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_Mechanism的平面凸轮快速建模方法.doc_第1页
基于Pro_Mechanism的平面凸轮快速建模方法.doc_第2页
基于Pro_Mechanism的平面凸轮快速建模方法.doc_第3页
基于Pro_Mechanism的平面凸轮快速建模方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Pro/Mechanism的平面凸轮快速建模方法 *张俊 付正飞 高成慧(湖北文理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A quickly entity modeling method for planar cam based on Pro/mechanismZHANG Jun, FU Zheng-fei, GAO Cheng-hui(School of Mechanical & Automotive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 Sciences, Xiangyang 441053) 摘 要 借鉴图解法生成凸轮轮廓曲线的反转思想,运用Pro/Mechanism模块的运动仿真和自动生成轨迹曲线的功能,可以快捷、精确地生成凸轮的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提出了生成凸轮廓线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以实例详细介绍了平面凸轮三维建模的过程,所提供的实体建模方法既简单实用又直观可见,易于被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应用。关键词:平面凸轮; 运动仿真; 凸轮轮廓; 图解法; 三维建模; 轨迹曲线Abstract Using graphical reverse metho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files of planar cam can be create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based on the motion simulation and trace generation functions of Pro/Mechanism software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profile curve were put forward, The 3D modeling processes of cam were introduced through a practical example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directly, and can be easily mastered by ordinary techniciansKeywords: Planar cam; Motion simulation; Cam profile; Graphical method; 3D modeling; Trace generation中图分类号:TH132.47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在自动机械中常常要求机器的某些构件按照预定的轨迹或时间节拍进行运动,凸轮机构不仅具有结构紧凑、运动速度快、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而且通过设计不同的凸轮廓线可以方便地实现从动件按照事先给定的任意复杂规律运动。在纺织、轻工、化工、包装、制药等行业的自动装置和生产流水线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凸轮机构设计有图解法和解析法,王东等人1-4是在Pro/E、UG等软件上应用解析法、通过建立方程式或关系式进行凸轮建模,解析法虽然求解精度高,但需要建立复杂的凸轮廓线数学模型,且编制程序和计算工作量较大,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也深感难以理解和推导。为此借助图解法的“反转”思路,提出在Pro/Mechanism模块上对凸轮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即可直接、快捷、精确地生成凸轮的理论廓线,不必建立凸轮廓线方程,其过程简单、精度与解析法一样。2 凸轮廓线的生成原理与实现方法现以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如图1所示,假定摆杆升程与凸轮反向旋转,已知凸轮回转中心与摆杆摆动中心的距离,凸轮实际廓线的基圆半径,滚子半径,摆杆长度,凸轮角速度,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根据凸轮机构图解法的反转法思想,使整个凸轮机构以的角速度绕凸轮回转中心点反转,那么凸轮会静止不动,而机架以角速度绕凸轮回转中心匀速转动、摆杆在跟随机架公转的同时又绕摆动中心摆动,其摆动由预先给定的运动规律确定。因此在反转一周后,摆杆上从动滚子中心点所形成的复合运动轨迹就是凸轮的理论廓线,从动滚子圆族所包络出的就是凸轮实际廓线,根据共轭曲线理论可知,凸轮的实际廓线是理论廓线的等距曲线5-6。图1 凸轮廓线的生成原理其实现的方法是:在Pro/E软件中首先建立盘形凸轮坯体(即圆柱体)、机架和摆动从动件的三维模型,并按照几何关系装配(固定凸轮坯体);然后在Pro/Mechanism模块中通过添加伺服电机,分别使机架绕凸轮回转中心做匀速虚拟运动、摆动从动件绕摆动中心按照运动规律运动,从而整个“反转机构”就运动起来了;最后利用Pro/E提供的“插入/轨迹曲线”命令、“使用边偏移”命令绘制凸轮理论廓线和实际廓线。为了使表达式更具通用性,摆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通常采用无因次量表示5-6,即,式中为摆杆的最大摆角,为无因次运动规律,如无因次正弦运动规律,。由于无因次运动规律把升程、回程各自运动的时间看成1,而机构运动仿真是将运动时间看成连续的整体,因此需要把运动仿真时间转换为各运动段的无因次时间。设机构反转一周的时间为,凸轮的升程角为、远休角为、回程角为,各运动段终了的时刻分别为、(=),对应于摆动伺服电机用户自定义特性中的时间区域,、为升程和回程段内任意时刻的无因次时间。则有:3 应用实例与设计过程现以MH-101B全自动捆扎机的热熔凸轮机构为例,该凸轮机构的作用是对塑料带接头部位进行加热,其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分别为:凸轮回转中心与摆杆摆动中心的距离,凸轮实际廓线的基圆半径,滚子半径,摆杆长度,摆杆最大摆角为,摆杆的运动过程是加热片进入塑料带接头之间停留加热加热片退出停留并等待压紧,对应的凸轮升程角为、远休角为、回程角为,升程与回程均选取运动性能很好的正弦曲线运动规律,其位移的无因次表达式为。下面利用Pro/Mechanism模块机构运动仿真功能生成凸轮轮廓的过程7-9:(1) 生成各零件。使用三维软件提供的实体建模工具,根据机构的结构数据,分别创建凸轮坯体、加热摆杆和机架三个零件,为方便起见,机架可以简化成杆件,仅表示其连接关系。(2) 建立运动仿真“反置装配”模型。按照“反转法”生成思路及图1 所示的运动关系进行装配,即凸轮坯体不动,机架绕凸轮匀速旋转,为此先用“确省”方式把凸轮坯体固定于整体坐标系下,再利用“销钉”连接方式建立机架与凸轮坯体、摆杆与机架之间的旋转运动关系。(3) 进入“机构仿真”模块,定义两个伺服电动机,保证构件间的运动关系。一个伺服电动机控制机架绕凸轮回转中心以恒角速度运动,另一个伺服电动机控制摆杆相对于机架的摆动,可以使用“用户定义”选项来定义位置函数,以满足摆杆的运动规律要求。