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里剂 组成 温热药为主功效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通经脉等 主治 里寒证 概念 立法依据 总以温阳祛寒而立法 根据 素问 至真要大论 寒者热之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 寒淫所胜 平以辛热 及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和 素问 三部九候论 虚则补之 的原则 属于八法中的 温法 外寒直中寒从内生 适应证及代表方 寒邪在里 损伤中阳凝滞经脉阴盛阳衰 寒邪致病的特点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寒在经脉 寒在脏腑 肺气虚寒心阳虚损中焦虚寒肝经虚寒肾阳不足心 脾 肾阳衰 温经散寒 温肺散寒温补心阳温中祛寒温肝散寒温补肾阳回阳救逆 里寒证 外寒直中 寒从中生 概述 1 温中祛寒 中焦虚寒证 理中丸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2 回阳救逆 阳衰阴盛证 四逆汤 参附汤3 温经散寒 寒凝经脉证 当归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辨别寒证所在部位 脏腑 经脉 而选用方剂 使用注意 注意辨别寒热真假 因人 因时 因地制宜 温热之品每易耗伤津液 中病即止 素体阳虚者 宜温补并用 必要时可酌情配伍反佐药或使用反佐法 分述 温中祛寒 适应证 中焦虚寒证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 肢体倦怠 手足不温 吞酸吐涎 恶心呕吐 或腹痛下利 不思饮食 口淡不渴 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 理中丸 伤寒论 方源 伤寒论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霍乱 头痛发热 身疼痛 热多欲饮水者 五苓散主之 寒多不用水者 理中丸主之 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 胸上有寒 当以丸药温之 宜理中丸 命名 本方是根据其调理脾胃阳气功能而命名 剂型为丸 温中祛寒 理中丸 组成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 各9g 功效 温中祛寒 益气健脾主治 1 脾胃 中焦 虚寒证 2 阳虚失血 3 小儿慢惊 病后喜唾涎沫 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证 温中祛寒 理中丸 中焦虚寒 失温四肢不温失运 升降 不欲食 吐 利 腹痛失化 土不荣木 抽搐 慢惊 失摄出血 喜唾涎沬寒邪凝滞 心脉痹阻胸痛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主证分析 温中祛寒 理中丸 方解 君 干姜 辛热 归脾胃 温中祛寒 扶阳抑阴臣 人参 补气健脾 气旺则阳亦复 佐 白术 健脾燥湿 脾为湿土 喜燥而恶湿 使 炙甘草 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温中祛寒 理中丸 特点 1 为治疗中焦虚寒证的代表方 中焦虚寒性泄泻尤宜2 温补中焦作用强3 四药等量各为3两4 配伍特点 温 干姜 补 人参 燥 白术 三法并用 用方要点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吐 利 冷 痛 舌淡苔白 脉沉迟或沉细 温中祛寒 理中丸 加减变化及附方 1 阳虚甚 肢冷 下利清谷加附子 肉桂 附子理中汤 桂附理中汤 胃不纳谷 不思饮食加山楂 麦芽 神曲 2 纳运升降失常 脾不升清 腹泻加山药 升麻 诃子 茯苓 胃不降浊 呕吐加砂仁 半夏 砂半理中汤 脾不运湿 湿聚为痰 兼咳嗽吐痰加茯苓 半夏 理中化痰丸 温中祛寒 理中丸 3 阳虚寒凝 气机阻滞 脘腹胀满加枳实 茯苓 枳实理中汤 4 出血 吐血 便血加黄芪 当归 阿胶 艾叶 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 漏下加艾叶 益母草 固本止崩汤 5 唾涎沫 加益智仁 山药 6 兼风寒表证者 加桂枝 桂枝人参汤 温中祛寒 理中丸 现代应用 急慢性胃肠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 胃扩张 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均可应用 温中祛寒 理中丸 使用注意 若寒盛病重者 病势较急者 可改丸为汤 以收速效 汤剂又名人参汤 温中祛寒 理中丸 吴茱萸汤 伤寒论 方源 伤寒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43条 食谷欲呕 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 得汤反剧者 属上焦也 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309条 少阴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 组成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六两 吴茱萸汤 主治 阳明 胃中虚寒 浊阴上逆 呕吐 胃脘疼痛 吞酸嘈杂 厥阴 肝寒犯胃 浊阴上逆 头痛干呕 吐涎沫 少阴 肾寒犯胃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 