知识点:大西洋水从弗拉姆海峡的东部深层流入北冰洋,我们称这支海流为西斯匹兹卑尔根流,他是挪威-大西洋海流的北向延伸,携带着高温高盐的海水进入北冰洋。 146. 知识点:1913年,美国和英国签订了一项保护北极和亚北极候鸟的协议。 147. 知识点:南极洲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是地球最南端的活火山,它位于罗斯海西南的罗斯岛上。 148. 知识点:南森海岭,妻子拉普帖夫海勒拿河口附近,向西北延伸到格林兰海的北部,再折向南,到冰岛附近同北大西洋海岭相接,被认为是北冰洋中的大洋中脊。 149. 知识点:南极底层水的温度低于0,密度很大,只能沉在海底,不能穿过较浅的德雷克海峡,因此它不是绕极循环的,但它可以沿着最深的海盆中向北扩散,进入各大洋底层。这样,在南极沿海下沉的高密度谁成为世界大洋底层水的主要来源。150. 知识点:南极海鱼体内具有抗冻蛋白,这些特殊的蛋白质对血液中的冰晶体形成起到抵御作用,避免鱼类身体被冰冻。151. 知识点:北冰洋海域的经济鱼类主要有北极鲑鱼、北极鳕鱼、蝶鱼和毛鳞鱼。152. 知识点: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与南极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集中在格林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格陵兰冰盖冰芯钻探最深获取的冰芯有2980米。 153. 知识点:北极光是出现于星球北极的高磁纬地区上空的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发生在距离地面80千米到150千米之间。154. 知识点:冰厚是指海冰的厚度,依据海冰厚度的不同可以将海冰分为厚冰和薄冰。其中厚度超过30厘米的冰称为厚冰。 155. 知识点:北极是地球上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区域。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北冰洋的海冰正出现了空前的夏季收缩特征、海冰厚度减小、反照率减少、淡水输入增加等变化。156. 知识点:北冰洋边缘的大陆架平缓而宽阔,面积约440万km2,占北冰洋总面积的1/3,因而使得北冰洋成为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浅的海洋。157. 知识点:海冰力学主要研究海冰的抗压强度,影响海冰抗压强度的因素有:海冰的盐度、温度和冰龄。新冰抗压强度大,低盐度海冰的抗压强度大,温度越低抗压强度就越大。 158. 知识点:海冰的力主要有4种:推力、胀压力、冲击力和上拔力。159. 知识点:南极大陆95%的面积被冰雪覆盖。6、7月份南极大陆周边海域开始结冰,8月9月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达到全年的最大值。160. 知识点: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南森在北极探险时发现,冰漂流的方向和风向不一致。后埃克曼利用高等数学基础得出了埃克曼漂流理论。161. 知识点:极昼极夜,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发生在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以内和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以内。162. 知识点:受海岸线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南极绕极流的空间变化显著,最宽处超过2500千米,最窄的地方在德雷克海峡,不到1000千米。163. 知识点:海冰的融化过程本质上取决于冰层的热量收支,海冰开始融化的过程是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融化。164. 知识点:由于北极有多年存在的海冰,可以建立长期的观测站。1937年,前苏联正式建立了第一个专门用于科学考察的浮冰漂流站“北极一号”站。165. 知识点:荷兰人巴伦支为寻找东北航线,自15491597年曾5次率领探险队去巴伦支海,并两次沿新地岛西岸和北岸航行,到达了喀拉海。166. 知识点:富兰克林是英国著名的极地探险家,多次到北极进行探险。他被人们誉为海洋探险事业的先驱者。167. 知识点:中国成立了与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相对应的中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工作。168. 知识点:北冰洋海冰的减少产生了多种影响。其中包括北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西北航道的通航、北极海底的油气资源便于开采和海表面气温的上升等。169. 知识点:中国南极昆仑站,简称昆仑站,是继长城站和中山站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科考站,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170. 知识点:“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它以巴芬湾以北为起点。171. 知识点:根据海冰密集度和船舶通航情况可将海冰分为散冰、稀疏冰、密集冰和密闭冰等。172. 知识点:1997年和2002年8个北极地区国家出版了北极环境监测和评估,对北极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及环境实施了及时有效的保护。173. 知识点: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是国家海洋局的直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前身是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1年9月15。174. 知识点:“昆仑站“是中国的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于2009年1月27日落成,2月2日正式开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千米。175. 知识点: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也是中国在极地建立的第3个考察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176. 知识点:由于南大洋是东西贯通的,他的海洋锋面大体与纬线平行,与气候带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177. 知识点:北极表层水的盐度比其他大洋都要低,从夏到冬,盐度由28增加到32,拥有世界大洋中最淡的表层水。178. 知识点:南大洋的海流主要有南极绕极流和南极沿岸流。这两支流分别由南大洋盛行的西风和南极沿岸地区的东风驱动,也被称为西风漂流和东风漂流。179.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极海冰减少,反照率降低,进而吸收的短波辐射增加。180. 知识点:自1527年英国商人罗伯特索恩提出存在一条东北航道以来,英、俄等国家都在试图开发这一航道,但终因风险太大而未能如愿。