具体地,需先设定机构反转一周的总时间,该值可以任意确定,为简便和保证各时间段为整数,取机架伺服电动机的转速为各运动段凸轮转角的最大公约数,此实例为,对应的总时间,再利用公式(1)和(2)计算出摆杆伺服电动机的表达式,如表1 所示,两个伺服电动机的定义如图2 所示。 表1 :摆杆伺服电动机定义凸轮转角各段终了时刻无因次时间摆杆角位移表达式各段时间区域9061801875231524图3 凸轮理论与实际廓线的生成图2 定义伺服电动机(4) 选择“分析”按钮,执行“虚拟”反转运动仿真。在运动仿真终止时间编辑框内输入24s,使整个机构绕凸轮旋转一周。 (5) 生成凸轮轮廓曲线。在“插入”下拉菜单中点击“轨迹曲线”菜单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凸轮坯体作为纸零件,点取摆杆上滚子中心B点作为需要生成运动轨迹的点,曲线类型为“2D”,单击“确定”按钮后,就可生成一条理论廓线,如图3 虚线所示;打开凸轮坯体所在的文件,建立草绘截面,使用“偏移”命令,将理论廓线偏移一个从动滚子半径,便生成凸轮的实际廓线,如图3 蓝色细实线所示。(6) 创建凸轮实体模型。利用“拉伸”命令,使用上述建立的草绘截面,即可创建出凸轮的精确实体建模,供后续的动力学分析10-11。(7) 分析曲率。应用下拉菜单“分析几何曲率”工具,指定凸轮轮廓曲面或轮廓曲线,系统自动生成轮廓的曲率图,如图4 所示,并给出了最大曲率为0.045,对应的最小曲率半径为22.25mm,大于滚子半径,满足设计要求。图4 轮廓的曲率图图5 刀具轨迹生成图(8) 生成数控加工代码。应用凸轮实体模型建立凸轮的制造模型,利用“轮廓”加工方式,通过设置机床、刀具、加工参数后,系统自动生成加工凸轮的刀具轨迹,如图5 所示,并通过后置处理获得数控加工代码。4 结论应用机械原理中介绍的生成凸轮轮廓的图解法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CAD/CAM软件运动仿真的的简单实用方法,能够直观、快捷、精确地实现了平面凸轮的实体参数化建模,且该方法无须进行复杂的解析计算,只须通过定义伺服电动机来保证机构的范成运动关系即可,很容易被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运用,它具有通用性,可以在工程技术领域广泛推广,能够有效地缩短设计时间。同时所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后续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加工模拟等。参考文献1 王东基于Pro /E关系式的凸轮轮廓曲线精确设计J机械设计,2010,(8):31-34.WANG DongPrecise design of the cam profile curve based on Pro /E relations J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2010,(8):31-34. 2 慕灿,陈科基于UG NX表达式的空间凸轮精确建模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2,(2):62-65,69.MU Can, CHEN KePrecise modeling of the spatial cam based on UG NX expressionJ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2):62-65,69.3 刘善林基于Pro /E 的凸轮廓线精确设计及仿真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9,(1):65-68.LIU Shan-linDesign of Cam Curve Based on Pro/ E and Simulation Research JMachinery & Electronics, 2012,(2):65-68.4 闫向彤基于Pro / E的凸轮机构的三维建模和运动仿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7):12-15.YAN Xiang-tong3D Modeling and Kinematics Simulation of Cam Mechanism Based on Pro /E J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2009,(7):12-15. 5 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20-95.PENG Guo-xun, XIAO Zheng-yangAutomotive machine design of cam mechanismM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1990:20-95.6 石永刚,徐振华凸轮机构设计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00-330SHI Yong-gang,XU Zhen-huaCam mechanism design M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ess,1990:300-330.7 张俊,傅正飞,高成慧Pro/E阵列功能在圆锥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建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4):70-72.ZHANG Jun,FU Zheng-fei,GAO Cheng-huiApplication of Pro/E array function in entity modeling of cylindrical cam with oscillating tapered roller follower J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2012,(4):70-72.8 张丹,张俊,张文基于Pro/E关系式的圆柱凸轮建模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5):106-108.ZHANG Dan,ZHANG Jun,ZHANG WenStudy on modeling method for cylindrical Index cam based on Pro/E relationsJ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2012,(5):106-108.9 潭加才基于Pro/MECHANICA的机构运动仿真及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10):101-102.TAN Jia-caiApplication and simulation of mechanism motionon the basis of Pro/MECHANICA J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 2004,(10):101-102.10 郝彩红,尹明富平行分度凸轮机构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及三维运动仿真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1):65-66.HAO Cai-Hong,YIN Ming-FuA design and simulation expert system for parallel indexing cam mechanisms J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