舌淡苔白脉细 肝胃虚寒或中虚胃寒证 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吴茱萸汤 病机 肝寒犯胃 或中虚胃寒 浊阴上逆 治法 温中补虚 降逆止呕 吴茱萸汤 吴茱萸配生姜 温中有降增强降浊阴止呕吐之功 方解 君 吴茱萸 味辛性热 既可温胃止呕 又可温肝降逆 三经并治 更可温肾以止吐利臣 生姜 重用 温胃散寒 和中止呕 为呕家之圣药 以助吴茱萸之力 制吴茱萸毒性 吴茱萸汤 佐 人参 补脾益气 养胃生津既扶中气之虚 又顾津液之伤大枣 益气健脾 调药和中制约吴茱萸烈性 四药配伍 共奏温中补虚 消阴扶阳 降逆止呕之功 使阴寒去 逆气平 而诸证自除 吴茱萸汤 配伍特点 1 重用生姜2 为温中降逆止呕之常用方3 虚寒性呕吐皆可使用4 针对本方证胃中虚寒 浊阴上逆 以呕为主证的特点 组方取温中与补中相合而以温为主 降逆与补虚相伍而以降为优 标本两顾 相得益彰 运用 本方为 温补 剂 用于治疗虚寒呕吐证 辨证要点 呕吐 或干呕吐涎沫 舌淡苔滑 脉细迟或弦细 本方亦主治 美尼尔综合征 吴茱萸汤 4 临证加减 呕吐较甚 加半夏 陈皮 头痛较重 加藁本 白芷 泄泻甚者 加白术 茯苓 吴茱萸汤 5 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 妊娠呕吐 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青光眼 神经性呕吐 血管神经性头痛 美尼尔综合征等属肝胃虚寒者 可用方治之 吴茱萸汤 其水煎醇沉法制成注射液能加强心肌收缩力 升高血压 增加尿量 7 类方比较 6 现代研究 镇吐 抑制胃酸分泌 缓解胃痉挛 吴茱萸汤 理中丸 吴茱萸汤 长于温脾止痛 止泻 为治中重在温阳补气 并能燥湿 亦可用治阳虚失血 小儿慢惊 病后唾涎沫 霍乱吐泻 胸痹等属中焦虚寒者 均有温中祛寒 益气补中之功 均可用于中焦虚寒而见腹痛 肢冷 下利 呕吐等证 长于温肝暖胃 降逆止呕 用治阳明 厥阴 少阴三经虚寒证 尤适用于肝胃虚寒 浊阴上逆之厥阴头痛 干呕吐涎沫之证 亦治少阴肾寒 寒水侮土之吐泻证 小建中汤 伤寒论 组成 芍药六两桂枝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桂枝汤重加饴糖 倍芍药 方源 伤寒论 105条 伤寒二三日 心中悸而烦者 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 血痹虚劳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 四肢痠疼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 黄疸病 男子黄 小便自利 当以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 妇人杂病 妇人腹中痛 小建中汤主之 主治 中焦虚寒证 1 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2 虚劳心悸3 虚劳发热 中焦虚寒营卫俱弱 阳气不足 脘腹失于温养 腹中时疼 喜温喜按 舌淡苔白 脉细弦缓 阴血亏虚 心失所养 面色无华 心悸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 病机 本方所治虚劳诸证 皆因中焦虚寒 化源不足所致 治法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小建中汤 芍药 君 饴糖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臣 桂枝 温运阳气 桂 饴合用 辛甘化阳 以温建中阳 芍药 滋阴养血 柔肝缓急止痛 芍 饴合用 酸甘化阴 以增养阴血 缓急止痛之效 芍药 桂枝共为臣药 一散一收 以调和阴阳 化生气血 方解 小建中汤 佐 生姜 大枣 补益脾胃 增强温中脏之效 佐使 炙甘草 甘温益气 合芍药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配桂枝辛甘化阳 温补阳气 配伍要点 1 辛甘化阳 和 酸甘化阴 2 于气血营卫之中取治于中 通过温建中气 资助营卫化生 以养五脏 故名 建中 甘温补中 调养阴阳 药用平和 小建中汤 脾者 土也 应中央 处四脏之中 为中州 治中焦 生育荣卫 通行津液 一有不调 则荣卫失所育 津液失所行 必以此汤温建中脏 是以建中名焉 胶饴味甘温 甘草味甘平 脾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 建脾者 必以甘为主 故以胶饴为 君 甘草为 臣 桂枝辛热 辛 散也 润也 荣卫不足 润而散之 芍药味酸微寒 酸 收也 泄也 津液不逮 收而行之 是以桂 芍药为佐 生姜味辛温 大枣味甘温 胃者卫之源 脾者荣之本 黄帝针经 曰 荣出中焦 卫出上焦 是分微矣 卫为阳 不足者益之 必以辛 荣为阴 不足者补之 必以甘 辛甘相合 脾胃建而荣卫通 是以姜枣为 使 或谓桂枝汤解表而芍药数少 建中汤温里而芍药数多 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 皮肤之邪为近 则制小其服也 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 非与建中同体尔 心腹之邪为远 则制大其服也 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建脾 非与桂枝同用尔 内经 曰 近而奇偶 制小其服 远而奇偶 制大其服 此之谓也 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 运用 本方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辨证要点 本方亦主治 阳虚发热证 