181. 知识点:白令海是以丹麦航海探险家白令的名字命名的。182. 知识点:北冰洋中层水主要来源于大西洋,有时被成为大西洋层。183. 知识点:南极的深层水随着南极绕极流而环绕南极流动,常被称为绕极深层水。具有高温高盐的性质,这一性质来自于它的源地北大西洋。184. 知识点: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1999年组织了首次北极考察。其主要目的有三:(1)了解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了解北冰洋和北太平洋水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3)了解北冰洋近邻海域生态系统与生态资源对我国渔业的发展影响。185. 知识点:北水冰间湖位于巴芬湾北部,是北半球最大的冰间湖。186. 知识点:德雷克海峡是以它的是以它的发现者英国航海家德雷克的名字命名,但第一次通过这一海峡的是1615年斯科顿率领的探险队。187. 知识点:著名的感热冰间湖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南极威德尔海西部的威德尔冰间湖,是目前观测到的面积最大的感热冰间湖。188. 知识点:冰架是陆地冰川流入海洋的部分,冰架金分布在南极、格林兰和加拿大沿岸。189. 知识点:南极绕极流大部分穿过德雷克海峡,成为地球上唯一东西贯穿的大型洋流,流程长达22000千米。190. 知识点:1906年8月的最后一天,挪威人阿蒙森驾船穿越了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水道,抵达阿拉斯加西海岸的诺姆港,打通了“西北航道”。191. 知识点:1961年6月23日生效的南极条约的宗旨是:为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的,不应该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目标。192. 知识点:哈德孙湾是北冰洋最南的海域,最南端几乎到了北纬50度,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大型海湾。193. 知识点:影响海冰上表面热平衡的通量包括:净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194. 知识点:传统上一般将北冰洋表层水分为三类:大西洋水(AW)、极地水(PW)和北极表层水(ASW)。195. 知识点:海水冰点主要受海水盐度的影响,盐度越高,冰点越低。两者关系式为:冰点=-0.055*盐度。196. 知识点:冰间水道是指由于浮冰运动而形成的窄而长的裂缝,宽度通常仅有几米,长度可以达到几十千米。冰间水道面积只占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1%,但其热通量占北极热通量的50%。197. 知识点:南极95%的被陆地冰川所覆盖,冰雪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都很低;南极大陆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造成气温较低;南极洲冰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这些共同因素使得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198. 知识点:中国南极考察站需要的补给绝大多数来自国内。由于南极考察站靠燃油发电、供暖,所以,每次中国南极考察的首要任务是向站上供油。199. 知识点:地球上热量的获取主要跟纬度有关。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南极洲的气温从南极点向四周温度越来越高,呈同心圆状。200. 知识点:北极经常受低气压系统支配,当北极涛动处于正相位时极地低压加强、中纬度高压加强,使得系统气压差较正常强;西风加强;限制了极区冷空气向南扩展。补充题库:1. 知识点:1873年1876年,在英国政府资助下,“挑战者”(Challenger)号考察船对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洋进行了科学考察,航行127584 Km,获得三大洋1.3万种动、植物标本及1441份水样,确定大西洋中脊和马里亚纳海沟,对世界海洋的温度、洋流、化学组成、海洋生物的调查,开启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2. 知识点:目前已实施的国际合作海洋研究计划包括“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LOICZ)、“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GBP),正在实施的“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相互作用研究”(SOLAS)、“海洋痕量元素与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GEOTRACES)。3. 知识点:1节1.852千米/小时4. 知识点:中国在南极建成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奠基时间1984年12月31日。5. 知识点:我国在南极大陆共建了4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于1984年12月31日,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昆仑站建于2009年1月27日,泰山站建于2014年2月8日。6. 知识点: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是在1999年。7. 知识点: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使用的考察船为“雪龙”号。8. 知识点:2004年7月28日,中国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是黄河站。9. 知识点:中国首次大洋环球科学考察是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完成的。10. 知识点:中国科技部2002年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重大专项,自主设计和研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7000米。11. 知识点:中国于2001年正式决定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计划在2002年2005年期间投放100150个ARGO浮标,以便建成一个大洋局域观测网,以后则每年投放2030个浮标,以维持该局域观测网的正常运行。中国ARGO计划的启动资金由国家科技部资助,并由国家海洋局负责实施,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及下属有关研究机构将共同参与此项工作。12. 知识点:作为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由124名科考队员组成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999年7月1日乘“雪龙”号船从上海出发,途经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先后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浮冰区、多年海冰区进行了大洋综合调查和冰区综合考察,于9月9日回到上海港。考察队克服了多雾、浮冰、海流、北极熊等困难,行程13210海里,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科考任务。13. 知识点:“大洋一号”是目前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是一艘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从1995年至今,“大洋一号”先后执行了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7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大洋一号”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84年在前苏联基辅造船厂建成。1994年,为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并经初步改装后,命名为“大洋一号”。十多年来,“大洋一号”还开展了积极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许多国家科学家曾在船上工作,在一些港口停靠时还举行过公众日活动。14. 知识点:2005年1月9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这是人类首次抵达该区域。15. 知识点: 2006年,日本投资5.4亿美元建造的6万吨级大洋钻探船“地球”号开始执行海上钻探试验任务。该船全长210米、宽38米、排水量为5.7万多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探测船。16. 知识点:2014年12月,一支美国北极科考队在北冰洋洋面下的淤泥层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约100万年前的新物种。该新物种是在洋面下4、5米深的淤泥层中找到的。这是一种普通贝壳类软体动物的化石。科学家称,这种软体动物却是如今贝壳类软体动物的祖先,而且是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物种。这种新贝壳类软体动物则被称为“萨拉”,是以此次科考队中发现这种贝壳的科学家查克鲍威尔女儿的名字命名的。17. 知识点:2002 年7 月30 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黄河站在北极的斯瓦尔德群岛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北极考察和探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 知识点:“大洋一号”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中国的是首航于1995年。“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重5600吨级,从1995年至今,曾先后执行了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7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察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19. 知识点: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台6000米海底作业机器人“CR-01”号研制成功,并于1997年在太平洋完成了各项洋底调查任务。20. 知识点: 1985 年2 月20 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的南设得兰群岛上,胜利建成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21. 知识点:1872 年12 月至1876 年5 月,英国“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自大西洋,经印度洋入太平洋,绕地球一周,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环球科学考察。这次调查被西方的海洋学家誉为近代海洋科学的奠基性调查。22. 知识点:“雪龙”号考察船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我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23. 知识点: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海洋调查船“东方红”号于1965 年12 月下水。该船长86.8 米,宽13.2 米, 排水量为2574 吨。该船交由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使用。24. 知识点:1995 年我国研制成功深海海底作业机器人“CR-01” 号, 它能下潜的最大深度是 6000米,属于无缆自治机器人。25. 知识点:1980年1月6日由董兆乾、张青松组成的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澳大利亚凯西站,进行了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访问。26. 知识点:2004年,我国在北极建成了首个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该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27. 知识点: 从1985年起,中国在南极建立了两个长年考察站,即长城站和中山站,这两个考察站的首任站长都由科学家郭琨担任。28. 知识点:1994年10月,我国第一台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 号在我国西沙群岛近海海域成功地下潜到水下1000米深处,成为我国潜入深海的先驱者。29. 知识点:2012年6月24日,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执行我国载人深潜7000米海试第4次下潜任务。30. 知识点:“全球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 Life, CoML)主要由 Sloan 基金会所赞助推动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希望在全球海洋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来回答“海洋中到底居住着哪些生物?”的问题,进而搜集、了解它们的多样性、分布及丰度等基础数据。