心中悸动证 腹疼喜温喜按 面色无华 舌淡苔白 脉细弱 小建中汤 临证加减 寒甚者重用桂枝 生姜 偏气虚者加人参 黄芪 当归 虚烦不眠者加酸枣仁 浮小麦 小建中汤 现代运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肝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 过敏性结肠炎等见有腹痛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等见有发热属中焦虚寒 阴阳不调者 均可用本方治之 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本方加黄芪功效 温中补气 和里缓急主治 虚劳里急 诸不足 当归建中汤 本方加当归功效 温补气血 缓急止痛主治 产后腹痛 大建中汤 蜀椒 干姜 人参功效 温中补虚 降逆止痛主治 虚寒腹痛 分述 回阳救逆 适应证 阳气衰微 内外俱寒 甚则阴盛格阳或戴阳等证临床表现 四肢厥冷 恶寒倦卧 呕吐腹痛 下得清谷 精神萎靡 脉沉细或沉微 四逆汤 甘草炙 二两干姜两半附子生用 去皮 一枚 破八片 组成 命名 根据本方的功用来命名 本主具有回阳救逆 是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之汤剂 少阴病 脉沉者 急温之 宜四逆汤 伤寒论 主治 1 少阴病之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证2 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不能温养 四肢厥冷 恶寒倦卧 面色苍白 心神失养 神疲欲寐 心悸怔忡 血脉失于充养 脉沉微细 火不暖土 脾失健运 呕吐 腹痛下利清谷 舌淡苔白滑 四逆汤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病机 治法 破阴逐寒回阳救逆 四逆汤 君 附子 温肾祛寒 回阳救逆 臣 干姜 温阳散寒 两药相须为用 助阳散寒之力尤大 有 附子无姜不热 之说 佐 使 炙甘草 益气温中 调和诸药 助制约附子毒性 合姜附辛甘化阳 本经疏注 附子以走下 干姜以守中 有姜无附则难收斩将夺旗之功 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 方解 四逆汤 配伍要点 附子 干姜炙甘草 二 辨证要点 四肢厥冷 恶寒惓卧 神衰欲寐 脉微欲绝 一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 三 本方亦主治 休克属于阳衰型者 四逆汤 四逆汤为四肢厥冷而设 仲景立此方治伤寒少阴之病 若太阴之腹痛下利 完谷不化 厥阴之恶寒无汗 四肢厥冷者亦宜之 盖阴惨之气深于里 真阳几微欲脱 非此纯阳之品 不足以破阴气而发阳光 又恐姜 附之性燥烈 反伤上焦 故倍用甘草以缓之 立方之法 尽善尽美 四逆者 必手冷过肘 足冷过膝 脉沉细无力 腹痛下利等象咸备 方可用只 否则不可轻投 医方论 四 临证加减 体壮之人 可用生附子12克气虚者 加人参 四逆汤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属亡阳虚脱者 胃肠炎 肾炎 尿毒症等属脾肾阳气虚衰者 可用本方治之 五 现代运用 四逆汤 六 现代研究 强心升压 减慢窦性心律 七 衍化方 类方比较 四逆汤 四逆汤 1 通脉四逆汤 炙甘草 附子 干姜 功用 回阳通脉 主治 少阴病 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色赤 或利止 脉不出等 2 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汤加人参 功用 回阳益气 救逆固脱 主治 阴寒内盛四肢厥逆 恶寒踡卧 脉微而复自下利 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3 白通汤 葱白四茎 干姜 附子 功用 通阳破阴 主治 少阴病 下利脉微者 4 参附汤 人参 附子 功用 益气回阳 主治 阳气暴脱 手足逆冷 头晕气短 汗出脉微 分述 温经散寒 适应证 阳气不足 阴血虚弱 复有外寒伤于经络 血脉不利之证 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三两木通三两大枣二十五枚 重用 擘 组成 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 释名 以本方主药当归及主治症血虚寒客之四肢厥逆而命名 主治 寒凝经脉 经气不通 手足 腰腿股疼痛 血虚寒厥证 营血亏虚经脉受寒 阳气虚弱 不能温养四肢 手足厥冷 血虚阳弱 血脉失于充养 舌淡 脉细欲绝 病机 营血亏虚 经脉受寒 凝滞不通 治法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汤 寒凝胞宫 痛经 闭经 月经衍期 方解 桂枝汤去生姜 倍大枣 加当归 细辛 木通 君 当归 补血活血 温通经脉 臣 芍药 养血和营 缓急止痛 助当归补血养血 桂枝 温经散寒 活血通脉 芍药 当归相配 能养血和血 桂枝与当归相配 温通经脉 佐 通草 通利血脉 关节大枣 重用 益气 助归 芍养血 佐使 炙甘草 补中调药 配伍要点 当归 桂枝 当归四逆汤 细辛 温通经脉 助桂枝散寒止痛 此厥阴初伤于寒 发散表寒之剂 凡厥阴伤寒 则脉微而厥 以厥阴为两阴之交尽 又名阴之绝阳 伤于寒 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便为厥 厥者 手足逆冷是也 然相火寄于厥阴之脏 经虽寒而脏不寒 故先厥者后必发热 所以伤寒初起 见其手足厥冷 脉细欲厥者 不得隧认为虚寒而用姜 附耳 此方取桂枝汤 君以当归者 厥阴主肝为血室也 倍加大枣者 肝苦急 甘以缓之 