2000年来,共计有来自80多个国家,2700 多位科学家一同参与,组成了17个不同的调查计划,共派出了540个探险队或探勘航次,为已命名的23万种海洋生物增添了2万种之多。31. 知识点:2010年国际海洋生物普查报告发表,科学家对全球7大洲的25个关键性区域进行了调查,最新公布的物种多样性数据中,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和地中海海域拥有的物种数量分别排在前4位,紧随其后的是墨西哥湾。32. 知识点:2012年6月24日,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水声通信机实现了世界上首次7000 m深度的潜器与母船“向阳红09”间的图像、语音、数据和文字的水声通信传输。33. 知识点:2012年6月24日,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下潜试验中,海底的潜航员们通过水声通信机将水下拍摄到的图片实时传输到母船,与水面的人们分享漫步海底的一点一滴。34. 知识点:根据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2007)的定义,海洋小型动物的界定是:凡能通过孔径0.5 mm套筛网目,而被0.042 mm套筛所截留的生物,称为小型底栖生物。35. 知识点: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是海洋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监测有一定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一般来讲,每年水质监测的频率为24次,如果每年水质监测进行2次时,应选择丰水期和枯水期;如果每年监测四次,应按四季进行采样。36. 知识点:2012年6月24日,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水声通信机采用了适合于载人潜水器的水声通信信号处理技术。它有4种通信功能:(1)相干水声通信,传输速率为515 kbps,用于传输图像;(2)非相干水声通信,传输速率300 bps,传输文字、指令和数据;(3)扩频水声通信,传输速率16 bps,传输指令;(4)水声语音通信,采用单边带调制技术传输语音。37. 知识点:2012年6月24日,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下潜试验中,海底的潜航员们通过水声通信机将水下拍摄到的图片实时传输到母船,与水面的人们分享漫步海底的一点一滴。38. 知识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艏部搭载两部机械手,分别为ORION 7R液压驱动七自由度开关式机械手、ORION 7PE液压驱动七自由度从动机械手。39. 知识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钛合金载人球舱内径2.1米,可携带1名驾驶员和2名科学家,共3名乘员。40. 知识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球舱布置有透光直径200毫米的观察窗1 个、透光直径120毫米的观察窗2 个,共3个观察窗用于观察载人球舱外的环境。41. 知识点:1995年8月,我国“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潜深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的少数国家之一。42. 知识点:在完成设计、建造、陆上联调、水池试验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经历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7000米级共4个阶段的海上试验,之后投入试验性应用。43. 知识点: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达到了其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创造了全球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44. 知识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艏部搭载两部机械手,分别为ORION 7R液压驱动七自由度开关式机械手、ORION 7PE液压驱动七自由度从动式机械手。45. 知识点:“深海挑战者”号(Deepsea Challenger)载人潜水器2012年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创造了单人下潜记录,其下潜时间约120分钟。46. 知识点:“阿尔文”号(Alvin)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深海考察工具,服务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已下潜超过4000次。47. 知识点:目前世界上拥有超过6000米工作水深的三人座研究型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共有5个,分别为美国的“阿尔文”号(Alvin)、俄罗斯的“和平”I、II号(Mir I、II)、法国的“鹦鹉螺”号(Nautilus)、日本的“深海6500”号(Shinkai6500),以及中国的 “蛟龙”号(Jiaolong)。48. 知识点:“蛟龙”号在水下工作过程中,潜航员需要与水面母船上的工作人员进行通信。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却没了用武之地,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如何与母船保持联系?我们采用声呐通信。49. 知识点: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七研究自主完成设计的新型综合船桥系统荣获2013年度我国设计界的最高奖项“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是国内首获该奖项的大型通导产品。50. 知识点:2011年8月16日,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HY-2)成功送入太空。“海洋二号”利用主、被动微波遥感器进行微波探测,遥感载荷包括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和微波辐射计等,可全天时、全天候获取中国近海和全球范围的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海浪与海面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51. 知识点:Argo是一个海洋观测系统的名称,是英文“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的缩写。该观测系统由大量布放在全球海洋中小型、自由漂移的自动探测设备(Argo剖面浮标)组成。大部分浮标在1000米漂移(被称为停留深度),每隔10天自动下潜到2000米深度并上浮至海面,在这过程中进行海水温度和电导率等要素的测量,由此可计算获得海水盐度和密度。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