即小建中加饴法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细辛甚辛 通三阴气血 外达于毫端 力比麻黄 用以代生姜 不欲其横散也 与麻黄汤不用同义 通草能通关节 用以开厥阴之阖 当归得芍药生血于中 大枣同甘草益气于里 桂枝得细辛而气血流经 缓中以调肝 则营气得至太阴 而脉自不绝 温表以逐邪 则卫气得行四末 而手足自温 不须参 苓之补 不用姜 附之峻 此厥阴四逆 与太 少不同治 仍不失辛甘发散之理 斯为厥阴伤寒表剂欤 柯韵伯 古今名医方论 四逆散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相同点 以 四逆 为名 治四逆之证 四逆散 治邪热内传 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所致之 四逆 证 其冷在肢端 不过肘膝 故以透解郁热 调和肝脾治疗以输布阳气透达四肢 四逆汤 治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四肢失以温养之 四肢厥逆 证 其肢冷严重 冷过肘膝 并见一身虚寒征象 故急用大辛大热以回阳救逆 以速达回阳之效 使阳复厥除 当归四逆汤 治血虚阳弱 寒凝经脉之 手足厥寒 证 其寒不在脏 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轻 并见面白舌淡 脉细等 故用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法 使阴血充 阳气振 经脉通 手足温 脉亦复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 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 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运用 一 本方为素体血虚 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 二 辨证要点 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 当归四逆汤 当归 四 临证加减 当归四逆汤 五 现代运用 血栓闭管性脉管炎 雷诺氏病 风湿性关节炎 冻疮 小儿麻痹等属血虚寒凝者 可用本方治之 六 现代研究 调整血液循环 改善末梢循环障碍和镇静 镇痛 促进消化 缓解肠痉挛 当归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组成 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 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主治 营卫虚弱 外邪痹阻肌肤麻痹不仁营阴亏虚 筋脉失养气血虚弱 头晕目眩 面色不荣 舌淡苔白 脉微涩而紧 气血不足 营卫虚滞之痹证 病机 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亚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保护策略
- 驾驶员行为管理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制研究
- 2025年健康产业投资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金融科技投资回报前景研究报告
- 工伤期间能否解除劳动合同6篇
- 2025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
- 2025-203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投资风险与盈利前景报告
- 跨境支付行业2025年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创新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合同协议
- 土地使用权转让居间合同协议
- 2025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招聘10人(第一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6.2 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二课时 课件 2025-2026学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统编版
- 2025年甘肃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能操作人员社会招聘40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会议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T/CIE 189-2023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
- 借游戏账号合同5篇
- 《医疗器械监督抽验介绍》
- 2025年中职政治专业资格证面试技巧与答案解析大全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 3.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3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